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上半年统计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856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上半年统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合肥市上半年统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合肥市上半年统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合肥市上半年统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合肥市上半年统计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上半年统计分析.docx

《合肥市上半年统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上半年统计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上半年统计分析.docx

合肥市上半年统计分析

经济运行高开稳进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系列分析之一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运行高开稳进,“十二五”开局呈现“增长速度快、结构调整优、运行质量好”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39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3%,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7个和2.9个百分点,在全国省会城市、省内各市中均位居第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4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838.5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511.5亿元,增长11.5%。

一、总体情况

(一)当月主要指标高位运行

6月份,全市158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38.34亿元,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自3月份起,单月产值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400亿元以上;其中,家电产业当月产值首次超过百亿元,达到103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04亿元,同比增长25.1%,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4.81亿元,连续4个月投资额超300亿元,同比增长29.4%。

其中,工业投资131.27亿元,增长51.3%;房地产开发投资76.73亿元,增长0.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4亿元,同比增长19.7%,环比加快0.3个百分点,为3月份以来的最高增幅。

财政收入49.81亿元,同比增长30.3%,比上月提高5.5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24亿元,增长39.1%,比上月提高6.9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40.08亿元,同比增长38.5%。

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22.73亿元,同比增长75.1%。

实际利用外资2.17亿美元,增长118.5%,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06亿美元,增长153.9%。

(二)上半年经济形势总体良好

1、农业生产抗灾获丰收

全市夏收粮食产量32.6万吨,实现连续八年丰收。

其中,小麦产量31.4万吨,同比增长1.7%。

油菜籽产量11.0万吨,下降44.4%。

上半年,蔬菜产量48.2万吨,增长7.7%,其中食用菌产量7.7万吨,增长27.6%;瓜果类产量25.3万吨,增长7.3%。

生猪出栏102.6万头,增长0.1%;生猪存栏98.2万头,下降1.4%,其中能繁殖母猪13.4万头,减少2.3%。

猪肉产量8.7万吨,增长0.1%。

家禽存栏3954万只,增长1.7%;家禽出栏4894万只,增长0.1%。

禽肉产量8.2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113.75万吨,增长3.5%。

水产品总产量6.5万吨,增长6.5%。

牛奶产量3.9万吨,增长65.8%。

2、工业生产大企业强拉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87.84亿元,超过2008年全年总量294.95亿元;实现增加值634.36亿元,增长22.1%。

大企业贡献显著。

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326户,同比增加89户,完成产值1971.5亿元,同比增加573亿元,对全市产值增长的贡献为84.5%。

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7户,增加3户;超百亿元2户。

主要工业产品中,空调、挖掘机产量超过2009年全年,分别达到563.48万台和1.19万台;洗衣机、汽车产量超过2008年全年,分别为783.61万台和28.7万辆;电冰箱产量1223.51万台,叉车产量3.66万台,均接近2009年全年。

3、建筑企业生产高歌猛进

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61.95亿元,同比增长30.9%。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82.42亿元,增长32.3%;安装工程产值52.75亿元,增长12.5%。

装饰装修产值31.14亿元,增长14.1%。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069.09万平方米,增长34.5%。

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为2885.25万平方米,增长47.7%。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35.09万平方米,增长30%;竣工房屋价值148.03亿元,增长60.3%。

4、投资重大项目快速推进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8.37亿元,超过“十五”时期五年的投资总量,同比增长33.9%。

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并顺利推进。

全市新开工项目2004个,同比增加812个,完成投资额758.39亿元,增长81.8%;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51个,同比增加121个,完成投资额330.62亿元,增长123.8%。

新开工工业项目878个,增加247个,完成投资额327.15亿元,增长66.3%;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6个,同比增加48个,完成投资额126.62亿元,增长135.8%。

5、消费惠民政策效应显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37亿元,超过2007年全年总量,同比增长19%。

“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政策实施促进了消费潜力的释放。

上半年,全市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3.83万台,销售金额5.95亿元,其中销售冰箱7.44万台、彩电5.14万台、洗衣机2.64万台、空调2.27万台、计算机2.14万台、热水器2.63万台。

家电“以旧换新”五大产品销售23.66万台,销售总额8.67亿元。

6、财政收支高位快速增长

上半年,财政收入300.28亿元,与2008全年总量相差不到1亿元,同比增长37.8%。

其中,县级财政收入49.07亿元,增长78.7%,快于市区级46.8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148.28亿元,接近2008年全年总量,增长37.4%。

财政支出171.54亿元,增长50.2%,增幅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其中,支出总量前五位的城乡社区服务、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一般公共服务和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共支出111.31亿元,增长36.2%。

7、外引内联招商成效斐然

上半年,全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999.93亿元,同比增长49.7%。

新建省外投资项目519个,增长33.1%。

实际利用外资9.48亿美元,接近2007年全年总量,同比增长41.8%;其中,直接利用外资7.7亿美元,接近2008年全年,增长37.9%;对外借款1.68亿元,增长63.6%。

工业利用外资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3.1%,占全市利用外资的54.5%。

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7户,与上年同期持平。

二、主要特点

(一)经济结构调整优

1、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上半年,我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688.78亿元,实现增加值194.13亿元,同比增长33.6%。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29.69亿元,增长90.7%;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10.42亿元,增长29.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达30.6%,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去年投产新产品实现量产,液晶显示屏产量506.88万片,其中5、6两月产量均在130万片以上;笔记本计算机产量37.98万台,其中5、6两月产量均在10万台以上。

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646.38亿元,增长41.8%,总量是2008年全年的1.2倍。

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305.36亿元,同比增长68.1%,占工业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39.8%提高到47.2%。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投资89.12亿元,增长26.4%;装备制造产业投资66.21亿元,增长71.5%;新能源产业投资5.74亿元,增长9.5倍;新材料产业投资4.67亿元,增长84.7%。

2、投资结构调整重点突出

上半年,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工业六大千亿产业完成投资398.08亿元,同比增长61.8%,占工业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53.9%提高到61.6%。

“121”项目完成投资230.85亿元,占本年计划投资的56.8%。

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完成投资152.7亿元,占本年计划投资的78%。

现代服务业投资798.57亿元,同比增长32.5%,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达72.3%,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扣除房地产业后,现代服务业投资为104.67亿元,增长63.4%。

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商务服务两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72和1.2倍。

3、工农业生产结构优化

从农业看,种植业粮增油减,蔬菜面积扩大。

夏粮播种面积7.7万公顷,增长19.3%;油菜播种面积8.7万公顷,下降20.3%。

蔬菜播种面积2.7万公顷,增长9.1%。

规模养殖升级,奶牛存栏快速增长。

生猪出栏102.6万头,同比增长0.1%,生猪存栏98.2万头,同比略降;家禽存、出栏量分别达到3954和4894万只,分别增长1.7%和0.1%;奶牛存栏3.5万头,增长41%。

从工业看,上半年,全市1~1.6升小排量轿车产量6.22万台,占轿车产量的比重达75.1%,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液晶(LCD)电视机产量达到149.16万台,占彩电产量的比重达92.4%,提高26.4个百分点;橡胶轮胎外胎产量867.52万条,全部为子午线轮胎。

4、商贸企业规模升级明显

上半年,全市零售额超过亿元的批发零售企业有85家,同比增加23家;实现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2%,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

其中,外来投资企业27家,同比增加8家,实现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7%,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质量高

1、重点行业利润增加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93.39亿元,同比增长31.9%。

利税总额148.67亿元,增长17.1%,其中利润总额86.25亿元,增长21.3%。

企业亏损面缩小到13%,同比收窄0.3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利润保持较高增幅,分别增长45.6%、35.2%和3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3、13.9和14.4个百分点。

2、税收收入比重提高

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48.28亿元,增长37.4%。

税收收入134.36亿元,增长38%,快于非税收入5.6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的比重为90.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其中,营业税106.31亿元,增长36.1%;耕地占用税和契税27.93亿元,增长70.3%;企业所得税26.1亿元,增长36.5%;国内企业增值税30.72亿元,增长6.2%。

3、短期信贷同比多增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78.2亿元,同比增长16.7%,上半年增加559.38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实际增加481.5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34.9%。

其中,短期贷款1155.59亿元,增加131.18亿元,同比多增94.19亿元;中长期贷款3573.62亿元,增加412.37亿元,同比少增77.58亿元。

4、引资项目规模扩大

上半年,全市新引进招商引资大项目21个,在谈大项目54个,其中工业32个,现代服务业22个。

新批27个外资项目,合同外资3.3亿美元,同比增长212.3%,其中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

外资企业外方合同外资增资1.7亿美元,增长355.7%,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增资项目4个。

(三)协调发展成效好

1、经济发展促民生改善

上半年,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到13.4亿元,增长29.6%。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7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6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97元,增长17.8%,比全国平均水平多65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8065元,增长12.5%,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达46.7%。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293元,增长20.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8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594元,增长22.9%,对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66.4%。

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主动力。

2、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

公租房开工15976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开工166.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开工34134套(户),占全年目标进度的78.5%,居全省前列,新站区“蓝天公寓”900套廉租房顺利分配到户。

3、外贸出口增势强劲

上半年,进出口总值55.52亿美元,同比增长24.7%。

其中,出口总值33.82亿美元,增长35.1%;进口总值21.7亿美元,增长11.4%。

出口增幅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1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166.66亿元,增长97.7%。

三、存在问题

上半年,全市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宏观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下半年还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压力加大。

(一)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今年以来,我市CPI同比涨幅逐月攀升,已连续5个月超过5%,6月份同比上涨7.7%,创2008年7月份以来36个月新高。

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和0.6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去年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较大。

在6月份价格总水平7.7%的涨幅中,翘尾因素影响5.3个百分点(占69%),新涨价因素影响2.4个百分点;在上半年价格总水平6.3%的涨幅中,翘尾因素影响4.6个百分点(占73%),新涨价因素影响1.7个百分点。

从构成看,食品和居住两大类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

食品类价格涨幅由1月份的8.7%扩大到6月份的19%,影响6月份价格总水平上涨5.7个百分点(占74%),影响上半年价格总水平上涨4.1个百分点(占65.1%)。

特别是猪肉价格6月份同比上涨76.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8、3.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8%,已成为C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6月份,蔬菜、蛋、水产品、粮食、油脂同比分别上涨22.5%、26.9%、17.1%、15.5%、22.7%。

居住类价格涨幅由1月份的6.4%上升到6月份的7.6%,影响6月份价格总水平上涨1.5个百分点,影响上半年价格总水平上涨1.3个百分点。

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高位震荡,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全球通胀预期继续升高。

国内市场受自然灾害、要素成本增加以及国内粮价与世界粮价存在较大差距等影响,国内粮价下跌的空间有限。

下半年,随着翘尾因素影响的减弱,预计我市CPI将有所回落,大致呈前高后低态势,但是全年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难度较大。

(二)企业经营环境趋紧

汽车减产消化库存。

6月份,我市汽车产业完成增加值同比下降8.7%,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首次出现负增长。

上半年我市汽车产量同比仅增长3.9%。

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7.4亿元,同比增长40.6%,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幅10.3个百分点。

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融资成本增长更快,利息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6倍和1.3倍。

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融资,融资成本大幅度增加。

原材料成本压力较大。

我市多数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成本上升压力难以向下游企业转移,主要依靠自身消化。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9.2%,高于出厂价格5.4个百分点。

1-5月份,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37.8%,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3.5个百分点。

企业应收账款大增。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幅由3月末的24.9%升至5月末的42.5%,高于全国、全省同期增速20.2个和2.9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受到经营环境趋紧的影响,二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140,同比下降8.2点,环比下降10.4点。

其中,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8.6和15.3点。

(三)节能减排不容乐观

上半年,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8.6%,增幅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7位。

1-5月份,全市重点监测的38户年耗能万吨标准煤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同比增长4.9%,较前4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3.6个百分点。

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幅不到3%,全年完成4%的节能目标尚需努力。

另据环保部门反映,由于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上半年我市COD减排量未达到序时进度,畜禽养殖氨氮减排仅完成目标任务的29%,全年完成减排省控目标有压力。

(四)房地产市场增长放缓

上半年,全市房地产投资500.83亿元,同比增长23.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仅增长0.8%。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303.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

商品房待售面积143.92万平方米,增长48%,其中住宅待售面积74.78万平方米,增长57.5%。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趋紧。

上半年资金到位同比下降5.9%,四大项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仅增长5.9%和7.7%;利用外资下降34.8%,包括预付金在内的其他资金下降19.5%。

房地产业企业登记数持续减少。

上半年,新登记房地产业企业36户,同比减少42%,环比减少28%;注册资本3016万元,同比减少87%,环比减少82%。

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个人消费贷款增速高位回落。

6月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931.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连续13个月回落。

四、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但影响下一步加快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要坚持转方式、调结构,解决好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积极采取措施稳定消费价格

进一步抓好“菜篮子工程”,保障蔬菜和猪肉等居民消费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

据分析,今年我市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流通环节,而猪肉价格本月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在生产流通环节。

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户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积极开展“农超对接”,降低蔬菜流通环节费用。

恢复和出台扶持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落实并加大猪肉储备,稳定猪肉价格。

要密切关注价格走势,严格控制与居民消费直接相关的涨价出台,及时发放特困群体生活补助。

(二)积极解决影响企业发展实际困难

要分行业摸清影响企业面临的困难,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解决。

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扩大通过证券市场和发行债券直接融资规模,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信托计划发行,开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等非信贷类融资。

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技工院校毕业生在肥就业,逐步解决我市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切实做大做强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碳产业,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三)积极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要认真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积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稳定市场预期,控制房地产销售价格上涨。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

统计部门将与有关部门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加强对房地产投资和市场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撰稿:

刘晓明谷瑾琼

钟敏

审核、签发:

金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