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8419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完整版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完整版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完整版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完整版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docx

《完整版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docx

完整版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

2017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题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1.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c最适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d

C.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

D.从b到b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解析】选A。

细胞c是中期的细胞图,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A项正确;细胞d处于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B项错误;细胞周期的长短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C项错误;从f到f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项错误。

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倍增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解析】选A。

DNA和中心体在间期加倍,A项正确;间期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B项错误;纺锤体消失于分裂末期,C项错误;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项错误。

【加固训练】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

【解析】选B。

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项正确;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项错误;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消失、核仁解体,C项正确;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D项正确。

3.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解析】选A。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分为三种: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主要区别是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虽然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遗传物质要复制,以保证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4.(2016·曲靖模拟)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那么有丝分裂后期一条染色体含有(  )

A.一个双链DNA分子 B.一个单链DNA分子

C.两个双链DNA分子D.两个单链DNA分子

【解析】选A。

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分别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每条子染色体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的DNA分子是一致的。

5.(2016·广西联考)观察下图所示的染色体结构,已知着丝点含有DNA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着丝点的分裂意味着有丝分裂已经进入后期

B.着丝点序列可存在于间期染色体(质)中

C.由图推测,着丝点可能是纺锤丝结合的部位

D.用核酸酶彻底水解着丝点,可得到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

【解析】选D。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A项正确;每条染色体都含有着丝点,因此着丝点序列可存在于间期染色体(质)中,B项正确;由图推测,着丝点可能是纺锤丝结合的部位,C项正确;着丝点含有DNA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用核酸酶彻底水解着丝点,可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D项错误。

6.下列关于不同生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期的动物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B.大肠杆菌通过无丝分裂产生新细胞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经过DNA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加倍

D.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叶肉细胞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选A。

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A项正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以二分裂方式增殖,B项错误;有丝分裂时,经过DNA复制后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加倍,C项错误;叶肉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D项错误。

【易错提醒】有丝分裂中DNA复制后:

DNA分子数目加倍,染色体数暂时不加倍。

7.(2016·石家庄模拟)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定的成熟细胞,如神经细胞、精子等没有细胞周期

B.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所需时间等于细胞周期大小

C.选择细胞分裂中期实际时间较长的细胞有利于观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区别的细胞分裂时期是间期、前期和末期

【解析】选C。

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项正确;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用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B项正确;选择细胞分裂中期相对时间较长者即占细胞周期百分比较高者,C项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区别的时期主要是间期动物中心粒的复制,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和末期植物细胞出现细胞板,D项正确。

8.(2016·六盘水模拟)细胞在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目的比为1∶2∶2时,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

A.前期或后期    B.后期或末期

C.间期或末期D.前期或中期

【解析】选D。

细胞的有丝分裂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后者又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连续变化的时期。

在间期,染色质进行复制,包括DNA复制以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进入分裂期以后,随着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显现出染色体形态,在前期散乱地排列在细胞内,中期则螺旋化变得更粗大,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有规律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清晰可见。

间期DNA复制后,以及前期、中期,其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之比均为1∶2∶2。

9.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C。

图示中A、B、D三图都能表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特点,C图中染色体的形状错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着丝点部位先移动,染色体臂运动稍慢,即着丝点在前,染色体臂在后。

10.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

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加倍

D.②→③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核DNA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技巧是根据柱形图分析染色体和核DNA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数目变化规律:

染色体由2N

4N

2N,核DNA由2N

4N

2N,染色体在分裂后期加倍,DNA在分裂末期减半,进一步确定图①②③所代表的分裂时期。

【解析】选D。

图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或中期,染色体已完成了复制,只是着丝点未分裂。

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无细胞板出现。

①→②表示由中期进入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再增加。

②→③表示由后期进入末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延伸探究】本题图中②与①相比,二者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图①对应细胞分裂的哪几个时期?

提示:

图②是由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形成的。

图①对应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后、前期和中期。

11.(能力挑战题)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了两次细胞分裂。

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0和20

B.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和40

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是有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

D.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是:

从0到20条都有可能

【解析】选B。

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着丝点没有分裂,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都是20,A项正确;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和20,B项错误;在第一次分裂完成后,DNA只复制了一次,所以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是有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C项正确;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染色体在后期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形成的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从0到20条都有可能,D项正确。

12.(2016·天水模拟)以下生命历程不是由基因决定的是(  )

A.人的红细胞成熟  B.造血干细胞分化

C.神经细胞坏死D.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

【解析】选C。

神经细胞坏死可能是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而不是由基因决定的。

13.(2016·绵阳模拟)美国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

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

A.将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

B.将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停止细胞分裂

【解析】选A。

癌细胞之所以在体内容易扩散和转移,主要是由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的;该基因能够使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据此推测它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

【加固训练】

1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下降

B.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活动状态不同

C.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D.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发生改变

【解析】选A。

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不发生改变,A项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分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活动状态不同,B项正确;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项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的时间变短,D项正确。

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和日本的两位生物学家。

所谓“细胞核重编程”即将人类成熟的体细胞重新诱导回干细胞状态,它们就有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细胞的可能,可应用于临床医学。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重编程与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密切相关

B.该项研究为临床上解决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带来希望

C.“动物细胞的分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将可能被改写

D.他们的实验验证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选D。

“细胞核重编程”即将人类成熟的体细胞重新诱导回干细胞状态,与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密切相关,这说明动物细胞的分化在特定条件下也是可逆的,该项研究为临床上解决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带来希望,但是不形成新的个体,不能验证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1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化的细胞中遗传信息必定改变

B.衰老的细胞中酶的活性必定降低

C.癌变的细胞中必定发生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

D.凋亡的细胞中必定没有新蛋白质合成

【解析】选C。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中遗传信息不改变,A项错误;衰老的细胞中部分酶的活性降低,但与衰老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B项错误;细胞癌变的实质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项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凋亡的细胞中也有新蛋白质合成,D项错误。

1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解析】选D。

成熟红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A项正确;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所以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转录翻译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项正确;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项正确;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D项错误。

18.(2016·全国百校联考)一个成人体内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成人体内的大多数细胞都在进行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B.人体不同类型体细胞的染色体上遗传信息存在差异

C.成人体内有发生减数分裂、衰老、凋亡或癌变的细胞

D.人体的生长主要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因为细胞不能生长

【解析】选C。

成人体内的大多数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A项错误;人体不同类型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B项错误;成人体内存在着发生减数分裂、衰老、凋亡或癌变的细胞,C项正确;多细胞生物的生长既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多,也要靠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D项错误。

【加固训练】

19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升高

B.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解析】选A。

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其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项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B项正确;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C项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项正确。

【易错提醒】细胞生命历程中,细胞分化没有改变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发生改20.细胞凋亡发生后,凋亡细胞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形成吞噬小体,吞噬小体经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最终与溶酶体融合并被降解。

下列与此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需要消耗能量

B.吞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

C.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均被排出吞噬细胞外

【解析】选D。

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属于胞吞,需要消耗能量,A项正确;吞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B项正确;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项正确;吞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有的被细胞重新利用,有的被排出吞噬细胞外,D项错误。

21.(2016·沈阳模拟)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mRNA不存在明显区别

B.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DNA量始终保持不变

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

D.细胞的分化和凋亡受基因的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解析】选C。

在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胞中mRNA不完全相同,A项错误;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会进行DNA的复制,其含量会发生变化,B项错误;随着细胞生长,体积增大,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C项正确;细胞的分化、凋亡和衰老受基因的控制,D项错误。

【知识总结】细胞分化、分裂、癌变、坏死及凋亡的关系

22.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和细胞结构的改变是细胞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的共同特征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在免疫、细胞自噬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C.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D.真核细胞间信息的交流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实现的

【解析】选B。

分化、衰老、凋亡的细胞遗传物质不改变,癌变的细胞遗传物质改变,A项错误;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在免疫、细胞自噬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分解衰老的细胞和细胞器,B项正确;原核细胞也有核糖体但没有核仁,C项错误;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的,有的受体并不在细胞膜上,而是在细胞内,D项错误。

【加固训练】

2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

B.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会影响DNA的转录

D.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解析】选C。

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A项错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是细胞坏死,B项错误;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会影响DNA的转录,C项正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项错误。

24.(2016·兰州模拟)下列关于细胞的分裂、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等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都不相同

B.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C.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D.成熟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解析】选B。

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不完全相同,A项错误;癌变的实质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项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C项错误;成熟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项错误。

【加固训练】

25.(2015·锦州模拟)下列对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的叙述比较合理的一项是(  )

A.都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B.三类细胞中酶的种类完全不同

C.都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D.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细胞都受机体控制

【解析】选C。

细胞分化和衰老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A项错误;三类细胞中酶的种类并不是完全不同,如三类细胞中都含有呼吸酶,B项错误;三类细胞都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C项正确;癌变的细胞不受机体控制,D项错误。

26.(2016·西宁模拟)“细胞程序性死亡”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基因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死亡。

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是(  )

A.噬菌体的侵染使细菌破裂

B.病原菌被吞噬细胞吞噬

C.人胚胎时期的尾后来消失

D.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

【解析】选C。

噬菌体侵染细菌、病原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属于细胞不正常死亡,不是由基因决定的;人胚胎时期尾部的消失是受基因控制发生细胞凋亡引起的;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为细胞分化。

27.(能力挑战题)(2016·商丘模拟)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

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实验组细胞在15h时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的物质吸收速率最快

C.10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D.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突破口:

(1)信息:

实验组比对照组开始分裂期的时间晚。

(2)关键:

维生素C对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解析】选D。

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A项错误;磷和氮是合成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合成DNA和蛋白质在分裂间期,实验组细胞在15h时分裂期细胞占百分比高,所以此时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的物质吸收速率慢,B项错误;10h时对照组细胞处于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后期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C项错误;实验组的分裂间期时间明显延长,而分裂期的时间基本不变,说明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6分)

28.(13分)下面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四个图像,图甲是某二倍体(2n=6)植物根尖分生区的显微照片。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乙和图丙是某同学根据图甲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乙和丙是否正确?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A、B两个细胞对应于图丁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_______(填小写字母)。

(3)图丁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图丁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________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裂方式不对,图甲细胞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图乙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细胞形态不对;两者染色体的数目不对。

(2)A、B两个细胞对应于分裂的中期和后期。

(3)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4)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因为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

答案:

(1)都不正确 分裂方式不对(图甲细胞表示的是有丝分裂,而图乙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细胞形态不对(图甲是植物细胞,而图丙表示的是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对 

(2)c d

(3)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点分裂

(4)间 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

29.(12分)(能力挑战题)(2016·石家庄模拟)下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质的分裂过程模式图,请回答:

(1)在纺锤丝的牵引下,[1]________抵达细胞两极,逐渐解螺旋;[2]__________重建,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2)来自____________的囊泡向细胞中央集中,在赤道板上彼此融合,囊泡中的多糖物质用来制造新的细胞壁,囊泡的膜则在其两侧形成新的[3]__________。

两个子细胞之间留有细胞质相通的管道,就是[4],用以实现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并进行____________。

(3)与上图不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逐渐解螺旋变为染色质;末期核膜核仁重建形成新的细胞核。

(2)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两个子细胞之间留有细胞质相通的管道用以实现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并进行信息交流。

(3)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答案:

(1)染色体 核膜

(2)高尔基体 细胞膜 信息交流(传递信息)

(3)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30.(13分)如图是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是__________过程,B表示的是__________过程。

(2)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

(3)图中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