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721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毛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毛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毛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毛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

《毛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

毛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概论课》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

它们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什么?

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其依据、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是什么?

第二章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3、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以及其内容。

4、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四章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五章

1、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十七大以后扩充的内容)的新概括?

2、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

(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第六章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2、“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的特点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第八章

1、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2、结合当前的贫富差距谈谈如何调整收入分配和发展社会保障。

3、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意义及措施

第九章

1、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2、试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第十章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一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相互关系?

2、如何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十二章

1、试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2、当前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第十三章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十四

1、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十五章

1、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概论课》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

它们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其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章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以及其内容。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认为,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4、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