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古文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780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古文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文古文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文古文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文古文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文古文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古文阅读练习.docx

《现代文古文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古文阅读练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古文阅读练习.docx

现代文古文阅读练习

现代文古文阅读

一、(2004年陕西)一诺千金(19分)

  秦文君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

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

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

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

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腹中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

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有来上学。

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惶惶忽忽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

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

“看我变戏法!

”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他反复说:

“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

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到北站下的旱桥下帮菜家推车。

到了第五天的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本想略睡一会儿,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

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这是我和那个男生惟一的一次交往,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

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

  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记了我们相处的那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

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

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

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

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

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

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

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

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

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

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

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又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

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

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1.在“借钱男生”、“两少年”以及“我的女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请简要概括其特点。

(2分)

  

2.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

从全文看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分)

  

3.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句子,请摘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6分)

  

4.假如你是文中“我”的女友,看到此文后,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请描写出来(40分左右)。

(4分)

  

5.文中“我”对女友失约持什么态度?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4分)

 

一、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①之,曰:

“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

”攫已,即去。

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

“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

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

“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

何哂之有?

①攫:

jué夺取。

②羞:

同“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

③市伯:

市场上的管理官吏。

④直:

通“值”。

⑤哂:

shěn,讥笑。

⑥戟手:

戟,jǐ。

戟手,即“叉手”。

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已②索

③予④甚于

2.下列句子句式与众不同的一句是()2分

A.不知为尔物也。

B.我若富贵当尔偿。

C.世人好利甚于我。

D.何哂之有?

3.选出括号里字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2分

A. (若)皆若己所固有我若富贵当尔偿

B. (之)遇物即攫之旁有哂之者

C. (于)世人好利甚于我岂不又贤于彼哉

D. (固)皆若己所固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4分)

 

二(05陕西非课改)太阳语(18分)

方英文

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二层楼的底层。

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倒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只是大白天浪费电而已。

每天早餐过后,我会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累了困了,就泡杯清茶,在氤氲的茶香中点上一支烟,抬头看看窗外的世界。

那逼仄的一线天空偶尔也会飞过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那时,我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情了。

一天早晨,我正写到妙处,窗纱外忽然穿进一束阳光,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照得一片明亮。

我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在我的脸上,一动也不动,使我无法睁开眼睛。

我有点气恼,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

我睁开眼睛,却是一团黑洞。

过了一阵才隐约发现,那是个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

我也不去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

可是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进来了,在我的额头上锯过来,锯过去的。

我有点愤怒了,就起身出了门,快步上完几十级台阶。

我想教训教训那个顽童。

然而,一见我来了,那孩子却一脸愉快的表情。

我也不好发作,因为他坐在轮椅上……我从此知道了这个孩子名叫瓦片,今年8岁了,父母都是工人,工作很忙。

他们早晨上班时,就把轮椅推到外面,让孩子晒太阳,自己玩。

我冲他笑了笑,依然回到书房写作,以免灵感走失。

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桌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的。

它虽然悄无声息,却扰人心绪。

我想我应该跟那个孩子谈谈,告诉他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瓦片,”我叫他,“你干吗老往我的房间里照太阳呢?

“我跟你说话呀,叔叔。

我惊讶不已。

“我天天看你,好长好长时间了。

人家都是一伙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一个人在黑房子里。

我天天看你的头,头低着——你在里面哭吧?

可怜的,又没有人和你说话。

我让妈妈给我买个小镜子,可她说:

‘男孩子照镜子,多丢人!

’爷爷从乡下来了,才给我买了一个……叔叔,你干吗哭呢?

你别哭了,只要出太阳,我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你不会急死的。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阳光还有一种语言功能,而告诉我这一知识的,竟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以后,我每天清晨都在小男孩那束时断时续的阳光的陪伴下写作,它激发了我的灵感,我终于写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

又是一个天朗风清的早晨,电视台来了两个人采访我,问我是怎么写出了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的。

“走,到我的书房后,你们就明白了。

”我领着客人下到我那个黑乎乎的房间,然后我坐到书桌前,请他们欣赏那束定时出现的阳光。

可是,十几分钟过去了,却没有一点动静。

我忍不住了,就跑出去找那个可爱的孩子。

只见他手里拿着小圆镜,所不同的是,小圆镜被一块小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

“瓦片,你今天干吗不跟我‘说话’呢?

“哦,我今天不了,”孩子露出灿烂的微笑,“今天有他们跟你说话,我就用不着照太阳啦。

后来,电视台播放了对我的专题访谈,题目就叫做“太阳语”……

(选文有改动)

1.谈谈小说标题“太阳语”的含义。

(2分)

2.通读全文,你觉得文中的“瓦片”是个怎样的孩子?

(3分)

3.请简要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4分)

()———→()———→()———→()4.小说刻画小男孩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5.请就这篇小说的内容主旨或写作特点进行探究、质疑,并在你探究、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分)

问题:

看法:

 

二、不计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

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

“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注释]①吕蒙正(944—1011):

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

官名,副宰相。

③朝士:

中央官员。

④同列:

同事。

⑤量:

度量(肚量),气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3分)

①不喜计人过()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③是小子亦参政耶()④同列犹不能平()

⑤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

请用直线对应连接起来。

(2分)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A.同列

②蒙正遂止之B.朝士姓名

③不问之何损C.吕蒙正

3.翻译:

时人皆服其量。

(2分)

 

4.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

(3分,有创意加1分)

 

三、(05陕西课改)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18分)

   张丽钧

 距离中考还有20多天了,初三复习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这天,一个叫程海的初三男生来找我,嗫嚅地说:

“老师,我写了一篇作文,想麻烦您给我看看。

”我欣喜的接过作文,我不教他,但我一直在留意他。

他长得又瘦又小,但成绩十分优异;他是“特困生”,三年的学费全免。

  那是一篇写得挺不错的作文,我很喜欢,就边改边将它敲进了电脑。

当我将一篇打印稿交给程海时,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地说了七八个“谢谢”。

  后来,从他班主任那里得知,他对自己很苛求。

他生活那么困难,却不肯接受大家的捐助。

每次买饭,都是二两米饭,半份素菜。

初三这么苦,这么累,我不由得有点心疼和担心。

  过了两天,我特意到初三的售饭区等候程海,程海来得很迟,我知道他特别惜时,晚一些来为的是错开排队的高峰。

程海往打卡机里插卡的时候,我看到显示屏上清晰地跳出了61.50元的字样。

他买了一份饭、半份菜,还剩下60元钱。

我和他边聊边往就餐区走。

当我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我们时,我把自己的饭卡递到程海面前,假装很随意地说:

“我们交换一下好吗?

别紧张,我需要减肥,你需要长肉,咱们一起努力,到中考那天,你把我饭卡里的钱用完,我把你饭卡里的钱用完,你说好不好?

”程海有些手足无措,低声说:

“老师,我的……钱,够用。

”我说:

“我看见你的卡里还有多少钱了。

别让我着急了,咱俩其实是互相成全。

好了,把你的卡给我吧。

”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我的饭卡里存有200元钱,足够他这20天用了。

那之后,当我去食堂买饭,偶尔遇到往初三售饭区走的程海,我都会向他做一个“V”型手势,鼓励他努力吃,努力学。

  中考来了。

  中考又走了。

  程海到学校来找我,郑重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

我也找出他的饭卡,笑着说:

“我的任务完成不赖,你可不如我。

你看你,还是那么瘦!

”程海说:

“其实我长肉了,偷着长的,老师看不出来。

  很快,中考成绩下来了,程海的成绩非常优异。

作为关爱着他的老师和关注着他的朋友,我就像自己又经历了一次金榜题名一样高兴。

  临近放假的一天,我到食堂去买饭。

我将饭卡插进打卡机,显示屏上居然显示出了140元的字样!

我一下子懵了。

我把饭卡抽出来,到储款机那里去查询,结果是这张饭卡近期没有储过款!

也就是说,在中考前的20天里,程海仅仅花去了他“自己”的那60元钱!

  我捏着那张饭卡,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我惊问自己:

是不是,我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个十分要强的孩子?

  此刻,如过程海出现在我面前,我将对他说些什么?

我想我可能会说:

孩子,穷,本不是你的错,不要用自己羸弱的身体去给“穷”这东西殉难,它不值得。

如果一个人,表示愿意和你并肩迎击困难,你自然可以分析他的用心是否真纯;而当你明白的知晓他原是惴惴地揣了一颗善心,并希望用这颗善心给你温暖的时候,你就应当赐给他一个机缘。

要知道,有人会把你欣然领会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

他期待着你幸福地体察到他的良苦用心,他也期待你日后同样成为慷慨地赠予他人温暖的人。

  孩子,我们之间曾发生过一个美丽的故事:

你的一篇作文给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份有价值的记忆。

相比之下,如今被我捏在手里的这张饭卡是多么的不幸,它本是想殷勤地编织一个动人的故事的,岂料却留下了一处败笔。

  孩子,你在高中还好吗?

买饭的时候,别总去得那么迟,早一点去,可以买到热一些可口一些的饭菜。

(选文有改动)

1.与程海交换饭卡时,“我”先“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然后才“假装很随意”的对他说了“我”的意思。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当发现程海仅花去他自己的60元钱时,为什么“我”“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2分)

    

3.文中三次写到了程海对“我”的感谢。

请结合文意,谈谈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

(6分)

(1)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地说了七八个“谢谢”。

(2分)

  

(2)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2分)

  

(3)(程海)郑重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

(2分)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

从全文结构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分)

    

5.文章后三段的议论抒情部分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

请摘录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5分)

    读书卡片

  编号:

618

  类别:

散文篇名: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作者:

张丽钧来源:

(此处不用作答)

  内容摘录:

  心得体会:

三、动筒难博士         

   动筒

(1)尝于国学

(2)中看博士论难(3)云:

“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

“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

几人未着冠?

”博士曰:

“经传无文。

”动筒曰:

“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

”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

”动筒曰“《论语》云:

‘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

”坐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注释:

①动筒:

人名。

②国学:

京师官学的通称。

③论难:

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

④着冠:

成年。

⑤岂合:

怎么能。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②达者七十二人()

③经传无文()④博士无以对()

2.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1)据何文,以知之?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2分)

4.请从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3分)

 

四(06陕西)爱处无声(18分)

安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

一声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

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业。

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

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

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拼一架连时间都没有。

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保护他的欲望。

后来我读了中学,他每隔两天就送我最爱吃的饭菜到宿舍传达室,留下字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时将换下的衣服放在楼下就好。

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字条。

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字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地不去依靠他。

我不知道他是否心里难过。

听朋友说,他们在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

其实读书时的我,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

即便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

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需要父亲来安慰的时候,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

我带着男孩子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

那些没有礼貌的男孩子都会觉得抱歉,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

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

他要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

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对他自己的多。

他躲在无人注意且不会被嘲弄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

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得惊人的声音说一句关爱的话给我。

而我,为什么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的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

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邮给我看。

每有来信,同事们都惊奇地说,都什么时代了,怎样还有人给你这么执著地两周写一封信?

我淡淡地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

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

只是在与我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

尽管每次我收到了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我结婚的时候,他开心地写信祝我幸福,并寄来了礼物,他自己却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

结婚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

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

他用DV继继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

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思念,无声地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

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

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识字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病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

没想到的是,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选自《读者》2006年第9期,有改动)

1.文中的“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请简要概括。

(4分)

2.请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章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① 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② 只是在与我的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

 

3.父亲寄来的DV上面的文字很少,为什么“我”会看懂每一个镜头的含义?

(3分)

 

4.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5.文章第四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我”对父亲的态度。

请针地这部分内容谈点感想。

(3分)

 

四、

胆欲大,心欲

(1)小;智欲圆,行欲方。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学非记诵云尔

(2),当究事所以然,融于心目,如身亲履(3)之,南阳一出即相,淮阴一出即将,果盖世雄才,皆是平时所学。

志士读书当如此。

不然,世之能读书能文章不善做官做人者是多也。

注释:

(1)欲,需要。

(2)尔,而已。

(3)履,实践。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2分)

皆是平时所学()不然()

2、“志士读书当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

(1分)

答:

(请用原文回答)

3、“南阳一出即相”,说的是谁?

陆游曾称他:

“、千载谁堪伯仲间”作者称他为“盖世雄才”,你能列举出一个事例证明吗?

(3分)

 

4、“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你能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2分)

 

5、本文作者要告诉你什么道理?

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

 

五(07陕西)浇花(18分)

      张丽钧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

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得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杂草。

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

“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

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查了点!

”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

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

“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

待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妈妈于是说:

“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

“呜呜……那是你的花儿!

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

说:

“儿子,那哪儿是花呀?

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

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

“我天天浇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

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杂草从垃圾桶里翻捡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名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

妈妈心想:

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

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⑾“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

儿子,你真可爱!

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占了光!

⑿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可真多!

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

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1、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

完成下面表格。

(5分)

称谓:

   

态度: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

(3分)

 

4、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分)

5、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简要概括。

(3分)

 

五、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同“否”)?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

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