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含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9528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含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含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含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含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含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含解.docx

《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含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含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含解.docx

高考生物解题高效训练第1单元第4讲免疫调节含解

第四讲

免疫调节

[课堂考点集训]

考点一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1.(2012·上海高考)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解析:

选D 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及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都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腺鼠疫病原体是鼠疫杆菌,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毒素是一种抗体

B.抗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外毒素是一种小分子物质

D.抗毒素由效应T细胞产生

解析:

选B 鼠疫杆菌释放的外毒素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抗原,由它引起体内免疫应答产生的抗毒素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考点二 免疫失调症与免疫治疗和预防

3.(2013·吉林模拟)西班牙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MVA-B,它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

关于HIV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

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不能复制

C.HIV侵染T淋巴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

D.接种MVA-B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HIV

解析:

选A HIV存在潜伏期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感染初期仍能发挥作用;感染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呼丧失;记忆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4.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D.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解析:

选C 当被疯狗咬伤之后,可能感染病毒,需要尽快注射抗体消灭病毒,因为该病毒危害极大。

注射抗体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没有记忆细胞产生,免疫力不会持久。

注射抗原,机体发生免疫功能,可以进行免疫预防,此过程中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考点三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5.下列关于人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抗原刺激后能不断进行分裂

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

D.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释放抗原

解析:

选D 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也不能进行分裂;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不相同。

6.(2013·温州八校联考)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

解析:

选C 图中⑤是细胞免疫,⑥是体液免疫;a是吞噬细胞,f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HIV主要攻击T细胞。

e→d→③是二次免疫过程。

7.下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其中X表示抗原,Y表示抗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这种转变的实质是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c、e细胞分别是____________,其中e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X的刺激下,a细胞以产生________,刺激c的增殖和分化。

(4)X和Y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_______消灭,这种消灭过程具有________性。

解析:

(1)由同一类型的细胞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分化形成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相同抗原刺激下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3)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4)抗体并不能直接消灭抗原,而是与抗原结合,改变抗原的性质,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由吞噬细胞消灭,这一过程是没有特异性的。

答案:

(1)细胞分化 选择性表达 

(2)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 能长时间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并能在接触相同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3)淋巴因子 (4)吞噬细胞 非特异

[课下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2013·湖南重点中学调研)胸腺先天性缺失的患儿具有的特点是(  )

A.细胞免疫功能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D.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丧失

解析:

选A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T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实现机体的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大部分抗原需要T细胞的呈递。

因此,胸腺失天性缺失,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2.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中的溶菌酶将病菌分解是体液免疫过程

B.浆细胞必须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

C.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消除体内的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D.免疫功能过弱会导致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解析:

选C 体液中的溶菌酶将病菌分解,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过程;浆细胞可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也可由相应的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这是人体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

3.(2012·福建高考)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解析:

选C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内含有相应的抗体,而血清中的该抗体也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这表明小鼠B细胞与小鼠T细胞具有相同抗原。

4.下图是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是非特异性的,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解析:

选C 由图示可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有吞噬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或糖蛋白)。

5.(2012·重庆高考)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解析:

选B 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不是小分子物质;初次接种疫苗后,机体在没有明显症状表现的情况下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效应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效应B(浆)细胞分泌抗体,淋巴因子由T细胞释放;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吞噬细胞而不是T细胞吞噬消化。

6.(2012·大连双基测试)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解析:

选C 图中⑤是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③是浆细胞,②是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①是淋巴因子,与靶细胞接触的⑦是效应T细胞,能增殖、分化为⑦的⑥是T细胞。

淋巴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均有增殖、分化能力。

二次免疫时,浆细胞主要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部分也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抗体与自身物质结合引起的疾病为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7.(2013·杭州模拟)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状突细胞而分享了诺贝尔奖。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应答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C.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D.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

解析:

选B A正确,从图示过程看,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通过化学信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T细胞可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C正确,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树突状细胞是目前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

8.科萨奇病毒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CAV16侵入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解析:

选D B细胞经CAV1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CAV16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9.英国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明了一种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为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细胞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的皮肤烧伤后容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人的干细胞

C.膜片能否将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烧伤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由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的杀伤作用导致的

解析:

选D 人的皮肤属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皮肤损伤时,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就会被破坏;皮肤移植时,膜片上的细胞与自体细胞之间要借助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相互识别,为避免发生排异反应,最好选择本人的干细胞种植在膜片上,干细胞可以通过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皮肤细胞,而且新细胞与自体细胞不会发生排异反应;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产生的排异反应主要是由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的杀伤作用导致的。

10.(2012·北京高考)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解析:

选D 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能与其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离心后51Cr在上清液中。

可见给小鼠注射抗原(LCM病毒)是为了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故D项正确。

11.人体内的某种免疫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其中a~e代表不同免疫细胞,①~⑤代表生理过程。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吞噬细胞,能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B.当d、e再次接触抗原X后,均能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C.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多数情况下可被a消化

D.抗原经过程①②③传递后,能刺激c增殖、分化

解析:

选B 由图解可以推出a、b、c、d和e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再次接触抗原X后,能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12.(2013·杭州质检)假设某地区发生了新传染病。

一个月内,患病人数与易感者人数变化的曲线见右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d相比,b处更易爆发该传染病的流行

B.b处患者病愈后,取其血清接种到易感者体内,使其得到免疫力的方法属于被动免疫

C.易感者人数变化的可能原因是有抵抗该病抗体的人数增多

D.第10天时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普遍比第5天时的低

解析:

选D 图中ac段表示患病人数增加,原因是部分易感人群转变为患者,cd段表示患病人数减少,原因是患者病愈,获得免疫力,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使易感者人数下降。

易感者接种血清属于被动免疫;若接种抗原,则属于主动免疫。

第10天时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普遍比第5天时的高。

二、非选择题

13.(2013·青岛模拟)如图4只小鼠中,A1、A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B1、B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但A1与B1的基因型不同。

用它们进行皮肤移植,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将A1的皮肤移植到A2上,皮肤________(填“会”或“不会”)脱落,因为它们的基因型相同,表达的________相同,A2将移植来的皮肤当成“自己”的皮肤。

(2)将A1的皮肤移植到B1上,10天后因_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种反应属于________免疫,主要是由________细胞引起的。

(3)将A2的皮肤移植到经图示过程处理过的B2上,皮肤脱落的速度将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A2的皮肤移植到先天无胸腺的小鼠上将不会出现排斥反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于A1和A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因此,体内表达的蛋白质也相同。

将A1的皮肤移植到A2上时,A2会把它当成自己的皮肤的一部分,不会发生排斥反应。

(2)将A1的皮肤移植到B1时,是异体移植,会发生排斥反应。

这种排斥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引起。

(3)A1和A2可以看成是同一个体,由于B2接受了来自经过免疫的B1的T细胞,将A2的皮肤移植到B2时,相当于发生了二次免疫,因此,排斥反应速度会加快。

(4)无胸腺的小鼠不存在T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免疫。

答案:

(1)不会 蛋白质 

(2)排斥 细胞 T (3)加快 B2接受了B1的T细胞,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排斥反应出现更快 (4)无胸腺的小鼠中不存在T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免疫

14.下图1为神经细胞结构模式图。

图2所示为拉尔夫·斯坦曼(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的树突状细胞(DC),这种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卫兵”,能激活T细胞,并让白细胞识别、记忆并攻击入侵的病原体。

图3表示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反射弧中,与感受器相连的是神经细胞的________(填“树突”或“轴突”),与轴突相连的是另一个神经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存在大量的突起。

从细胞水平上分析,突起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突起的存在增大了细胞膜的________,有利于神经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实现。

(3)神经细胞既具有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作用,又具有分泌作用。

如神经细胞通过分泌________实现神经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能够通过分泌________调节水盐平衡。

(4)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最初由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并激活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效应T细胞。

与图3中的树突状细胞具有相似作用的细胞还有________。

解析:

在反射弧中,与感受器相连的是神经细胞的树突,与轴突相连的是另一个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或树突。

神经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突起的存在增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神经细胞接受和传递兴奋,有利于树突状细胞接受、呈递抗原。

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神经递质实现兴奋传递,下丘脑细胞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

树突状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T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具有处理、呈递抗原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

答案:

(1)树突 细胞体或树突 

(2)细胞分化 表面积 (3)神经递质 抗利尿激素 (4)造血干 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

15.(2013·泉州质检)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可降低收缩频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酰胆碱经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____,随后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细胞膜电位转变为____________,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而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主要是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

临床上可采用切除胸腺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胸腺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减少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__的产生,阻碍患者_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3)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利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________作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

②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③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分别作用于这两种肌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骨骼肌细胞不收缩,心肌细胞______________,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作用特点与两种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解析:

(1)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膜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骨骼肌细胞发生收缩;

(2)由题干可知,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主要是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

当切除胸腺后,T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从而使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产生减少,阻碍患者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达到治疗的目的;(3)根据题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酰胆碱受体的不同。

根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骨骼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作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一段时间后再用乙酰胆碱分别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观察这两种细胞的收缩反应,从而探究相关问题。

答案:

(1)突触间隙 外负内正

(2)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答“抗体”也可) 体液

(3)①乙酰胆碱受体 ③乙酰胆碱 收缩频率降低

[教师备选题库]

1.(2012·四川高考)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解析:

选D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可知,胸腺淋巴细胞直接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不能杀死肺癌细胞,而肺癌细胞先与M细胞培养,再将从中分离出的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胸腺淋巴细胞就可以分化成具有杀伤力的效应T细胞,可能的原因是M细胞具有呈递抗原的作用;实验组胸腺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该实验不能证明M细胞能分泌抗体,D项错。

2.(2012·上海高考)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克隆群,由此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  )

A.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

B.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C.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

D.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解析:

选B 抗原刺激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抗体,单克隆抗体指的是由一种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克隆出的细胞群产生的抗体。

这种抗体特异性强,只能识别抗原(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3.(2011·全国卷)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

选C 在体液免疫中,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其分裂分化成效应B(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注射抗原能使动物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获得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

4.(2011·上海高考改编)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效应T细胞D.浆细胞

解析:

选D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抗体的仅有浆细胞。

5.(2011·重庆高考)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解析:

选A 肉毒杆菌抗毒素为抗体,是专门针对特定的抗原即肉毒杆菌外毒素的,它能够清除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