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稿编写要求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7885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稿编写要求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史稿编写要求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史稿编写要求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史稿编写要求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史稿编写要求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稿编写要求汇总.docx

《史稿编写要求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稿编写要求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稿编写要求汇总.docx

史稿编写要求汇总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从刚刚成立的蓝湖游船,到艰难困苦的长征;从血雨腥风的抗日战火,到枪林弹雨的国内斗争;从踌躇满志的建设新中国,到激情昂扬的实现现代化,已经走过了九十多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新中国诞生,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革命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的。

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和革命胜利后的建设都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在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经过多次的艰难曲折和对胜利与失败的反复比较,终于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正是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实践证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要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夜雾迷漫,星月朦胧。

为了百年的风雨沧桑,为了花落花又红,中国共产党以一艘渡船的形象悄然驶进了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黎明;中国共产党就像一轮太阳喷薄而出,照亮大海,照亮大地,照亮苍穹;那耀眼的光芒,划破了一枕残酷的梦,梦醒后,我们党学会了求索,学会了抗争;学会了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与和平,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撰写党史是党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党史工作的最终、最高成果。

党史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也将通过党史史稿编写来体现。

掌握党史史稿编写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是党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一、撰写党史的原则

撰写党史一是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实事求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坚持科学的态度。

二是必须坚持《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对历史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述。

突出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以翔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来说明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性,出现曲折、挫折、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三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指导的原则,求实存真,详今明古,重点反映历史情况,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和当代社会发展情况;四是必须突出地方特点和地方重大事件的原则;五是必须坚持民族平等,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六是必须符合史书体例,必须坚持“竖排横写”的基本原则。

二、党史有何作用

中共党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是重要的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的史书,其资料都取于当地的档案、访册、传志、地情资料。

党史有资政育人之作用,具体讲有两大作用:

第一是起到政治参考作用;第二是教育作用;即:

“资政、育人”功能。

一是“资政”作用,实际上就是提供决策依据。

党史的资治功能,是指全面、系统的反映一个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历程,为领导和决策机关认识历史、借鉴历史成功经验和吸取历史上的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民国三十年(1941)中共中央颁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提出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经验。

二是“育人”作用,史书记述记载的都是真实而丰富的历史事件,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史书中记述记载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能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和祖国的伟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史书还记述记载了各地劳动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事迹和精神,能激励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还记述记载的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辉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为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树立了学习榜样。

由此看出,史书“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撰写党史要求

1、写背景。

要分析本地的形势,县情,准确认识和把握地方党史发展的特点,必须深入考察本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考察本地社会生活的状况、社会心理的各个方面来。

至于党中央的决策或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所作出的工作部署,既是地方党史的背景,也应该是地方党史的内容,但要概括的写

2、要叙事。

因为历史是由事实构成的,观点要通过叙述事实来表达;不仅逻辑关系要写清楚,而且要尽可能地有血有肉

3、要写人。

第一是在正文中叙述。

叙述中事件和人物的出现,要根据历史发展和文字叙述的需要而定。

凡是在本地党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的、表现突出的人,都应该在书中有所反映。

不管是党内的还是党外的,是领导人还是群众,都应如此。

第二是叙述中的小传和书末所附的列传。

第三是书末附表。

对于党史人物的评价要采取公正客观的态度。

从而体现出所写的地方史在思想理论方面的特殊力量以及历史的启示功能。

4、在材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

一部书的编写,史料要翔实。

在编写党史时不仅要看档案资料,还应该认真查阅和使用当时的各种报刊以及真实的口述资料,用这些生动具体的史料弥补档案资料的不足。

资料的搜集不仅要全面,还要在运用时仔细加以分析、鉴别,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5、立论要准确。

党史史稿与资料丛书、地方志的一个主要区别就在于它不只是客观论述,铺成资料,“述而不作”,而是要既述又“作”,要有编写者的主观判断和评论。

当然这种主观判断是来源与客观历史,即我们常说的“论从史出”。

总之要采取史论结合、夹叙夹议的方式,力求吸收新材料、新观点,展开科学的论证。

6、特点要突出。

地方特色,就是地方党史的属性之一,是在自然、人文、历史等地情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征,是当地党组织在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统一部署下因地制宜贯彻实施中产生的具有独创性的、典型性的工作特色、活动特色、事物特色和政策特色,即存于各个方面的独特的个性风格的总和。

7、文字要流畅,还要有感情。

一要注意规范性,语言、文字、逻辑、标点、行文总的要求要按照规范性的规定和约定俗成的惯例来办。

二是要注意发挥各自的语言、文字风格,遣词造句、行文论说要多家提炼。

一般要求是:

简洁,生动,形象,活泼,准确。

所以在下笔的时候,心中要有个“语言”的概念,不断地提醒自己:

“我这么写简洁吗?

生动吗?

形象吗?

准确吗?

” 和其他的作品不同,党史姓“党”,是以正面宣传党的光辉历史为惟一目的,就是要为共产党的执政服务,其中的关键词,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光辉。

这些史料是死的,只有经过写史人员对史料进行考订、取舍、选择、重组,才能将静态的资料化为动态的历史,从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才能再现在人们的面前。

写党史,笔端还要带感情。

比如,表述在灾难中失去了生命这个意思时,有的用直接用“死亡”一词来表述,有些则用“遇难”一词来表述。

显然,后者的表述就有一种情感在里面。

只有有人物、有事实、有生动情景的党史,“不但能说服人,而且能感动人,不但用正确的道理教育人,而且用高尚的情操陶冶人”。

这样一部真正的党史作品就成功了。

                                   四、党史篇目设置

篇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党史正本编写质量好坏的首要环节。

党史正本不同于其他各种书籍,它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在谋篇布局,体例结构,编写方法上要遵循史书的体例原则,应依据目前全国党史界认同的历史分期,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底,为党的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实施时期;1953年到1956年9月,为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时期;1956年9月党的八大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为党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曲折中探索时期;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时期;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三中全会,为徘徊中前进和走向历史伟大转折时期。

以这五个时期设篇,再按五个时期内地方党组织建设发展和地方党组织开展的各项主体活动分别设章、节、目三个层次。

我们市本级的党史正本二卷初稿是按三个时期设篇布局的,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0~1956.9);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1956.10~1966.5);“文化大革命”和两年徘徊时期(1966.6~1978.12)。

评审后,现根据省党史研究室的意见已修改调整为按五个时期设篇目布局。

二是要按照历史发展和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及内在逻辑关系设章、节、目,尽量避免时间顺序的前后倒置;要注意章、节、目标题文字语言概念的逻辑关系,章标题文字语言概念的外延要能统属节、目标题文字语言概念的外延,节标题文字语言概念的外延要能统属目标题文字语言概念的外延,尽可能做到章、节、目标题文字语言内涵表述准确和外延相互统属得当。

三是要注意将各个时期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发展、党组织领导开展的各项主体活动、党委的重大决策和战略思路、具有地方特点特色的典型事件做为主线,贯穿于整个篇目的设置之中,做到大事要事不漏项,地方特点特色彰显。

四是要注意各篇、章、节、目设置的基本合理平衡,每篇下设不少于两章,每章下设不少于两节,每节下设不少于两目,篇与篇设章,章与章设节,节与节设目的数量要大至做到平衡,但也不是绝对的平衡,可按实际情况而定。

总之设置要科学合理。

 五、撰写党史的结构

   

(一)结构:

全书按章、节、目编排,一个历史时期为一章,章的结构分段,按解放后的时间分段:

    1.从1950年至1956年是解放和民主改革时期。

    2.从1957年至196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3.从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个时期内容较少,宏观历史略述。

    4.从1977年——1991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时期。

    5.(1992年2月——2002年12月)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6.(2003—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需要说明的是,可划分三个阶段:

即1978—1984年为改革的起步阶段;1985—1991年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92年至现在为改革的深化攻坚阶段。

这个划分突出了新时期的主题——改革开放,反映了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进程。

全书的写作角度,要站在地方党委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写,以某个时期内本单位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内容来设目,而不是面面俱到;要把这些主要工作开展的过程、做法、经验、典型、意义、影响等交待清楚。

篇章节用汉字数字表示,如: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以下目次运用分别以“一、二、三、四……”、“

(一)

(二)(三)……”、“1.2.3……”等形式标示。

条目体以字体、字号区分层次,标题前不冠序号。

经验教训经验的总结要有借鉴性、可操作性,不能空洞、大话、套话连篇;教训的总结要慎重。

   

(二)图片资料:

图片的选取有以下几个要求:

1.写到那年,图片也要求是这以前的,如写到2009年,图片资料就收集到2008年; 2.选用的奖状、奖杯、奖牌、锦旗等,必须是州级(含州级)以上的单位颁发的。

   (三)行文规范:

   1.语言:

(1)一律用语体文。

遣词、造句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用语要准确、朴实,行文要简洁、流畅,一般不用形容、修饰词语,杜绝浮词。

(2)准确理解和运用军事、科技、工程等方面的术语,注意相似和相关术语之间的细致差别,避免用错。

以工具书为准,难懂的要加注释。

有的名词、术语是随着新事务的产生而出现的,为便于存史和阅读,在初次使用时应写出定义或作出注释,如“两个务必”“保先教育”等。

(3)表述规范。

不用含混不清的词语。

如:

“有的人说”、“由于种种原因”、“多数人认为”、“大家都认为”、“领导上”、“上级”。

不用华而不实、失实拔高的词语。

如“千军万马”、“干劲冲天”、“斗志昂扬”、“移山倒海”、“热火朝天”。

要用规范语言。

如丈夫不称“老公”,妻子不写成“老婆”,不把党政领导叫“老板”,不把“星期”叫“礼拜”等,就是不能用口语。

   2.名称:

(1)凡记述历史朝代、地名、机构、团体、官职名称,均以当时的名称为准,以便如实的反映历史面貌。

地名应使用省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地名,并遵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地名委员会、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1987年发布的《关于地名使用的若干规定》。

(2)对人物直书其名,除引用原文外,一般不加称呼、职称和褒贬定语。

前不戴帽,如“伟大的”、“敬爱的”“军阀头子”、“反动派”等;后不加职称,如“先生”、“同志”、“书记”、“局长”等;不用不明确的称呼,如“老张”、“张大爷”、“徐老”、“该员”等;不直书别名、绰号来代表人名。

(3)各种名称,在第一次使用时用全称,以后可用规范化简称。

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阿坝县委员会”第一次出现时,可在全称后注明以下简称为“——县政协”。

简称要有习惯称法,不可生造,不能使用不严肃、不科学或使人费解的简称,比如把县法院简称“县院”(应叫县法院),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计生委”等。

有的简称因年长月久之后容易模糊不清,要用全称,如“四好班子”、“四好活动”等,如“四化”,应写成“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又如“三好”,学校与机关的概念不同,如使用也要写明,不能简称。

(4)外国的国名、地名、人名、机构名称、党派名称、报刊名称等,一律采用国内通用译名,或以新华社译名为准。

各种译名在全书中必须统一。

国家简称应按国际统一提法。

如韩国不称“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简称朝鲜,不称“北朝鲜”。

(5)使用行政单位名称,应以当时历史条件下全称或简称。

如教育科、文教科、文教局,县委组织部、县革命委员会、乡人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乡人民公社、乡革命委员会……等都要注意其时间性。

(6)党派、军队、机构等一般用全称,不用“党”“我党”“我军”。

(7)区、乡、村等名称以地名普查委员会公布的为准,有简称和别名的,在第一次使用全称后用括号注明。

地名已变的要用新名并注明原名,并注意其时间性。

有些古地名与今名辖区不是绝对相符,应加以说明。

记述已不沿用的古地名时,要用括号注明现今地名。

不用“我省”“本省”“该省”“我县”“该县”“该地”等简称。

(8)名称要注意规范化。

如“伪币”应为“法币”,“解放前、后”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或简称“建国前后”,不用“文革”“十年动乱”“十年浩劫”“史无前例时期”,应用“文化大革命”。

(9)学术名词的译名,原则上以各种工具书为依据。

最新出现的学术名词术语,在各学科有关部门未审定和不统一时,照习惯书写,并加注原文。

   3:

时间

(1)书写年份,一律用全数。

如1980年不能写作80年,1950——1980年应写作1950年至1980年。

(2)一律采用公元纪年,年、月、日、世纪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986年10月1日4时20分、20世纪。

年代用汉字数字,如五十年代、八十年代。

不能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混用,如1949年十月一日。

(3)在一般情况下,应用具体的年、月、日,避免使用意义容易含混的和时间概念不具体的时间代名词。

不用“今年”“本月”等时间代名词;同一段落中为了节省文字,可用“同年”“同月”等;不用“最段近”“不久以前”“目前”等不确切的时间概念。

   4:

数字数字使用应符合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1)专用术语中的数字、习惯用语中的数字、词汇和成语中的数字。

叙述性语言中的数字以及行文中的分数和单用整数、旧历记年等都用汉字表示。

如:

八级工资制、第二季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老九、三心二意、十三亿人口、三分之一等。

统计数字、表格数字、百分比数字、科技术语数字、公历记年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引用法规和重要文献,其中数字书写要忠实于原文,同一数字多次出现,前后书写要一致。

(3)使用非绝对数字(即约数)时,不要随意增删或漏掉前后觉得“约”“近”“许”“多”“左右”等表示约束的词语。

(4)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绝对数字,用不着用全数时,用“万”“亿”为单位。

用小数点表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两位数字后的数字,按习惯四舍五入,尽量争取使用统一的数字单位,以便于比较判断。

(5)表示数值的增加和减少,要用词准确,要注意区分“增加了”与“增加到(为)”“减少了”与“减少到”的差别;增加了数值可用倍数表示,也可用百分数表示,而减少了的数值不可用倍数表示,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6)计算超额数字,不能用“一年完成了╳年任务”或“提前跨进了╳╳年”之类的表示方法,按定额推算几年后的工作是不准确的。

   5:

计量计量单位名称、符号的使用,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

(1)度量衡单位,以全国通用的公制和市制为准。

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方案》。

长度单位可使用公里(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重量可使用吨、公斤;面积可使用平方公里、平方米、公顷、亩。

(2)历史实用过的计量单位名称和全国的度量衡单位名称,如“斗”“石”,英制的“哩”“码”“磅”等,引文中可按照原文照录,使用资料时,要换算或加注释说明。

(3)温度采用摄氏制,不用华氏制和列氏制。

摄氏度用阿拉伯数字和符号表示,如38℃。

                                    六、撰写党史稿

   一部党的地方史的编撰,比较抽象,不易操作。

就是一年内发生的事情值得写的也很多,但我们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部照收,必须精选那些具有反映地方特点的、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历史史实来写。

   

(一)头绪要清楚:

主线主干要确立。

要把党的历史一步一步如何发展演变的脉络写清楚,写出历史阶段的条理。

对历史发展的关键地方要点出来,对历史的转折时期要写好,不能一件事一件事地把材料凑起来,那样就看不出历史发展脉络。

不要用会议的决议、文件来解释历史,要从“文山回海”的格局中走出来,正真用历史本身来解释历史。

观点鲜明,围绕你想说明的主题进行论证,不要含糊不清。

   

(二)从史的角度、史的形式反映历史,不是有闻必录,要找出每个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和他们之间的联系,否则,不但历史线索说不清楚,单个的历史事件也说不清楚。

不要强制别人接受,不要一下都说完,而要一步一步地进行论证,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文章。

   (三)文字通顺简练,不说废话、空话,不搀水分。

文字简练,但不是简陋,语言要准确明晰,不罗嗦。

史稿不要求华丽的辞藻,但必须合乎文法,没有语病,朴实明白。

   (四)原始材料要运用恰当,不要长篇照抄,变成资料汇编,应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原文。

多用间接引语,除非不用原话不足以真实地表达意思而外。

   (五)初稿写完后要多看几遍,从结构、论点、材料、文字各方面进行调整、检查、核对和推敲。

   (六)要有必要的注解和题释(注释)。

七、掌握党史特点

    中共党史有自身的特点,要写好地方党史正本,关键是要掌握中共党史的特点。

   

(一)写党史既要坚持秉笔直书又要讲政治。

不管是撰写全国党史还是地方党史,都离不开“历史”的“史”。

写党史,既要秉笔直书,又要讲政治,要正确处理好“秉笔直书”与政治两者的关系。

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站在时代高度,公正、公平,实事求是地秉笔直书,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

秉笔直书就是要用确凿的史料,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公平的评价,不歪曲历史。

党史写作上,必须从政治大局考虑问题,不能把秉笔直书简单地理解为“写真实”。

   

(二)党史对现实实践的借鉴作用更为直接,更为容易。

任何历史学科都会为现实服务,而党史为现实服务更为直接,更为容易。

必然要求党史写作更要反映出实践的呼声,服从时代的需要,紧密结合现实落笔。

这是党史正本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党史社会功能的根本所在。

党史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除真实记录和保存党的历史外,还可进行党的历史知识教育。

这是一个觉悟的中国人不可缺少的,对党员和干部更是必修课。

一部党史,同时也是一部政治课本。

从党史的角度进行教育,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党的领导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等。

这一社会功能是其它历史学科不完全具备的。

党史对于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实践,并不起直接的指导作用。

但是,现实是历史的发展。

撰写党史,对于现实政治生活、社会实践有很强的很直接的借鉴作用。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有的是历史的延续,是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只有按照党史的特点和要求撰写,才能发挥更为直接,更为容易的借鉴作用。

   (三)党史能让人们从具体、生动、形象的知识中,更便于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党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日益紧密结合的历史,是一部直接的教育作用和借鉴作用的教科书。

她不但给人们力量和智慧,而且对于人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

读后,自然会“从具体、生动、形象的党史知识中,更便于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研究党的产生、壮大和党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的科学”,是“存史、资政、育人”的活教材。

   八、撰写党史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地方党史与地方志的关系。

在撰写和编著地方党史正本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两者混为一谈,认为都是写地方的历史,把“党史”和“方志”等同起来,尤其是撰写、编著党史和编纂方志的同志,多数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一边写党史,一边编纂方志。

不严格区别,往往写出的党史和方志如出一辙。

所以,一要弄清什么是地方党史的概念:

地方党史,指的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如某省、地区、根据地、县市内的中国共产党活动历史,是全国党史的一部分,是地方党组织在党中央领导下,组织领导当地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具有现实性、革命性和科学性三大特征。

二要弄清方志的基本概念:

“方志是地方志的简称。

‘方’是指地方、方域而言;‘志’,即识、记,是记载或记述的意思。

所以,方志是以某一特定区域作为记述对象的,是记述一个地方(或某一行政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现象及建置沿革等历史与现状的资料书”。

地方志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内容的时代性、运用的广泛性、严谨的科学性、较强的资料性的特征。

地方党史则具有全面地反映地方党委领导的历史面貌,全面地研究党的地方民族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揭示中共的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的特征。

在写法上,全国党史或地方党史,都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综合研究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具体和抽象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等去处理编写全过程。

从一些党史正本中看,总的写法是成功的,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地域特征去“反映党的理论、思想、方针、政策、人物、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