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9257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宁夏银川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宁夏银川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宁夏银川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宁夏银川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宁夏银川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银川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宁夏银川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银川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赋与汉代

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连,汉赋也是如此。

除文学内部发展因素外,汉代社会对汉赋的生产、消费等有重要的影响。

汉赋生产与两汉社会的兴衰基本同步。

汉初基本上是汉代社会的休养生息阶段,汉赋生产也处于初期阶段。

现存的赋作,最有代表性的是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这些作品体制上继承楚辞传统,抒情言志,篇幅短小,而且内容上明显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汉赋生产的繁荣期是武帝以后到东汉中期。

大一统的天下,文人心向中央,盛世激发了作家的情怀,于是,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

这是时代的产物。

典型代表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这些大赋采用对话体,以状物为主,风格上呈现出“全”而“大”的特点。

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两汉整个思想界成为经学的天下,大赋所体现的正统思想以及形式上的“劝百讽一”,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写照。

东汉和帝以后社会走下坡路,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党锢之祸使文人与社会逐渐疏远,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地震、蝗灾、水灾、瘟疫等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文人士大夫内心世界发生了重要变化,深感人生迷茫。

此期经学衰落,道家思想又占据了重要位置。

社会的剧变带来汉赋的新变,文人鸿篇巨制形式的大赋作品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以抒情为主的小赋。

这种赋继承屈原、贾谊的传统,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他们突破汉大赋的创作模式,由外部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世界的抒写,由体物转入写志,个人的思想、感情成为作品的主要内容,这是东汉后期社会带来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由以上可以看出,汉代社会影响着汉赋生产。

首先影响辞赋生产者,如辞赋作家的地位、遭遇、追求、情怀等。

汉代经学盛行,辞赋家的地位低下,被视为倡优一类人物,亦可见地位之低下。

就作家的追求、情怀而言,当社会处于鼎盛时期,辞赋家就有很强的自豪感,主动与时代靠拢;当衰世时,辞赋家更多关心的是自我内心。

其次,时代影响辞赋作品,包括思想、体制、风格、内容等。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时代与文学是互动关系。

时代一方面影响汉赋生产,同时汉赋也反映时代的风貌,为时代服务。

“天子之事”中,那种磅礴的气势,宏大的景象,强壮的声威,无不体现着大汉帝国的时代精神。

东汉后期赵壹等人的辞赋揭露社会黑暗,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时代不仅影响汉赋生产,而且影响汉赋消费。

汉赋由于辞藻华丽,典型的汉赋大多是宫廷作品,或歌颂,或讽谏,所以基本在宫廷和知识阶层传播。

当然,抒情性的辞赋也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大部分还是在文人范围之内。

(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

张新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连,汉赋的发展就能证明这一点,当然,除时代因素外,汉赋发展也有文学内部发展的因素。

B.汉赋产生于汉代初期,这一时期汉赋的代表作有《鵩鸟赋》,其内容明显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C.汉初汉赋的发展,在作品体制上继承楚辞的传统,篇幅不长,《吊屈原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D.汉武帝以后,规模宏大,内容全部是歌颂的大赋兴盛,这些赋体在风格上呈现出“全”而“大”大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汉和帝以后,文人鸿篇巨制形式的大赋作品绝迹,代替它的是抒情为主的小赋,其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

B.东汉和帝以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继承了屈原、贾谊的传统,个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这类作品的主要内容。

C.汉代社会影响着汉赋的生产,首先影响着辞赋作者,在社会鼎盛时期,辞赋作家就有很强的自豪感。

D.时代不仅影响着汉赋的生产,也影响汉赋的消费。

典型的汉赋大部分是宫廷作品,基本在宫廷和知识阶层传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初的抒情小赋与东汉末年的抒情小赋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这同特定的时代有关系。

B.赵壹的《刺世嫉邪赋》创作模式突破了汉大赋的创作模式,内容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C.汉代社会影响着汉赋作家,汉赋作家的作品也反应着时代,写作汉大赋的作家处在盛世,地位较高,写抒情小赋的作家地位普遍较低。

D.东汉末年,辞赋作家多写以抒情为主的小赋,作家多抒写内心世界,这类辞赋,大部分是在文人之间传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

含少有操行,以孝闻。

兄畿,咸宁中得疾,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

含乃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

石崇重含淳行,赠以甘旨,含谢而不受。

或问其故,答曰:

“病考绵昧,生理未全,既不能进啖,又未识人惠,若当谬留,岂施者之意也!

本州辟,不就。

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

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

王导问含日:

“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

”答曰:

“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

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

导叹日:

“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

”未之官,复为侍中。

以年老逊位。

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

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

“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

鄙人老矣,不识时务。

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

含曰:

“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

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

惟与邓攸深交。

或问江左群士优劣,答曰:

“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余则吾不知也。

”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

遗命素棺薄敛。

谥日靖。

丧在殡而邻家失火,移棺绋断,火将至而灭,佥以为淳诚所感也。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八)

降礼:

行跪拜之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躬亲侍养躬:

亲自。

B.本州辟,不就就:

就职。

C.豫讨苏峻功豫:

预先。

D.其雅重行实,雅:

一向。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B.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C.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D.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含少时以孝悌闻名乡里。

其兄颜畿有病,母亲和妻子服侍得有些厌倦,颜含却放弃一切事务,辛勤服侍,十几年如一日。

江南富豪石崇听说了,非常敬佩,特赠美味以表敬意。

B.颜含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

有人想巴结王导,征求他的意见,他没有附和;强权人物桓温请求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他因为桓温的权位达到了极点,没有答应。

C.颜含儒雅质朴、品行敦厚,因此深受晋成帝的器重;为他办理丧事期间邻家失火,移动棺材时绳索又断了,火即将烧到棺材时就灭了,人们都认为是他的德行感动了神明。

D.颜含曾被任命为吴郡太守,宰相王导问他上任后先干什么,他回答说:

“先把游民从有钱人家征召出来,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不要几年,就会户给人足,礼乐教化得以恢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

(2)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

完成8~9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8.两首诗都写到了“闻笛”,在写作的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9.《春夜闻笛》借“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6分)

(1)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

(2)《蜀道难》中“,”两句,从侧面写出蜀道高俊险要,就是擅长飞翔的鸟和擅长攀爬的动物也过不去。

(3)《春望》中“,”两句,从头发的变化写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6页(共12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赵三贴

刘剑飞

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名重山,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

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他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地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清清楚楚。

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已经接上。

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

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

回去了,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

按赵三贴的话讲,他这三贴膏药是有讲究的:

一曰正骨,二曰生肌,三曰闭合。

不管你是骨裂骨折、伤胳膊断腿,只要贴完他这三贴药,准能行动如常。

起先,谯城人多不信,伤筋动骨一百天,哪有那么快就能好了的,可见其所治伤者无不是三贴药即能活动,不禁啧啧称奇。

于是,就给他送了个绰号,叫“赵三贴”。

有一年,谯城震远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抬回来,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说是伤势太重,即使能治,也要落个终身残疾,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在院子里打拳练棒了。

杨镖头重伤痊愈,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了一牌匾,并请本地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

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

自古道:

同行是冤家。

在城北永安巷,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

前些年,孙接骨在谯城也是有些名气的,可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冷清。

生意不好做,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

这话传到了赵三贴的耳朵里,赵三贴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给人治伤。

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

赵三贴一看,见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儿,名叫马三。

再看马三的伤势,但见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

正位,接骨,贴膏药,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吸溜着嘴,阴阳怪气的道:

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

赵三帖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

呵,好大的口气!

马三一撇嘴,咱今天可把丑话说在前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

赵三贴知道遇上找碴的了,轻声一笑,不再多言。

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

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什么赵三贴,当初在马爷面前牛皮哄哄,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腿接好了吗?

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低垂着,竟是没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流下。

弟兄们,给我砸,随着马三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

一通猛砸,

就有人劝赵三贴,让他报官,也有人说,早上明明看到马三都能上街走路了,而今腿骨重断,莫非有诈?

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

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又是换匾,发誓要研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

这一日,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60里的龙山采药。

也是该着有事,在攀爬一处断崖时,孙接骨脚下一滑,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

尽管也是骨伤名家,但由于伤在脊椎,且骨折严重,抬回家里,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

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

经此一事,孙接骨又是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

席间,孙接骨满面愧疚,说起当年马三找碴的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语文试卷第7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8页(共12页)

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去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为外力挫伤所致。

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

只是,当时有些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医道了,

喝了一口酒,赵三贴有道,其实,孙兄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心里。

故此,你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

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赵三贴’”因其接骨使用三贴膏药疗效好而得名,赵三贴一开始用这三贴药接骨,谯城人就深信不疑,名望广为传播。

B.赵三贴被马三一帮人砸了牌匾,脸上却带着微笑打扫地上碎匾,因为他没有治好马三的腿伤,心里知道理亏,不敢发作。

C.小说描写人物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主要是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各具特点。

D.小说中赵三贴为病人接骨,名声很大,在他看来传扬名声靠的是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而不是悬挂在医堂的牌匾,从这也可看出其治病为病人着想。

E.小说虽然短小,但文章内容充实,写到了四个人物,人物在文章中虽有主次,但作者对每一个人物塑造采用相同的手法,让每一个人物都精彩。

(2)赵三贴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文章有多处伏笔和照应,请找出两处进行赏析。

(4)小说中“赵三贴”是主要人物,作者写“杨镖头”和“孙接骨”有什么用意,就此进行探究和分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路遥:

倒在干渴的路上

杨敏

1983年春夏之交,路遥已经功成名就时,他决心再次把自己投进“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写一部浩瀚的长篇小说。

经过两年的前期资料储备,1985年秋,路遥带两大箱书籍和资料,到铜川矿务局的煤矿医院开始写稿。

矿上生活艰苦,没有蔬菜,鸡蛋,豆腐都难买到。

路遥中午起床吃馒头、米汤和咸菜。

晚上有时吃点面条。

12月上旬,完成第一部的初稿。

路遥怀抱着二十多万字的手稿,赶在元旦之前回家看望女儿路远。

许是小时候遭受的饥饿之苦仍在心头作祟,他在物质上对女儿绝不克扣,女儿要啥,他就买啥。

他曾借钱给女儿买了一架很贵的钢琴,但最后也没用上,只得搁在家里的角落。

女儿春游要吃三明治,他跑遍了西安,最后花60元买了两块。

这意味着一个大学毕业生两个月的工资。

“它该不会是金子做的吧?

”看见的同事问。

1986年初,路遥把《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初稿给了《当代》杂志社。

编辑周昌义。

周昌义说“好似许多人都不看好路遥的这部稿子,似乎都不相信路遥在《人生》之后,还能写出更好的东西”。

1980年代中期,是现代主义横行,现实主义自卑的时代,要不写点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象征主义,黑色幽默,仿佛就没有资格谈论文学。

路遥悲愤对弟弟王天乐说,难道托尔斯泰、曹雪芹、柳青等一夜之间就变成这些小子的学生了吗?

最后,《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由不那么主流的《花城》全文刊发,第二部由更为边缘的《黄河》杂志刊发。

这时,他的身体已经完全垮了,像“弹簧整个地被扯断”,只能用腿、膝盖的微小力量,跪在地板上把散乱的稿页和材料收拾起来。

每吸一口气都特别艰难,要动员全身全部残存的力量。

在任何地方,只要一坐下,就睡着了,打雄伟的呼噜。

在一次突然大吐血之后,王天乐陪他急往医院检查,结果是,必须立刻停止工作,才能延续生命。

但路遥并不这么想。

他去了趟榆林,找一位老中医调理,病情稍微好些之后,又开始了第三部的创作。

朋友白描说,路遥要强的心性不容许自己给人病恹恹虚弱的印象,因此他不愿向外人宣示自己的病情,甚至自己也不敢承认。

厚夫则说:

“他怕像曹雪芹、柳青一样留下半部书,留下人生的遗憾。

”他同时认为,路遥的身上有一种“殉道”的悲剧精神。

苦难、殉道、“牛马般的劳动”,这是路遥为自己设定的人生。

在贫瘠土地上出生的孩子的内心,需要一种崇高的、悲剧性、毁灭性的力量,照亮和燃烧自己。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创作地点在榆林宾馆,条件比之前强很多,能吃到丰盛的饭菜,还能洗热水澡。

他几乎完全忘记了自己。

有一天,正在洛川县采访的王天乐突然接到《延安日报》社转来的电话,让他速去榆林。

洛川离榆林三百公里左右,需要一天时间才能赶到。

等王天乐心急火燎赶到,路遥哭着对他说,田晓霞去世了。

王天乐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田是作品中的人物,孙少平的女朋友。

他又急又气,劈头盖脸数落了路遥一顿。

1988年5月25日,离最后期限还有五天,他的神经高度紧张,一写字手就抖得像筛糠,腿不停抽筋,常常从梦里惊醒,心脏剧烈搏动,跟随时会昏过去一样。

写完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笔从窗口扔了出去。

走到卫生间的镜子前,看着苍老消瘦的自己,泪流满面。

语文试卷第9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10页(共12页)

《平凡的世界》受到了大众前所未有的欢迎。

1991年初,作家白烨提前得知茅盾文学奖的评奖结果,他马上去给路遥打电报:

“大作获奖,已成定局”。

当天下午,路遥在家里坐卧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事,便到作协院子里溜达,走到门房,看见门口的信插里有一封电报,觉得可能跟自己有关,拿到手上一看,正是白烨发来的喜报。

他兴奋得要跳起来,第一时间找到王天乐,告诉他获奖了,排名第一。

两人半天说不出话来。

拿奖之后回到西安,贾平凹来向他庆祝。

他说,你猜我在台上想啥?

贾说:

想啥哩?

他说:

我把他们都踩在脚下了!

贾平凹说,“他是一个强人。

强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优秀处,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处。

他大气,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劲用狠,他让你尊敬也让你畏惧。

但此时,病魔一步一步向他靠近,1992年8月12日,路遥住进延安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科18床,检查结果为,肝硬化腹水,伴有黄疸。

厚夫曾去医院探望,见他又瘦又小,满脸焦黑,在病床上蜷曲着,像一堆燃过了旺火的焦炭。

虽然有医院的全力抢救,1992年11月17日早晨8点20分,路遥去世,享年43岁。

贾平凹说:

“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

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关连接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农民家庭,代表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其中《平凡的世界》以恢宏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路遥给女儿买昂贵的钢琴、三明治,虽然能够体现路遥的爱女之心,但他没能从小时候受穷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是作者对路遥的批评。

B.《平凡的世界》前两部由不太出名的杂志刊发,看出路遥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信心,因为现实主义作品在当时不受出版界和读者的欢迎。

C.第一段说“路遥已经功成名就”,是指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广受好评,但他并不满足,在艰苦的环境下发愿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D.路遥的弟弟王天乐在生活上给予路遥极大的支持,在精神苦闷的时候,也愿意找弟弟倾诉。

兄弟两人,手足情深,写王乐天是为了衬托路遥。

E.路遥获奖后对贾平凹说:

我把他们踩在脚下了,“他们”指茅盾文学奖的其他提名作家,由此可以看出路遥作为文人狂傲的一面。

(2)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遇到了那些困难?

请简要概括。

(6分)

(3)文中出现的路遥的女儿、弟弟、朋友等人,起到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贾平凹说:

“路遥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河北一中学就12名学生因携带手机被学校劝退一事作出回应,并非是___________的突然之举,而是在多次告知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大多数学生利益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②现在很多名人因在国内做了一些公益事业,受到了国人的赞赏,但又因他们有外国国籍遭到各方人士的___________。

③法院审理的暴恐分子,虽认罪态度较好,但用残忍手段作案多起,杀害多人,仍是___________。

A.口诛笔伐罪不容诛不教而诛

B.口诛笔伐不教而诛罪不容诛

C.不教而诛口诛笔伐罪不容诛

D.不教而诛罪不容诛口诛笔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曹文轩在获安徒生奖后,有人撰文指出他将女性塑造成“纯洁、温柔、善良”,是服务于男性欲望,是典型的“男性中心视角”。

B.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并不会主动淡出江湖。

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C.TCL集团此前陷入并购低谷后,布局上游面板业务,其旗下华星光电已是全球第五大液晶电视面板厂商,最终在逆境中实现了千亿跨越。

D.我们交谈的,也就大多是纸本上的风雅了。

那些曾经辛劳的乡野生活,渐渐地淡薄甚至忘却了我们。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独龙江水还是那么清明透亮,在江流平缓处,蓝色独龙江,洁亮如银。

A.险滩激流,浪花卷起千堆雪;似翡翠般碧蓝,如美玉般透亮温润,

B.似翡翠般碧蓝,如美玉般透亮温润;浪花卷起千堆雪,险滩激流,

C.险滩激流,浪花卷起千堆雪;如美玉般透亮温润,似翡翠般碧蓝

D.似翡翠般碧蓝,如美玉般透亮温润;险滩激流,浪花卷起千堆雪,

语文试卷第11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12页(共12页)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

一是①,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

二是②,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

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