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模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9499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三模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京三模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京三模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京三模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京三模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三模语文.docx

《南京三模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三模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三模语文.docx

南京三模语文

南京三模2020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既然“吃老本儿”不便,那就只能 ▲ ,故宫博物院组织了不同内容与主题的文创活动,推动文创消费。

精妙绝伦的葫芦镶嵌,赏心悦目的手绘宫扇……创意产品 ▲ ,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奇妙融合,为大众带来了一场▲的视觉盛宴。

文创的字面意思是“文化”加“创意”,但真正做到从文化的本义上叠加和激发“创造力”,并非易事。

▲,▲。

▲,▲,▲。

▲,就是“有根”的文化创意,而且形成了“品牌化、经典化、艺术化、民族化”的成功经验,已有星火燎原之势。

1.在第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改弦更张 琳琅满目 荡气回肠

B.另起炉灶 脍炙人口 荡气回肠

C.改弦更张 脍炙人口 异彩纷呈

D.另起炉灶 琳琅满目 异彩纷呈

2.在第二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能萌能嗨的年轻人又往往对古董文物敬而远之

②难以深刻打动一般观众的心灵

③依靠满腹经纶者、冬烘先生让古董文物“萌”起来“嗨”起来

④而如今像故宫博物院“衍生品”的成功打造

⑤玩出来的“文化创意”容易流露出“无根”的小情趣

⑥这无异于上九天揽明月

A.①③⑥④⑤② 

B.①②③⑤⑥④ 

C.③⑥①⑤②④

D.③②④⑤①⑥

3.下面为文创产品所配古诗词对应不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刺绣: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

B.皮影:

笑尔胸中无物,本来朽木制为身

C.泥人:

扬眉斗目恶精神,捏合将来恰似真

D.剪纸: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4.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了,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下面对“2006—2014年我国GDP、文化及相关产业同比增长情况”图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6-2014年,我国GDP总值逐年增长,GDP同比增长率虽然有起伏,但总体却呈下降的趋势。

B.2006-201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高于GDP同比增长率,但变化趋势大体相似。

C.2006-201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说明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D.2008-2011年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逐年攀升,其中2011年达到最高值。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与查近川太常书[明]茅坤

林卧既久,遂成懒癖。

春来读岁书,始知浮生巳四十九。

因忆觧印绶五六年,别兄京朝来则又八九年。

仆束发来,所深交如兄者能几?

荏苒离愁,倐若羽驰如此!

向之所欲附兄辈驰驱四方,数按古名贤传记所载当世功业,辄自谓未必不相及,气何盛也!

而今安在哉?

顷者得兄书,大略并嗟仆日月之如流,林壑之久滞,谓一切书问,不当与中朝之士遂绝。

非肉骨心肾之爱,何以及此!

嗟乎,兄爱矣,而未之深思也。

仆尝读韩退之所志《柳子厚墓铭》,痛子厚一斥不复,以其中朝之士,无援之者,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气岸过峻,故人不为援。

以予思之,他巨人名卿以子厚不能为脂韦滑泽,遂疏而置之,理固然耳;独恠退之于子厚,以文章相颉颃于时,其乳知之谊,不为不深:

观其所叙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朋间,若欲为欷歔而流涕者。

退之抑尝光显于朝矣,当是时,退之稍肯出气力谒公卿间,子厚未必穷且死于粤也。

退之不能援之于绾带而交之时,而顾吊之于墓草且宿之后,抑过矣!

然而子厚,以彼之材且美,(*公#%%众&&号:

安@宜##语*文)使如今之市人撄十金之利者,凫唼蒲伏①以自媚于当世,虽无深交如退之,文章之知如退之,当亦未必终摈且零落,以至于此。

子厚宁饮瘴于钴鉧之潭,而不能遣一使于执政者之侧,宁以文章与椎髻卉服之夷相牛马,而不能奴请于二三故知如退之辈者,彼亦中有所自将故也。

后之人宁能尽笑而非之耶?

吾故于退之所志子厚墓,未尝不欲移其所以吊子厚者而唁且诘乎退之也。

后世有士,其文章之盛,虽或不逮,而平生所从文武将吏未尝不怜其能,而悲其罢官之无从者。

假令有当世之交如退之,其所他引擢天下之士,踵相接也,其特嗔子厚所不能,(*公%%众&&号:

安@宜##语¥文)而为之耳无闻、目无见乎?

抑亦怜其文章不遽在子厚下,故所并声而驰者,将矜其愚,引其不能,而移其所引擢他者而为之力乎?

噫!

仆至此亦可以投笔而自嘲矣,又何必人之嘲我为也!

幸兄共一二知己,度仆生平之交,其文章之深,气力之厚,有如子厚之于退之者乎?

脱或过焉,幸以其勿独嗔子厚者而少诙之巽言而请也。

退之苟有知。

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②也已!

何如,何如?

(选自《茅鹿门先生文集》,有删节)

[注]①凫唼蒲伏:

指在权贵面前唯唯诺诺、伏地而行。

②九原:

即九泉、黄泉。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痛子厚一斥不复             斥:

责备

B.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气岸过峻 气岸:

气概、意气

C.以文章相颉颃于时          颉颃:

不相上下

D.将矜其愚                  矜:

怜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近川致信劝说茅坤,虽然已免官闲居,但也不应当长期不与当朝官员书信往来.

B.作为多年挚友,查近川虽然对茅坤非常关爱,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他的处境和心志。

C.柳宗元宁可被贬谪至瘴疬之地,与蛮夷之人为伍.也不愿向当朝权费及故交求助。

D.当今的士人文才不及柳宗元,却为谋取私制,自媚于当世权贵,故不至于落魄潦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向之所欲附兄辈驰驱四方,数按古名贤传记所载当世功业,辄自谓未必不相及,气何盛也!

(5分)

(2)观其所叙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朋间,若欲为欷歔而流涕者。

(5分)

8.“退之苟有知,未必不悔恨于九原也已!

"请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病中绝句八首范成大其四病中心境两俱降,犹忆江湖白鸟双。

一夜雨声鸣纸瓦,听成飞雪打船窗。

其五檐头排溜密如帘,溪上层阴定解严。

最是看山奇绝处,白云堆絮拥青尖。

9.两首诗是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雨”的?

手法有什么不同?

(5分)

 

10.这组诗描写的“病中心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行有不得,              。

(《孟子.离娄上》)

(2)日月忽其不淹兮,             。

(屈原《离骚》)

(3)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4)扬汤止沸,             。

(班固《汉书》

(5)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难》)

(6)嗟乎!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韩愈《师说》)

(7)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周敦颐《爱莲说》)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肥[美]雷蒙德.卡佛

我坐在我朋友丽塔家里,一边喝咖啡抽烟,一边跟她说这件事。

以下就是我所说的。

那个胖子是在一个礼拜四的深夜来到快餐店的。

那个胖子是我这辈子所见过的最肥的男人,不过他看上去挺整洁,衣着也够档次。

他每个部位都很庞大。

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的手指。

它们看起来有正常人手指的三倍大一又长又粗。

晚上好,我说。

想吃点什么?

丽塔,他很庞大,我是说庞大。

晚上好,他说。

你好。

是的,我想我们现在可以点莱了。

他的那种说话方式一怪怪的,你知道吗,而且他时不时地发出微弱的喘气声。

我想我们要从色拉开始,他说。

(*公%%众&&号:

安@宜##语¥文)然后劳驾来碗汤,外加面包和黄油。

嫩羊排,我想,还有浇酸奶油的烤土豆。

耐点我们呆会儿再看。

非常感谢,他说完把莱单递还给我。

天哪,丽塔,那些手指。

我快步走回厨房,把点莱单交给鲁迪,他面无表情地接过单子。

你知道鲁迪。

鲁迪干活时就是那副德性。

我走出厨房时,玛戈一我跟你说过玛戈吗?

就是追鲁迪的那个?

玛戈对我说,你那个胖朋友是谁?

他可真是个肥佬。

现在进入正题。

我认为下面才是这个故事真正关键的部分。

我在他的桌子上调拌色拉,他注视着我的每个动作,同时把黄油涂到面包上,这期间他一直在发出那种喘气声。

不知是太紧张还是怎么了,我碰翻了他的水杯。

太对不起了,我说。

你没事吧?

我马上叫人来擦干净。

没什么,他说。

没关系,他说,他喘气。

别担心,我们不介意,他说。

而等我回来时,我发现他已经吃掉了所有的面包和黄油。

过了一小会儿,当我给他拿来更多的面包时,他已经吃完了他的色拉。

你知道那些色拉的份量有多大吗?

您真好,他说,这些面包味道好得不可思议。

谢谢,我说。

我们真的觉得很好吃。

我们很少能吃到这样的面包,他说。

您是哪里人?

我问他。

我相信我以前没见过您,我说。

他可不是你见过就会忘记的那种人,丽塔低笑着插话道。

丹佛,他说。

我没有就这个再说什么,虽然我有点好奇。

你要的汤很快就来,先生,我说,然后我走开去给另一桌上菜。

当我给他上汤时,我发现面包又已经消失了。

他正在把最后一片西包塞进嘴里。

相信我,他说,我们并非总是吃成这样,他说。

并且喘气。

你要原谅我们,他说。

请别那么想,我很乐意看到一个男人享受美食,我说。

我在他的土豆上浇了很多酸奶油。

我给他拿去更多的面包和黄油。

请尽情享用,我说。

我拿起他桌上糖罐的盖子朝里瞧瞧。

他点下头,继续盯着我看,直到我转身走开。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正在寻找什么。

但我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

那个又老又肥的家伙在干嘛?

你的腿都要跑断了,哈莉特说。

你知道哈莉特那个人。

至于甜点,我对那个胖男人说,有布丁,(*#公%%众&&号:

安@宜##语%%文)还有起司,香草冰淇淋,或者牛奶果冻。

我们不会把你弄得太晚吧?

他一边说一边喘气,样子很关切。

不会的,我说。

当然不会,我说。

我去给你加点咖啡,你慢慢想。

我们万分感激,他说。

我们要个布丁,我们还要一份香草冰淇淋。

劳驾加那么一点巧克力糖浆。

我们告诉过你,我们很饿,他说。

我走回厨房,自己动手给他作甜点,鲁迪说,哈莉特说你被一个大肥胖子支得团团转。

是真的?

鲁迪,他是很胖,我说,但那并不是全部。

鲁迪只是笑。

听上去好像有人对肥佬一见钟情呢,他说。

我把布丁和一大碗冰淇淋放到那个胖男人面前。

谢谢,他说。

不客气,我说-这时有一种感觉向我袭来。

不管你信不信,他说,我们并非总是这么能吃。

我,我吃啊吃啊就是不长肉,我说。

我想多长点肉,我说。

不,他说。

不,如果我们可以选的话。

但是没的选。

接着他拿起勺子开始吃。

然后呢?

丽塔说,她点燃一支我的烟,把椅子朝桌子拉近了点。

现在这个故事有趣起来了,丽塔说。

就这样。

没有然后。

他吃了甜点,然后他走了,然后我们回家,鲁迪和我。

有些胖子,鲁迪说,累了就会像那样大吃特吃。

说完他笑笑,转回头继续看电视。

我烧开水煮茶,等水烧开的时间里冲了个淋浴。

我把手放在自己的小肚子上,想象如果我有孩子,长成那样,长得那么肥胖,我该如何是好。

我把开水倒进水壶,端給鲁迪。

就像深思熟虑过似的,鲁迪说,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曾经认识一个胖子。

我的天,他简直就是只大国杨。

(*公%%众&&号:

安#@宜##语¥文)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了。

肥墩,那是那个胖小子唯一的名字。

我要是有他的照片就好了,鲁迪说。

我实在想不出要说什么好,于是我们默默地喝了会茶,就这么面对面坐着。

我突然觉得自己很肥。

我觉得我肥得吓人,肥得鲁迪显得很小很小,小到几乎不存在。

真有意思,丽塔说。

但我能看出她根本就没听懂。

我感到很失落。

但我不想再对她说什么了。

我已经对她说得太多了。

她坐在那儿等着,抚弄着自己的头发。

在等什么?

我很想知道。

这是八月。

我的生活即将改变。

我能感觉到。

(选自汤伟译(我打电话的地方),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篇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借“我”对朋友的讲述,客观呈现了鲁迪、丽塔、玛戈等人对胖子的态度。

B.在“我"对胖子的描述中,作者既用夸张的语气突出强调了他的手指,也表现出“我"在回避与胖子的眼神接触。

C.除了“胖”的特点,胖子还给“我”留下了彬彬有礼、尊重他人等印象,因此“我"告诚鲁迪“胖并不是全部”。

D.小说插入鲁迪儿时的回忆,表现了鲁迪对胖子的戏谑和嘲讽;在鲁迪的眼中,“胖”就是对这类人的全部印象。

1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6分)

(1)相信我,他说,我们并非总是吃成这样,他说。

并且喘气。

你要原谅我们,他说。

(3分)

(2)我突然觉得自己很肥。

我觉得我肥得吓人,肥得鲁迪显得很小很小,小到几乎不存在。

(3分)

14.作家苏童曾说:

“所有雷蒙德.卡佛的小说,你都觉得在记流水账。

照理,记流水账,水是往低处流的,但他这样的小说笔法,水是往高处流。

"请从叙事特点和内容主旨两方面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记流水账”和“往高处流”的特点的。

(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看得见的正义陈瑞华

作为人类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正义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也就是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主要体现在实体法之中,贯彻于司法裁判的结论上,构成一种对法官的实体性的道德限制。

从静态角度来看,实体正义具有一系列明确的价值标准。

刑法学者所提出的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对类似案件给予相同处理等法律原则,大体上可以视为实体正义的主要内容。

但是,如果从动态的角度观察,实体正义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由于几乎所有案件在事实和情节上都不完全相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互有差异,而案件在裁判结论形成之前,多多少少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要想给所有案件的裁判活动确定一个统一适用的公正标准,确实十分困难,甚至是不现实的。

尽营如此,人类法律价值中还有一些内容与裁判的结果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体现于法律程序的设计以及司法裁判的过程之中,具有明确、具体且可操作的判断标准,属于“看得见的正义"。

如果说一个案件最终裁判得是否公正,往往只有当事者自已心知肚明的话,那么,一个案件的我判过程是否符合公正的标准,有无明显的不公之处,则不仅为当事者所感知,而且还能为一般社会公众所判断。

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公众进行的价值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律实施的过程来进行的。

很明显,这种“看得见的正义”也就是程序正义。

将程序正义视为“看得见的正义”,这源于一句著名的法律格言: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说,案件不仅要判得正确、公平,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和精神,而且还应当使人感受到判决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法律程序的建立实质上是对个人自由提供的一种重要保障。

这就使程序与道德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大法官杰克逊曾就此作出(公%%众&&号:

安@宜##语*文)过进一步的解释:

“只有那些未经教化的粗俗之辈或者骗人的律师才会说程序是无关紧要的。

实体法只要能得到公平和无偏见的适用,那么即使程序再苛酷,也是可以忍受的。

不要忘记,正当法律程序并不会使被告人成为唯一的受益者,它还是使政府摆脱一些错误的最好保证,而这些错误会不断地玷污一个司法制度,并注定以单方面的形式发。

正当法律程序可分为“实体性正当程序”和“程序性正当程序”两大理念。

其中前者是对立法权的一种宪法限制,要求任何一项涉及剥夺公民生命、自由或者财产的法律不能是不合理的、任意的或者反复无常的,而应符合公平、正义、理性等基本理念;而后者则涉及法律实施的方法和过程,它要求用以解决利益争端的法律程序必须是公正、合理的。

在任何一种司法裁判过程中,无论是法官、控辩双方还是普通公众,所关注的往往是裁判的结果,而不太重视司法裁判的过程、步骤和方式。

司法制度中的“重实体、轻程序”也罢,行政管理中的“重手续”也罢,实质上不过是“重权力、轻权利”的表现形式。

重视手续和轻视程序所造成的后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使处于弱者地位的被裁判者、被管理者、被控制者都不具有人的尊严,其本身也都不成其为目的,而不过是用来实现他人、社会、国家甚至街门本身目的的手段。

或许,人们永远不能将程序正义的内容揭示到“穷尽”的程度。

但无论如何,程序的不公正和非正义都是有着确定标准的。

那就是使人仅仅成为手段或工具,而不成其为目的。

只要人们受到这样的对待,非正义也就发生了,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的道德正当性也就会引起普遍的质疑。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体正义,主要体现在实体法中,具有一系列明确的价值标准,以司法裁判结论,体现对法官的实体性的道德限制。

B.程序正义,即“看得见的正义”,体现于法律程序的设计以及司法裁判的过程之中,具有明文本请确、具体且可操作的判断标准。

C.实体性正当程序,是对立法权的限制,要求任何一一项法律都应符合公平、正义、理性等基本理念。

D.程序性正当程序,是对法律实施过程的限制,它要求用以解决利益争端的法律程序必须

是公正、合理的。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法律基本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在实体正义中无法体现的法律价值需要程序正义来体现。

B.案件审判是个动态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实体正义所包含的静态的法律原则,很难应

对每一个具体的案件。

C.在司法裁判过程中,普通公众所关注的往往是裁判的结果,而不太会关注司法裁判的过

程是否符合公正的标准。

D.司法制度中的“重实体、轻程序”,行政管理中的“重手续”,实质上是“权力"和“权利”轻重倒置的表现。

17.程序正义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6分)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2019年1月16日,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院士因病辞世。

于敏院士多年来一直隐姓理名,从事氢弹理论探索工作,为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多年来,于敏院士获得的荣誉非常多,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最高科技奖等。

除了官方荣誉称号,科学界和民间给子他的各种荣誉称号也非常多,对此于敏院士非常担然和淡薄。

他在公开场合,婉拒了很多类似的荣誉称号。

上世纪50年代,日本原子核物理方面的学者代表团来华访问,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代表团团长好奇地询问:

“于先生是在国外哪所大学深造的?

”于敏幽默地说:

“在我这里,除了ABC之外,基本都是国产的。

”日本专家由衷赞叹:

“你不愧是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彭桓武院士曾说到:

“于敏的工作完全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

但对于这个称呼,于敏有自己的见解,他说:

“‘土专家’不足为法。

科学需要开放,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只有在大的学术气氛中,互相启发,才利于人才的成长。

媒体在报道中,大量使用了“氢弹之父”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于敏院士。

以他的成就,这样的尊敬是当之无愧的,可是他不止一次对这个称谓表现出厌恶之情。

早在1987年五一节前,国务院授予于敏“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时,有人问他是怎样攻克氢弹原理的,于敏说:

“研究氢弹原理的是一批科学工作者,参加设计、实验的人就更多了,要说攻关,是集体攻关,我只是其中一个卒子。

2014年,于敏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有记者采访时又提到了“氢弹之父”的说法。

于老爷子连连棋手说:

“拜托你们了,千万不要称我为‘氢弹之父’,那样我会很难受的。

”他还解释说,核武器物理设计的核心问题是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和材料特性方程组的耦合求解问题。

在这个核心问题的周围,涉及上百个学科体系,(*公%众&号:

安@宜#语@文)这些学科编织成一张互相交叉的学科网络,几乎每一个关键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个学科的协同。

他深情说到: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感欣慰了。

除了“氢弹之父”外,于敏院士对“于敏构型”的提法也不以为然,按照大多数媒体的说法,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即美国的T-∪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

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于敏院士在内,当年参加两弹研制的科技人员都称这第一颗氢弹为“1100”,从未有过“于敏构型”的说法。

“1100”指的是当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要实现的两个目标:

当量要达到和超过100万吨TNT,重量不得超过1吨,简称"100”。

“学术如山,性情如水。

”于敏以他的魅力赢得了身边人的爱戴。

(摘编自《于敏院士一生拒绝的两个“称号”》,(兵工科技)2019年1月18日)

资料链接

(一)

由于研制核武器的原因,于敏的一切长期以来都处于高度保密中。

直到1987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于敏隐姓理名27年后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1988年以后,他获得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

由于工作的关系,于敏首次出国是以某大学教授的身份去美国访问的。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尽管去了许多地方,但他始终像个“哑巴”。

于敏这个名字对于大部分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不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与他同时代的科学伟人那么著名,他的学术成果,几乎没有发表在公开的场合:

连他的名字,在1988年前都不为人知。

但有人这样评价:

“最高科学奖能颁给于敏,是这个奖项的荣幸!

(摘编自《国之利刃)2019年1月17日)

资料链接

(二)

于敏的工作是武器理论设计,他对实验相当重视。

为研制第一代核式器,于敏入上高原,六到戈壁。

尽管他为核武器研制呕心沥血,但实验推进却是一波三折。

有一次,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冷实验未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后来又接连做了两次实验,仍未达到预期。

1970年,进驻基地的一些人盯住这次偶然的技术事故不放,并让于敏按照他们的意思表态。

在一次会上,平时讲话语迷很慢、话也不多的于敏终于按徐不住,拍案而起,(*公%众&号:

安@宜#语@文)“你们就是把我抓起来,我也绝不同意你们的意见。

因为你们的意见不符合科学规律!

”并坚持将问题解决才离开基地。

“如果当时他说一句假话,整个氢弹科研方向、路线将全部改变。

”40多年过去了,胡思得院士至今记得老于一生中唯一一次拍桌子,“做科研首先要诚实,否则对不起科学,对不起真理,这是老于教会我们的”。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年11月19日)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敏认为“土法”不足法,科学需要开放,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大的学术氛围中学习,这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B.在国务院授予于敏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他才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此前由于工作性质,已隐姓埋名27年。

c.于敏拒绝“氢弹之父”称谓,因为他认为核武器研究掌上百个学科互相交叉、协调,不是一科一人之力能完成。

D.作为理论物理学家,于敏非常重视物理实验,虽然实验过程困难重重,但他总迎难而上,可见实证在他心中的地位。

19.下列对文章概括分析准确的一项是(3分)

A.1988年以后,于敏始终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出国访问,此前他的名字-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出国后也十分低调。

B.于敏的学术成果未在公开场合发表过,名气也不及同时代的科学家,但他的成就足以配得上国家科学最高奖的殊荣。

C.对于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氢弹,当年科技人员称“1100”,以当时氢弹制成后达成的效果命名,“于敏构型”是以后的提法。

D.在西北核武器研究基地,于敏被要求作出违心的表态,一向性情平和的他拍案而起,表示在科学原则面前决不退让。

20.“学术如山,性情如水”是对科学家于敏的评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