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7387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docx

《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docx

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

近十年语言表达高考试题

马刚 作于 2004年3月3日

  

  高考试题——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一、(2003年全国春季,23)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

(3分)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开宇宙形成的初期。

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

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答案:

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件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概括新闻要点要准确、全面,抓住核心内容,要简明语言加以概括,并且不能超过规定字数,必须是一句话。

通观这则新闻,主要内容是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恒星,然后再细化要点,⑴天文学家的领属是德国;⑵恒星特点:

不含金属元素,有140亿年历史,属首次发现。

最后将以上要点组合成一个句子。

  二、(2002年北京,23)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

(不超过60字)(3分)

  5月27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近30个国家和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

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

                                   

  ●答案:

5月27至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

  解析:

考查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

就是压缩语段。

基本的内容应指:

⑴时间,⑵谁主办,⑶什么活动,⑷主题。

  三、(2002年北京,25)以下面给出的文字为开头,以“路”为中心,分别写一段话。

(每段续写不少于50字)(6分)

  ①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

                                    

                                    

  ②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

                                    

                                    

  ●答案:

(参考)⑴(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有三环,有四环,除了绕弯处,都是笔直的,像一把长长的尺子,丈量着大地。

⑵(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

人生的路却不同于笔直的路,它漫长,很难用尺子丈量,它多彩,处处充满迷茫与坎坷,如同上间小路有鲜花的芳香,也有泥泞的跋涉。

幸福与不幸会伴你一生。

  解析:

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路”前者是实指,后者是虚指。

答案可能随文字而定。

  四、(200年春季高考,25)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3分)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

这是画在一副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

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

据传,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

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多年历史。

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

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

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国的《蒙娜丽莎》(或“木美人”之谜)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能力。

  五、(2002年全国春季,27)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免疫力"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40个字左右(6分)

  情境一:

身体健康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二:

社会影响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⑴免疫力没有了,如同身体的屏障没有了,各种细菌会马上侵蚀你的健康的肌体。

⑵免疫力对于社会而言,则更严重。

社会需要规则、法律、道德支撑,如果没有了这些,就会资源殆尽,罪恶丛生,道德沦丧,生命难保。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扩展语句。

免疫力对于身体而言,就是健康的屏障丧失了。

对于社会而言,就是危机四伏了。

  六、(2001年全国,27)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

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

(4分)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

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挤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

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

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

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

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

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

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窗口终于打开了!

  答:

                                 

                                     

  ●答案:

⑴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

  ⑵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然后清理盖板并绘图,最后撬开盖板打开地宫口。

  评分标准:

“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四个要点各占1分;每超出3个字扣1分。

  解析:

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虽然是一段新闻报道,但并不同于以往的高考题,让提炼导语,而是有自己的要求。

  要求一:

不出现具体时间,据此可以把所有时间词删掉。

  要求二:

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

此要求的重点是“地宫开启过程”,那么保留下来的词语就该是“开启过程”中所需的动作性的词语。

据此,“开启过程”主要词语有“移开”“露出”“清理”“绘图”“撬开”。

根据这几个词,一整理。

答案就出来了。

  七、(2001年全国春季,27)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

每段不少于30个字。

(6分)

  情景一:

田径场上

                                     

                                     

  情景二:

人生某阶段

                                     

                                     

  ●答案:

(参考)情景一:

田径场上

  一条白色的起跑线静静地躺在跑道上,给人以平静,它是否在等待着那无数快速而又有力的步伐,是否在想能否给运动员以无穷的力量去冲击终点呢?

哦,它静静地,躺在运动员们的脚下……

  情景二:

人生某阶段

  由于同学们的信任,我竞选班长成功。

“班长的荣誉是大家赋予的,为班级争光,为大家服务,是本人恪守不渝的信条。

如果有同学这样问我:

‘班长意味什么?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班长以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一条新的起跑线。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宣誓就任本班第9任班长。

脚踏着这条崭新的起跑线,我能胜任吗?

我陷入了沉思。

  解析:

这道题和2000年的高考扩展语句题相似,主要考查语言扩展能力、描写能力、想象能力。

做好这道题的关键是要审好题,明确两种情景和一个重点的设题要求。

一般来讲,对情景一田径场上的起跑线的描写应该以实写为主,适当引申拔高;对情景二人生某阶段上的起跑线的扩展应该以虚写为主,在其比喻象征意义上下功夫。

无论怎么写,都要以”起跑线“为重点,不可游离写作要求。

  该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⑴描写想象不以“起跑线”为重点,偏移要求重心。

如:

  运动员们站在起跑线上,随着裁判员的号令,各就各位,那股充满着健与美的肌体的力量即将燃烧,饱蘸胜利信心的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前方。

  ⑵描写想象苍白,语言不形象。

如:

  离开了幼稚的童年时代,我来到新的起跑线上。

看看未来,我能做的就是拿出力量和智慧,迎接每一次挑战。

  八、(2000年全国,27)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

每段不少于30个字。

(6分)

  情景一:

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

考试前夕  我  歌声

                                    

                                    

  ●答案:

(参考)⑴“让我们荡起双浆……”“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歌声从毕业典礼的会场上飞出,同学们的歌声,有的低缓,有的高亢,有的婉转……

  ⑵考试前夕该放松一下了,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哼起了信天游的小调:

“我抬头,望晴空……”歌声似长了翅膀,飞向山洼,飘向山脊。

歌声代表我的心。

  解析:

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压缩语段,扩展语句”是《考试说明》新增内容,如何进行扩展语句的训练,还没有较为明朗的训练方式。

此题只是扩展语句的一种方式:

提供部分背景材料,然后展开叙述。

其中要注意两点:

一是都要以“歌声”为写作的重点;二是要用好提供的背景材料,并且不少于30个字。

  九、(2000年春季,27)下面是一则消息。

按后面的要求完成

(1)

(2)两题。

(9分)

  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型时空穿梭机。

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

三维立体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产生超越时空的感觉。

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

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倍受鼓舞。

据说,娱乐仿真模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公园、游乐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海洋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

  

(1)将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

压缩后的内容包含具体的营业收入状况,不超过80个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这则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30个字。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时空穿梭机。

开机几个月,收入达几十万元。

在公园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能有如此大的收益,职工们倍受鼓舞。

  ⑵(南海市)明湖公园利用筹资购置的娱乐仿真模拟器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解析:

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这是一则新闻的压缩与导语的总结。

压缩语段的标准是把几方面的事情说清楚:

①事件,②经过,③结果。

这三项都简单地总结概括,在根据字数的要求去写。

“导语”时间性很强的要有时间,一般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十、(1999年全国,26)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包括价格变动状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4分)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

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16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元。

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1500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

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

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2个字)

  ●答案:

电信费、邮资3月1日起调价,价格有升有降。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说明》在应用文的写作方面,涉及到八种应用文,即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

这次考查的是常见的应用文——新闻。

要求阅读250个字的一段新闻材料,概括“一句话新闻”。

从新闻特点看,新闻需要有时间的交待,因为新闻的时效性很强;再就是说明的事件,这要稍详一点。

这则一句话新闻要求在22字之内,就是把主要内容加以介绍,那就是时间(3月1日)、项目(电信费和邮资)、调价(价格有降有升)。

大部分考生做此题都能得分,但得满分又很难。

有一部分同学抄上了文章中的一句话,也可以,但不全面。

可以对文章中的这句话进行了调整。

“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这句话是句提示语,但不是标准答案,前面加上时间,中间加以浓缩,最后加上价格有降有升,就可以了。

近十年病句高考试题答案

马刚 作于 2004年3月3日

  历年病句高考试题答案

  

  1、( 2003年全国高考、5 )答案:

A。

B句中“万一”和“若”重复错误;C句中应为“针对……情况”,所以应改为“针对国际原油步步攀升的情况”;D句中应改为“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一歌唱组合成员平均年龄仅20岁。

  分析:

此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结构性病句的能力。

2003年的这一类试题有一个变化就是把以前判断病句类型中的“结构性错误”和“语义性错误”两种情况分开。

这样一方面是辨析病句的试题由原来的一题改为两题;另一方面由于考生不需要在辨析病句是再考虑两种不同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类题目的难度。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而B句、C句和D句都有语病。

这3句都属于语句的结构性错误,不过其中的小类又有不同。

B句的毛病是“成分重复”。

“万一若”中的“万一”和“若”广义地说都是“如果”的意思,只要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连续用了两个意思差不多的连词就不免“叠床架屋”了。

C句的毛病是“成分缺漏”。

“针对”是介词,必须带上名词性的宾语(即使把“针对”看作动词也是如此,即只要带名词性宾语)。

而这句中“针对”后面是恋歌较长的主谓词组,这也就造成了不合语法的情况,只不过由于“针对”后面的成分较长,所以不容易看出来,或者说也就容易出现这一类错误。

正确的说法应在“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登,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增加或建立了石油储备”后面加上“的情况”一类词语。

当然这句话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的情况)”,因而“美国、印度等国家已经怎么样”,“我国也必须怎么样”。

但即使如此,“针对”后面同样不能是小句形式,这句话也还是有语病的。

D句的毛病是“搭配不当”。

“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不通,应改为“平均年龄仅20岁的年轻人的作品”。

这一句由于前面比较长,可能会干扰对这一错误之处做出判断。

  考试后有一些老师和考生提出A句“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似乎也是错误的说法。

理由是“不止”后面只能加名词成分,不能加动词性成分。

对此也稍微做些分析和解释。

  首先应该明确,现代汉语中“不止”后面并不是不能加动词性成分。

如《现代汉语词典》举的例子就是“类似情况不止依次发生”,“发生”就是动词性成分。

《现代汉语八百词》归纳“不止”用法中包括“不止+小句”(班里不止我一个人会画画儿),实际上也就是“不止”可以加动词性语句的用法。

实际的语料中也可以发现大量“不止+动词性成分”的用例,比如“我每天不止画一幅画儿”,“XXX仅在北京就不止有五套房”。

其实,“不止”用法最主要的要求并不在于“不止”后面带名词性成分还是带动词性成分,而是要求在“不止”后面必须出现表示“数量”或“范围”的词语,所以上面两本词典中才都说“不止”具有“超出某个数目和范围”的意思。

试题中“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恰恰是符合这个要求的(后面有“一个”),因此不能看作是病句。

  其次还必须说明,“不止”结构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

一是“不止”结构变化灵活。

如上面例子“我每天不止画一幅画儿”,“XXX仅在北京就不止有五套房”,好像也可以说成情况都只能说明这种结构的形式可以变化,不能说哪一句是病句。

二是“不止”和“不只(不但、不仅)”容易混淆。

不过二者的区别也不是能不能带动词性成分,而主要在于使用不同的词语后句子的表义重点有区别,即“不只”强调动作行为,“不止”强调数量范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单独看“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这句话中“不止”和“不只”似乎可以换用,但很清楚如果用“不只”,意思“不但有文学社团”(“文学社团”要重读),如果用“不止”,意思是“不止有一个”(“一个”重要读)。

由于试题中下文接着说“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这显然就突出了后一个意义,而且此处的“不止”绝不能换成“不只”(不但、不仅)。

正因为如此,试题中的这句话也不能看作是病句。

  2、( 2003全国高考 6 )B。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

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

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

此外,传统新闻标题要求使用标准语言,一般不使用口语,但是新闻标题近些年来形式更为自由,口语也大量出现在新闻标题中。

此题题型较新,但是此题只在歧义上做文章,和传统改病句有很大相似之处,忽视了新闻标题的其他特点,这是本题的一大遗憾。

A选项有歧义,一种意思是政府颁布法令,不许取缔市场,要保留市场;一种意思是政府要取缔市场;C项看不上既有“瞧不起”之意,又有“收看失败,看不到”之意;D项警方表示不满的对象既可以是对报案人表示不满,也可以是对围观者表示不满。

  3、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辨析病句的能力。

C句后两个分句有“从而”一词相联,“从而”是一连词,上文表原因、方法,下文表结果、目的。

结合语境,长期冲突并没有使耶路撒冷失去迷人的魅力,由此并不能得出“使旅游者望而却步”的结果。

究其原因是最后一分句漏掉了否定词“没有”,应在“使”前加上。

  4、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能否辨析不通顺语句的能力。

A项中“人类已经进入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成”成分残缺,“进入”缺少宾语,应在短语后加“时期”“时代”之类表时间的词语。

语序也不太恰当,应接2、3分句位置对调一下,否则4分句主语也不太明确。

B项中“进行的再创作”与上下不搭配,需该为动词性短语,去掉其的“的”字,或改“的”为“了”;节目分类也欠当。

C项中“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句式杂糅,可改为“精简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

  5、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语病的判断能力。

C项中第二分句残缺,应为“完成了……的工作”。

  6、答案:

A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本题的正确选项A项。

A项中位于“提高和造就”与宾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不搭配,提高应与“水平”搭配。

属于动宾不搭配。

  7、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B项是句式杂糅,“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应改为“关键的问题是知识”。

C项“日前”是“几天前”的意思。

例:

日前他曾来过一次,而不能理解成“这天之前”,所以“日前”与“正在”矛盾。

D项搭配不当,“加快”不能搭配“规模”。

  8、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语病判别能力,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答案为B。

B句中“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是补说,突出了“学识和人品”,无逻辑毛病。

A中“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是个杂糅句,要么就说“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要么就说“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C项缩句后成了“巨著……离开了我们”,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错误。

D项成分残缺。

说“展出的有……冰雕艺术品”是对的,可说“展出的有……神话和童话故事”就搭配不当了。

应在“故事”之后补出“的图片”之类的文字。

D句较长,有些考生可能只是从字面上看到“冰雕艺术品”和“神话和童话故事”的并列,却忽视了“展出的”这个“的字结构”的管辖范围。

故干扰颇大。

  9、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项错误是搭配不当。

此句强调的中心是“学员”,到“还有来清华大学等……科技工作者”就可以了。

如果加上“也参加了学习”,则句子成分赘余,全句不搭配。

B项中“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有毛病,“报刊”中含有“杂志”,重复,不合逻辑。

后面“一切出版物”又与前边“报刊、杂志”交叉,好象“报刊、杂志”不是“出版物”,也属不合逻辑的范畴。

D项前两句是正确的,主语是“这家工厂”,而第三分句“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主语应是“该厂的产品”,而非“这家工厂”。

修改的话,应把第四分句的“产品”提到第三分句前。

  10、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项缺主语,应把“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中的“由于”去掉。

B项表述正确。

C项分类不统一,“图片”应包括“宣传画”,属不合逻辑。

D项不搭配,应当是“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终于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指标”。

  11、答案:

本产品根据玻璃导磁原理制造。

随着城乡高楼大厦逐年增多(或“在城乡高楼大厦逐年增多的今天”),普遍存在着擦玻璃难和窗外擦玻璃危险等问题。

为此,本公司特向用户推荐这一理想产品。

  或:

随着城乡高楼大厦逐年增多,普遍存在着擦玻璃难和窗外擦玻璃危险等问题,为此,本公司根据玻璃导磁原理制造了擦玻璃器,特向用户推荐。

  解析:

此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段话有的不完整,有的因果颠倒。

应认真分析作答。

  12、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病语辨析能力。

正确选项是C项,口语化很浓,容易被误认为有错。

A项是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那么“消防车”难道也可以放弃休假,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