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备考1956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7生物和土壤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721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备考1956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7生物和土壤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备考1956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7生物和土壤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备考1956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7生物和土壤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备考1956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7生物和土壤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备考1956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7生物和土壤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备考1956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7生物和土壤教师版.docx

《届备考1956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7生物和土壤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备考1956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7生物和土壤教师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备考1956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7生物和土壤教师版.docx

届备考1956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7生物和土壤教师版

考点27生物和土壤

1.(2009年高考浙江卷)读图1,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而此消彼长。

图3中虚线①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

读图3,完成5-7题。

2.适宜多数植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在

A.①—②之间     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4.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答案】A

【解析】东北平原多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未开垦的黑土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物,开垦为耕地后,自然平衡被打破,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

治理黑土退化的合理措施主要有:

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其中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如果焚烧秸秆产生草木灰作肥料,则会大大降低生物物质循环的效率。

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34)图7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____________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_层、腐殖质层、_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E、G         A

(3)枯枝落叶      淋滤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5)温带荒漠       缺水

(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高温、多雨、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

【解析】本题由一幅不同地区的风化壳纵剖面图及其对应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蒸发量)图入手,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和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难度。

做好该题的关键是读懂图。

该图所揭示的实际是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风化壳(土壤)形成受气候条件制约,炎热多雨的条件下,淋溶、生物作用明显,风化壳深度大,反之寒冷,或干旱的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小。

具体分析如下:

6.(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旧课程),39)“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

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

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答案】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

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

【解析】从自然因素分析了解陆地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后果。

7.(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近年来,市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家庭绿化日益普及。

晚上在密闭的居室内放置大型绿色植物,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主要原因是其(   )

A.光合作用吸收O2,放出CO2

B.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

C.呼吸作用吸收O2,放出CO2

D.呼吸作用吸收CO2,放出O2

【答案】C

8.(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要使秋末开花的菊花推迟开花,可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降低温度                               B.延长光照时间

C.缩短光照时间                           D.减少施肥

【答案】B

9.(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适时补充镁元素可使绿色观叶植物正常生长,因为(   )

A.镁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B.镁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C.镁能促进植物吸水                       D.镁是合成核酸的原料

【答案】A

10.(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广西、河南卷(旧课程),40-42)在原产地以外定居、生长、繁育的生物种被称为“外来种”或“侵入种”。

近年来,人们对物种入侵的后果及对策格外关注。

请回答40~42题。

⑴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等外来种急剧生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

①外来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来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

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江苏、河南卷(旧课程))图1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

回答1~3题。

图1

11.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图2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

图2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解析】由题目可知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可判断该树的生长地应为南半球的热带或亚热带。

B、D选项均在北半球可排除,由C选项经纬度可判定其位置应在温带海洋上可排除,故选项A正确。

13.该树生长地区所属自然带可能为(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草原带

【答案】B

【解析】由上题可知A位置(30°S、118°E)应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佩恩附近,属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选项B正确。

14.(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41)在城市绿化布局上,上海提出了“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计划,它是指市民走出家门口500米就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   和   ,并且使大气中   含量基本保持稳定。

【答案】有机物   能量    氧气和二氧化碳

15.(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43)上海园林部门重点实施了“大树引进”计划。

在大树移栽中,技术人员通过适当剪枝等方法以减少叶面                的蒸腾;在土壤中添加介质土,增加土壤通气度,有利于大树根部的   作用。

【答案】水分 呼吸

16.(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旧课程))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的最重要载体是(  )

A.土壤                B.风化壳          C.水体         D.植物

【答案】D

【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植物茂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无机物并转化为有机物,给生态系统中的各级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所以说植物是保存生物化学物质最重要的载体。

即正确答案为D。

17.(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卷(旧课程),33)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表2:

表2:

某种哺乳动物的身体量度(单位:

mm)

地 区

长 度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体长

395

460

540

耳长

125

108

90

尾长

115

90

80

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于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广西的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

(1)丙地区为___________

(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为___________

(3)该动物具有与外界环境相似的体色,虽然可以有效地逃避猛禽的捕食,但难于躲避嗅觉灵敏的猛兽的袭击。

这种现象反映了_______

【答案】

(1)吉林长白山

(2)温度

(3)适应的相对性

18.(1992年高考地理试题)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有

A.海蜇    B.海藻    C.珊瑚    D.鱼               [   ]

答案:

B          

19.(1989年高考地理试题)读下面食物网示意图并填空(3分)

(1)从图中五项内容在食物网中所处的地位来说,植物是          ,牛是          ,蝗虫是          ,青蛙是          ,人是          。

(1分)

(2)在这个食物网的三条食物链中,左边的一条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解决的有效措施是:

(2分)

答案:

关于食物网的问题:

3分

(1)生产者(0.5分),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0.5分),次级消费者(0.5分),最高级消费者(0.5分)。

(2)本小题2分。

答:

过分捕捞

鱼,海鸟食物缺乏,会导致海鸟数量的减小和鸟粪资源的减少(0.5分)。

但海鸟过多,又会影响到

鱼的产量(0.5分)。

秘鲁限制捕捞

鱼,这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生态平衡的规律,协调海鸟与

鱼的数量关系,以保证磷肥产量(1分)

21.(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珠江三角洲蔗基鱼塘的生产过程中,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说,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答案:

甘蔗;鱼。

              

22.(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照每张图象下的具体要求回答:

(4分)

本题共四小题,每小题1分。

图中的作物叫           ,它是非洲           (国家)的著名物产。

这种动物的名称叫           ,它分布在           。

 

这是位于我国               市的著名古迹,它名叫             。

上图是           化石,它出现于           代的地层中。

  

答案:

照每张图象下的具体要求回答。

(4分)

本题共四小题,答对一小题得1分。

图①剑麻;坦桑尼亚。

         图②企鹅;南极洲。

图③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图④三叶虫;古生。

23.(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根据下面食物链示意图思考,如果任意捕杀狐,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分)

  

答案:

(2分)

由于狐的数量减少,对鼠、兔和松鼠的消费减少,这三种动物大量繁殖,使原来的生态平衡状况遭到破坏。

24.(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反应干旱环境的指示植物有:

A.马尾松           B.骆驼刺

C.芦苇             D.冷杉                  

答案:

B;  

25.(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我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扩区是:

A.吉林省长白山     B.云南省西双版纳

C.湖北省神农架     D.青海省鸟岛            

答案:

A;  

26.(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属于古生代地层的化石有:

A.大羽羊齿化石     B.海绵化石

C.被子植物化石     D.始祖鸟化石            

答案:

A;    

27.(1986年高考地理试题)下列四种植物中,指示酸性土壤环境的是:

A.铁芒箕           B.碱蓬

C.骆驼刺           D.芦苇                      [   ]

答案:

A;     

28.(1986年高考地理试题)生物群落和它们的无机环境之间进行连续的       和     交换。

答案:

能量;物质。

29.(1985年高考地理试题)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①水;②鱼类;③水生植物;④微生物。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