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省略号和破折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1872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省略号和破折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选省略号和破折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选省略号和破折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选省略号和破折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选省略号和破折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省略号和破折号.docx

《精选省略号和破折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省略号和破折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省略号和破折号.docx

精选省略号和破折号

省略号-用法

1.表示说话的断续。

例如: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莫泊桑《项链》)

2.表示列举的省略。

例如:

"什么都有:

稻鸡、角鸡、鹁鸪......"(鲁迅《故乡》)

3.表示说话的中断。

例如:

"我立刻胆怯起来,我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

”那是......实在......我就不清,......其实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

”"(鲁迅《祝福》)

4.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例如:

"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5.表示引文的省略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

省略号是一种标号,它标志语言的省略。

有的省略引文;有的标志语言的断断续续;有的标志不必尽举的事物等等。

一、表示引文中的省略

  引用别人的话,其中有省略时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

  

(1)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

“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

”(毛泽东《矛盾论》)

  引用别人的话的片段作为自己的论述对象,引文前后省略了一些词语,一般不必在引文前后加省略号,因为所论述的仅是引用部分。

例如:

  

(2)列宁说:

“辩证法是这样的一种学说:

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毛泽东《矛盾论》)

  (3)列宁所谓“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就是这个意思。

(毛泽东《矛盾论》)

  例

(2)是对全句完整的引述。

例(3)是引述句子的一部分作为论述对象,前后没有加省略号。

  在连续引用数段时,可能出现多种省略的情况。

引文第一段有从原著段首引起的,也有从段中引起的,从段中引起的句子只要是完整的,前头就不必加省略号。

如果引文第一段从句首有省略的句子开始,前头要加省略号。

第二段及以后各段如果不从头引起,前头要加省略号。

引文末段不引原著全段,只要是以完整的句子结束,末尾可不加省略号。

除末段外,其他段落末尾有省略,要加省略号。

下面是设想的连续四段的引文的省略样式:

  ××××××,××××××××。

×××××××,××××××××××,×××××××××。

……

  ……××××××××××××××,××××××××。

××××,××××××。

  …………

  ×××,×××××,×××××。

××××××××。

……××××××××××,×××××××××××××××。

  第一段末尾有省略,第二段开头有省略,这两种省略号在不同的位置,各司其职,不能合而为一。

第三段整段省略,第四段段中有省略。

整段省略用12个小圆点,其余用6个小圆点。

  二、表示列举的省略

  一般在列举多项以后再用省略号,以便读者据以联想省略的内容。

例如:

  

(1)对于政治的敏感,对于生活素材的敏感,对于人物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然要有的吧。

(秦牧《语言感受的灵感度》)

  

(2)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

(夏衍《包身工》)

  (3)石开顺手伸进父亲托人捎来的东西,一摸,是鸡蛋。

这么多呀?

1个,2个,3个……共18个。

(何建明《落泪是金》)

  三、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1)几十分钟的时间内,我想得很多,很多……(江波《雾中过三峡》)

  

(2)“不行!

太原离平陆一千多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不便,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

”(《中国青年报》记者《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四、表示余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

  

(1)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看见一缕炊烟……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看见一缕炊烟……(赵丽宏《炊烟》)

  

(2)父亲的功过是非终获公允的评价,使她甚为欣慰。

此刻,无尽的思念将她带进烽火的当年……(崔向华《项英和她的女儿》)

  例

(1)两个假设句都没完,加省略号引人思考结果会怎样。

(2)句末加省略号与“无尽的思念”呼应。

  省略号不能代表未说出来的情节,叙述告一段落要用句号,不宜用省略号。

有些剧情介绍使用省略号过多。

例如,一家电视报介绍《颍河故事》第十三至十八集,六集的剧情介绍末尾都有省略号;英国连续剧《古堡情怨》剧情介绍共十二段,每段末尾都有省略号。

剧情介绍只能概括最主要的内容,末了不加省略号读者也会知道所讲的不是剧情的全部。

  五、表示说话或声音断断续续

  

(1)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

“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打他……您自己付了书钱把书送给他……还给他取了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那时他很饿,很可怜……他的爸爸、妈妈都死了……他受人欺负……”(仵从巨《卖书的》)

  

(2)她磕磕巴巴地说: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认错了。

”(莫泊桑《项链》)

  (3)当您拨完对方的电话号码后,若听到响1秒,断4秒的“嘟、嘟……”的断续音,这就是“回铃音”,表示您拨叫的对方电话已拨通并正在振铃,呼叫受话人。

(《中国电视报》1999.4.26)

  六、表示沉默不语或代替没有听见、不便明说的话

  

(1)问:

你敢保证你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答:

……(《文汇读书周报》1998.6.20)

  

(2)“你还没娶媳妇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茹志鹃《百合花》)

  (3)“嘿,”我说,“休息呀!

里屋韩秘书到堤上去啦,你就睡他的床。

”“……”一道闪光亮过,跟着是震耳的雷响,因此,他的话我没有听见。

(管桦《暴风雨之夜》)

  (4)在表扬、感谢邢茂赢的一千六七百封信中有这样的一封信:

“你微笑着,那么热情地招呼我,我感到奇怪,以为你认识我或者对我……后来,看你对谁都这样,我明白了,这是你的美德。

我对不起你,请原谅我曾经想入非非……咳!

我在商店里见到的笑脸太少了。

”(王霆钧《迷人的微笑》)

  例

(1)的省略号表示被审问的人不回答问题。

(2)表示年轻稚气的通信员因害羞沉默不语。

例(3)的省略号代替没有听见的话。

例(4)的省略号代替不便明说的话,不是引文省略。

  七、表示关联的词语或语言格式

  

(1)【不…不…】用在同类而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既不…也不…’。

(《现代汉语词典》)

  

(2)表达“杜甫是唐代大诗人”这类判断,文言不用“……是……”的形式,而用“……者,……也”的形式。

(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

编辑本段省略号前后的标点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可有可无的不保留,如果有助于表达文意,可酌情保留。

一般地说,句末点号保留,顿号不保留,逗号和分号是否保留看需要,看是否有停顿。

避免在省略号前后同时保留两个点号,或前或后只保留最需要的一个,前面保留了,后面就不要再保留,反之亦然。

  

(1)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贾祖璋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中说明:

“有些白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3)他进来了,……一身普通军服,一张朴实的工人似的脸,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很年轻。

(巴金《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4)女朋友:

我觉得他们家庭……,他人品很好,比如说他父母也对人憨厚,邻里关系也处得比较好。

(李东生主编《中国之路》)

  *(5)图书编辑还可分为社科编辑、科技编辑、少年儿童读物编辑……;期刊编辑也可分社科期刊、科技期刊编辑等。

  例

(1)是原句,“例如菊花”是插入语,在例

(2)中删去后,文意是连贯的,诵读时无须停顿,前后两个逗号和文字同时删去,这样可使句子结构显得紧凑。

例(3)“他进来了”后面有停顿,而且句式有变化,省略号前的逗号保留有助于分清语句结构。

例(4)省略号后加逗号,是为了表示不和下文相连,说话时有停顿。

例(5)不是引文,省略号和其后的分号都是不必要的,“……;”可改为“等,”。

  下面谈谈省略号前后的句号问题。

省略号前后如果是不同的句子,通常要加句号,加在前面还是后面要看表现语句结构的需要。

句号后面的省略号表示句子的省略或后续句开头的词语省略,句号前面的省略号表示句末词语省略,例如:

  (6)对此,我们赞同陈建民先生看法:

“我们主张信笺上和信封上的称谓基本保持一致,……儿子给父亲写信,妻子给丈夫写信,如果信封上称‘同志’,会给对方产生一种疏远的感觉。

……可以用‘爷爷’‘奶奶’,显得更亲切。

”(《语文建设》1998/8)

  (7)巫峡,苍翠欲滴。

幽深秀丽,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即圣泉峰、集仙峰、松峦峰……。

这些名字都是按照山峰的形状特征而得的。

(职高语文课本《三峡旅游》)

  (8)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

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

长篇呢?

一步、两部、三部……。

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

(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9)后来,我终于有了哥哥的朋友送我的几册小书:

《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那时,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吃忘睡。

  例(6)逗号后的省略号表示本句的句中有省略,句号后的省略号表示后续的句子有省略。

例(7)的省略号后有句号,表示句号后是另一句,如果没有句号分隔,“松峦峰”和“这些名字”就连成一句了。

例(8)摘自《简笔与繁笔》,几种语文课本都收了这篇文章,有的课本把“一部、两部、三部……。

”末尾的句号删去是不合适的。

省略号后续另一个句子时应加句号而不加的现象相当普遍,(9)就是一例,本句在省略号后应有句号。

  省略号表示文字有省略,句号又表示句子的意思相对完整,两者用在一起确实是有矛盾的。

中央编译局编译的马列著作采取另一种处理办法,即省略号后是另一个句子时空一格以代替句号。

例如:

  (10)他这样来反对康德的认识论:

“我看见绿的、红的、白的东西,这是根据我的视力。

但是,绿的东西不同于红的东西,这证明在我以外存在着某种东西,证明物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别……一个个空间观念和实践观念向我表明的物本身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差别……是外部世界的真实的相互关系和差别;它们不为我的认识能力的性质所决定……”(《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2卷第167~168页)

  这是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引用考茨基的一段话。

第一个省略号后空一格以分隔下句。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句中省略,不空格。

省略号后加空或加句号的办法都可以,但用法要力求在全书或在整份报刊中,至少在一篇文章中保持一致。

从技术上说,采用加句号的办法比较容易做到保持体例统一,加空的办法如果不是逐个特别标明,排版时稍不注意很可能把省略号和下文接排。

  省略号在一个自然段的末尾,有人在其后加句号,这是不必要的,例如:

  *

(1)客人笑了,笑得很轻,很动人。

“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身边的提包里取出一本书,送到她的面前:

“这是我送给您的……。

  *

(2)《文献通考》称:

横吹自北国,……。

  考古发掘的实践再次证明这一历史结论的正确性。

  例

(1)第二个省略号在一个自然段的末尾,后面不用加句号,因为其后无其他文字,省略号在这里兼表句末停顿。

(2)讲我国笛子的起源,因为是在段末,省略号前的逗号和省略号后的句号都不必要。

如果“考古发掘……”和上段是接排的,那么,省略号后就需要保留句号,只把省略号前面的逗号删去即可。

  至于疑问句和感叹句,句末词语有省略,省略号后的问号或叹号也可保留。

例如:

  (13)窃文不算……?

(《工商时报》1997.7.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