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园安全构建人文和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912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校园安全构建人文和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注校园安全构建人文和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注校园安全构建人文和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注校园安全构建人文和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注校园安全构建人文和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校园安全构建人文和谐.docx

《关注校园安全构建人文和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校园安全构建人文和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校园安全构建人文和谐.docx

关注校园安全构建人文和谐

关注校园安全  构建人文和谐

一、认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一)校园安全与师生、家长和社会密切相关

从广义上讲,校园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

就其特点而言,责任人一般是因为疏忽大意过失失职而不是因为故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

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在学校和上学的途中;而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最高。

我国目前每年有50余万人次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

从教育部门的统计来看,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

意外伤害不仅造成了大量儿童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

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

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校园安全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做好中小学校安全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教育部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加强中小学安全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多方协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公安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

一是对发生在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实行专案专人责任制。

二是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

三是根据需要向学校、幼儿园派驻保安员,负责维护校园安全。

四是选派民警担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负责治安防范、交通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每月至少到校园工作二次。

五是在外地交通复杂路段的小学、幼儿园上学、放学时,派民警或协管员维护校园门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六是在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设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

七是在城市学校、幼儿园周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上学、放学时段的临时停车泊位,方便接送学生车辆停放。

八是对寄宿制的学校、幼儿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监督检查;对其他学校、幼儿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并督促指导其依法履行消防职责。

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安全工作措施

2.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六条措施》

一是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认真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切实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二是迅速组织力量对学校周边地质和校舍情况进行排查,凡发现地质隐患的要迅速报当地政府妥善处置,对排查出的具有安全隐患的教室要停止使用,必要时可以临时停课。

三是每逢开学、放假前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特别是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四是学校每学期要对校车的安全保障、驾驶员资格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租用个人车辆接送学生,凡是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必须经交管部门审核合格。

五是寄宿制学校要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宿舍,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制度,坚持对寄宿学生实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制度。

六是杜绝将学校校园场地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活动。

校园安全是一件忽略不得的大事,只有群防群治、加强管理,才能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3.《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2013年第1号预警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随着春季到来,各类气象和地质灾害高发,社会安全事故隐患增多,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春季开学工作的通知》(教办〔2013〕1号)精神,确保广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安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积极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今年以来四川、辽宁、云南、广西等地相继发生多起4.5级以上的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春季又是雾霾、雷击、暴雨、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各类气象和地质灾害多发期。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本地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主动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沟通,及时发布预警,指导学校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完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各地可根据重大气象和地质灾害预测信息,适当调整学生上课时间或地点,严防学生在学校和上下学路上遭遇灾害侵袭伤亡事故,保障学生在自然灾害中的安全。

二、严格落实校园安全防范措施。

春季是学生伤害事故多发期。

各地要落实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和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门卫、值班、巡逻工作,严防校外无关人员闯入校园。

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整合社会管理力量,全面形成校园安全工作合力。

进一步强化校园周边有潜在暴力倾向的重性精神病人、可能实施极端行为的严重心理病人等各类易肇事肇祸重点人员的管控,严防涉校伤害事故。

三、努力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非法校车、无证办园校车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安全隐患严重。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充分发挥当地校车安全管理协调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的安全监管,加强对校车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的教育管理,加强对校车行驶路线的维修养护,严禁非法营运学生车辆和车辆超载、超速等现象,确保车况良好、驾驶员合格、路段安全、行驶合法。

学校要教育提醒中小学生注意道路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做到文明乘车、文明骑车、文明步行。

要提醒家长提高安全意识,不送孩子乘坐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共同维护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安全。

四、加强防范学生溺水事故。

春季气候转暖,冰雪开始融化,在冰面玩耍十分危险,因此在冰面、水边玩耍等学生溺水事故增多。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公安、安监、建设、水利、通讯等部门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建立预防溺水工作联动机制,排查学生上下学路边水域安全隐患,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加强重点水域的安全巡查与监管。

学校要切实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强调冰面和水域的危险性,提高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意识,让每个中小学生都充分认识到预防溺水事关生命安全的严重性,让学生掌握在水中遇到紧急情况的自救自护知识。

告知家长必须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在节假日、周末和放学后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

五、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

各校要在新学期开学初,充分利用班团队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校园网络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集体活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火、防盗、防溺水、防传染病、防拥挤踩踏、防校园伤害等安全知识以及预防自然灾害等安全教育活动。

今年3月25日是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为“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易发多发安全事故的规律和特点确定活动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疏散演练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导手册》

《手册》立足学校管理实践,本着合理性、科学性、普适性、可操作性的编写原则,从学校岗位安全职责、学校安全工作流程(日常安全工作流程、突发事件应急流程)、学校安全工作文件范本等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校岗位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一是学校主要岗位安全职责。

明确了中小学校从校长、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到工会主席、保卫主任、总务主任,再到任课教师、门卫、保安、校车管理员等40个岗位所承担的安全职责。

二是学校相关安全工作流程。

提供了学校预防拥挤踩踏、大型活动、食品卫生等16项与安全相关的日常工作的参考流程和学生伤害事故、学生食物中毒、学校突发传染病、拥挤踩踏事故等14项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流程。

三是安全工作文件范本。

提供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本、安全责任书范本、安全工作检查样表等3类共计11个文件范本供中小学校参考。

四是相关法律法规摘抄。

摘录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与学校安全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便学校查阅使用。

总之,经过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各地教育部门将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特点,因地制宜,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演练活动,中小学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自救逃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二、普及安全知识,确保校园安全

(一)校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1.教室内不当活动事故

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笔、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2.挤压、踩踏事故

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踩踏等事故。

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园设施老化等。

3.体育活动事故

体育活动或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时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4.交通事故

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

乘座黑车、货车、超载车辆而造成车翻人伤亡的事故。

5.自然灾害事故

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6.消防事故

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

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消防器材不足、楼房过道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等等。

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数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极少上,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

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如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7.卫生事故

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

8.校园暴力事故

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

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事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数教师有体罚行为。

(二)校园安全小常识

1.室内活动应注意什么

在教室内活动,有许多看起来细微的事情值得同学们注意,否则,在教室里也同样容易发生危险。

以下就是几个同学们需要注意的几点:

(1)防磕碰。

目前大多数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饮水机等用品,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防滑、防摔。

教室地板比较光滑的,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防坠落。

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防挤压。

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还要先留意会不会夹到他人的手。

(5)防火灾。

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6)防意外伤害。

不带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使用时必须有老师指导,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2.上、下楼梯应注意什么

(1)上、下楼梯做到不挤、不急、有序、礼让。

(2)定期检查学校走廊栏杆等设施,及时更换老化设备。

3.上体育课应注意什么

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

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

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

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产生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

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

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手榴弹、铅球、铁饼、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这些体育器材有的坚硬沉重,有的前端有尖利的金属头,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

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4)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材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

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伤及腿部关节和后脑。

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做双手提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5)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材前要有跳板,器材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材旁站立保护。

(6)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发生扭伤。

(7)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训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他人。

在这些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安全是很重要的。

4.学生出行应注意什么

(1)步行安全常识

步行外出时要注意行走在人行道内,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人流量较大时也要靠边走,严禁在马路中间行走。

校园内人行横道较少,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斜穿、猛跑。

(2)骑车安全常识

骑车外出的同学,出行前要先检查一下车辆的铃、闸,保证没有问题后方可上路(华科校园内上下坡较多,一定要保证自行车闸正常)。

在道路上要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划分车道要靠右边行驶。

不要多人并排骑行,不要骑车逆行,不双手撒把骑车,不要骑行过快,骑车转弯时要伸手示意,不要强行猛拐。

(3)乘车安全常识

乘校车时要先下后上,排队上车,不要乱拥乱挤以免踩伤。

车停稳时才能上下车。

乘车时不可将头或手伸出窗外,以免受到伤害。

在校车上站立的同学,一定要抓稳扶好,以免急刹车时摔倒。

第一,切莫错误地认为校内无事,要树立交通安全观念,时时提高警惕。

第二,熟悉校内路线地形,记住易出事故地段,如绝望坡、东九教学楼至韵苑公寓沿线、西十二教学楼至紫菘公寓沿线等人流量大、坡度大、有交叉路口的路段。

第三,走路留神,见到各种车辆提前避让,防止那些认为“校内可以不讲交通规则”的人意外肇事。

骑车、驾车要慢速行驶,复杂地段要缓缓而行,必要时要下车推行。

5.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1)应对洪水自然灾害

第一,在野外,山洪暴发时如不及转移,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第二,在野外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不要游泳逃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更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

第三,在室内,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的所有空隙。

最好在门槛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里面装满沙子、泥土、碎石。

如果洪水还会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少袋。

第四,如果洪水不再上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应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等高地暂避。

第五,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求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求生。

第六,被山洪困在山中,要尽可能快与当地政府救援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第七,如已被卷入洪水中,要尽可能握住固定的或者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求生。

第八,洪水水位未完全退却之前,不要到易被淹没的地带活动,也不要到淹没的地带围观。

第九,在通过受淹道路和下穿式通道时,要注意观察水情,树立警示牌,防止别人误入深水区或掉进排水口。

第十,洪水退后,要协助防疫人员做好食品、饮水安全和疾病防疫工作。

不能食用动物尸体,水饮用前要彻底煮沸。

(2)如何应对大风自然灾害

第一,在狂风中,不要在大型广告牌和大树下停留;在工地附近行走时应尽量远离工地并快速通过,要防止随风乱飞杂物的伤害。

第二,在家中,屋顶瓦片被大风掀起时,暂时先不要到室外查看,以免被坠落的瓦片砸伤;如果被雨淋湿衣服、手脚,则不要碰触电器开关。

第三,驾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风太强烈时正在公路上行车可迅速转移至桥梁下或涵洞中。

第四,行人路遇到大风步行不稳时,可把衣服用带子扎紧,弯腰紧缩身体,慢慢前行;顺风时不要急跑,如眼进沙时,应及时清除后再走。

第五,骑车遇到强风时,应暂时停开躲避;停车时应远离楼房、广告、枯树处。

第六,当发现有被大风刮倒的房屋、广告牌和其他物品时,应拨打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

第七,大风天气立即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并解散人员;遇到危险时,立即拨打当地防灾电话求救。

第八,当发现有人被压在被除数风刮倒的倒塌物下时,应迅速将被压伤员救出险境。

(3)如何应对雷电自然灾害

第一,在室内时,不应冒险外出;将门窗、电闸、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关闭;不接打电话,也不上网;不接触金属和带电装置;不要在雷电交时用淋浴喷头洗澡。

第二,在户外遇到雷电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野外停留;在空旷野外无处躲避时,要尽量寻找低洼之处藏身,或者弯腰低头,抱膝抵胸,双脚合拢,尽量减少身体与地面接触。

第三,如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以防被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

第四,旅游、划船、钓鱼时,遇到雷雨,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大树下,也不要在突出的岩石下或悬崖下躲避雷雨。

第五,如果发现头发竖起或有蚂蚁行走的感觉时,可能要被雷击,要立即趴在地上,并迅速撇下身上的金属物品。

第六,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和抢救,首先将伤员转移至安全的地方,然后拨打120电话求救。

第七,受到雷击的人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和心跳,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第八,若伤员停止呼吸,在颈动脉处检查脉博,如果没有脉搏,那么就立即对伤员进行嘴对嘴的人工呼吸等心脏复苏抢救,要坚持到120医护人员到场。

(4)如何应对地震自然灾害

第一,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

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

第二,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

第三,也可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第四,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不要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第五,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等地方躲避。

第六,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朝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第七,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第八,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第九,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

第十,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参加震后搜救时,应注意搜寻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

第十一,不可使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找到被埋压者时,要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使其呼吸畅通;

第十二,已发现幸存者但解救困难时,首先应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办法救援。

遇到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能拥挤乱跑。

震后应有序撤离。

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对于震动不明显的地震,不必外逃。

遭遇震动较强烈的地震时,是逃是躲,要因地制宜。

要关注政府发布的最新消息,不听信和传播谣言。

6.校园消防安全常识

(1)宿舍(居室)防火常识

宿舍做为我们日常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它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要保障它的安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乱接电源,不违章用电热器具,电视、收录机、充电器等做到不用时切断电源; 

第二,不乱扔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第三,点蜡烛照明要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 

第四,电源插销及插座必须选用合格产品,严禁用裸线线头插接电源;

第五,使用台灯、床头灯不要用可燃物直接遮挡白炽灯泡,并要与其他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

第六,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焚烧杂物;

第七,宿舍不使用煤炉、煤油炉、液化石油气灶具、酒精炉等; 

第八,发现电器或电源开关、插座、线路故障应及时报修。

(2)火场逃生常识:

第一,不要留意钱财,尽快逃生;

第二,爬到卧室的门边,用手背试一试门是否热;

第三,准备湿毛巾或布,用湿毛巾或布掩口减少有毒气体的呼入;

第四,可自制逃生绳索,切勿跳楼; 

第五,可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

(3)使用灭火剂和灭火器具的常识:

消防器材是用于抢险救灾的专用器材。

常用的消防器材有消火栓、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消防桶等。

这些器材使用的机会虽不多,但不得挪做他用。

 

正确选用灭火剂:

按燃烧物质及特性,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指可燃固体物质火灾;B类,指液体火灾和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指可燃气体火灾;D类,指可燃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合金等物质的火灾;应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选择灭火剂。

 ①A类火灾:

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②B类火灾:

应选用干粉、泡沫灭火剂。

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剂,应选用抗溶性泡沫灭火剂。

 ③C类火灾:

应选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

 ④D类火灾:

选用7150灭火剂及砂、土等。

正确使用灭火器具:

第一,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广泛且较经济实用的灭火器具。

可用于扑灭带电物体(低于5000V)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固体火灾等。

使用时要注意:

①喷射前最好将灭火器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但喷射时不能倒置,应站在上风一侧使用; 

②在保障人身安全情况下尽可能靠近火场;

③按动压把或拉起提环前一定要去掉保险装置;

④使用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时,一只手一定要握紧软管前部喷嘴后再按动压把或拉起提环; 

⑤灭液体火(汽油、酒精等)时不能直接喷射液面,要由近向远,在液面上10厘米左右快速摆动,覆盖燃烧面切割火焰;

⑥灭火器存放时不能靠近热源或日晒,防止作为喷射于粉剂动力的二氧化碳受热自喷,并注意防潮,防止干粉剂结块。

第二,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精密仪器,带电物体及液体、气体类火灾;1211灭火器特别适用于扑灭精密仪器、电器设备、计算机房等火灾。

使用时应注意:

①露天灭火在有风时灭火效果不佳; 

②喷射前应先拔掉保险装置再按下压把; 

③灭火时离火不能过远(2米左右较好);

④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