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创优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0448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4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创优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主体创优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主体创优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主体创优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主体创优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体创优方案.docx

《主体创优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创优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体创优方案.docx

主体创优方案

 

质量预控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概述

住宅小区位于xxx西城区二龙路,分为1#、2#、3#、4#、5#住宅楼及与之相连地下汽车库六个子项,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01700m2。

本工程质量目标是“群体结构长城杯”,为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我们将选择优秀的模板体系,高效、精干的管理人员,高素质的劳务队伍,以过程精品保证精品工程。

但质量通病的发生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令大家烦恼的事情,为了减少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本措施根据近几年工程的创优实践,借鉴其它工程的成功经验,将模板、钢筋、混凝土三大分项工程易产生的质量通病及其原因分析和预控措施做总结,从而达到通过质量管理的事前预控,提高工程结构及观感质量的目的,保证工程“群体结构长城杯”质量目标的实现。

1模板工程

本工程墙体模板采用大钢模,地上、地下单独配置,异形柱、圆柱模采用定型钢模,方柱、梁、板、楼梯模板采用竹胶板。

1.1门窗洞口模板

1.1.1常见质量通病

1)洞口模板与大模板接缝处漏浆;

2)洞口模板偏移;

3)洞口模板粘模;

4)窗洞口下的混凝土墙体出现浇筑狗洞或不密实的现象。

1.1.2原因分析

1)模板加工质量较差,截面尺寸不准确;门窗洞口侧面清理不干净;大模板穿墙螺栓紧固件未拧紧。

2)门窗洞口外形不方正;门窗洞口模板内支撑设置方法不当,不拉线控制;固定筋焊接不牢;浇筑混凝土时门窗洞口两侧下料不均匀。

3)门窗洞口模板清理不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到位;拆模时间未控制好。

4)未留排气孔;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够;混凝土坍落度过小。

1.1.3预控措施

1)现场制作门窗洞口模板时,模板边及木方找直刨光,在组装门窗洞口模板前加工护角铁,角铁宽度要比墙断面尺寸-2mm。

配制模板的宽度比墙断面-2mm。

(加工形状见附图)。

安装模板时先清理干净,安装完后逐个检查大模板穿墙螺栓是否拧紧。

定型的门窗洞口模板边要加贴海绵条。

2)安装模板前首先检查所有墙体钢筋的节点、暗柱、大角、丁字墙、十字墙节点的垂直度是否偏差过大,任何节点偏差大于15mm以上都必须先调好钢筋后再进行模板安装。

安装洞口模板时,必须用500mm线找标高,一定要准确无误后方可加焊定位筋,特别注意校正洞口时不允许用木楔子在钢筋上使劲,会造成钢筋移位。

洞口四周都要焊定位筋,以免浇筑混凝土时洞口移位。

浇筑混凝土时门窗洞口两侧要均匀下料振捣。

3)门窗洞口模板使用前要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方可组装,模板侧帮不允许刷脱模剂,以防止海棉条粘结不牢,合模验筋前首先用401胶将海棉条粘贴在模板侧帮上,以免漏浆。

要掌握好拆模时间,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受损时方可拆除。

4)在窗洞口模板下设2个40mm混凝土排气孔,以便窗洞口下的混凝土浇筑时,能及时将气体排出,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如下图);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振捣时间;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较小的不要浇筑在窗洞口边。

 

1.2墙体模板

1.2.1常见质量通病

1)墙体厚薄不均;

2)阴阳角漏浆、不方正、跑模错台;

3)外墙、楼梯间墙体接槎处错台;

4)模板接槎处漏浆,螺栓孔周围跑浆,造成蜂窝麻面;

5)墙体平整度差,垂直度差造成房间不方正;

6)粘模,墙面缺棱掉角。

1.2.2原因分析

1)墙体定位筋焊接不牢,长短不齐,或数量过少;缺少顶模棍;大模板穿墙螺栓未拧紧。

2)角模连接件未上齐;大模板穿墙螺栓未拧紧。

海绵条未加或漏加。

模板接缝处使用前未清理干净。

3)外墙、楼梯间墙体模板加固未紧。

4)模板接槎处连接件未上或未加好;海绵条未加或漏加。

螺栓孔周围孔隙过大未处理;模板位置未排匀,造成拼缝过大。

5)墙体模板倒用次数多而变形;顶模支撑数量过少;大模板穿墙螺栓未拧紧;模板垂直度未校好。

6)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未涂刷;模板面清理不好;拆模过早。

1.2.3预控措施

1)定位筋加工尺寸精确,并按要求设置定位筋;顶模棍(材料用Φ12以上的废钢筋),下料长度比墙断面短2mm。

两头刷好防锈漆。

顶模棍必须绑扎牢固,以免合模板或紧固时滑动或掉落。

模板校正后必须全数检查穿墙螺栓是否拧紧。

2)在焊定位筋时,阴角部位必须焊双定位筋,主要控制角模的方正,在钢筋绑扎时需准确定出大模板下口位置,并同时控制墙面的垂直度,才能保证阴角模板到位、方正。

为了不让阴角模与大模板接缝处漏浆,在安装前要将模板清理干净,全数检查阴角模与大模板之间连接螺栓是否拧紧,使接缝处模板紧贴在一起,接缝处海绵条要加好以弥补本身缺陷造成的漏浆。

模板安装节点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

3)楼梯间墙体模板要使用三道水平支撑(材料最好用钢管加“U”型托),外墙、楼梯间墙体模板水平支撑加固,以用手摇无晃动为宜;外墙内侧模板要用花蓝螺栓固定在内隔墙底部,形成对拉对顶。

4)模板拼缝处连接件加好,并检查是否牢固;模板拼缝处校模前加贴海绵条;螺栓孔周围孔隙过大应在外露螺栓周围绕上海绵条;模板校正时避免出现拼缝过大。

板面企口上粘附的水泥浆必须清理干净。

5)墙体模板吊装、校正时注意保护,不要人为损坏,模板在清理涂刷脱模剂时要检查,发现变形及时修理;合模前应检查钢筋是否位移,钢筋墙截面是否超宽。

6)清理模板、涂刷脱模剂必须用技术较好且责任心较强的工人去操作,模板拆除后,立即派人用铲子把板面企口上粘附的水泥浆清干净,然后用棉纱把板面清理干净,再刷脱模剂。

为了避免拆模后出现缺棱掉角现象,拆模前必须填写拆模申请表,由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拆除。

拆穿墙螺栓时每块板上下都拆完后过一定时间才能松支腿。

1.3楼梯模板

1.3.1常见质量通病

1)楼梯梁夹渣;

2)楼梯梁梁底高低不平,梁身扭曲,梯梁、梯板边角漏浆;

3)楼梯踏步与设计不符,踏步模板变形或脱落,踏步宽窄不一;

4)梁头与混凝土墙接合不好,漏浆;

1.3.2原因分析

1)清理不干净造成,合模时未留清扫口。

2)支架搭设及加固措施不合理;模板配制不合理,海绵条不足。

3)支模时未考虑装修层尺寸的厚度差;浇筑混凝土时未设责任人看模;支模时分步方法不对。

4)梁头剔凿不准确;梁模板与墙接合不好。

1.3.3预控措施

1)配制梁模时预留清扫口以便清扫,隐蔽验收前必须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楼梯梁下口不出现夹渣现象。

2)采用定型模板,可确保楼梯施工质量;钢管支撑上加10×10方木,梁及板底不允许加木楔子;梁及板都采取侧边包平面的配模方式;平面板侧边必须加海绵条,还要在梁侧边和平面相交处加强一道,以保证边角不漏浆。

3)配制楼梯模板前派有技术、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详细审阅图纸,依据图纸放出大样,并考虑装修做法,以保证装修完成后,上下两跑楼梯踢面板在同一垂直线上;安装模板前放线人员将板线及梯步线放好,各级技术人员加以复核;浇筑混凝土时,操作人员不许踩踏步板,由于人员踩踏或浇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冲击及振捣棒的振捣对梯步加固有影响,所以必须设专人看模,出现问题及时修整。

4)梁头剔凿如下图所示:

 

1.4顶板模板

1.4.1常见质量通病

1)楼面高低不平,拼缝不严,漏浆;

2)房间四周密封不好,板底与墙、梁相交四周不平,板模板伸入墙、梁内,“吃模”不易拆除;

3)拆模后混凝土板面毛糙;

4)顶板上预留洞口埋设位置不准,洞口高度不够,洞口处混凝土漏浆;

5)顶板标高不准;

6)阳台下挠,高低不平,阳台与混凝土墙相接处漏浆。

1.4.2原因分析

1)没有模板控制线;主龙骨、次龙骨没经过刨直平;竹胶板厚薄不一;竹胶板不方正,边角不平直。

2)竹胶板边角不平直;竹胶板边未与混凝土墙挤死;墙体软弱层剔凿过低;板模板与梁、墙侧模错台。

3)竹胶板倒运次数多导致板面毛糙;竹胶板面未清理干净。

4)预留洞尺寸不准;预留洞口加固不好。

5)测量员抄测标高有误;调整标高时线未拉紧;调整标高时下反尺寸未计算好。

6)缺少标高点,起拱不均匀,加固不牢。

1.4.3预控措施

1)拆墙模后,测量员测放1000mm线,木工放好顶板模板顶标高线,然后再放板面往下200mm的控制线(三条线:

1000线、控制线、板面线),如右图示。

木方要挑选,弯曲或尺寸过大过小不允许使用,要求对木方弹线找直,双面刨光,100X100木方刨光后尺寸为80X100mm,50X100mm木方刨光后尺寸为50X90mm;竹胶板在使用前要挑选,必须保证竹胶板方正、边角平直,板与板的拼缝做成“硬拼缝”,不允许用海棉条或胶带粘贴,更不允许用水泥腻子刮平。

2)支模时竹胶板跟混凝土墙接触部位不能留缝,贴墙木方要三面刨光。

混凝土墙软弱层剔凿高度应比竹胶板高10-20mm,板模板与梁、墙侧模一定要支平不能错台。

3)竹胶板倒运次数多板面毛糙不能用时要加以替换;竹胶板上附着混凝土拆模时必须清干净。

4)楼板上所有预留洞口模板加工尺寸要准确,洞口的高度与楼板混凝土面找平,在安装洞口模板时尺寸一定要准确,可以如图所示将准确位置先画在板模上,加固时必须使预留洞口紧贴在板模板上,以免造成层层错台及漏浆现象。

5)测量员抄测标高时必须要多次复核,标高点必须做在稳固的钢筋上,以免钢筋移动造成标高点不准;调整标高时先计算好下反尺寸后,再调整标高,调整标高线一定要拉紧。

6)测量员抄测标高时要在阳台位置处布点,布点数以能拉线为宜,工人调整标高时一定要拉线,而且线必须拉紧,并按要求起拱。

支阳台栏板时首先考虑下面的支撑,不得有悬空等现象,立杆与水平拉杆要连结牢固。

1.5梁模板

1.5.1常见质量通病

1)梁身不平直,侧面胀模,梁底下挠或起拱过大;

2)梁上口尺寸偏大,梁自身的预埋件、预留洞位置不正不平;

3)梁棱角处出现蜂窝、露筋、底部夹渣,梁模板嵌在柱或墙内不易拆除。

1.5.2原因分析

1)梁的支撑间距大,刚度不足;支撑未设水平拉杆和斜撑,稳定性差。

2)梁底模铺设时未拉通线找直,接缝不严,没有按规定起拱,或起拱太大;底模板材料厚度小,横楞间距大,断面偏小。

3)梁侧模的刚度不足,横楞间距大,断面小,上下口固定不牢或松紧不一;梁侧模拼接不严,缝隙大;当梁高超过60cm时,中间未加通长的楞木,未用对拉螺栓固定,梁侧模安装校正时未拉通线。

4)梁底模板或侧模板安装时伸入柱或墙内,是采用木模未考虑木材吸水后的膨胀系数形成“吃模”现象,梁模板不易拆除;梁端头没有留清扫口,梁底垃圾杂物不易清除。

5)梁模板安装前没有清除表面的水泥浆等杂物,未涂刷脱模剂,造成粘模。

6)预埋件、预留洞在梁内固定不好,或支模后碰撞未纠正。

1.5.3预控措施

1)梁模板安装前在柱上弹好梁的轴线和标高,支撑系统按模板设计方案确保其间距、刚度和稳定性;拉好水平杆和斜撑。

2)梁底模应铺设严密,拉通线找直,按标高找平,按设计规定起拱,一般超过4m的梁起拱高度为1/1000-3/1000;梁侧模安装时上下口要固定牢靠,各种卡具坚固一致;拼缝严密,对缝隙大的要求采取措施予以填充,防止漏浆造成蜂窝露筋。

3)梁模板安装时端部不得伸入柱、墙内,用木模时考虑木板吸水后的膨胀因素,在边上应留3-5mm的空隙,防止“吃模”,影响模板拆除;梁端应留清扫口清除垃圾后封堵严密,防止梁底夹渣。

4)梁模板在使用前必须清除表面的附着物,涂刷好脱模剂,不得在安装好后涂刷以免污染钢筋。

5)梁内的预埋件、预留洞按位置标高固定牢靠,与模板紧贴,支模时不得随意砸碰、移动位置,避免错位。

6)梁模板上口,要保持断面尺寸正确,避免外胀和内倾,与楼板连接时,梁侧模上口的横楞应放在板模下,板模板与梁侧模上口交圈处要防止板模嵌入梁内,造成“吃模”。

7)梁模板拆除时,一般先拆侧模板,支模时要考虑便于拆模,防止用撬棍硬撬,损坏梁的棱角和表面或损坏模板;底模与支撑的拆除时间不得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要求提前拆模。

1.6柱模板

1.6.1常见质量通病

1)胀模,造成断面尺寸不准、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3)柱身扭曲,垂直度差。

1.6.2原因分析

1)模板设计中,柱模板的背愣、柱箍的截面尺寸小,或间距过大;板缝不严密。

2)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箍。

3)柱模未保护好,支模前已歪扭,未修整好就使用;模板两侧松紧不一。

1.6.3预控措施

1)柱模外侧每隔80-120cm加设柱箍,柱模的支撑系统严格按照方案和规范要求加设,确保刚度和稳定性;柱模接缝应刨光拼严。

2)成排柱子支模前,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正;成排柱模支设时,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模,相互间用剪刀撑及水平撑搭牢;柱子支模板之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3)选用质量合格的材料,确保加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

 

2钢筋工程

2.1钢筋下料

2.1.1常见质量通病

1)钢筋下料后尺寸不准、不顺直、有弯曲、端头不平。

2)Ⅱ、Ⅲ级钢筋未端需作90度或135度弯折时,弯曲直径不符合要求。

夹角成“八”形。

3)箍筋尺寸偏差大,不方正,拐角不成90度,两对角线长不等,弯钩长度不符合要求。

2.1.2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时没有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配料尺寸有误,下料时尺寸误差大,画线方法不对,下料不准。

2)钢筋下料前对原材料没有调直,钢筋切断时,一次切断根数偏多或切断机刀片间隙过大,使端头歪斜不平。

3)Ⅰ、Ⅱ级钢筋端头弯折直径往往偏小,一是管理人员交代不清,二是操作人员对不同级别、不同直径钢筋的弯曲直径不了解或操作不认真,三是弯曲机的弯心配件未及时更换或规格不配套、不齐全。

4)箍筋成型时工作台上画线尺寸误差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每个对齐,箍筋下料长度不够,致使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足。

2.1.3预控措施

1)加强钢筋配料工作,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按搭接、锚固要求和钢筋的形状计算出钢筋的尺寸,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的长度的调值(弯曲类型、弯曲处曲率半径、板距、钢筋直径等);配料时考虑周到,确定钢筋的实际下料长度。

在大批成型弯曲前先行试成型,作出样板,再调整好下料长度,正式加工。

2)钢筋下料前对原材料弯曲的应先予以调直,下料时控制好尺寸,对切断机的刀片间隙调整好,一次切断根数适当,防止端头歪斜不平,特别对需机械连接的钢筋端头用切断机不能保证时,应用切割机下料,以确保端头平整。

箍筋下料用无齿锯。

3)钢筋加工前管理人员应对操作班组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提出质量要求。

Ⅰ级钢筋加工时未端要作180度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Ⅱ、Ⅲ钢筋需作90度或135度弯折时,其弯曲直径:

Ⅱ、Ⅲ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要求,弯曲机的弯心配件规格必须配套,钢筋直径变化时调换配件。

4)箍筋的下料长度要确保弯钩平直长度的需要,平直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而且弯钩呈135度,成型时按图纸尺寸在工作台上划线准确,弯折时严格控制弯曲角度,达到90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在弯折处必须逐个对齐,成型后进行检查核对,发现误差进行调整后再大批加工成型。

2.2钢筋绑扎

2.2.1常见质量通病

1)钢筋位移;

2)钢筋间距排距位置不准,截面尺寸或大或小;

3)水平筋、连梁锚固不够。

梁、板主筋的弯钩朝向不符合要求;

4)柱、梁箍筋不垂直主筋,间距不匀,绑扎不牢,不贴主筋,箍筋接头位置未错开。

5)板双层钢筋,钢筋超高或保护层过大,影响构件受力,上层钢筋踩下,阳台等悬挑结构主筋位置错误;

6)墙体钢筋绑扎节点不垂直,钢筋保护层偏差较大。

7)后浇带钢筋位置不准,保护层偏差大。

8)墙体钢筋甩头高低不齐。

2.2.2原因分析

1)柱、墙伸出楼面的钢筋在混凝土浇筑时未采取临时固定措施,或措施不当,或浇混凝土碰撞钢筋,未及时调正,造成钢筋间距、排距位置偏移,楼板钢筋在混凝土浇筑时被踩未及时纠正。

2)钢筋绑扎前没有按图纸尺寸进行放样划线,或划线不准,或不按线绑扎,造成钢筋的间距、排距等几何尺寸超过规定;绑扎时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绑扣没有拧紧,缺扣,钢筋搭接处没按规定绑扎三个扣。

未按要求放置梯子筋、拉钩、双“F”卡。

3)柱、墙、板钢筋主筋有弯钩的在绑扎安装中,弯钩朝向没有按要求施工,影响锚固,或穿梁时凭眼力未用尺量。

4)柱梁箍筋绑扎时,没有按间距用粉笔划线,或划线不准,或不划线绑扎;没有按所需箍筋将接头错开后一次套在柱梁上;四肢箍的加工尺寸不准,或绑扎时位置不准,柱梁转角处绑扣未按编导扣或套口扣操作,使绑扣松动间距不准、主筋不到位;特别在柱梁钢筋绑扎后保护层没有及时垫架调整,垫块间距大,不合要求;箍筋绑完后弯钩未弯成135度。

5)马凳加工尺寸不准,混合使用造成保护层厚度不均匀,马凳放置太少,下铁垫块不均匀。

穿插作业任意踩踏。

阳台没有按规范要求施工,影响结构受力。

水电配管叠放层数太多。

6)工人质量意识差。

7)后浇带钢筋位置未加措施保护,施工缝模板安装时随意改变钢筋位置;工人随意踩踏。

8)绑扎立筋时未拉线,搭接扣未绑紧。

2.2.3预控措施

1)柱子采用定位箍。

绑扎墙体钢筋时采用梯形定位筋,每道墙焊接梯子筋的钢筋直径要求大于设计钢筋一个规格,水平间距2000mm。

梯子筋中的横筋要求按竖向方向,设置上、中、下三道同墙厚的支撑筋,支撑筋端头用磨光机打磨平整,刷防锈漆两道。

如下图示:

 

L1、L2:

钢筋保护层+d;L3:

墙厚-保护层;L4:

水平筋间距

在墙体上方设置一道水平“梯型架”定位筋,该“梯型架”位于顶板上皮50~70cm。

在绑扎下层墙体钢筋时就绑扎到位。

 

墙体模板校正好后,钢筋专业要派人调整钢筋,浇筑混凝土时要派专人负责看管钢筋,并及时调整偏移钢筋。

楼板被踩钢筋在浇筑楼板混凝土之前要及时调整,并尽量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2)先拉线放置梯子筋(放置梯子筋一定要拉线,这样保证水平筋水平),放置梯子筋时注意与墙体立筋长短头错开,再立2-4根竖筋,并在竖向钢筋上画出水平钢筋间距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向钢筋间距标志,接着绑竖筋,最后绑横筋。

绑扎完后按图纸要求挂拉钩,截面不够的加上双“F”卡。

3)柱、墙、板有弯钩的钢筋主筋在绑扎安装中,先用尺量好锚固长度,再按梁、板上铁弯钩朝下,下铁弯钩朝上,柱、墙筋朝两边来布置钢筋弯钩。

4)柱梁箍筋绑扎时,先按梁端第一个箍筋距柱墙边50mm,主次梁相交距主梁边50mm,其它按设计间距画线,然后再绑扎,绑柱、梁上部、角部纵向钢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主筋要与箍筋拐角紧贴,特别是四肢箍的位置、间距要调整好,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柱中要交错绑扎。

5)马凳铁加工前要认真算好不同标高板厚的尺寸,同标高板不同方向马凳高度也不一样(一方向少一根钢筋直径,另一方向多一根钢筋直径),然后分规格尺寸标识码放,不要混杂,否则容易出现板厚相接近的混用情况。

马凳铁加工注意支腿的间距不能过大,马凳两头的起点不能大于100mm,中间不大于600mm一档。

在板下铁钢筋小于Ф10的垫块要按400间距梅花型布置,特别是每一房间靠边沿部位必须要加垫块。

在顶板钢筋上铺木脚手板搭人行道,方便施工人员行走,避免踏踩钢筋,造成钢筋位置不准。

如果由于水电配管叠放层数太多而造成钢筋超高,应及时通知水电专业加以调整。

6)绑完节点、暗柱时首先控制好外大角、丁字墙、十字墙钢筋的垂直度,特别是门窗洞口的保护层位置,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0mm。

7)在放顶板钢筋线时先弹出后浇带位置线,让木工把两边沿线订上厚15mm、100mm宽的木条当作后浇带的保护层。

后浇带处上下铁在支模前要先调好钢筋的位置,木工支侧模时不能随便挪动钢筋的位置,打混凝土时要给混凝土班人员交底,不得随意踩踏钢筋,保证后浇带部分的钢筋整齐,保护层厚度一致,负弯矩筋的拐子朝向一致。

8)绑扎竖向墙体钢筋时,先在边部按搭接长度划点,然后以此点拉通线搭接,每根搭接部位要绑三个绑扣,而且要紧,以免造成打混凝土时下沉,造成上层搭接时不够长度。

3混凝土工程

3.1常见质量通病

1)混凝土离析,坍落度过大过小,和易性差。

2)混凝土过振、欠振、漏振。

3)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差。

4)混凝土墙面气泡。

5)混凝土墙烂根。

6)混凝土墙面、板面裂纹。

7)混凝土顶板施工缝渗水、夹渣、接搓不平。

8)楼梯振捣不密实。

9)墙体施工缝接搓漏浆、不平。

10)高低跨吊帮处振捣不密实。

11)混凝土板面未拉出毛面或起沙。

12)混凝土软弱层剔凿不到位。

13)墙体混凝土面上口找平不均,标高不准。

3.2原因分析

1)商品混凝土未按混凝土配合比投料,计量不准,搅拌时间不够;商品混凝土在运输途中耽误时间过长,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等待时间过长,发生离析;混凝土在泵送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故障,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使混凝土离析、坍落度变化大。

2)混凝土振捣时间未掌握好;插棒间距过大;插入深度不够;门窗洞口边钢筋过密,影响振捣棒插入。

3)混凝土坍落度过小;外加剂原因;浇筑混凝土前浇水过多,混凝土下料时从两头挤向中间,造成反水现象。

4)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充分,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外加剂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

5)浇筑混凝土前浇水过多;铺底砂浆浇筑过早;模板下口缝隙大;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够;混凝土坍落度过小。

6)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时间太短;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板面上人过早,堆载过多;掺入水泥种类的原因;混凝土坍落度太大,找平时将水泥浆赶到一处;钢筋保护层太小。

7)混凝土顶板施工缝处理不当。

8)浇筑楼梯混凝土时程序、方法不当。

9)墙体施工缝接缝处处理不到位。

10)浇筑方法不对,未控制好高跨浇注时间。

11)混凝土板面拉毛时间未控制好。

12)工人质量意识差,对混凝土软弱层概念认识不够。

13)工人未将标高掌握准。

3.3预控措施

1)由有资质的试验室设计配合比,所用材料经检验合格,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投料;商品混凝土应根据运距、交通条件和季节采取缓凝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与和易性;混凝土运至现场需进行坍落度检测,当坍落度不能满足浇筑要求时,严禁二次加水,应由搅拌站技术人员负责,通过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调整;当混凝土已初凝或质量不合格时,应拒收和退货。

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送设备的正常运转;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收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输送管道铺设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管道向下倾斜时应防止混入空气,阻塞管道;高温天气输送管道应采取降温措施,减少坍落度损失;泵送前应先用与混凝土强度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当泵送混凝土因各种原因不能连续浇筑,预计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冲洗出的混凝土不得用于浇筑。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分段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浇筑时振捣器振捣起步位置要做记号,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漏振,插入深度用照明和尺竿进行配合检查。

使用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超过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不冒气泡,一般在20-30s为宜;为使上下混凝土结合成一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接缝;振捣器插入时应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和模板,以免钢筋、预理件、模板位移。

3)因坍落度过小,外加剂原因造成混凝土表面观感不好的及时与供应方联系,让其早做调整,浇筑混凝土前浇水不宜太多,湿润即可。

4)混凝土一次布料不能过厚,控制放料厚度可采取图示实例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