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8458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中心医院扩建检验中心技改项目

2.项目性质:

扩建

3.建设地址:

镇青北下街14号

4.项目业主:

中心医院

5.企业性质:

国有企业

6.法人代表:

7.业主地址:

某区镇

8.建设内容:

新购置设备2台,其中进口设备1台套,用汇金额为美元9.02万元,按照2008年10月基准汇率1美元对人民币7.20元,折合人民币为65.00万元;国产设备1台套,投资金额15.00万元。

购入的设备为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仪1台(套)和洁净生物安全柜1台(套)。

9.投资总额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

(2)资金筹措方式资金使用计划:

本项目建设投资额为80.00万元,全部为业主自筹。

10.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期共计6个月,即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

1.2项目业主简介

某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

**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由**中心医院、回龙坝镇卫生院、凤凰镇卫生院组建而成,拥有病床100多张。

医院创建于1956年,办院历史悠久。

分别于2001年、2003年合并回龙坝镇卫生院、凤凰镇卫生院,组建了**医院集团。

  **中心医院开设急诊内科、普通内科、儿科、心脑血管病专科、急诊外科、创伤科、妇产科、中医科、理疗科、皮肤性病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门诊观察室、医技科、社区卫生服务科等20多个科室。

常年聘请重医附二院儿科、肝病科、内科、外科主任医师长期坐诊,聘请急救中心妇产科、骨科专家每周日坐诊,开展讲课、手术、查房和技术指导。

并与多家市级医院建立了合作指导关系。

  **中心医院拥有进口CT机、腹腔镜、彩超、B超机、经颅多普勒仪、脑电地形图仪、电子胃镜、500mA *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多功能监护仪、多功能麻醉机等100余台精良的设备及抢救设施。

  **中心医院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无烟单位,通过##市档案管理二级认证,##市首家规范化乡镇卫生院,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ISO9001:

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3报告编制依据和标准

1.3.1报告编制的依据

(1)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市某某区**中心医院检验中心扩建及引进贝克曼库尔特C*5PR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项目的分析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2)《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3)《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4)国家发改委批准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业主提供的区域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土地、自然条件等基础性资料;

(6)项目设备清单;

(7)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

(8)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3.2报告编制范围

(1)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2)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3)项目设计方案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组织机构和组织协调、项目进度计划、项目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保卫等。

(4)项目实施规划,估算项目投资,落实资金筹措方案。

(5)测算项目财务效益和社会效益。

(6)研究结论与建议。

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达产年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据

备注

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45

2

年净利润

万元

12.96

3

项目增加职工人数

3

其中:

生产人员

技术人员

3

4

项目增加厂房

不需要新增加

其中:

生产建筑面积

平方米

5

项目增加总资产

万元

80.00

6

负债

万元

1.5主要结论

该仪器目前在全球范围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基本无技术风险;目前随着人民币的走强的趋势,汇率变动风险也基本不用考虑;利用##市某某区**中心医院现有的市场资源,稳步推进新项目,市场风险将会减少,根据目前的谨慎估计3.40年就能收回投资;该项目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五类“其他服务业”第13条“基本医疗、计划生育、预防保健服务设施建设”的规定,该项目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的要求。

因此,我们认为该项目具备可行性!

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投入生产后当年实现净利润12.96万元。

项目各项经济指标可行,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项目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显著,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我国医疗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自2003年的“非典”疫情过后,中共中央带领全党认真总结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及时提出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把加强公共卫生体制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医疗服务体制建设,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放在了首位,使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一、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

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为35岁,目前提高到71.8岁(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7、61、49岁);婴儿死亡率,建国初为200‰,目前下降到25.5‰(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30‰、112‰);孕产妇死亡率,建国初为1500/10万,目前下降到50.2/10万(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8/10万、410/10万、700/10万)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二、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全国现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万个。

2004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327万张,平均每千人3.1张(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每千人3.6,0.8,1.7张),卫生人员总数525万人,平均每千人有执业医生1.5人(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2.7人,0.4人,0.2人)。

此外,还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8万人。

一个遍及城乡的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起来,药品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民众的医疗卫生需要。

三、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

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

目前,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有1.3亿人,享受公费医疗的职工约有5000万人。

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县,开展了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自愿参加筹资、以大病补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2005年参加试点的农民人数达1.56亿人。

四、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我国历史上,传染病曾经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

上世纪50年代,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人数居于全国人口死因中的第一位。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下降到第9位,并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等重大传染病。

我国虽然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但多年来成功地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2003年我们战胜了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近两年又成功地控制了禽流感向人类的传播。

我们正在认真落实各项有效措施,建立健全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严重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

 五、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妇女儿童是一个国家卫生保健的重点,其健康水平代表着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

我国历来重视和关心妇女儿童健康问题,中国历史上形成的高生育率、高死亡率的传统生育模式已经改变,实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良性循环。

目前,全国孕产妇产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0%,住院分娩率(包括在乡镇卫生院分娩)达到83%。

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03年的25.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50-300‰下降到2003年的29.9‰。

2.1.2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医疗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

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进行认真反思就会发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还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

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

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

目前,我国在中央、省、市、县四级都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约20万。

但不少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约有一半的经费靠机构自己创收。

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高位,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

在不少农村地区,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艾滋病、非典、人间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又加重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

与此同时,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国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同时并存的多重疾病负担的状况。

    第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

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也存在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

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损失。

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就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卫生部门敏感性不强,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

非典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制订了应急预案,在应对机制、人员队伍、技术力量、物质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有效应对局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能否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

    第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充分说明了群众看病难的基本状况。

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二)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

(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

    

   (四)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有些医院盲目追求过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

     

    (五)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虽然多年来国家不断的给药品降价,可是企业和医院用同类“新药”替代了降价药品 。

  (六)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以上几条因素导致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第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一个国家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应该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

从我国国情出发,这些工作仅靠一个部门是管不了,也是管不好的。

需要动员政府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但必须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合力。

国务院一直强调加强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地方政府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统筹各地卫生资源,规划建设卫生医疗体系,但这项工作一直做得不好。

有的规划难以制订,有的制订了规划也难以落实。

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当地卫生部门把主要精力只放在本级所属的几个医院,而且是重扶持、轻监管,难以对全行业实施有效监管。

 2.1.3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思路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卫生事业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针,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我国国民的医疗水平,同医疗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

而医疗行业的水平除了反映在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药物研发、医疗技术的提升上面,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医疗设备的诊断结果。

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

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

这也就预示着中国医院的医疗设备需要更新换代。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县及县以上医院1.3万家,乡(镇)卫生院5.2万家,医院病床数达300多万张。

如果全国1.3万家县级以上的医院,都能基本达到日本1980年医院医疗仪器设备标准(每100张床位为人民币80万元),那么,我国医疗器械设备市场的增量空间超过240亿元。

根据“十一五”规划,2007年,“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从人均卫生医疗费用看,2004年城市为1261元,农村为301元。

据此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有广大的空间,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市场。

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2005年销售额已达548亿元,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在增长。

高端医疗设备销售更是达到20%以上的增长速度。

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竞争能力较差。

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

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

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h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h。

我国医疗器械技术上不去的原因是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因此。

我国的医院要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向外国进口高精专的医疗设备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先进的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为例,目前对其诊断及疗效观察主要以实验室结果为依据,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对这些疾病的诊治也就很难实现。

 检验科室在各医院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临床检验科室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

目前看来,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

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

而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则取决于所用的医疗设备是否处于同类中的先进水平。

这些先进检验设备的应用,使检测结果更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结果判断更加客观、科学,反馈给临床的信息也越来越迅速,结果回报时间越来越短。

而且在临床生化室内质控(IQC)和室间质评(EQA)活动中,其效果显著,对确保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提高,促进质量控制工作更深入、持久的开展起到了传统手工方法无可比拟的作用。

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出医疗仪器在医院诊疗中的中心地位:

现代医疗仪器主要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都是集电子、机械于一体的非常复杂的装置,是非常精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都非常高的自动或半自动系统。

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1.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2.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3.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4.妊娠控制。

其中诊断仪器又包括:

1.医用电子设备:

心电图机、脑电图机、床边监护系统、动态心电监护仪、胎儿监护仪、饱和血氧浓度监护仪;2. 医用成像装置:

*射线诊断装置(普通、数字化)、*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核医学成像装置、超声诊断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热成像装置;3.医用检验仪器:

生物传感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血细胞分类仪;4.医用光学仪器:

内窥镜、光学显微镜、激光仪器、眼科光学仪器(自动眼压计、自动验光机、视野测定仪、角膜地形图、眼底照相及眼底图象分析设备等)。

2.2.2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在临床检验的重要性

从近年来发展情况看,流动式仪器受到其复杂的结构、繁琐的操作和交叉污染的限制,除特殊的Cheml(Technicon)型外,其他已遭淘汰。

而Cheml的技术过于尖端,发展和普及也受到影响。

分立式中的离心式仪器在批量分析中是承担工作量的好仪器,但它的任选功能和速度的提高受到结构及工作原理的限制,目前无多大进展。

其他分立式仪器在结构设计上和功能的开发及新技术的应用上有较大的潜力,灵活性大,近年来的发展极其迅速。

目前高性能仪器一般有以下功能:

(1)用条形码标记样品和试剂并由读码器识别,大大提高了工作准确率,同时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提高;

(2)比色器的自动清洗功能及惰性液应用能有效地防止交叉污染;(3)任选式功能(即单通道任选多个化验项目功能)最高者可达60项;(4)各种自检、自动重检功能、警告功能;(5)急诊样本插入功能;(6)管道功能包括实验程序管理、数据管理、质控管理。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凝血分析仪器结构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和分子生物学的世纪,计算机及网络将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

因此,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正在向检测原理的复杂化、检测速度的增加,试剂分配系统准确性的提高和仪器随机分析功能的增强等趋势发展。

随着现代临床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出血、血栓性疾病的筛选和确诊,观察用药疗效,分析抗凝药物剂量,以及各种外科手术前的凝血机制方面的常规检测等显得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手工方法因人为影响因素较大,检测难以做到标准化,效率低、精密度差等原因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出现和应用,使止血和血栓项目检查变得简便、准确、可靠、快速,极大地满足了临床诊疗的需要。

所谓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就是只要将分离出的血浆样品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仪器便可完成加样、预温、检测和报告打印等全过程。

多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任意选择不同的项目组合进行检测,样品的检测具有随机性,仪器的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也较强。

因此,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灵敏、准确、快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主观误差,提高了检验质量。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涉及光学、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电子电路、热工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且要求高精度、高可靠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由于技术差异,国外自动生化分析仪经过多年发展,在技术上已非常成熟。

如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ppliedBiosystm、雅培、强生等,日本日立、荷兰Stalat、瑞士Tecal等公司业已推出品种齐全的自动化分析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检测速度快,测定项目多,检测原理较复杂和仪器设计的智能化为特点,在现代临床实验室中承担大部分的常规工作,成为实验室必备的检验仪器。

临床实验室检验操作经历了手工操作、半自动分析和自动分析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临床实验室正从实现分析手段自动化,加速走向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2.2.3**中心医院引进C*5PRO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的重要意义

贝克曼库尔特C*5PRO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是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专为中小型医院临床实验室常规检验及大中型医院临床实验室急诊检验所设计的一款多用途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它拥有现时最优越的功能,同时兼备了高准确性、高效率和低成本于一身的特点。

通过引进全新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可使检测手段上一个新台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检验项目增加,同时减少标本用量和试剂用力,既方便病人,又节约成本,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也能更好的为病人提供帮助,从而更好的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近年来,##市某某区**中心医院在医院的硬件和软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改善。

已经拥有一批国际、国内最新医疗设备,有进口彩超、进口CT机、B超机、经颅多普勒仪、脑电地形图仪、电子胃镜、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监护仪、多功能麻醉机等医疗设备。

而就目前的仪器机房可以容纳该设备系统。

下属为更好地为城乡居民的健康服务,**中心医院正着力于提高下属分院的设备设施。

 

第三章选择贝克曼库尔特C*5PRO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的必然性

3.1同类设备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现代基础医学研究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

各种凝血分析仪在国内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不同等级的医院因临床需要和科研任务不同,对仪器机型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老一代生化仪器具有价格便宜、质量稳定的优点,但是可操作性差、运行速度较慢。

因此随着医院的发展,老一代生化仪器必将被新一代多功能、高效率、高精度生化仪器所代替。

近几年,生化仪器及试剂的发展很快,新产品不断的推出,为医院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但在选择适用机型上还得花费不少的精力,主要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根据生化仪采用的原理,测试参数的多少和检测速度的快慢,可粗略地将生化仪分成高、中、低三个档次。

高档生化分析仪主要是测定原理复杂,检测项目较多,速度快(最快检测速度约为200-300tests/hr)的仪器,如ACLFUTURAPLUS、CA6000和STA等型号仪器。

这类仪器测试参数较多,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大量较新的实验指标也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且检测速度快适合于标本量较多的大型医院或研究机构使用。

通过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室内质控工作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