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7938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含答案

省(市区)姓名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202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练习试题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

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

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

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A.斯多葛学校 

B.体操学校

C.埃弗比 

D.体育馆

3、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4、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

如果他不这样做,别人会骂他的。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

A.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B.以工具理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

C.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D.以法律的秩序为定向

5、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基督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6、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外在教育目的论

C.教育准备生活说 

D.教育适应生活说

7、“朱子读书法”中有“居敬持志”一条,其中“居敬”的确切涵义是()

A.对书中的观点要敬畏

B.保持读书场所安静、肃穆的气氛

C.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

D.读书时保持恭敬的姿态和表情

8、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指导日本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是()

A.临时教育审议会

B.中央教育审议会

C.终身教育审议会

D.地方教育审议会

9、20世纪30年代联共(布)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确定该时期苏联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实施综合教学大纲

B.恢复班级授课制度

C.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

D.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联系

10、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于()

A.冲突论

B.文凭理论

C.结构功能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任务的是()

A.写命题作文

B.为班级设计网页

C.诊断电脑故障

D.完成考试单选题

12、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

A.泛爱学校   

B.文科学校   

C.实科学校   

D.国民学校

13、1927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

所借鉴的国家是()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14、直接关系到问卷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的是()

A.问卷设计

B.问题的形式

C.答题的形式

D.答案的格式

15、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和阶段性

B.差异性和顺序性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D.阶段性和顺序性

16、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A.“博爱互助”  

B.“谋生济人”

C.“敬业乐群” 

D.“爱国崇实”

17、“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

C.相似性和差异性

D.现实性和潜在性

18、颜元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

A.“实才实德之士”

B.“读书明理之人”

C.“博学笃行之士”

D.“明体达用之才”

19、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

A.吃一堑,长一智

B.近墨者黑

C.因噎废食

D.温故知新

20、清朝地方官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

A.思想控制

B.动态管理

C.分类教学

D.身份限制

21、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

A.全距

B.中数和平均数

C.标准差和方差  

D.差异系数

22、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23、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规定大学的办学目标是()

A.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

B.教授应用科学,培养专门人才

C.教授应用科学,培养技术人才

D.研究高深学问,培养技术人才

24、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

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25、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

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

这种学习属于()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26、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A.诗书

B.礼乐

C.射御

D.书数

27、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文献综述属于()

A.前言部分

B.正文部分

C.结论建议部分

D.附录部分

28、20世纪30年代指导苏联国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A.《教育人民委员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

B.《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C.《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D.《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9、“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

”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过于书面化

B.词义含糊

C.带有暗示性

D.涉及敏感性问题

30、涂尔干说:

“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31、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A.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

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C.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

D.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32、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整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颁行“戊辰学制”,该学制颁定后进过多次局部的曾该和调整,越来越重视()

A.乡村教育

B.普通教育

C.师范教育

D.职业教育

33、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1922年新学制

D.戊辰学制

34、“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35、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

B.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向融合

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36、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反对的是()

A.选择适合儿童禀赋的职业

B.选择对社会有用的职业

C.选择为法国政府服务的职业

D.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职业

37、在小莉眼里所有物体都有生命,她常常会对玩具、小草说话。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莉处于()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8、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39、下列选项中符合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的是()

A.直接的知识要优于书本知识,故书本知识应予以摒弃

B.打破学科组织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

C.儿童经验虽然是重要的,但学科课程体系也不可破坏

D.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按照儿童的兴趣组织课程内容

40、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这句话蕴藏着()

A.负强化

B.替代强化

C.内在强化

D.外在强化

41、在研究“二战”期间在华犹太人的教育状况时,研究生只查阅了上海档案馆。

指导教师让该生继续到哈尔滨档案馆查阅资料。

这个研究生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违反了()

A.全面性

B.准确性

C.勤于积累

D.善于思索

42、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得寸进尺

C.入乡随俗 

D.吃小亏得大便宜

43、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

这类课程是()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核心课程

4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定性分析的理论的是()

A.分析的归纳

B.敏感的概念

C.实地理论

D.用定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45、确立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办学原则的教育法案是()

A.《大学令》

B.《帝国大学令》

C.《高等教育法》

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2、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3、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列举教育测量的4种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

 

2、简述教育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3、简要解释举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4、简述操作技能学习中练习进程的一般规律。

 

5、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Ⅰ.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其中某个因素举例说明。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

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

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2、请回答以下问题:

(1)蔡元培所说的“教育者非以要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

(2)试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说明蔡元培所说的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的表现?

 

3、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很重视发展学生对学习作出自我调节的能力。

例如,1993年班杜拉就曾谈到:

“正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慧工具、自我效能、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一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D

2、B

3、B

4、A,解析:

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依据不同年龄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

处于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阶段的儿童,表现为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下表为三水平、六阶段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

他们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希望被人看作好人,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教师、朋友的期望,并与其保持相互尊重、信任的关系。

这时儿童已能够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价行为。

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读到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时,有的说“偷药不对,好孩子是不偷的”,或强调“海因兹爱他的妻子,是因为已经走投无路才去偷的,这A项。

是可原谅的”。

5、B只有骑士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特点。

6、C

7、C,解析:

“居敬持志”是指读书的关键在于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

“敬”是指读书时态度端正,精神专注。

“持志”即有坚定志向,用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

答案选C项。

8、A

9、B,解析: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建议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研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要求在学校中采取有助于培养主动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

故本题选B。

10、B,解析:

筛选假设理论,又称文凭理论,它承认教育与工资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通过筛选作用而实现的。

但认为教育只反映了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增加个人的能力。

故本题选B。

11、D

12、A

13、A

14、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问卷调查法中的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有三个环节:

问卷设计、问题的形式、问题答案的格式。

在这三个基本环节中,问题的设计是问卷编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问卷本身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15、D,解析: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故本题选D。

16、C

17、B

18、A

19、B

20、B这个需要了解六等黜陟法的含义,它是动态实现对学生成绩的奖惩。

21、C

22、B

23、A,解析:

1929年,教育部公布《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把大学(包括独立学院)宗旨确定为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的场所。

故本题选A。

24、A

25、B

26、D

27、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育调查研究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建议和附录。

其中前言部分包括三部分:

简要说明调查的问题,选题缘由和背景;主要的调查内容;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概况以及此次调查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28、C

29、D

30、A

31、B

32、D

33、C书上背的知识。

34、B

35、A

36、A

37、B,解析:

本题选B。

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

38、B

39、B,解析:

陈鹤琴认为儿童在学前和小学阶段还没形成学科概念,若按照学科分类的形式组织课程,将与儿童的生活和认识习惯相背离。

因此,活教育课程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五指活动)进行教学,故本。

B题选。

40、C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圆满完成工作就是最好的奖励。

这是典型的内在强化,无需任何外在的奖励物。

41、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资料的检索。

首先,检索要全面,即全面性,不仅要广泛查阅自己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而且要把视野放宽,广泛浏览特定范围以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向。

特别是要着力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全面。

其次,检索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通过细读,掌握若干年来所研究的领域内讨论过哪些问题,有哪些分歧意见,有哪些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主要观点。

要认真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做好记录。

在实践中,常常发生因疏忽而形成的论据失误,表现为:

(1)曲解引申,主观臆断。

(2)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突出其一,忽略其二,断章取义。

(3)脱离实际,追赶时尚。

这名研究生违反了检索的全面性原则。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42、B

43、C

44、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理论。

定性分析的理论有分析的归纳、敏感的概念、实地理论(持续比较法)。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45、D,解析:

1968年在法国巴黎大学生五月风暴运动的直接触动下,11月份法国议会通过并颁布了《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

这个法案主要精神是确立了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条办学原则,故本题选D。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答案要点:

错误。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

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

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评分说明】本题考察了教育学原理第十章教师与学生中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首先要回答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其次要说明教师专业化与取得教师资格证二者的区别,最后总结,写出对错即可。

2、答案要点:

错误。

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

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化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3、答案要点:

错误。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

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

【评分说明】本题属于教育学原理第五章的考察范围。

先判断对错,然后再答出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地位,接着指出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推理出只有把握好教育目的才能把握好教学目标的论断。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答案要点:

这是根据测量内容的数学特征划分的。

(1)定名测量:

也叫类别测量、定类测量,是最简单的测量水平。

它是对事物的性质或类别的鉴别。

在定类测量中使用的类别必须具有互斥性和穷尽性。

定名测量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位。

其实就是分类。

(2)定序测量:

也叫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鉴别。

(3)定距测量:

也称区间测量、等距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

(4)比率测量:

也称等比测量。

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2、答案要点:

(1)掌握知识是提高智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学生认识智力的发展;

(2)掌握知识与提高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代表其智力水平的高低。

(3)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智力的发展,并将两者辩证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防止重知轻能或轻知重能的倾向。

因此,探索两者相互转化的过程与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3、答案:

教育的功能就是由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决定的、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这一分类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是根据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对教育功能所作的分类。

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

例如,法西斯时期的教育对于社会具有更大的破坏功能。

另外,教育盲目先行也产生负向功能:

教育的盲目发展可能培养出过多的大学毕业生,而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又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和足够的岗位,致使这些毕业生无法就业,或无相应的岗位就业,慢慢就会造成社会的压力,成为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产生教育的负向功能。

4、

(1)练习是操作技能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2)练习含义:

以形成某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

(3)练习进程的一般规律:

①练习曲线:

练习次数与工作量、所需时间、错误量的关系;

②练习成绩逐步提高(三种形式);

③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暂时停顿与突进);

④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5、答案要点:

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有康茨和拉格,布拉梅尔德。

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主要分为五个方面: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所谓社会一致指不分阶级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即通过共同协商而能消除阶级分歧的一致意见,并在行动上一致。

3、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4、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应以问题为重,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如四年制学院的轮状课程围绕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四个领域中的有关问题。

5、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Ⅰ.答案要点:

(1)基本过程

①理解与表征阶段:

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

②寻求解答阶段:

在问题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订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③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在对问题做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④评价结果阶段:

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做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2)影响因素①有关的知识经验;②个体的智能与动机;③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④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⑤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3)举例说明

【评分说明】

①关于第

(1)点,每个要点满分3分。

如在参考答案之外按某个心理学家的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