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0233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知道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知道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

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4.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

1)、(经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现实)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5)、(个人)孙中山在思想、组织方面的努力。

2、“三民主义”提出的过程:

1)、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的时候,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2)、1895年,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未发动就被镇压。

孙中山流亡海外,后经日本去欧美进行考察。

3)、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

《民报》

同年,他在《民报·发刊词》上,又将这个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正式形成。

3、“三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十六字纲领

含义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新增地价由国民共享

补充和发展

*复习回顾探究法:

(1)、封建地主阶级:

a、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军事技术

b、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学科学技术

(2)、资产阶级:

a、维新派:

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学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b、革命派:

三民主义——学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1)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2)进步性: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表达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

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的纲领。

*补充: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领导的多次运动失败的影响

2)十月革命的影响

3)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4)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决定吸收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2、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

内容:

接受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新旧三民主义区别: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4、评价:

1)积极: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2)消极: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和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先生号逸仙,又号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4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毕业于意奥兰尼书院。

1883年夏回国。

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

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

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个开创世纪奇迹的伟人,他为祖国的独立、和平、统一,为振兴中华,不屈不挠,鞠躬尽瘁,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强调主义、理论对革命运动的重要性。

他曾说过:

“什么是主义?

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他在从事反清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借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创立了三民主义,开始了新的探索!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

问:

你觉得可以从孙中山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反馈练习]:

(11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编号

人物

速写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著有《新学伪经考》一书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新青年》的创办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述编号①、③、④所代表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

(3分)

(1)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地主阶级先进人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90年代以后以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20世纪初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分)

(2)编号②、③、④、⑤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4分)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特点。

(4分)

①救亡图存是学习西方的主题,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经历了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

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一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一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4分)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

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理解: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运用:

探究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的影响;探究毛泽东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现实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补充: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1、产生的条件:

A、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B、实践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C、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D、国际条件:

十月革命的胜利

E、现实需求:

中国在学习俄国的同时,需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A、从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发端阶段

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意义:

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

B、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初步形成阶段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行武装斗争。

行动:

进行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结果:

起义一再失败。

启示:

不能照搬照抄俄国模式,走适合自己的路。

为此,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提出“农村保卫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即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前提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

意义: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正式形成阶段

写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

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人民解放战争战争时期:

A、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意义:

报告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

B、写了《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

文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和理论的准备

2、过渡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

意义: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

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五、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性理论成果

2、是中共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3、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业布置】

1.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18课新时代的理论探索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

[填空式学案]:

(一)、邓小平理论

1、发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背景

A.“文革”后,“两个凡是”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

B.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邓小平发表讲话,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理论的宣言书。

(2)内容

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意义: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2、创立

(1)明确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系统概括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一个中心,

_两个基本点_”的基本路线。

3、逐渐成熟

(1)“南方谈话”(1992年)

A.中心内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三个有利于”:

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

(2)中共十四大(1992年)

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4、内容

(1)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

(2)“一国两制_”的伟大构想;

(3)阐述了和平与发展______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5、评价

(1)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式发生新的变化;

(2)中共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_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_的根本利益。

3、地位:

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评价:

(1)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它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知识巩固]:

1、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这位老人是(D)

A.毛泽东B.华国锋C.胡耀邦D.邓小平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主要是针对(A)

A.“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B.“左”的思想长期存在

C.“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党的工作

D.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民主集中制B.改革开放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

4.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系统概括的会议是(C)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5.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B)

A.中共十三大B.南方谈话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6.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思想是指(C)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邓小平理论论述的根本问题是:

(D)

①一国两制②和平与发展③什么是社会主义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A.①②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D)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实现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D)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10.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三个代表’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

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1.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C)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列宁主义

1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D)

A.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B.七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

C.七大,十五大,十五届七中全会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1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进行改造时采取赎买的方式③建立统一战线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1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进行改造时采取赎买的方式

③建立统一战线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15、.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和发展于(D)

A.国民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16、“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B)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C、提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7、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依据,是由于我国:

(A)

A、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成熟

C、存在多种经济成分D、曾经历过严重的经济挫折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D)

A、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B、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问题

D、新的形势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19、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是(C)

A.改革开放、实事求是B.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20、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C)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四、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新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请回答: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2)简述“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的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谋。

——江泽民

材料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

请回答:

①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②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怎样完整表述?

③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

3.阅读下列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做做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①这首歌中唱到的老人是谁?

请举出几个“在中国南海崛起的城市”(至少2个)

②“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又是一件什么大事?

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答案:

1、

(1)

(1)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2)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三个代表”主要回答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课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2、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实事求是。

3、①a.邓小平。

b.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②a.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

b.“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