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单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0143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单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单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单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单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单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单选.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单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单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单选.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单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

绪论。

第一章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A.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B.质变和量变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

2.以下与规律性是同等层次的范畴是()

A.偶然性B.现象C.形式D.必然性

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对()的回答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B.发展C.矛盾D.客观实在性

5.马克思的新发现是指()

A.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不同区分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劳动在生产商品中作用不同的区分出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C.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D.资本周转中的作用不同区分出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6、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是(   )

A、哲学B、宗教

C、真理D、实践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9、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D、世界观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1、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是()

A、矛盾B、认识

C、实践D、真理

12、偶然性对于事物发展过程()

A、不起任何作用B、起决定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13、时间的特点是()

A、一维性B、二维性

C、三维性D、多维性

14、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十月革命的胜利

C、共产党的建立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

1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

17、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科学性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阶级性

D、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18、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19、把金木水火土看成万物本原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20、“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2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2、下列现象中属于辩证否定的是()

A.昆虫被踩死B.禾苗被太阳晒死

C.麦粒被磨碎后给人吃掉D.稻谷种在田里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2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2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十月革命的胜利

C、共产党的建立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

2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27.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称为基本内核。

A.认识论B.辩证法C.历史观D.唯物主义

28、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是()

A、科学性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阶级性

D、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2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定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0、“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表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人们无法预见未来的发展D、以上都不对

3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表明了(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2、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C、把握事物的度D、确定事物的量

33、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的行为。

A、克服和抛弃B、纯粹的否定C、既克服又保留D、纯粹的肯定

3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35.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36.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与时俱进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积极性的统一D.科学性

3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根本属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

C.客观实在性D.运动

38.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前进性B.质变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新陈代谢

40.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是()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与时俱进D.理论联系实践

4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A.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D.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

42.如果主张“用认识去检验认识”是属于()

A、唯心论的主张B、唯物主义的主张

C、不可知论的主张D、部分唯物主义的主张

43.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44.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B.动物心理的形成C.劳动D.语言的产生

4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第二章

1.唯物主义认识论,贯彻的一条是由物到感觉再到思想的认识路线,我们把它称为()

A.先验论B.反映论C.经验论D.唯理论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

D.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

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  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9、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

10、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

A.认识上的唯理论B.认识上的经验论

C.认识上的唯物论D.认识上的辩证法

11、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A、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B、了解事物的各种现象

C、解释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D、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1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3、人类全部社会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14、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5、感觉、知觉、表象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A、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B、了解事物的各种现象

C、解释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D、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17、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18.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确定性,是因为()

A、实践是人的活动B、真理本身具有客观性

C、现有的实践可以检验现有的一切认识

D、实践最终一定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