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1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0808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11.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1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11.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11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100分钟总分:

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综合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回答第1题。

1.专家认为,地球也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

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A.月球阻挡B.地质作用改造C.地表布满岩石D.地表水体覆盖

下图为某地区不同日期的日出与日落示意图,据图回答2-3题。

2.图中显示,该地区在冬至时

A.日出早,日落晚

B.白昼长,黑夜短

C.日出晚,日落早

D.白昼与黑夜等长

3.该地区的纬度位置

A.在赤道附近

B.接近40°N

C.为南回归线

D.靠近南极圈

2007年12月,武汉遭遇入冬以来的第一场浓雾天气,天河机场能见度不足100米.机场一度封闭,4000旅客受阻机场。

全省多条高速公路关闭,武汉港区也临时禁航。

据此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题。

4.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原因是

A.夜晚近地面的气温高,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大,近地面水汽易凝结

C.昼夜温差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上

D.夜晚近地面的气温低,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

甲地气压为1010百帕,乙地气压为990百帕。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

6.丁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偏北风)

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7-9题。

7.a位于

A.太平洋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D.印度洋

8.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A.西风漂流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D.北太平洋暖流

9.b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下图为上海市1950~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1.上海市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的时期是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2.下图是环渤海经济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图。

下列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

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

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

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

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

读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14.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

据下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Ⅰ、Ⅱ、Ⅲ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

16.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

读下面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阶段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加速发展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城乡差别加大

18.城市化发展过快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增加B.地表水下渗增多

C.出现城市“热岛”现象D.城市环境质量提高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读下面“三地日照时数年变化图”,完成19-20题。

19.若①、②、③三地均位于平原地区,当三地的日照时数相等时,则

A.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①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③地

C.三地日出的地方时相同

D.三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

20.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位置由南往北依次是①②③

B.纬度位置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①③

C.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②

D.地处南半球的是①

读“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构成①~④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景观中的岩石为喷出岩,在陆地表面分布最为广泛

B.②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

C.③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

D.④景观中岩石属于沉积岩,岩层结构清晰

22.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②景观中的地貌由风力侵蚀塑造形成

C.③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D.④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按照《城市规划法》,未来江苏将以中心城市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构建南京、徐州和苏锡常三个都市圈以及徐连(徐州——连云港)、宁通(南京——南通),沪宁(南京——上海)、新宜(新沂——宜兴)和连通(连云港——南通)等五条城镇聚合轴。

“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

据此回答23-25题。

23.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

A.矿产资源丰富B.地形平坦C.处在季风气候区D.海运便利

24.关于目前江苏省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镇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

B.三个都市圈全部在我国南方地区

C.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省内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

25.在江苏省城市化过程中,下列说法可行的是

A.建设发达的交通网,干线尽可能经过市中心区

B.加强规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

C.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北协调发展

D.提倡居民购买私人小轿车,减轻公共交通压力

26.读“我国东部某城市规划”图,有关其规划方案的叙述,合理的是

A.此规划图适宜在各种平原地形区实施

B.若建设高级住宅选择甲处为最佳

C.布局火力发电厂适宜在丁处

D.住宅区的设计体现了对光照资源的利用

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21分)

材料一亚非部分地区及附近海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二非洲四条主要河流基本数据

河流

长度(千米)

4160

6450

4370

2660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209

280

369

133

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12000

2200

39000

16000

(1)影响河流长度和流域面积的最主要因素是▲。

(2分)

A.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B.地形与地势

C.植被覆盖率D.土壤与河流的含沙量

(2)某河流从源头到入海,流量经过明显的多→少→多的变化,从流经地区的地理环境分析,这条河流是图中的▲。

(2分)

A.①B.②C.③D.④

(3)右图是非洲某河流的某年的水平衡收支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2分)

A.蒸发、下渗、入海

B.下渗、蒸发、水汽输送

C.入海径流、下渗、蒸发

D.蒸发、入海径流、下渗

(4)依据图中等温线分布判断此时为

▲月(一月或七月);此季节E、F两地气候共同特征▲,分析形成原因:

E地▲;

F地▲。

(4分)

(5)影响E、F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2分)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

(6)E、G两地自然带分别为▲,▲;

分析G地不同于A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从E-G自然带分布属于▲地域分异规律。

(5分)

(7)中国海军远渡重洋为远洋货轮保驾护航的是甲、乙、丙中的▲海域;

比较甲、乙、丙三海区附近的洋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双选)。

(4分)

A.甲海区洋流向南流、乙海区洋流向南流

B.甲海区洋流向南流、丙海区洋流向西流

C.乙海区洋流向北流、丙海区洋流向东流

D.乙海区洋流向南流、丙海区洋流向东流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

(2分)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地。

(1分)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

▲。

(2分)

A.甲地最大B.乙地最大C.丙地最大D.三地相同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日▲点。

(3分)

29.图A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B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图A图B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2分)

A.①——甲B.④——乙C.⑥——丁D.⑦——丙

(2)图A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季。

(2分)

(3)图A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

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4分)

(4)若图A表示亚欧大陆,则⑧附近是著名的▲渔场,形成原因是

▲。

(3分)

30.结合下面的材料及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10月17日上午7时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英国《独立报》指出:

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人口机械增长的比重也很大,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地区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

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

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

(3分)

(3)近年来,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向南部迁移。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

▲。

31.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1)图中M处的地质构造为▲,从地形地貌看是▲,形成这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4分)

(2)N处的河流上,不适合建大型水库,理由是▲。

(1分)

(3)图中所示水循环为▲循环,该水循环最大的意义是:

▲;

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岩可转化为②处的▲岩。

(4分)

(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

▲,理由是▲。

(3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B

B

A

D

A

D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D

D

D

B

D

A

C

C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C

AD

BD

BD

BC

AD

BC

AD

二、综合题(共60分)

27.(21分)

(1)B(2分)

(2)A(2分)(3)A(2分)(4)一(1分)高温干燥(1分)E地: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1分)F地:

随气压带风带南移,受东北季风影响(1分)(5)B(2分)(6)热带荒漠带(1分)热带雨林带(1分)纬度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上升气流,降水丰富(2分)从赤道向两极(1分)(7)乙(1分)AD(3分)

28.(8分)

(1)180°,23°26′S(1分)12月22日(1分)

(2)乙(1分)(3)D(2分)(4)16(1分)12月23日(1分)4:

00(1分)

29.(11分)

(1)C(2分)

(2)副热带高气压带(1分)夏(1分)(3)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或答副高与信风、或答副高或信风)(2分)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2分)(4)北海道(1分)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2分)

30.(8分)

(1)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大量外国人迁入。

(2分)

(2)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3分)(3)美国老年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较冷湿,环境污染严重;而南方“阳光地带”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

(3分)

31.(12分)

(1)向斜(1分)山地(向斜成山)(1分)向斜槽部物质被挤压而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2分)

(2)水库等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带,以免产生渗漏、诱发地震等(1分)。

(3)海陆间(大循环)(1分);使得陆地上淡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和补充;(1分)岩浆岩(喷出岩)(1分)沉积岩(1分)(4)夏(和秋)季(1分)夏季风(和台风)带来丰沛水汽(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