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各章大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727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概各章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马概各章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马概各章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马概各章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马概各章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概各章大题.docx

《马概各章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概各章大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概各章大题.docx

马概各章大题

马概各章大题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P14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P22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第一章

1、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思想?

P39

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2、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及意义?

P40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义:

第一,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指出物质可以被人认识,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第三,指出客观实在性事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P41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

三、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

4、相对静止的含义及意义?

P41

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有两种情形一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没有位置的移动;二是事物的质没有变化

承认相对运动的意义:

一、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不同的事物

二、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三、理解绝对运动

5、时空观的基本观点?

P43

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6、实践的基本特点?

P45

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7、实践的基本形式?

P46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第三,科学实验,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8、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48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9、联系的观点及意义?

P51-52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具有两大特点:

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意义:

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的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的联系;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10、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

P54

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第三,新事物是社会上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1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曲折性?

P54

第一,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

第二,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第三,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

 

12、唯物辩证法好形而上学的对立?

P55

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P56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意义?

P57-58

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双方相互依存;双方相互贯通;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二者的关系:

在矛盾运动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意义:

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共存,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成果,一方面要警惕资本主义的干扰和挑战。

15、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作用?

P59

矛盾同一性的作用:

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斗争性的作用:

推动着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16、内外因辩证关系及意义?

P60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意义: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个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加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17、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意义?

P61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矛盾观点,无论何时,对任何事物都要敢于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两点论。

18、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意义?

P61

特殊性有三种形式: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出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意义?

P61-62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共性只是包含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及意义?

P6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

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要求我们首先抓主要矛盾,同时不忽略次要矛盾,抓重点。

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必须始终不渝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同时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1、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及意义?

P64

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二者的关系是首先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着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不能忽视支流。

22、掌握度的意义?

P65

准确认识事物的质;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

23、质量互变关系及意义?

P66-67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再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的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2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内容?

P68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三,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

2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P69-70

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26、原因、结果的关系及意义?

P71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

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

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

27、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及意义?

P72-74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B二者的关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掌握这一原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

其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

此外,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决不能忽视偶然性。

28、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及意义?

P75

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B二者的关系:

明显的区别和对立;相互统一的

C掌握这一原理的重要意义:

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把好的可能变为现实。

29、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意义?

P75-76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二者的关系:

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者有区别;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形式对内容有很大的反作用;二者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我们必须自觉地运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原理,注意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需要利用旧形式和创造新形式。

在处理问题时要首先重视内容,同时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

30、本质和现象和关系及意义?

P77

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其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再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第二,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纯粹本质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也是不存在的。

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

C掌握这一原理的意义:

首先,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

其次,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31、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P79

第一、在社会领域,人的自觉活动形成不以他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第二、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动机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第三、人们的自觉活动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2、意识的起源?

P80

第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第二、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a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b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意识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

33、意识的本质?

P82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第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4、意识的客观性?

P83

第一、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第二、都反映着客观事

第三、人的意识能创造出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但这种创造仍然来源于客观世界

35、意识的能动性?

P84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

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3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意义?

P85-86

第一,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掌握这一原理的意义: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

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章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

P94-96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b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c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01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者的同一关系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第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

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体对客体具有改造和认识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P107

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A二者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地反映。

B二者相互联系: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二者相互渗透

4、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P108

a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b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

5、认识第二次飞跃的意义?

P109

a只有经过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6、认识反复性的原因?

P110

A客体方面来看:

a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

b事物的矛盾是逐渐暴露的

c人的认识手社会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制约

B认识主体方面来看:

受主体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以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7、真理的属性?

P114-115

A客观性:

a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B绝对性:

a任何真理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

C相对性:

a广度上看,需要进一步拓展

b从深度上看,有待于深化

8、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及重要意义?

P116-117

真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

a二者相互依存

b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c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把握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统一的意义:

a马义正确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有绝对性的一面

b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实践发展而发展,有相对性的一面

c我们要坚持以它为指导思想,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义。

9、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P120

研究认识是否与对象相一致是真理问题;研究这种相一致、相符合的认识有什么用,能满足人们什么样的需求是价值问题。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和价值的不同。

二者又是不可分离的,a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以实践满足人的需要,是真理的价值属性

b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10、真理的功能?

P122

a真理指导实践

b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c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11、党的思想路线与认识论的关系?

P125-127

党的思想路线与马义哲学是统一的:

a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c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义哲学的精髓

d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党的群众路线和认识论的关系?

P128-129

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仍然要坚持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根本前提出发,相信和依靠群众,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任务。

第三章

1、地理环境及其作用?

P132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A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B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地理环境的影响作用:

a通过影响生产,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b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2、人口因素及其作用?

P133

人口因素是指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人口因素的作用:

a一定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b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3、生产方式及其作用?

P134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

a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P135-136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c社会意识受意识主体的影响,意识主体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

第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P136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发平可能较低,与此相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较高;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和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前提,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