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9542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海口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海口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海口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海口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口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海口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口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海口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

海口市XXXX路北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海南XX建设项目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00九年三月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项目概况…………………………………………1

第二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4

第三节研究结论…………………………………………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6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9

第一节建设地址…………………………………………9

第二节建设条件……………………………………………9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2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13

第一节道路工程…………………………………………13

第二节排水工程…………………………………………18

第三节照明工程…………………………………………22

第四节交通工程…………………………………………24

第五节绿化工程…………………………………………26

第六节征地、拆迁工程……………………………………26

第六章环境评价及保护………………………………………27

第一节环境评价的范围及年限…………………………27

第二节主要污染源………………………………………27

第三节环保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29

第四节节能措施…………………………………………30

第七章项目管理与招投标……………………………31

第一节项目组织与建设管理……………………………31

第二节项目的招投标……………………………………32

第八章项目建设进度安排………………………………35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6

第一节投资估算…………………………………………36

第二节资金筹措…………………………………………37

第十章国民经济分析………………………………………38

第十一章社会效益分析………………………………………41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海口市XXXX路北段道路工程

二.承办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XX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XXX

XX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由海口市政府按国家独资公司形式投资设立的企业法人,是受市政府委托的城市资产运营、建设投资机构,公司对市政府委托经营管理城市资产负有保值和增值的责任。

公司的主要职能:

按规范的公司机制运作方式,负责海口市城市土地资产的经营,盘活海口市其他城市资产,完成海口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投资、开发、收益与还贷。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公司在市政府委托权限内对市土地储备中心全额储备土地进行自主经营,可以用土地进行融资,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开发,以及采取其他合法经营手段,为海口市城市建设筹措资金。

公司经营土地所取得的收益和融资,按市政府的计划,用于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或其他公共设施)和增加城市土地储备。

2.按照城市规划和投资发展计划,负责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土地综合开发、旧城改造、港口码头、生态环保工程、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投资建设;负责完成市政府指定的其他项目(含公益事业)的投资建设。

3.负责经营市政府委托经营的其他城市资产(包括城市无形资产),多渠道筹集资金,取得的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负责运用多种金融手段,盘活海口市积压房地产、“半拉子工程”等存量资产。

5.充分利用城市资源优势,积极涉足海洋、生物、环保、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以及贸易、服务领域,发展成多元化经营。

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全部由海口市政府出资,首期以现金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其余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公司在金融证券、企业管理、项目策划、投资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拥有一批一流的人才。

三.地理位置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口市XX西北部,海甸五西路以北。

道路南起12m规划路,与XX路南段相衔接(海天学校处),向北延伸至另一条12m规划路,道路全长452m。

四.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道路全长452m,红线宽度12m。

主要建设内容为:

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征地拆迁工程。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海口市XXXX路北段道路工程总投资为670.61万元。

本项目为海口市XX北部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资金筹措方案为:

申请开发银行贷款340万元,占总投资的50%,其余330.61万元投资由海口市政府多渠道自筹资金解决,占总投资的50%。

开发银行借款利率按7.2%计息。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值

备注

1

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

2

道路全长

m

452

3

设计行车速度

Km/h

15

4

设计使用年限

15

5

车行道宽度

m

7.0m

6

人行道宽度

m

2×2.5m

7

红线宽

m

12

8

路面种类

水泥砼路面

9

项目总投资

万元

670.61

 

第二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七.项目研究的依据

1.《海口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XX路网中XX路北段道路工程、海甸五西路北片区2号规划路工程立项的批复》(市发改[2006]849号)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4);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8.《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

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

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

13.《路面标线涂料》(JT/T280—1995);

14.其他相关的设计规范、标准和定额;

15.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6.海口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海南XX建设项目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签订的关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

八.研究的范围

研究范围包括: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工程技术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节能;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管理与招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等。

第三节研究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XX西北部的道路网络及该区域的排水等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万福新村、安置小区等沿线居民出行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安居工程,提升了该区域的投资环境,促进了XX及海口市的经济发展。

项目的建设符合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海南省的投资发展方向和国家的产业政策,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项目建设规模适宜,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可行。

项目建成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项目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XX是海口最大的一个岛屿,面积约13.8平方公里,由海甸溪将其与中心市区分隔。

目前居住人口已达10多万人以上。

根据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XX被确定为以居住、科研、文教和高科技为主,兼具旅游度假娱乐功能的综合区。

作为海口市重要组成部分的XX,海口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其发展建设,投入巨资建设的世纪大桥2003年建成通车,将海口市中心区与XX跨海连接起来,制约XX发展的多年交通瓶颈得以打通,同时XX开发迅速升温,多个房地产项目落户XX。

为进一步促进XX的开发建设,市政府又规划建设XX环岛路,将其规划建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集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公共空间和绿色生态长廊,创造更吸引人的滨海城市风貌和一流的休闲场所。

XX交通呈三纵五横的网状格局,与海口市中心区的交通是通过世纪大桥、和平桥及人民桥来连接的。

XX目前已形成的交通网络为:

南北向主干道为甸昆路、人民大道、和平大道;东西向主干道为沿江五路,次干道海甸二路、海甸三路。

部分城市干道和城市支路尚未完善。

目前海口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与此同时海口大片区安居工程也全面启动,最大安置片区之一的海甸五西路安居工程——恒福居小区将于2007年7月迎来长堤路210余户拆迁居民入住,且该片区新建和在建许多住宅建筑,为了满足拆迁户和未来新搬迁居民正常生活的需要,将配套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

完善XX西北片区的城市路网及该片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总规目标,项目正是在此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XX西北片的住宅建设发展较快,道路建设较为落后,区域内道路整体不顺畅,住宅小区之间无道路或为土路,道路整体通行能力低,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影响了该区域的城市建设。

拟建的XXXX路北段南起XX路南段的北端(海天学校处),向北延伸,道路全长452m。

道路现状南段180m为水泥路面,已破损,北段为荒地,无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

该路东侧是万福新村,南侧是海天学校,西侧是安置小区(即将启动建设的恒福居小区)及万恒城市花园住宅小区。

由于无相应完善的基础设施,该区域形成了如当地居民所说的“杂草比腰高,垃圾没人扫,违法建筑还占了公共停车场”的脏、乱、差的恶劣生活环境。

海甸五西路安置小区1994年开始启动建设,到1996年底因改造资金不到位而全面停工,当时整个项目已完工23栋住宅楼并安置了部分长堤路拆迁户,剩余10栋半拉子楼却被一直搁置下来无力再动工。

为配合大规模的海口市旧城改造,海口大片区安居工程也于近日全面启动,最大安置片区之一的海甸五西路安居工程——恒福居小区将于2007年7月迎来长堤路210余户拆迁居民入住。

该项安居工程将在原有23栋安置住宅楼基础上,复工10栋半拉子楼,并为小区配套建设电影院、超市、公园式绿化广场等,将安居工程也建设成为XX北部最完善的商业配套社区。

该项目是XX规划路网中的一条城市支路,项目的建设完善了该区域道路网络及排水等基础设施条件,给沿线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改善了区域环境,也有利于海口市旧城改造的顺利进行,同时密切了XX西北部片区与城市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为区域内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项目的建设将提升该区域的投资环境,并进一步促进XX及海口市经济的发展。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海口市交通规划,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适应海口市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适时的、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建设地址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口市XX西北部,海甸五西路以北。

道路南起12m规划路,与XX路南段相衔接(海天学校处),向北延伸至另一条12m规划路,道路全长452m。

 

第二节建设条件

九.气候条件

路段所在区域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干湿季节明显,冬春多雾多旱,夏秋多雷暴雨,常受台风影响。

年平均气温23.8℃,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2.8℃,月平均气温1月为17.2℃,7月为28.4℃,平均年降雨量161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东风和东南风,平均风速3.2m/s,年平均日照时数2239.3小时。

一十.地形、地貌、地质、地震条件

拟建道路沿线地貌属海漫滩,经海砂吹填形成的陆地。

地面标高2.30—4.43m,相对高差2.13m,场地呈南高北低。

在K0+000—K0+180段现为宽约8m水泥路,K0+180—K0+452段为荒地,其中K0+320—K0+452段地势较低。

在勘探18.00m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有人工填土(Qml)、第四系全更新统冲洪积土(Q4m)和第四系早更新统冲洪积土(Qlm)。

根据地基土的岩性特征分为①、②、③共三个工程地质层,分述如下:

1.第①层杂填土(Qml):

沿线均有分布,上段为建筑垃圾、砖块,下段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等组成,成分不均匀,湿~很湿,松散,欠压实。

现分段描述如下:

1)K0+000~K0+180里程段,顶部有10cm~15cm厚的砼板,下段为碎石土、砂土和褐红色粘性土为主。

2)K0+180~K0+452里程段,上段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砖块,下段为碎石土、砂土和褐红色粘性土为主。

厚度:

2.20—8.00m,平均4.04m;层底标高:

-3.74—1.15m,平均-0.27m;层底埋深:

2.20—8.00m,平均4.04m。

2.第②层淤泥质含砂低液限粘土(Q4m):

沿线均有分布,灰、灰黄色为主,混杂灰绿、灰白色,流塑~软塑状,切口光滑~稍光滑,韧性强~中等,干强度中等。

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层间含淤泥、中砂和粉砂。

厚度:

7.00—12.50m,平均11.16m;层底标高:

-13.00—10.47m,平均-ll.44m;层底埋深:

14.70—15.80m,平均15.20m。

3.第③层中砂(Qlm):

沿线均有分布,灰色,局部褐黄、黄色,饱和,中密状,成分以石英中砂粒、粗砂粒、细砂粒为主,粘粒含量次之,含贝壳碎屑,砂粒呈次圆状。

该层未穿透。

场地地下水:

在沿线18.00m深度范围内,主要含水层为第①层杂填土和第③层中砂,地下水类型分别为孔隙型潜水和微承压水,属于强透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渗和侧向补给影响,地下水由东南向西北径流,向海排泄。

由于场地的北侧地势较低,K0+320~K0+360里程附近有大面积的积水。

在勘察期间测得混合稳定水位0.70-1.40m,平均水位1.12m,水位标高0.90-3.50m。

根据该段的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头的历年最大变化幅度平均值约1.0米,历年地下水位标高与现水位相近。

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g。

一十一.交通条件

海口市可经高速公路和普通等级公路通往全省各地,可经海上、空中到达国内外各港口,粤海铁路通车后,可经铁路通往全国各地。

项目拟建地南接海甸五西路,交通方便。

一十二.施工条件

本项目建设所需的砂、石、水泥等基建材料均为市场上常用材料,海口市的材料供应商均有充足的货源,能保证项目需要。

项目所在地已通电、通水,通讯网也已覆盖,同时项目业主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施工单位拟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其技术力量有保障,项目施工条件良好。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根据《海口市XX北片区控制性详规》和《海口市规划局关于XX路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的函》市规函[2006]401号,海口市XXXX路北段为XX路网中南北方向的道路—城市支路。

道路南起12m规划路,与XX路南段相衔接(坐标为:

X=219364.704,Y=195719.699),向北延伸终点至另一条12m规划路(坐标为:

X=219816.706,Y=195719.705),道路全长452m,为新建。

规划红线宽度为12m,设计行车速度15km/h,双向两车道,水泥砼路面。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

1.道路工程,452m;

2.排水工程,452m;

3.照明工程,452m;

4.交通工程,452m;

5.绿化工程,452m;

6.征地、拆迁工程。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第一节道路工程

一十三.编制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4);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6.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一十四.道路现状

拟建道路K0+000—K0+180段现为宽约8m水泥路面,需拆除,两侧为万福新村、安置小区、万恒城市花园三个住宅小区。

在现状路的东侧有一合流排水管,与XX路南段现状排水管相接,直至海甸五西路排洪沟。

旁边还有一电力沟。

K0+180—K0+452段为荒地,道路红线范围内主要是一些杂草和垃圾堆积。

一十五.设计标准及技术指标

1.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

2.设计行车速度:

15km/h;

3.设计使用年限:

15年;

4.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5.地震基本烈度:

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

一十六.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的控制点坐标和平面线形依据海口市规划局提供的路网规划坐标并结合有关规范确定,全线不设平曲线。

一十七.纵断面设计

道路以XX路南段、与拟建道路相交的规划路、沿线已建和在建居住小区室外地坪标高为控制标高,既满足行车、排水要求,又做到线形平顺,同时结合地形、地貌,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

一十八.道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规划,道路设计路幅宽度为12m。

标准横断面形式为:

2.5m人行道+7.0m车行道+2.5m人行道,其中在2.5m人行道上布置树池。

一十九.道路路面设计

道路路面设计提出两种路面结构形式的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

水泥砼路面。

具有强度高、刚度大、使用耐久及养护工作量小,造价相对较低,维护费用低等优点。

缺点是行车平稳性略差,噪音大,维修时需封闭交通时间较长。

方案二:

沥青砼路面。

具有平整度好,行车噪音小,抗滑性能好,易于维修,维修时不需封闭交通太长时间。

缺点是使用年限相比水泥砼路面短,造价较高。

从经济指标考虑,水泥砼路面结构相比沥青砼路面结构造价低,使用年限长;从技术指标考虑,水泥砼路面养护工作量小;从周边道路的衔接情况考虑,本区范围内的道路大部分均为水泥砼路面;以及考虑道路所处区域及使用功能,建议采用水泥砼路面结构型式。

1.车行道路面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

20cm厚砼(抗折强度≥4.5MPa);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层;18cm厚级配碎石层;压实土基(压实度≥95%)。

2.人行道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

3cm厚人行道砖(火山岩材质);3cm厚M10水泥砂浆卧底;12cm厚4%水泥稳定石屑。

二十.道路路基设计

拆除K0+000—K0+180段水泥路面,道路清表30cm。

根据地质报告道路K0+180—K0+452段第一层均为杂填土,上段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砖块,下段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上段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砖块要求全部清除,清除的平均厚度为80cm;清除杂填土后换填碎石夹砂,其中70%碎石,30%砂。

填方路段路堤边坡按1:

1.5自然放坡植草防护,挖方路段路堤边坡按1:

1自然放坡植草防护。

路基填挖交界处,当填方侧坡度缓于l:

5时视同一般路段设计;当地面坡度陡于1:

5缓于l:

3时,在原地面上开挖反坡(1:

4)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

K0+320—K0+400段东侧为人工湖,坡脚抛50cm片石防护。

二十一.交叉口设计

道路沿线与3条12规划路、西北片区1号路等4条道路相交,3个十字交叉口,一个Y形交叉口,相交道路均为城市支路。

根据周边情况及交通流量发展情况,交叉口全部按照现状采用平面交叉形式。

交叉口均不拓宽和渠化。

二十二.附属设施设计

在道路与西北片区1号路交叉口两侧及道路终点处修建限速式公交车站台共3个。

人行道路面铺装设盲道及无障碍设计。

盲道铺砌采用40cm×40cm×5cm浅灰色或淡红色导向砖和停步砖。

沿街路口通道两侧设阻车石,阻车石采用灰白色大理石,高出路面约300mm。

小型构件(路缘石、花带石、树池石、侧边石等)采用水泥砼预制块。

本路段采用立式路缘石,尺寸为99.5×12×34cm,人行道外边缘采用侧平石,尺寸为60×10×15cm,均为水泥混凝土预制,采用C30水泥混凝土。

树池平均每6米设置一个,尺寸为75×28×15cm。

车辆出入口处人行道铺装的结构和厚度与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相同。

K0+000—K0+160东侧人行道处有一条现状电缆沟,每隔20m设置一个检查井,检查井周围用广场砖铺砌。

K0+342.002处为规划景观水系,在人行边设置1.3m高花岗岩栏杆。

二十三.桥涵工程

道路K0+342.002处为规划景观水系,维持规划的排水体系,保护现状景观,在该处设置一座3m×1.5m盖板明涵。

涵洞基底应力不能满足要求,采用打木麻黄桩处理,打桩采用中到中30cm,尾径φ10cm,桩长4m的木麻黄桩,桩顶面铺厚0.5m的片石。

二十四.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清除表土(厚30cm)

m3

1957

2

土石方

2-1

挖方

m3

455

2-2

填方

m3

3820

3

路面

3-1

20cm厚砼(抗折强度≥4.5MPa)

m2

5026

3-2

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m2

5352

3-3

18cm厚级配碎石

m2

5650

4

人行道

4-1

火山石地砖

m2

2408

4-2

盲道砖

m2

547

4-3

3cm厚M10水泥砂浆

m2

3418

4-4

12cm厚4%水泥稳定石屑

m2

3418

4-5

阻车石

24

4-6

花岗岩

m2

464

5

电缆沟

5-1

电缆沟

m

160

5-2

广场砖

m2

20

6

安装路缘石等小型构件

m

3059

水泥砼

7

路基边坡植草防护

m2

694

8

拆除现状水泥路

m2

1281

9

桥涵

9-1

盖板明涵

1

3m×1.5m

9-2

木麻黄桩

m

2160

直径D30cm,

桩长3m,中距30cm

10

特殊路基设计

10-1

清除杂填土

m3

5786

10-2

回填片石

m3

5786

11

1.3m高花岗岩栏杆

m

80

 

第二节排水工程

二十五.主要设计依据

1.《海口市规划局关于XX路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的函》市规函[2006]401号;

2.《海口市中心城区污水并网工程—XX西北片区1#路污水管道工程》(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2006.3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

5.《给排水标准图集》(2005版本)

二十六.污水工程方案

拟建道路雨、污水管线现况是,K0+000—K0+180段为已有水泥路,在现状路的东侧有一合流排水管,与XX路南段现状排水管相接,直至海甸五西路排洪沟。

旁边还有一电力沟。

经调查了解,两侧小区的雨、污水均没有排入这段管内(K0+000—K0+180)。

根据海口中心区规划,排水拟采用雨污分流制。

(一)污水设计流量公式

Q=NFKz/86400(l/s)

式中:

N—设计污水量标准,污水量标准取80吨/日·公顷

F—流域面积

Kz—总变化系数

 

(二)污水管网布置

污水按规划排入西北片区1号路在建污水干管,考虑到K0+180—K0+452段两侧没有污水排入,故这段不考虑设置污水支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