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0003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

《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

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

湖北省鹤峰县2013年村卫生室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简介

1.1.1项目名称:

湖北省鹤峰县2013年村卫生室建设项目。

1.1.2项目地点:

1、恩施州鹤峰县下坪乡云梦;

2、恩施州鹤峰县中营乡岩屋冲;

3、恩施州鹤峰县中营乡茶园;

4、恩施州鹤峰县燕子乡清湖;

5、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石门;

6、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新庄;

7、恩施州鹤峰县五里乡十字;

8、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大典;

9、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堰垭;

10、恩施州鹤峰县铁路乡江口。

1.1.3项目业主:

鹤峰县卫生局。

1.2项目建设年限

本项目基本建设期为6个月。

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改建面积:

1440平方米;

新建面积:

560平方米。

1.4项目建设投资及来源

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3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130万元。

资金来源:

中央安排资金1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30万元。

1.5可行性研究范围

1、项目建设的背景;

2、建设条件;

3、建设规模及方案设计;

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社会效益评价。

1.6结论

经过以上系统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该项目符合社会需求,可极大地改善鹤峰县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现状和医疗救治环境,合理调整配置鹤峰县卫生资源结构,提高鹤峰县村医疗救治能力,保障农村农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的建设一定能按计划如期完成并尽快投入运营,确保如期完成鹤峰县乡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任务。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1项目区域自然资源背景

1、地理位置。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角,地处东径109°45′至110°38′,北纬29°38′至30°14′之间。

东毗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接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北抵湖北省巴东县、建始县,东北与湖北省五峰县相连,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市接壤。

县城距省会武汉市603公里,距自治州首府恩施市176公里。

境内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7公里,版图面积2872平方公里。

2、地形地质。

鹤峰县地处中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东部的延伸部分,是武陵山脉石门支脉上的一个山区县,境内地形地貌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

境内地质结构较为简单,地形复杂,地貌千姿百态。

山高谷峡,切割深,高差大,海拔最低的铁炉乡—江口194米,最高的下坪乡—牛池2096.3米,平均海拔1147米,平均切割深784米,平均地面坡度24.1度。

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占17.6%;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2.8%;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39.6%。

3、水文概况。

县境内溪河遍布,流域面积大。

年平均径流深1223毫米,径流总量35.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径流量为122.3万立方米,四季分配不均。

据鹤峰县水文站实测溇水河洪枯比为2333﹕1。

最大径流深高达1980毫米,最小径流深只有656毫米。

4、气候概况。

鹤峰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春季天气复杂多变,阴晴不定;夏季多雨湿热;秋季凉爽;冬季较为干燥寒冷。

从低山到高山依次表现出低热中暖高湿寒的气候特点,垂直差异十分明显。

平均年降雨量1734.9㎜,蒸发量1028.5㎜,无霜期296天,平均温度15.8℃,日照时数1216.4h,≥10℃的积温4892℃,干旱日数87天。

5、土壤概况。

境内土壤呈典型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土壤类型复杂,种类众多,地带性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微域土壤千变万化,星罗棋布,点辍于各个生物气候带中,且多数土壤深厚肥沃,酸碱度适中,质地良好,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共有10个土类,23个亚类,65个土属,169个土种。

其中林业用地土壤8个土类,16个亚类,29个土属,87个土种,在8个林业用地土类中,分布最广的是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4个地带性土类。

6、森林植被。

鹤峰地处鄂西山区,地形地貌高低起伏,微域气候及土壤种类多样,植物资料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共有171种,645属,1264种。

全县林业用地344.98亩,人均占有林业用地15.8亩,全县活立木蓄积448.34万立方米,人均蓄积20.5立方米,植被覆盖率82.97%,为鹤峰林业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2.2项目区域经济背景

1、经济概况

(1)经济结构。

201年,实现县城生产总值3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1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工业10.9亿元,同比增长18.3%);第三产业10.4亿元,同比增长20.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3:

39.6:

34.12。

县域经济呈现节约、清洁、低碳、循环发展的良性态势。

鹤峰经济结构一览表

科目

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县域生产总值

万元

124378

142070

156420

181600

215000

262600

304330

第一产业

万元

39596

46460

49290

55900

64000

73260

79953

第二产业

万元

45768

49403

57650

64700

81000

103200

120453

其中:

工业

万元

41222

43880

51370

54700

71000

85000

108853

第三产业

万元

39014

46207

49480

61100

70400

86140

103854

(2)农业产业化水平。

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亿元,农人均5870元;粮食总产达到9.3万吨,农人均达到490公斤;牲猪出栏23万头,农人均1.2头,农业内部形成了茶叶、烟叶、箬叶、蔬菜、畜牧等5大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过亿元的产业。

茶叶面积17.8万为亩,产量1.5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52亿元;烟叶面积8万亩,产量1.0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35亿元;箬叶采摘面积30万亩,产量1.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2亿;商品疏菜面积6.3万亩,产量12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0.96亿元;出售商品猪9.6万头,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亿元。

——绿色食品。

以山野菜、高山蔬菜、茶叶、酿酒等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25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为80%,其中薇菜产量500吨,居全国第一;茶叶产能1.2万吨,列全省前茅。

以箬叶、厚朴叶等为原料的绿色包装加工业产值达到1.3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为21%,其中箬叶产能1.1万吨,成为全国绿色包装第一县。

——市场主体。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80多家,总资产5亿元,总产能6亿元。

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2家,总资产4.8亿元,从业人员3300人,2008年实现产值4.3亿元。

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一家(长友公司),5000万至1亿元的企业1家(白果茶厂),1000至5000万元14家,500至1000万元的企业5家。

被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3家,列入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资产总额近3.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资产比重为70%,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占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59%。

截至2010年底,全县农产品商标注册108件,占全县注册商标的57.75%。

在注册商标总数中,实际使用的商标有83件,使用率为44.38%,实际使用农产品商标73件,占实际使用注册商标的87.9%,在农产品商标中,农产品加工品牌注册商标有37件。

其中荣获省著名商标的有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长友”商标、鹤峰县翠泉茶业有限公司“翠泉”商标、鹤峰县骑龙茶业有限公司“骑龙”商标、鹤峰县白果茶厂“白果”商标。

获州知名商标的有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八峰”商标和“土王宫”商标、鹤峰县金阳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鑫丰”商标、湖北省鹤峰县葛仙米开发有限公司“葛仙米”商标。

有14家获QS认证,4家获ISO9001:

2000质量体系认证,6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

——农产品基地。

全县已经形成各类农产品基地面积123.3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比重达到28%。

茶叶基地:

全县茶园形成面积17.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3万亩。

白果民族茶厂木耳山基地获南京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有机茶认证,长友公司、翠泉公司、金阳公司、骑龙公司、龙福公司等5家企业的茶叶基地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白果茶厂和长友公司所属基地获国家出口基地备案。

烟叶基地:

全县烟叶总面积8万亩,形成了25个专业村,33个重点村,1645户种植专业户,烤烟专业户户平种植面积达到9.86亩,白肋烟专业户户平种植面积达到3.78亩。

专业村、重点村烟叶种植面积占全县烟叶总面积80%,总产量达到14.5万担。

全县拥有4万担规模的乡镇1个,3万担乡镇2个,2万担乡镇1个,1万担乡镇3个;全县50—100亩连片区58个,100—500亩连片区41个,500—1000亩连片区8个,1000亩以上连片区7个,连片总面积达3.7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0%。

燕子乡建立了5000亩高规格烤烟科技示范园,五里乡形成了40公里烟叶种植长廊,中营乡实现了万亩烤烟大连片。

全县共建大棚2058个,其中塑钢大棚448个,竹木中棚1610个,可供移栽面积占总面积的82%。

漂浮育苗面积占全县烟叶育苗面积98%,建标准化晾房4640间,农民新购置烟叶机械295台(套),其中,起垄机89台,播种器25台,剪叶机15台,喷雾器163台。

蔬菜基地:

全县蔬菜加工原料基地面积6.3万亩(不含薇菜、食用茵等森林蔬菜面积),其中高山蔬菜面积3.5万亩,魔芋面积2.8万亩。

林产品基地:

全县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95万亩,其中:

日本落叶松、杉木为以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30万亩;以厚朴、木瓜等木本药材为主的中药材基地23万亩;以板栗、柑橘、核桃等为主的干鲜果基地9.8万亩;天然箬叶可采摘面积30万亩,人工栽培面积0.53万亩;香椿等森林食品基地2.5万亩。

畜产品基地:

全县畜牧业基地按照公司化、大户化、区域化的模式稳步发展,现已形成1个万头生猪养殖区小区(长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太平小区),3个3000头生猪养殖小区(鹤峰经济开发区生猪养殖小区、燕子乡启盛牧业生猪养殖小区、燕子乡兴旺牧业养殖小区),10个“150”和100个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大户。

——规模以上工业。

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8853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8.3%。

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33家,实现增加值84107万元,同比增长20.0%;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98.1%,总资产贡献率10.3%,资本保值率97.7%,资产负债率47.1%,全员劳动生产率15.5万元。

2.3社会发展背景

1、行政管辖。

全县辖7乡2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

即铁炉、五里、燕子、下坪、邬阳、中营、太平等7个乡,容美、走马等2个建制镇及鹤峰经济开发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205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1364个村民小组。

2、人口结构。

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222758人。

其中,城镇人口7.09万人,占32%。

乡村人口15.06万人,占68%。

以土家族、苗族、白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人口13.8万人,占62.3%。

3、道路交通。

2011年公路总里程2132公里,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830万元,同比增长17.2%,占第三产业的13.3%。

旅客周转量19374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2.2%。

货物周转量4478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1.7%。

客货周转量4575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9.4%。

4、邮电通信。

2011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087万元,通电话的行政村205个,固定电话装机27335部,其中农村电话装机17057部,电信、移动基站285处,实现了5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5、教育事业。

全县有各类学校75所,其中,普通中学16所,中等职校1所,小学58所。

在校学生21474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9689人,小学在校学生10391人。

全县专任教师1562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660人,小学专任教师789人。

6、医疗卫生。

拥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卫生院9个。

拥有病床579张,县级医院拥有病床200张,农村卫生院拥有病床379张,卫生技术人员631人,其中,医师257人,注册护士252人。

7、民族文化。

鹤峰古称容米、柘溪,有2000多年文明史,末代土王世袭相承800余载,管辖8000多平方公里;土地革命时期,有2.5万人参加革命,近4000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木林子20838公顷原始生态群落结构、董家河“世界坡立谷”地貌保存完整,民俗、红色、生态文化底蕴厚重,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积极成果。

(1)文物保护:

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容美土司遗址、满山红革命烈士纪念园、五里坪革命旧址群,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傩愿戏、打溜子、红色革命系列遗物。

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柳子戏、满堂春、鹤峰山民歌等。

(2)文化机构:

鹤峰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乒乓球协会等文化协会组织发展到5个,容美艺术团、老年管乐团、老年艺术团、五里满堂音艺术团、夕阳健身队、长寿健身队、走马官鼎村篮球队等文体团队发展到25个。

(3)文化创作:

《退役军犬》、《最后一只白虎》、《远去的诗魂》、《巴国俪歌》等作品分别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2.3政策背景

《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

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乡、村两级兴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规范化的卫生院,每个建制村有1所规范化的卫生室。

并由县级卫生局统一管理。

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每个村设立1个卫生室。

到2015年,基本完成县级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村卫生室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

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监管,推广适宜技术,采用基本药物,控制农村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明确村卫生室和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确保有人承担疾病监测报告、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任务。

2.4鹤峰县医疗卫生事业现状

1、医疗卫生机构。

鹤峰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2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局、皮肤病防治所各1所,乡镇卫生院9所,中心卫生室45个,村卫生室104个,个体诊所、厂(场)矿医务室24个,其他医疗机构15个。

2、医疗卫生水平。

2010年,全县医务在册人员107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02人。

其中,执业医师256人,每千人1.15,低于全国1.79、全省1.55的水平;注册护士239人,每千人1.07,低于全国1.39、全省1.41、全州1.18的水平;医疗机构床位564张,每千人2.5张,低于全国3.56、全省3.47、全州3.17张的水平。

乡镇卫生院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服务设施差,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县中心医院。

医院总占地面积27亩,在岗职工25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0人,大学本科35人,专科130人,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 110人。

有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兼职教授18名,兼职讲师20名。

医院开设病床220张,设有15个临床科室和7个医剂科室。

医院拥有日本螺旋CT、日本电子胃镜、彩色B超、500MA带电视X光机、电视腹腔镜、体外碎石机、TCD、麻醉机、心脑电图、心电监护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洗板机、全自动血球记数仪、尿液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等,总价值700余万元。

4、事业发展规划。

《鹤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高度关注人民健康,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机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应急救治能力。

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严格控制重大传染病的传播,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综合防治常见慢性病、职业病及高原病。

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面广、功能完善、经济有效的医疗保健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和精神卫生工作,全面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实行城乡医务人员交流制度。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范围。

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为特困人群解决就医问题。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推动鹤峰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解决鹤峰县农村地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需要。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鹤峰县近年传染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就给鹤峰县卫生局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鹤峰县目前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医疗保健服务能力相对较低,部分农民有病看不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较为严重,本项目通过2013年在鹤峰县建设村卫生室10个,有利于提高鹤峰县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水平,是推动鹤峰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解决鹤峰县农村地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需要。

2、本项目的建设,是缓解鹤峰县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对该县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冲击的需要。

我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速度和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大批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和工业领域迁移。

而同时,我国也进入了快速老龄化时期,规模庞大的农村中老年群体使农村医疗卫生保障面临严峻的考验。

大规模城市化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叠加效应,将会对我国各领域的劳动力供给产生冲击,这势必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和粮食安全,甚至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中老年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问题,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并延长他们的生命长度。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鹤峰县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供给规模,保证该县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需要。

3、本项目的建设,是推动鹤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消除城乡不和谐因素,农村卫生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着眼点之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农村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取代的,如果缺失,将可能酿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推动鹤峰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推动鹤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4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场址选择

1、本项目场址选择遵循如下原则

(1)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方便群众;

(2)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

(3)便于利用乡镇基础设施;

(4)环境安静,不宜与市场、学校、幼儿园、公共娱乐场所、交通干线毗邻,且不宜远离居民区;

(5)地形力求规整,场地干燥,并有必要的防洪排涝设施;

(6)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污染源和高压线路。

4.2选址

1、恩施州鹤峰县下坪乡云梦;

2、恩施州鹤峰县中营乡岩屋冲;

3、恩施州鹤峰县中营乡茶园;

4、恩施州鹤峰县燕子乡清湖;

5、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石门;

6、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新庄;

7、恩施州鹤峰县五里乡十字;

8、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大典;

9、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堰垭;

10、恩施州鹤峰县铁路乡江口。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建设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SO189-2009)

《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卫医发(1994)第30号)

《农村急救体系建设方案(2011-2013年)》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

关于请抓紧编报3013年卫生项目中央投资计划草案的紧急通知。

5.2建设规模及内容

村卫生室建设规模表

项目名称

服务人口

(人)

建设性质

规划建设规模(㎡)

合计

新建

改造

恩施州鹤峰县下坪乡云梦

982

改扩建

200

140

60

恩施州鹤峰县中营乡岩屋冲

1600

改建

200

130

70

恩施州鹤峰县中营乡茶园

1090

改建

200

150

50

恩施州鹤峰县燕子乡清湖

889

改建

200

0

200

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石门

1030

改建

200

0

200

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新庄

1320

改建

200

0

200

恩施州鹤峰县五里乡十字

844

改扩建

200

100

100

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大典

1630

改建

200

0

200

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堰垭

2100

改建

200

0

200

恩施州鹤峰县铁路乡江口

1760

改扩建

200

40

160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6.1设计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095-1996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

6.2项目的污染源、污染物

6.2.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鹤峰县村卫生室所产生的污废水主要来源于诊断室及治疗室等产生的污废水,通过处理后排放。

属危险性化学废液,单独收集,交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6.2.2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该项目投入营运后,主要固体废物来源包括受污染的血液药品及传染患者的血、尿、粪便等;临床废物、一次性医疗器具和敷料、过期及废弃药物;一般生活垃圾等。

诊断室按每人0.2kg/人每次,属危险废弃物,按要求废弃物处置要求进行消毒处理,放入专门的盛放容器中,统一处理。

6.2.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消毒机械中的加压泵等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及引风机产生的噪声。

因村卫生室要求环境绝对安静,故泵房和观察室等布置应远离病房,泵房门窗要采取隔声措施,以大大降低噪声等级,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6.3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6.3.1防治措施及效果

(1)村卫生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分类收集,属危险废物,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危险废物毫无遗漏的定期定时送鹤峰县医疗废物处置机构进行处理。

(2)加强环境管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确保村卫生室污水达标排放。

6.3.2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的效果

制定有效合理的施工计划以缩短工期。

各工地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回填、整修,加紧绿化进度,以恢复施工造成的土壤和植被的破坏,并严格建立绿化隔离带。

措施实施后,项目对生态环境基本无明显不利影响。

(1)绿化设计。

本项目为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营造一个优美、轻松的医疗环境,在原有建筑物周围进行绿化设计。

(2)环境保护机构设施及定员。

本项目设环境保护办公室,兼职管理人员1人,负责该村卫生室的环境保护管理的实施和监督工作。

6.4环境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从设备安装到建成投入使用,采取严格要求的环保措施,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排放标准,并实施“三同时”的情况。

第七章项目组织机构、管理及实施进度

7.1项目组织机构

项目批准后,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鹤峰县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

从局内抽调精干人员挂牌办公。

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协调、检查、评比、总结等项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