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9555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完整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完整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完整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完整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docx

《完整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docx

完整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第2章铸造

1、铸造的定义、优点、缺点:

铸造指熔融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金属零件或毛坯的成型方法。

优点:

铸造的工艺适应性强,铸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几乎不受限制;工业上常用的合金几乎都能铸造;铸造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设备投资少;铸造适于制造形状复杂、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零件或毛坯,尤其是要求承压、抗振或耐磨的零件。

缺点:

铸件的质量取决于成形工艺、铸型材料、合金的熔炼与浇注等诸多因素,易出现浇不到、缩孔、气孔、裂纹等缺陷,且往往组织疏松,晶粒粗大。

2、充型能力的定义、影响它的三个因素:

金属液的充型能力指金属液充满铸型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准确的铸件的能力。

影响因素:

①金属的流动性;②铸型条件;③浇注条件。

3、影响流动性的因素;纯金属和共晶成分合金呈逐层凝固流动性最好;影响充型能力的铸型的三个条件;浇注温度和压力对充型能力是如何影响的: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①合金成分: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结晶过程呈逐层凝固方式,流动性好;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呈中间凝固方式,流动性较差;凝固温度范围过大,铸件断面呈糊状凝固方式,流动性最差。

结晶温度范围越窄,合金流动性越好。

②合金的质量热容、密度和热导率:

合金质量热容和密度越大、热导率越小,流动性越好。

影响充型能力的铸型的三个条件:

①铸型的蓄热系数:

铸型从其中金属液吸收并储存热量的能力。

蓄热系数越大,金属液保持液态时间短,充型能力越低。

(在型腔喷涂涂料,减小蓄热系数)

②铸型温度:

铸型温度越高,有利于提高充型能力。

③铸型中的气体:

铸型的发气量过大且排气能力不足,就会使型腔中气压增大,阻碍充型。

浇注温度和压力对充型能力的影响:

①浇注温度:

提高浇注温度,延长保持液态的时间,从而提高流动性。

温度不能过高,否则金属液吸气增多,氧化严重,增大了缩孔、气孔、粘砂等缺陷倾向。

②充型压力(流动方向上的压力):

充型压力越大,流动性越好。

但充型压力不宜过大,以免金属飞溅,加剧氧化,气体来不及排出产生气孔、浇不到等缺陷。

4、铸造时液态和凝固收缩易产生缩孔和缩松;固态收缩易产生应力、变形和裂纹:

液态收缩(金属在液态时,由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和凝固收缩(熔融金属在凝固阶段的体积收缩)易残生缩孔和缩松;固态收缩(金属在固态时由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是铸件产生铸造应力并进而引起变形、裂纹等缺陷的主要原因。

5、何种合金易缩孔,何种合金易缩松;多出现于铸件的哪些部位:

缩孔易出现于纯金属、共晶合金和凝固温度范围窄的合金(凝固时呈逐层凝固方式)。

出现于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缩松易出现于凝固温度范围越宽的金属。

出现于铸件的轴线附件和热节部位。

6、缩孔和缩松的防止措施。

顺序凝固的定义和应用场合:

防止措施:

①采用顺序凝固原则(设置冒口、冷铁);②加压补缩;

顺序凝固是使铸件按规定方向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依次凝固的原则,经常是向着冒口(设置于铸件厚部)或内浇道(设置于铸件厚部)方向凝固。

对于热节部位,可设置冷铁以保证铸件顺序凝固。

应用场合:

收缩较大、凝固温度范围较小的合金,如铸钢碳硅含量低的灰铸铁、铝青铜等合金、壁厚差别较大的铸件。

7、收缩应力的危害和减小措施:

危害:

铸件上某部位的收缩应力和热应力之和超过其抗拉压强度时,就可能产生裂纹。

减小措施:

采取提高型芯砂的退让性,合理设置浇注系统和及时开箱落砂等措施。

八、热应力产生的原因。

能正确判断出铸件上何处产生拉应力、何处产生压应力:

原因:

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由于温差造成不均匀收缩而引起的铸造应力。

细杆受压(—)、粗杆受拉(+)细的部分拉长、粗的部分压短,细的一半在外侧。

9、减小和消除热应力的方法。

同时凝固的定义和应用场合:

减小和消除:

①合理设计铸型结构,壁厚均匀,减小热节,壁与壁间采用圆弧过度。

②采用同时凝固原则:

使型腔内各部分金属液温差很小,同时进行凝固的原则。

内浇道开于薄部、铸件厚部或热节处设置冷铁。

③去应力退火。

应用场合:

同时凝固适用于收缩较小的合金(碳硅含量高的灰铸铁)和结晶温度范围宽倾向于糊状凝固的合金,同时也适用于气密性要求不高的铸件和壁厚均匀的薄壁铸件。

10、能正确判断出铸件上何处产生何种变形,防止铸件变形的两种措施:

防止变形措施:

①减小和消除铸造应力;②反变形法;

11、冷裂纹和热裂纹的特征,何时产生、防止措施:

热裂:

特征:

断面严重氧化、无金属光泽、裂纹沿晶粒边界产生和发展,外形曲折而不规则。

何时产生:

铸件在凝固后期或凝固后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裂纹。

冷裂:

特征:

穿过晶粒延伸到整个断面,有金属光泽或微呈氧化色,多为直线或圆滑曲线,常出现在受拉伸的部位,特别是应力集中处。

何时产生:

铸件凝固后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裂纹。

防治措施:

减小和消除铸造应力、严格限制铸铁和铸钢中硫、磷的含量,以降低其脆性。

12、合金的铸造性能的定义,常用铸铁和钢的铸造性能及用其生产合格铸件需采取的措施:

金属的铸造性能是指金属在铸造过程中获得外形准确、内部健全的铸件的能力。

灰铸铁:

灰铸铁铸造性能优良,凝固温度范围窄,铁液流动性好。

凝固时有石墨析出,收缩小。

灰铸铁产生铸造缺陷的倾向最小。

生产时,采用同时凝固原则,无需设置冒口。

球墨铸铁:

铸造性能位于灰铸铁与铸钢之间。

铁液流动性较差。

收缩量大,易产生缩孔、缩松缺陷。

生产时,设置冒口和冷铁,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铸钢:

铸钢的铸造性能差。

流动性差,易产生冷隔、浇不到、夹杂、气孔等缺陷。

收缩远大于铸铁,易产生缩孔、裂纹等缺陷。

生产时,设置冒口和冷铁,采用顺序凝固的原则。

13、砂型铸造的造型方法可分为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两大类,各自的应用场合。

14、铸造工艺图定义和作用、铸件图和铸型装配图的作用。

铸造工艺图:

表达铸件分型面、浇冒口系统、浇注位置、工艺参数、型芯结构尺寸、控制凝固措施等的图样。

铸件图:

又称为毛坯图,反映铸件实际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图样,是铸造生产、铸件检验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铸型装配图:

表示合型后铸件各组元间装配关系的工艺图。

15、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定义、选择原则,能正确选择:

浇注位置是浇注时铸件在铸型内所处的位置。

①重要加工面和主要工作面应处于底面或侧面;②大平面应尽可能朝下或采用倾斜浇注;③薄壁部分应放在铸型的下部或侧面;④收缩大的铸件,为便于设置冒口,厚实部应位于上方。

分型面是铸型组元间的结合面。

①铸件的机加工面和基准面;②应尽量减少分型面数量,采用平面作为分型面;③尽量减少型芯、活块的数量;④主要型芯应尽量放在下半铸型中。

16、铸造工艺参数:

铸件尺寸公差、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RMA)、铸件线收缩率、起模斜度、最小铸出孔和槽尺寸、芯头和芯座。

17、能正确绘制铸造工艺图。

18、合金的铸造性能和铸造工艺对零件结构各有何要求,具有改错能力。

铸造性能:

1、铸件壁厚:

①铸件壁厚应适当;②铸件壁厚应均匀;③内壁厚度应小于外壁;

2、铸件壁的连接:

①转角处应采用圆弧过度;②避免壁交叉和锐角连接;③应避免壁厚突变;

3、防止铸件变形:

力求壁厚均匀、结构对称或设置加强肋;

4、避免较大的水平面;

5、减小轮形铸件的内应力;

铸造工艺:

1、铸件外形:

①应利于减少和简化铸型的分型面;②侧凹和凸台不应该妨碍起模;③垂直于分型面和非加工面应具有起模斜度。

2、铸件的内腔:

①内腔形状应利于制芯或者省去型芯;②利于型芯的固定、排气和清理;③大件和形状复杂的可采用组合结构。

第3章金属的塑性成形

1、塑性成形的定义、优点、缺点:

金属的塑性成形是利用外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使其改变形状、尺寸和改善性能、获得型材或锻压件的加工方法。

优点:

①塑性成形使金属组织致密、晶粒细小、力学性能提高;②材料利用率高切削工作较小;③生产效率高;④毛坯或零件的精度较高。

缺点:

制件形状较简单,模具投资较高。

二、单晶体塑性变形:

滑移;

多晶体塑性变形:

晶内滑移;晶粒间的相对滑动和转动。

3、回复、再结晶定义、再结晶温度:

回复:

将冷成形后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使原子回复到平衡位置,晶内残余应力大大减小的现象。

再结晶:

塑性变形后金属被拉长了的晶粒重新生核、结晶,变为等轴晶粒的现象。

回复温度约为(0.25-0.30)T熔(T单位K)

再结晶温度约为(0.4)T熔(T单位K)

4、冷成形、热成形、温成形的温度界限及应用

再结晶温度以上的为热成型,回复温度以下的为冷成型,位于回复温度到再结晶温度之间的为温成形。

冷成形应用:

冷轧、冷锻、冷冲压、冷拔等,常用于制造半成品或成品。

热成形应用:

热轧、热锻、热冲压、热拔等,常用于毛坯或半成品的制造。

温成形应用:

温锻、温挤压、温拉拔等,用于尺寸较大、材料强度较高的零件或半成品制造。

5、镦粗与拔长的锻造比的计算式,锻造流线的形成原因,设计零件流线如何分布会较合理:

拔长:

镦粗:

塑性杂质随着金属变形沿主要伸长方向呈带状分布,这样热锻后的金属组织就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称为锻造流线。

锻造流线分布:

工作时最大正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一致,切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垂直,且流线沿零件轮廓分布而不被切断。

6、塑性成形性的衡量标准,影响因素:

材料的塑性成形性常用塑性和变形抗力综合衡量。

影响因素:

1、材料本质的影响:

①化学成分,纯金属塑性成形性优于合金、钢中合金元素越多,塑性成形性越差。

②金属组织:

固溶体组织优于机械混合物、细晶组织优于粗晶组织、热成型组织优于冷成型组织和铸态组织。

2、变形条件的影响:

①变形温度(温度越高塑性越好);②应变速率(速率变大塑性从变差到变好呈抛物线);③应力状态(压应力多,塑性好,切应力多塑性差)

7、自由锻造的特点、应用范围:

自由锻即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钻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锻件的加工方法。

自由锻设备的通用性好、工具简单;可锻大型件,锻件组织细密、力学性能好。

但操作技术要求高,生产效率低;锻件形状较简单、加工余量大、精密度底。

应用范围:

自由锻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且是特大型锻件唯一的生产方式。

8、正确绘制自由锻造的锻件图。

正确选择变形工步:

锻件图是在零件图基础上考虑余块、机械加工余量、锻件公差等因素绘制的。

工步:

盘块类:

锻粗—冲孔;局部锻粗—冲孔;

轴杆类:

拔长;拔长—切肩—锻台阶;局部镦粗—拔长;

圆筒类:

锻粗—冲孔—芯轴拔长;

圆环类:

锻粗—冲孔—芯轴扩孔;

弯曲类:

拔长—弯曲;

9、自由锻造零件结构设计:

改正错误结构:

①应避免锥面或楔形,尽量采用圆柱面或平行平面,以利于锻造;

②各表面交接处应避免弧线或曲线,尽量采用直线或圆,以利于锻制;

③应避免肋板或凸台;

④大件和形状复杂的锻件,可采用锻—焊、锻—螺纹连接等组合结构,以利于锻造和机械加工。

十、模型锻造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特点:

模锻生产效率和锻件精度高、锻件形状可较复杂;但一般需专用设备和模具、投资较大、锻件重量较小。

应用范围:

适用于小型锻件的成批、大量生产。

十一、锤模锻的锻模模膛分为制坯模膛和模锻模膛,模锻模膛可分为预锻和终锻模膛,各自作用。

飞边槽的作用,模锻件图是在零件图的基础上,考虑哪些因素绘制出来的。

预锻模膛的作用是使坯料接近锻件形状和尺寸,以使金属易于充满终锻模膛。

终锻模膛的作用是最终获得锻件的形状额尺寸。

飞边槽的作用是促使金属充满模膛并容纳多余金属。

模锻件的锻件图是以零件图为基础,考虑分模面位置、余块、加工余量、锻造公差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等因素绘制的。

12、正确绘制模锻件图。

正确选择变形工步:

盘类:

镦粗、预锻、终锻

直轴类:

拔长、滚压、预锻、终锻

弯轴类:

拔长、滚压、弯曲、预锻、终锻

13、锤模锻零件的结构设计:

改正错误结构:

①应有合理的分模面;②与分模面垂直的非加工面应有结构斜度;③应避免肋的设置过于密或高度比过大,以利于金属充填模膛;④应避免腹板过薄,以减小变形抗力及利于金属填充模膛;⑤应尽量避免深孔或多孔结构,以利于制模和减少余块;⑥形状复杂件宜采用锻—焊、锻—螺纹连接等组合结构。

14、板料冲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特点:

冲压可制造各种尺寸和精度的制件,操作简便,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高;冲压件轻、薄、刚度好,形状可较复杂,质量稳定,表面光洁、一般无需切削加工

应用范围:

在汽车、机械、家用电器、航空航天等制造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部分板材、管材及型材通过冲压加工。

15、冲裁分为冲孔和落料,冲孔和落料的落下部分分别为成品还是废料?

冲孔落下的为废料、落料落下的为成品。

16、模型冲裁间隙按大小可分为:

大、中、小间隙的单边间隙值:

小间隙:

(3.0%~7.0%)

中间隙:

(7.0%~10.0%)

大间隙:

(10.0%~12.5%)

17、弯曲的定义,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

回弹角的概念:

弯曲定义:

将板料、型材或管材在弯矩作用下弯成具有一定曲率和角度的制件的成型方法。

用相对值

表示弯曲时的成形极限。

相对值越小,板料允许弯曲程度越大,材料塑性越好。

回弹:

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弹性变形消失,使形状和尺寸发生与加载时变形方向相反的变化,从而消去一部分弯曲变形效果的现象。

变化的角度为回弹角。

18、拉深的定义,拉深系数、极限拉深系数的概念,弹壳、深筒多次拉深,中间插再结晶退火。

拉深,也称为拉延,是使板料成形为空心件而厚度基本不变的加工方法。

拉深系数:

拉伸变形后制件直径d与其毛坯直径

之比,用符号m表示,

,m越小,板料变形程度越大,越易拉裂。

极限拉深系数:

保证制件不被拉裂的拉深系数最小值称为极限拉深系数。

第4章连接成形

1、连接成形的定义、优点、缺点:

连接成形是将若干个构件链接为一体的成形方法。

优点:

焊接省工省料、效率高,适于焊接的材料广泛。

缺点:

焊接部位可能产生气孔、裂纹等焊接缺陷,焊件上常存在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

2、接成形可分为:

焊接、胶接和机械连接等三大类。

3、焊接可分为等三大类:

熔焊、压焊、钎焊,各类的定义:

熔焊:

将待焊处的母材金属熔化以形成焊缝的焊接方法;

压焊:

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

钎焊:

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为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化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的方法。

4、熔焊液相冶金的特点:

反应温度高、比表面积大、反应时间短。

5、焊接接头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哪部分质量最好,哪部分质量最差?

 

质量最好:

相变重结晶区,是焊接接头中性能最好的区域,但对于易淬火钢,也易形成淬硬组织。

质量最差:

熔合区,该区化学成分和组织都很不均匀,力学性能差,是焊接接头最薄弱的部位之一,常识焊接裂纹的发源地。

6、调节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改正图,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4种:

调节措施:

1、设计措施:

①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并避免焊缝密集和交叉;

②采用刚度较小的接头;

2、工艺措施:

①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使焊缝收缩较为自由;

②降低焊接接头的刚度;

③加热减应区;

④锤击焊缝;

⑤预热和后热;

消除方法:

①去应力退火;②机械拉伸法;③温差拉伸法;④振动法;

7、焊接残余变形的类型5种,控制焊接残余变形的措施,改正图:

类型:

①收缩变形;②角变形;③弯曲变形;④扭曲变形;⑤失稳变形;

措施:

1、设计措施:

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

②合理安排焊缝位置;

2、工艺措施:

①反变形法;

②刚性固定法;

③合理选用焊接方法和焊接规范;

④选用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

8、各种焊接方法的运用场合,能正确选择焊接方法:

9、影响材料焊接性的是哪五个因素?

①材料的化学成分:

铁碳合金中,低碳钢焊接性良好,高碳钢的焊接性差,铸铁的焊接性更差。

②焊接方法;

③焊接材料;

④焊接结构类型:

焊件结构越复杂或板厚越大,结构刚度就越大,焊接时越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和裂纹,则材料焊接性就差。

⑤服役要求;

10、碳当量与焊接性能的关系:

碳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的CE<0.4%时,钢的淬硬倾向较小,焊接性良好,焊接时一般不必采取预热等工艺措施。

CE=0.4%~0.6%时,钢材有一定的淬硬倾向,焊接性较差,需采取适当预热等一定的工艺措施。

CE>0.6%时,钢材的淬硬倾向大,焊接性更差,需采用较高的预热温度等严格的工艺措施。

11、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性能比较:

低碳钢CE<0.4%,焊接性能良好,焊接接头一般不会产生淬硬组织或冷裂纹。

中碳钢一般CE=0.4%~0.6%,焊接性能较差,焊接接头易产生淬硬组织和裂纹。

焊接时应进行预热和后热,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

高碳钢CE>0.6%,焊接性能更差,焊接接头更易产生淬硬组织和裂纹,焊接时采用更高的预热温度和更严格的工艺措施。

低合金结构钢(P164)

12、铸铁的焊接特点,热焊、冷焊定义与运用场合:

铸铁的含碳量高,硫、磷等杂质元素含量多,强度低,塑性差,焊接时易产生裂纹、白口及淬硬组织,故焊接性能差。

①异质焊缝冷焊:

选用焊缝为非铸铁型组织的焊条,防止出现白口组织和裂纹。

常用焊条电弧焊,通常不加热。

纯镍铸铁焊条:

有良好的抗裂性及切削加工性,成本高,一般用于机床导轨面等重要铸铁件的加工面修补。

碳钢铸铁焊条:

成本低,易产生热裂纹,难于切削加工,用于焊补铸铁件的非加工面。

②同质焊缝热焊:

选用焊缝为铸铁型的焊条或焊丝,焊前将铸件整体或局部预热到550~650°C,且焊接时温度不低于400°C。

一般用于形状复杂、刚性大且焊后需要切削加工的重要铸件,如车床车头箱、内燃机缸体等。

十三、焊接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

会正确选择结构材料;焊缝布置;错误的图改正;

会正确选择焊接方法;焊接接头的形式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会正确选择坡口形式。

第5章粉末冶金成形

一、常用的粉末冶金材料的名称及用途(书P36):

硬质合金:

用来制造刃具以及某些冷作模具、量具和不受冲击和振动的高耐磨零件。

烧结减摩材料:

多孔轴承材料。

烧结摩擦材料:

广泛用来制造机器上的制动带和离合器片。

烧结钢:

可用于制造电钻齿轮和液压泵齿轮等。

二、粉末冶金工艺过程(书P193~):

金属粉末的制取→预处理→(坯料的)成形→烧结→后处理等

(坯料的)成形、烧结是粉末冶金制品成形的重要工序

三、粉末冶金制品坯料成形方法(书P194~):

模压(单向、双向、浮动)、粉末轧制、挤压成形、等静压制等

四、粉末冶金制品的后处理方法(书P198):

复压、浸渍、热处理、表面处理

5、粉末冶金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错误的图会改正(书P198~)

第6章非金属材料成形

一、塑料按用途可分为:

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按受热时的性能可分为:

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二、塑料成形方法:

挤出、注塑、压塑、压延、注坯吹塑、反应注塑;

3、塑料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错误的图会改正;

第7章复合材料成形

1、复合材料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组成。

2、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

基体材料性能、增强体特征、组成物比例、界面性质、成形方法和工艺参数。

三、复合材料成形的工艺特点:

材料制备与制品成形同时完成、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

4、原材料到形成制品一般都要经过:

原材料制取、生产准备、制品成形、固化、脱模和修整、检验等阶段。

五、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树脂为基体、纤维为增强体复合而成的。

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方法:

手糊法、喷射法、袋压法、缠绕法、模压法。

6、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为基体,采用纤维、颗粒等作为增强体经复合而成的。

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形方法:

等离子喷涂法、液态渗透法、热压扩散结合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