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787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docx

《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docx

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

高中哲学生活总复习题答案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BCDDAA

二、非选择题:

8、

(1)这一发现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波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的。

(2)这一发现还告诉我们: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材料中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正是人们能够发现规律的具体表现。

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BDBD

二、非选择题:

6、

(1)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因此,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的观点是正确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因此,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否定了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一、单选题:

DACDB

二、简答题:

6、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单选题:

AADAD

二、简答题:

6、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

人和自然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可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单选题:

ABBBD

二、简答题:

6、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从这一意义上讲,题中的前提是正确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我们不能因为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认识的无限性。

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单选题:

ADABCA

二、简答题:

7、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联系具有多样性。

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还体现了四个层面之间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等。

(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单选题:

ABACB

二、简答题:

6、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是大型、复杂、系统的工程,每一个单独的领域都不可能完成。

它的圆满成功,是围绕整体目标、全国协作的结果。

(2)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国防科工委会同各有关部门成立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保证了工程有序、有效实施。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趋向强化的特征,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参加工程各部门和单位以及科学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走出了一条投入少、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路子。

(4)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体现了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既着眼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化组合,又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了对如何实施探月工程完整、准确的认识,保障了工程的圆满成功。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单选题:

CDDCB

二、简答题:

6、(!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当代人的发展会影响和制约后代人的发展。

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为后代人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单选题:

BCCAD

二、简答题:

6、

(1)这句话说明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路。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这句话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坏事太小就去做,也不要以为好事太小就不去做。

因为任何事物都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引起质变。

(3)我们青年学生要立志成才,就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凡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个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善的行为,我们都要去做,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凡是对社会、对个人和他人有害的恶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都要坚决抵制,防微杜渐。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单选题:

CACCBC

二、简答题:

7、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辨证统一的,这要求我们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选择试验点,总结成功经验,进而推广到其它地区。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以中央的方针为指导,同时要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BADBB

二、非选择题:

6.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针对当前经济发展中需求结构不合理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实行“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对合理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要“保”,对不合理的需求和项目要“压”,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CDAAA

二、非选择题:

6.答案:

(1)创新是需要勇气的。

所谓不破不立,没有打破旧的框架、旧的体系的勇气,没有革命批判精神,就难有理论上和实践中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2)“破”和“立”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破是手段、途径,立是目的。

没有破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立是在破的基础上的立,是不能离开破的立,它是对破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二框

一、单项选择题:

ACABA

二、非选择题:

提示:

本题考查有关创新的知识,以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答案:

①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们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正如恩科格斯所说: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②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BABAA

二、非选择题:

6、

(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问的矛盾。

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通过改革来解决。

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CBBCA

二、非选择题

6、

(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一、单项选择题:

CBCBC

二、非选择题: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在经济发展中,消耗大量土地、资金、劳动、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片面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不仅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最终也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取的。

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既重视经济的增长,又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ADDCC

二、非选择题

1、

(1)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也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其中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朱熹平、曹怀东在数学领域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体现了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说明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教育部、中科院发来贺信对他们的高度赞誉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满足,从而体现出他们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2)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就客观条件而言,人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工作条件、创造价值的条件都由社会提供;就主观条件而言,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持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单项选择题:

BCDDD

二、非选择题:

8、

(1)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雪灾中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行为,取得了社会对这些平凡人的尊重,从而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2)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灾难面前涌现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

没有计算个人利益的得失,考虑的是他人的危难,难能可贵,体现了灾难面前的人间真情。

(3)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CBCDCCBBCADCACBCDBCDCDAB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1)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4分)

(2)①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分)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感觉、意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分)③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分)

(3)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2分)

27、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②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激发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③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10分)

28、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

真正的哲学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6分)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6分)

29、

(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6分)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6分)

(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种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概括和总结。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4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世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BDABBCBBBADBDCCDDBBDDCCBA

二、非选择题(每题50分)

26、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要解决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在农村改革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决议以便更好地指导农村改革实践。

(4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要解决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

这一决议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好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4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决议是在“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的基础上形成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分)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分)

27、

(1)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因此我们要理智、冷静对待。

(3分)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的,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不断提高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做好预警自救工作,把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3分)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体现了这一点。

(3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体现了这一点。

(3分)

28、

(1)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

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这是正确的。

(3分)

(2)但不能由此得出规律是不变的结论。

因为规律是由客观事物的性质所决定,并与一定的条件联系着。

只要事物的性质没有变化和条件存在,就存在并起作用;如果事物的性质变化了与之相联系的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存在了。

(3分)

(3)不同的物质形态,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规律。

因此,我们应充分注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着的客观规律办事。

(3分)

29、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分)

(2)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是相对静止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绝对不运动。

(4分)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

我们不能以物质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

因此,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4分)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BACDBBACDBBBCDBCDCBCCBAAA

二、主观题:

26.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即对自己要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有短处而自卑,也不能因为有长处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5分)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因为长处使自己获得过成功,若是骄傲起来,忘乎所以,不知不觉便使长处变为短处。

(5分)

27.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是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4分)

(2)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经济发展要依靠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地球不堪重负,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且要依靠一定的资源。

而环境恶化,资源的滥用乃至枯竭,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因此,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4分)

(3)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就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使三者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否则,不仅影响当前的发展,而且会殃及后代,祸及子孙。

(4分)

28.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6分)

(2)从每一个人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就是量的积累的过程,通过每个人的自觉努力,每一件小事的积累,最终能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6分)

29.

(1)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唯物辨证法道路。

(5分)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对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由于国情、时代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不同,革命和建设的途径和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③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国情结合,和时代结合,和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各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引向胜利。

(11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BBBDCABDCCDCCBDDACD

1.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感动中国”人物凭借其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感动中国”人物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感动中国”人物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4)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

首先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共2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和实现人生价值。

然后从社会意识、价值观、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

2.

(1)人生价值的实现,既需要社会提高一定的客观条件,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2)从主观条件来说,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素质.一般来说,一个人学历越高,个人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就越高,因而越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个人学历越高,并不等于他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缺乏创新能力的人,很难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

(3)实现人生价值除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外,还应在劳动中,在社会奉献的实践中来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与身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需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哲学生活》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CBBCCBDCDBBDBDDCCCAABBDCBDCDA

二、简答题

31答:

(1)甲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4分)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4分)

(3)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2分)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不得分。

33答:

(1)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4分)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的力量不平衡,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被支配的一方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分) (3)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或消极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可能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或次要方面。

所以,不能简单把积极因素理解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不能把消极因素理解为矛盾的次要方面。

(4分) (4)上述观点对辩证否定观的认识是不科学的。

(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34答:

(1)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否则整个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