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7311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沛县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2017.11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mì)    按捺(nài)   抛锚(máo)   烙印(lào)

B.悲怆(chànɡ)搭讪(shàn) 恬淡(tián) 悠邈(miǎo)

C.喟叹(kuì)   汗涔涔(cén)装帧(zhēn) 烟垢(ɡòu)

D.花蕊(ruǐ)   廿七(niàn) 恣意(zì) 轻佻(tiǎ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06年是中国乡村旅游年,宁波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产生了不少知名风景区,也形成了一些旅游品牌。

B.2005年1月12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大千絮语”栏目刊登的《从灾害中学会生存》一文说道,“印度洋很少出现海啸,规模如此大的海啸更是凤毛麟角”。

C.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安土重迁,到外面发展。

D.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在北京市旧城改造中,建筑布局应以故宫和皇城为中心向外分七个层次逐步延伸。

C.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D.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去,去串演各种悲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

,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

,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

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①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

②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

③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

④就是这个原因⑤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

A.③②①⑤④B.③⑤①②④C.⑤④①②③D.②①③⑤④

6.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韩愈②班固③屈原④苏轼

B.①韩愈②司马迁③屈原④李清照

C.①欧阳修②司马迁③贾谊④苏轼

D.①欧阳修②班固③贾谊④李清照

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8.下列有关《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内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游六桥待月记》的作者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创始者和领袖人物。

他认为西湖最美的风光在春日、在月夜、在朝烟、在夕岚,而以月夜为最。

文章中有佳句: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B.《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这篇散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文章中有佳句: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C.对故乡的一些风俗、物产作具体描写来寄托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这是许多以思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

“永远的记忆”专题的三篇散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来表达浓浓的乡情。

D.李辉英的《故乡的山梨》说明与抒情相糅合。

故乡的山梨特别叫作者不忘的地方就是他的酸味和粗厚的皮;更忘不掉的是作者自身寒酸的境遇。

二、课内文言知识考查(每小题3分)

9.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星和牛宿星)白露横江(二十四节气之一)

B.倚歌而和之(倚歌:

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和:

同声相应,唱和)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

细丝)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斟酒。

10.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而今安在哉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渺渺兮予怀。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B.苏轼两游赤壁写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课本所选是前一篇赋。

C.《赤壁赋》中作者谈到的三国赤壁之战时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其地方就是黄州的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也有这样的明证,“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赤壁赋》在写法上仍受传统赋体的束缚,虽然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豪迈奔放,但仍保持了押韵和骈偶句式等特点。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22分)

赵光逢传

赵光逢,字延吉。

父隐,右仆射。

光逢与弟光胤,皆以文学德行知名。

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

僖宗朝,登进士第。

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

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赴行在,称疾解官。

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

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

改礼部侍郎、知贡举。

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

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

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

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

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

同光初,弟光胤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

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

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

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缙绅咸仰以为名教主。

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

诏赠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

12、对下面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度支巡官辟:

征召。

B.骤至列卿宫相骤:

很快。

C.王道浸衰浸:

浸透D.弟光胤为平章事为:

任,担任。

13、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无几以疾辞

B.自是其徒颇息//梁末帝爱其才

C.时谒问于私第//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

D.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光逢“慎静廉洁”的一组是()

①光逢与弟光胤,皆以文学德行知名②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

③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④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

⑤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⑥缙绅咸仰以为名教主

A.②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赵光逢年幼时爱读经典书籍,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人们把他看作象“玉界尺”那样正直温和的人。

B.他的门人柳璨受重用,任吏部侍郎、太常卿。

到梁朝时,柳璨又担任了中书侍郎、平章事,转任左仆射兼租庸使。

C.赵光逢眼见王道衰退,有人结党,他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官到伊洛隐居,前后达五六年之久。

D.曾经有个女道士寄放了二十两黄金在他家里,后来女道士死了。

二十年后,赵光逢便将金子交给官府,金子上的旧封条还在。

1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3分)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分)

(4)(陈)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2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①兜(dōu)鍪(móu):

战士的头盔,这里借指士兵。

(1)赏析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4分)

(2)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五、名句默写(9分)

(1),水光接天。

(2)舞幽壑之潜蛟,。

(3)驾一叶之扁舟,。

(4),不宜异同。

(5)春冬之时,。

(6)无丝竹之乱耳,。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作《师说》以贻之。

(9)故木受绳则直,。

六、现代文阅读(18分)

无处栖落的乡愁

熊红久

①阳光灿烂得很不真实,就像不相信眼前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楼房,是我所熟悉的那条街道一样。

离开小城不到三年,再回来时,竟感觉是走在了别人的故乡里,这很容易让人产生恍惚的错觉。

但路标是真实的,行人是真实的,那些如梭川流的车辆也是真实的。

②以前,走在这条宽阔的北京路上,就像走在一条怀旧的录像带上。

两边的许多店铺是我所熟悉的,有些已经经营了一二十年了,我甚至还记得一些店主年轻的模样。

很多故事,在我徜徉的时候散漫地漂浮上来,就像潜泳的鱼儿忽然跃出水面,让整个池塘波光粼粼。

我很快就捕捉到了一种叫做温暖的物质,在目光引导下,进行内心的光合作用,在身体里慢慢升腾。

我知道,这就是魂牵梦绕的家乡情。

③离开养育自己的这方土地,虽然不过千里,却一下子有了被推出去的感觉。

乡情便在推力的作用下,诞生出来,它约定了我回望的走向。

我想,如果思念像光线,那故乡一定是呈放射状的,多少游子,从四面八方投过来能量,作用于同一个家园。

④由于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节奏,大多以车代步了,来去匆匆,一晃而过,让我们忽略掉了许多宝贵的细节。

很多年没有心无杂念地品读一条街了,当我把自己的步履按照阅读的节奏慢下来的时候,一些沉淀在岁月深处的画面,被记忆打捞出来,冲刷掉泥沙,竟然熠熠生辉了。

往事总喜欢对号入座,很多情节就像树杈上的苞蕾。

当我开始想它们的时候,那些凋敝已久的面孔,抖落掉灰尘,排列有序地站在路边,桃花一样,开了。

⑤北京路中央有座桥,叫北京桥,二十年前是小城最著名的景点。

虽然不足百米,却是花岗岩雕栏,大理石铺面。

首次进城的人,大都要站在桥头留影,以示佐证。

⑥桥北侧有一长串背着相机的人,一把椅子,一块展板,就是一家商户。

遇有顾客照相,店家都围拢过来,长枪短炮,煞是壮观。

你全部问遍,都是一个价,两元一张,这是行规。

到了晌午,如果还有没开张的,有人来照相,大家都会推荐到该处。

在这座草原小城,大家都彼此熟悉,彼此照应,和气生财。

多挣几块,富不了;少挣几块,穷不掉。

在这里居住,生活悠闲,消费低廉。

做生意看上去更像是找了件事做,与金钱似乎没有太多的关系。

⑦桥南侧是六七家擦皮鞋的小摊,有两家兼配钥匙,有三家修鞋。

只有老刘,既不修鞋,也不配钥匙,只一心擦皮鞋。

人从摊位走过,别的摊主都会盯着你的鞋,嘴里急切地喊着:

老板!

擦鞋!

老刘不。

没活时,叼着一只细细的烟嘴,冲着你的目光微笑。

见你望他了,才冒出一句:

老板,打个亮撒!

既不迫切,又不轻待,浓浓的川味。

一只小靠椅,一个小木箱,摆放成了主顾的服务态势。

他就坐在对面的木箱板上。

顾客坐在椅子上,与他伸出的双脚,刚好构成了很好的视角,轻易就能看见老刘脚上两只擦得锃亮的皮鞋。

低头劳作时,能看见他灰白的头发。

我模仿川音说,刘总,焗一下么。

他呵呵笑两声,并未停止手里的活计,都五十多岁的人了,焗啥子哟。

他的头随着身子晃动,我的视线被搅得一片灰白。

⑧夏天,脱掉鞋子,老刘会从箱子里拿出一个木制的脚踏,上面有许多突出的疙瘩,来回滚动,按摩足穴。

冬天,他会掏出一只手工缝制的厚厚的棉脚套,不像别人那样,丢给你,而是抓住你的脚,亲自套上。

脚暖暖地蜷缩在棉套里,心也暖暖的。

还有一只燃烧的小铁炉,他不时地把手凑上去,把鞋油和自己的手都烘烤一下。

给鞋面抛光时,他把鞋子凑近嘴边,猛哈几口热气。

温度通过白色哈气传递到鞋面上,也传递到了我的感动里。

我不知道这道工序是不是有助于提升擦鞋的质量,但他对鞋的重视,至少提升了我与服务者之间情感。

⑨站在北京桥头,看看自己落满灰尘的皮鞋,却找不到一家鞋摊。

这么好的天气,这么好的时间,人都到哪去了?

刚准备离开,身后传来浓浓川音:

老板,打个亮撒。

老刘背着箱子,从一间小门面房出来。

四处张望,而后小心翼翼放下箱子。

我看了半天像是你,好久没有来喽。

老刘不知我的姓,他也从来不问。

他记住了每张面孔,那是他记忆里的姓。

我问今天是怎么回事,老刘说,这里干不成了,来了新领导,要改造这条街,说北京桥太小了,要拆掉重建。

说我们影响市容,都被清理了。

他还告诉我,暂时寄居在这个小门面房,做点回头客生意。

下个月这间小门面房也要拆了,他也不知道去哪里。

在这蹲了十几年了,有感情了。

我听出了老刘嗓音里的伤感。

他俯身擦鞋时,头还是怀旧式地晃着,却一片雪白了。

⑩站在桥头,掏出手机,想把这座桥的最后影像留存下来。

忽然有些酸楚,这些承载着我们思念温度和故事细节的老建筑,是这个城市凝固的相册,每一页都记录着游子的乡愁。

一旦都被拆毁了,我们的情感,会不会像一只只迷途荒野的鸟儿,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选自2016年01月0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9.从全文看,与家乡有关的哪些内容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请加以概括。

(4分)

20.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1)但路标是真实的,行人是真实的,那些如梭川流的车辆也是真实的。

(2)当我开始想它们的时候,那些凋敝已久的面孔,抖落掉灰尘,排列有序地站在路边,桃花一样,开了。

21.文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从⑧⑨段中选择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

22.文章题目是“无处栖落的乡愁”,却用了大量笔墨写老刘,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安排?

(6分)

七、作文(70分)

作家韩少功说,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的确,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的生活环境、思想、心态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对于过去的人与事,再次回望,人们或更添思念,或重新认识,发现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身体验,写篇记叙文。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沛县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2017.11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1.【答案】C(A.按捺nàB.悲怆chuànɡ D.轻佻tiāo)

2.【答案】A

A.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停止。

B.凤毛麟角:

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C.安土重迁:

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D.火中取栗:

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3.【答案】B

A.不合逻辑(主客颠倒)。

应改为“……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或把“对于”提到“鸦片战争”前面。

C.成分赘余。

“第一部”与“处女作”重复,删除“第一部”。

D.句中主语发生变化,改为“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去。

4.【答案】:

D[分析]ABC均是敬辞,只用于别人对自己。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D

二、课内文言知识考查(每小题3分)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B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22分)

【参考答案】:

12.C(逐渐,渐渐)

13.D(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人”。

A凭借//因为。

B那些//他的。

C到//在)

14.C

15.B(“担任了中书侍郎、平章事,转任左仆射兼租庸使”的是赵光逢)

1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3分)

译文:

时常到家中拜访,曾经谈到政事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4分)

译文:

认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4)见《世说新语》第四页

【参考译文】

赵光逢,字延吉。

父亲赵隐任右仆射。

赵光逢与弟弟赵光胤,都以文学德行知名。

赵光逢年幼时爱读经典书籍,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当时的人把他看作象“玉界尺”那样正直温和的人。

唐僖宗时,进士及第。

过了一个月,任为度支巡官,历任台省官职,在朝廷内外都有能干的名声,转任尚书左丞、翰林承旨。

昭宗巡幸石门,赵光逢不随从前往,昭宗派戴知权带诏书命他前往石门,他称病辞职。

皇帝到华州,拜为御史中丞。

这时有道士许岩士、盲人马道殷进出宫廷,很快当上卿相大官,因此借旁门左道求进的人很多,赵光逢依靠宪纪治理此事,那些人都受到法纪制服,从此这类人渐渐少了。

后改任礼部侍郎、主管贡举。

光化年中,王道衰退,南北司结党,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官到伊洛隐居,断绝交往,前后有五六年之久。

他的门人柳璨受重用,任吏部侍郎、太常卿。

到梁朝时赵光逢任中书侍郎、平章事,转任左仆射兼租庸使,上奏章请求退职,以太子太保身份退休。

梁末帝爱他的才能,征召为司空、平章事。

没过多久因病辞职,授司徒退休。

同光初年,他的弟弟赵光胤为平章事,时常到家中拜访,曾经谈到政事,有一天,赵光逢在门上题字道:

“请不要谈论中书省的事。

”他就是这样清净寡欲,端正沉默。

曾经有个女道士寄放二十两黄金在他家里,碰上乱世,女道士死在别处。

二十年后,金子不好还给谁,便交给河南尹张全义,请转送给道观,金子上的旧封条还在。

他在两个朝代任官,四次退休,遵行伦常,不暗中作坏事,官员绅士都敬仰地把他当作名教主。

天成初年,迁太保退休,封齐国公,死在洛阳。

皇上下诏赠为太傅。

四、

(1)【答案】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评分标准】答出“即景抒情”、“对比”、“用典”中任二点,2分。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共4分。

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作者通过赞美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1分)意在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1分)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1分)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1分)

注释

1.《南乡子》:

词牌名。

京口:

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

在镇江市区东北长江边的北固山上,又名北顾亭。

2.神州:

原指全中国。

这里指被金人占领的江北中原沦陷地区。

3.北固楼:

即北固亭。

4.悠悠:

长远的样子。

5.年少万兜(dōu)鍪(móu):

指二十来岁就能统率上万兵马的孙权。

兜(dōu)鍪(móu):

战士的头盔,这里借指士兵。

6.坐断:

占据。

7.曹刘:

曹操和刘备。

8.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是曹操称赞孙权的话。

仲谋:

孙权,字仲谋。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

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

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

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惊天地,泣鬼神。

接下来再自问自答一句: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

这一问一答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不尽长江滚滚流!

”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

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

“天下英雄谁敌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

作者又自答曰:

“曹刘”,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

它与作者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五、名句默写(9分)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六、答案解析:

19.①熟悉的街道和店铺;②著名的景点北京桥;③轻松悠闲的生活方式;④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⑤纯朴善良的家乡人。

(4分,每点1分,答出4点意思对即可)

20.

(1)运用反复(或“排比”)手法,强调了眼前的景象给我造成的恍惚的错觉之深。

(或者:

突出了我不愿相信眼前景象又不得不相信的无奈。

)(2分,手法、效果各1分)

(2)运用比喻(或“比拟”)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往事鲜活生动地呈现出来的情形。

(或者: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往事留给我的记忆深刻而清晰。

)(2分,手法、效果各1分)

21.示例:

“他俯身擦鞋时,头还是怀旧式地晃着,却一片雪白了。

”这里动作细节“怀旧式的晃”和外貌细节头发的“雪白”与前文“他的头随着身子晃动,我的视线被搅得一片灰白”遥相呼应,呈现出岁月的沧桑,引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也令读者唏嘘不已。

(4分,例子选择准确2分,分析得当2分)

22.示例:

①老刘是家乡人的代表,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出了他的纯朴善良,这正是家乡人美好品质的集中体现,与作者的“乡愁”密切相关;②老刘与作者的关系是作者与家乡关系的缩影,老刘那熟悉的动作和不变的声音,暗示了作者与家乡关系的永恒,象征了作者对家乡的眷念;③老刘是家乡变迁的见证者,他最后近乎无处栖身的结局,引发了作者乡愁无处栖落的感叹,巧妙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每条3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