创新大课堂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备考特供二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0853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大课堂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备考特供二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新大课堂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备考特供二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新大课堂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备考特供二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新大课堂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备考特供二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新大课堂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备考特供二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大课堂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备考特供二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docx

《创新大课堂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备考特供二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大课堂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备考特供二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大课堂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备考特供二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docx

创新大课堂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备考特供二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单元备考特供

(二)

01重点题型突破——模型图解题技巧

【题型例解】

(2015·温州模拟)如图的四个部分(Ⅰ~Ⅳ)是四种类型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低等植物细胞的是________(填编号),这是因为其含有[ ]________和[ ]________;四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__。

(2)Ⅳ中,结构⑥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

(3)若图中Ⅱ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图像中应该去掉的结构有________(填符号),且该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形状一般为________。

(4)若图中Ⅰ细胞为效应B细胞,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结构有________。

(填符号)

(5)若图中Ⅰ细胞比Ⅱ细胞代谢速率快,其结构方面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Ⅳ中有细胞壁、[③]中心体和[④]叶绿体,为低等植物细胞;四类细胞中都含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Ⅳ中,[⑥]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根尖分生区细胞无[④]叶绿体和[⑤]大液泡,且该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

(4)效应B细胞中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结构有[①]核糖体、[②]线粒体、[⑥]高尔基体和[⑦]内质网。

(5)由于Ⅰ细胞比Ⅱ细胞的线粒体(或核孔、核糖体)数量多,或Ⅰ细胞比Ⅱ细胞的内质网面积大等原因,Ⅰ细胞比Ⅱ细胞代谢速率快。

答案 

(1)Ⅳ ③ 中心体 ④ 叶绿体 核糖体 

(2)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④和⑤ 正方形 (4)①②⑥和⑦ (5)Ⅰ细胞比Ⅱ细胞的线粒体(或核孔、核糖体)数量多,或内质网面积大

【方法技巧】

图表图象题在生物高考试题中皆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在理综试题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般属于中等难度题,能够考查获取信息,并用所获取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能力。

从历年的高考评卷得分率和平时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对此类题感觉都比较困惑,考试过程中失分比较大。

高考试题中的图表题、图象题,往往是教材中原来图形的改编,或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通过整合后,将文字以图形的形式反映出来,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在这类试题中,信息的方向性比较明显,而且和教材内

容多有联系。

而其他类型如以教材上的母版结合某些或某个生物学原理而复制出来的,此类试题难度一般不是很大,只需仔细观察,结合题目所问进行分析即可。

但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把教材中有关系的、相似的图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其区别和联系,让图成为知识比较和发散的载体,并对图形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图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

这样不仅帮助自己整理了相关知识,而且能使自己在解题过程中触类旁通。

(2)对教材中的一些图形加以改造,或由复杂变简单,或由立体变平面,或由单一变综合,或由小变大等,促进知识的内化。

(3)将教材中的有关文字描述以示意图的形式再现。

(4)动态的理解教材中插图所表示的内容,明确图中所表示的知识之间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涉及细胞图像的题目中,我们要能够区分

(1)显微图像与亚显微图像的判断

①表示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则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图。

②未表示出细胞器的结构,则为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图。

(2)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图像的判断

①有核膜(或有核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则为真核细胞。

②无核膜(或无核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则为原核细胞。

(3)动、植物细胞图像的判断

①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动物细胞图。

②有中心体,还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低等植物细胞图。

③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高等植物细胞图。

【技巧试用】

1.下面两图是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为高等植物细胞,判定依据是含有①⑦⑩并且不含乙图中的②

B.甲图中由于含⑦一定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乙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⑤⑦;其中⑤是有氧呼吸的场所

D.乙图中④⑤⑥⑧在结构和功能上没有联系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比较及各结构的功能。

据图及相关知识判定,甲为高等植物细胞,理由是含①细胞壁、⑦叶绿体、⑩大液泡,而不含乙图中的②中心体,A正确。

B中注意光合作用不仅

需⑦叶绿体,而且还需光照;C中⑤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中④⑤⑥⑧均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密切联系。

答案 A

2.如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产生ATP

结构有1、2、5

B.结构1中产生的CO2扩散出来进入结构2中被利用,需穿过生物膜的层数为4层

C.结构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结构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解析 由图可知,1为线粒体,2为叶绿体,3为细胞核,4为液泡,5为细胞质基质。

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呼吸作用可产生ATP,故A正确。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故B正确。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而液泡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故D错误。

答案 D

 

02分类实验提升——观察类实验

【高考实验】

1.观察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标本制作技术等。

具体如下:

2.显微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取材:

根据观察对象选用合适的材料,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等。

(2)注意材料处理:

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的观察对象,做不同的材料处理,如浸泡、染色、解离、保持生活状态等。

(3)注意制片方法:

在观察类实验中常采用临时装片制作技术等。

临时装片制作有装片法、压片法和切片法。

3.注意此类实验的拓展

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每个实验的设计思想、设计思路;二是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2006年江苏高考题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拓展:

题中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如下图中1、2、3所示),请考生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识别题中的三幅图,根据课本中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可确定这三幅图分别是前期、末期、中期,并知道体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再根据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画出后期的分裂图(如图中4所示)。

所以,提醒同学们要特别关注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复习,特别是极容易被忽略掉的知识点,要求对课本中的每个知识点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理解“为什么”。

【实验例题】

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A过程叫分离,作用是使根尖组织细胞分散开 ②B过程叫漂洗,主要目的是洗净解离液 ③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使细胞相互分散开 ④E过程中需要先在高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才能继续观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实验的理解能力。

图中A过程叫解离,其作用是使根尖组织细胞分离开;B过程叫漂洗,主要目的是洗净解离液,便于染色;C过程是染色体着色,便于显微观察;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使细胞相互分散开;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答案 B

【实验命题】

1.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

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解析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液泡中的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相反则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随着细胞的失水,液泡逐渐缩小。

外界溶液浓度越高,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

高浓度的NaCl、化肥等均可引起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D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请回答:

(1)为什么选用黑藻的幼嫩叶片而不是幼根作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先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

(3)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________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解析 

(1)幼叶中有叶绿体这一参照物,可较清楚地观察到细胞质流动,而幼根中无叶绿体,细胞质流动由于没有参照物而不便于观察。

(2)应该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对象,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后再换高倍

镜,否则可能找不到观察对象,甚至弄坏(脏)镜头。

(3)光照影响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能够加速细胞质流动。

答案 

(1)幼叶中存在叶绿体,便于细胞质流动的观察,而幼根中无叶绿体,细胞质流动没有明显的参照物,不便于观察 

(2)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的情况 (3)光照

 

03热点考向聚焦——物质穿膜层数问题

物质跨膜数量的计算,是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类型题。

不少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中明显暴露出很多问题。

该类试题涉及很多知识的支撑,如相关生理过程及经过的生物膜结构等。

【解题依据】

一、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

1.物质的运输途径。

若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通过的途径,常常涉及到生理结构的知识。

2.涉及生物膜的问题。

单层的有:

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双层的有:

线粒体和叶绿体膜、细胞核的膜。

其中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穿过上皮细胞涉及2层膜结构;无膜的有:

核糖体与中心体。

3.某些大分子从细胞核中出来,如果核孔,不涉及到穿膜;此外,细胞向外分泌消化酶、抗体,或蛋白类激素的外排作用以及细胞的内吞作用,都可看作是通过0层生物膜。

4.磷脂分子层数=生物膜的数量×2。

5.理解至少的含义。

在该类试题中常常涉及到“至少”一词,是为了使答案准确和问题简化起见。

6.跨膜中涉及到的物质有:

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

二、穿膜层数的计算问题常涉及的知识点

(1)常涉及到的细胞结构的膜的层数: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2层膜,液泡、细胞膜均为1层膜、核糖体、核膜上的核孔均为0层膜等。

(2)常涉及到结构和细胞:

红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粘膜上皮、肾小囊壁、肾小管壁细胞等均为单层上皮细胞,物质在穿越这些细胞时均穿越了两层细胞膜。

(3)常涉及到的生理过程:

营养物质的吸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泌尿、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典例研析】

1.动物体内氧气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

例1 空气中的O2被吸收到人体内参加细胞的有氧呼吸,这一过程中O2共穿过(  )层膜

A.7         B.9

C.11D.13

解析 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是通过内环境而间接进行的,整个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3个环节。

经过外呼吸实现了血液和外界环境之间

的气体交换;O2在血液中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输;经

过内呼吸实现骨骼肌与内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及O2最后参与有氧呼吸而被骨骼肌细胞所利用。

外呼吸可用下图2表示,内呼吸可用下图3表示。

①肺的通气:

此过程中O2没有穿膜行为,而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肺泡;②肺泡处的气体交换:

此过程O2需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及红细胞的细胞膜,最终进入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其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因此在此过程中O2共需穿过5层膜;⑧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此过程中O2始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没有出红细胞,因

而没有穿膜行为;④组织处的气体交换:

此过程中O2需从红细胞出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中,依据上面的分析,此处共需穿过4层膜;⑤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

O2进入组织细胞后,还需进入线粒体内才能参与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是双层膜细胞器,因此此过程中O2需穿过2层膜。

综合上述五个过程,O2共需穿过11层膜。

答案 C

2.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

例2 人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成为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共穿过(  )层膜

A.6B.7

C.8D.9

解析 主要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问题。

小肠中的葡萄糖需要穿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浆成为血糖。

再经过血液循环,穿越毛细血管到达组织液,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

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的薄壁,而穿过每一层细胞都需穿过2层细胞膜,因此此过程中葡萄糖共穿过7层膜。

答案 B

3.动物泌尿过程中的穿膜问题

例3 血浆中的某个葡萄糖分子,流经肾小球后,最终发现于肾静脉中,那么它总共穿过了几层磷脂分子结构(  )

A.12层B.16层

C.0层D.0层或16层

解析 主要考查了泌尿的过程。

葡萄糖分子由血浆通过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有可能不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直接从出球小动脉出来,进入肾静脉,则没有过穿越膜结构。

还有可能穿越了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最后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回血管,这种情况下所穿越的膜结构依次为:

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壁→肾小管壁→毛细血管壁,共8层膜,即16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 D

4.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

例4 细胞线粒体产生的CO2,进入相邻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此过程中CO2需穿过(  )层膜

A.4B.6

C.8D.10

解析 关键词是“相邻细胞”。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CO2从一个细胞的线粒体出来,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内,需穿过两层细胞膜和线粒体、叶绿体的各两层膜.共计6层膜。

若为同一细胞内,则只穿越4层膜。

答案 B

5.特殊情况下的穿膜问题

例5 转录形成的mRNA从细胞核内出来后,会附着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此过程中mRNA需穿过(  )层膜

A.0B.1

C.2D.4

解析 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但mRNA是大分子化合物,无法穿膜通过,它从细胞核内出来是从核膜上的通道——核孔出来的,因此穿过0层膜。

答案 A

 

04专家预测考题——高考大猜想

【预期考情】

细胞是高中教材的主干知识,是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的结构基础。

命题常以选择题及跨章节的非选择题为主,命题内容主要是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和及高尔基体的生理功能为热点。

该部分命题将成逐年增加的趋势,结合健康的话题,考查相关细胞结构的功能。

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本部分内容常以选择题和图表的形式来考查。

有关物质跨膜运输中主动运输的判断,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图像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预测考题】

1.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包括三个步骤

荧光染料与膜

上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荧光;激光照射猝灭(漂白)膜上部分荧光;检测猝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

利用该技术测得膜上受激光照射部位的荧光强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

C.该技术不宜在高温下进行

D.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该技术只能测定群体蛋白质的流动速率。

膜上的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该技术不宜在高温下进行。

由于激光照射猝灭时一部分荧光会消失,因此,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

答案 B

2.如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请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

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 

(1)血液 受体 

(2)细胞膜接触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道 胞间连丝 (4)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a、b、c是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b是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氧仅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完成的场所是乙图①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与甲图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乙图中③②⑤,⑥中形成的蛋白质已经是成熟蛋白质

D.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

,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②和④,但膜的成分均发生更新

解析 在D项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②高尔基体,而④是细胞膜,面积增大,③是内质网,面积减小。

b过程是脱水缩合,在①核糖体上完成,形成的水中的氧只来自于羧基,A项正确;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项正确;c过程是蛋白质加工、转运、分泌过程

,与之相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另外⑥中形成的蛋白质已经是成熟蛋白质。

答案 D

4.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

用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时,可用高浓度(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

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时,表皮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

B.发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

C.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解析 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高浓度胭脂红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中液泡和细胞质均为无色,液泡变小,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质和液泡(即无色区域)会逐渐变大,直至复原;胭脂红浓度过大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失去活性,细胞已经死亡。

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