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652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有答案.docx

《高考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有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有答案.docx

高考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有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

(二)

语文2015.5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

中药命名的文化底蕴

“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醇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

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

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寡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把“百合”作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而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而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

“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

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

我国古代以中药名连缀拟就的对联、诗歌多不胜数,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师都精通医药知识。

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就从数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出九味创作了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九味中药。

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巧妙地紧扣小说的情节,与全诗内容浑.然一体,令人拍案叫绝。

本草的哲学

从药的得名看,本草从天地间带来的自然之美,也是中国人天地自然的结果,本草的名称因此拥有了韵味悠长的人文之美,甚至有某种意义上的情意和。

但是本草的价值不只在于“美”,更在于“理”,这在药名中亦有体现。

中医常以“本草”来统称中药。

通常的理解是因为草本药物占了中药的绝大多数,而明朝的文人谢肇制却认为是因为“神农尝百草以治病”。

“本草”的名称含有“以草为本”之意。

,是指草药的数量大,,是指中药采制以及行医疗病的整个过程都贴近自然、取法自然。

中药“五味子”的名称,就体现了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五味子是一种木兰科植物的果实,古医书记载,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可别小看这“五味”,中药学将药物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味不同,则使用不同。

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和缓滋补,苦味能泻火清热,咸味能软坚润下。

《黄帝内经》中将五味与五脏相联,并与五行相类:

辛入肺,类金;酸入肝,类木;苦入心,类火;咸入肾,类水;甘入脾,类土。

中医讲求慎察五脏的变化,了解其顺逆情况,处理好阴阳、表里的对应和联系。

五味子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正好能对人体五脏发挥平衡作用,所以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王公贵族和中药名师普遍采用,当作强身妙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中国人不但将目光放之四野,将生长于自然的药草用于人的药补食疗,同时也将人的身体看作一个自然之体,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相生相制的和谐整体,是天地之气蓄之、养之的自然机体。

人的生命健康与自然草木的茁壮生灵相呼应,人与自然中的生命息息相通,顺应自然法则而得养生大道。

这就是以五味调五脏,以本草调人身、以人之小宇宙适应自然之大宇宙的道理。

(取材于《中华遗产》)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蓬蒿.(hāo)B.葳蕤..(wēiruí)C.寄喻.D.浑.然一体

2.下面说法不属于...“百合”一名的意趣的一项是(3分)

A.百合花朵娇艳,亭亭玉立,被文艺作品歌咏。

B.百合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

C.“百合”暗指“百年好合”,被古人视为吉兆。

D.百合有镇静安神的功效,能治情致不调之病。

3.下面是唐三藏抒怀诗中提到的四味草药,请你从中任选一种,简述《西游记》中与药名相关的内容。

(可参考例句)(2分)

三棱子马兜铃竹沥茴香

例:

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亲自为御弟三藏践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城外。

阅读“本草的哲学”部分,完成4—5题。

4.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参悟灵动不仅更B.参悟灵性不仅更

C.参看灵动不而D.参看灵性不而

5.分析“五味子”这一药名体现了中医学怎样的哲思。

(4分)

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6—8题。

6.在②—⑤段的横线处填入适当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4分)

7.填入文中“□□”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诚恳B.招待C.样式D.轻缓

8.听了大臣的话,谢安为什么会感到惭愧?

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材料二】

①本草的命名有一套规律。

最常见的是以药物的自然形态来命名,听其名,知其貌。

比如“七叶一枝花”,它只有一根独茎,茎上生有一轮叶子,共七片,花也只有一朵,就生在这七片叶子围护的植株顶端,越发显得娇俏艳丽——药名与药草甚是合拍。

还有半边莲、猫爪草,它们不仅是药名,也是采药的识别特征。

②其次是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

譬如以根入药得名的板蓝根,以叶入药得名的枇杷叶,以皮入药得名的陈皮,以花入药得名的藏红花等等。

③还有很多是以_____________来命名的。

如白芨、黄芩、红花、青黛、麝香、乳香等。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命名的药物也不少:

决明子、千里光,听其名,用以名目一定疗效不错;续断、骨碎补,治骨折有奇效;伸筋草,顾名思义,当然是舒筋通络的。

还有治风通用的防风、乌须黑发的何首乌……诸如此类的药名会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慰藉和鼓励,有益于疗病。

⑤每到严冬时节,在四川、青海等地的冰天雪地之中,有一种小草会开出黄艳艳的小花。

它虽然没有腊梅那么清雅、高洁,却能润心肺、益五脏,是化痰止咳的良药。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款冬花”。

款,在此处本为古意“至”,然而却因为它的另一个常用意“□□”,令人对花儿有了动态美感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命名的,除了款冬花,还有仲夏成熟的半夏、夏至成熟的夏枯草、经霜采收的冬桑叶等等。

⑥本草的命名美妙而质朴,探求药名的玄机可以使我们对中华文化有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

⑦例如,有些药名以“胡”“海”“番”等字做为标志。

从这些不同的标志中,我们可以了解药物传入的时代及地域。

农史家认为,凡药名前冠以“胡”字的中草药,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丝绸之路传入,如“胡麻”;凡是冠以“海”字(除指明产于海洋的外)的药物,多为南北朝以后东南海路开通,由海路引进的,如“海藤”;凡冠以“番”字的,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如“番木鳖”。

有些药名除了摹形之外,又进一步作联想类比,产生异名。

如“金灯花”别名“无义草”,“金灯花与叶不相见,人恶种之,谓之无义草”,以“无义”代指草药,反映出了古人类比的思维方式及对无义之人的憎恶之情,表现出了古人朴素的道德观念。

⑧要说本草药名之玄妙,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例子。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味主治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的药草——“远志”。

此药乃用其根,而地上之苗则称“小草”,药效不如根部强。

相传东晋名相谢安早年曾立志在东山隐居,后来不得已出山当了权臣桓温的司马。

一次有人送给桓温一些草药,其中就有“远志”,桓温拿起它问谢安:

“这味药又叫‘小草’。

为什么一种东西有两个名称呢?

”另一位大臣看了谢安一眼,答道:

“这很容易解释:

在山里叫远志,出了山就是小草。

”谢安听后甚为惭愧。

“远志”,这药名中蕴含的意蕴,又岂止是中医药学的哲理呢?

9.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推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两篇材料都表现了中药的命名既包含自然之美,又富有文化意蕴的特点。

B.《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都是古代药学著作。

C.中药“玉竹”的得名是因为它的外形长得像竹子,光莹有节,华美如玉。

D.按中药命名规律判断,“胡荽”“海桐皮”“番泻叶”很可能是外域传入的药草。

E.以“本草”称中药,突出了中药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

10.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动物、矿物都可入药。

请从下面的三种中药中任选一种,结合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展开联想,谈谈这个药名的妙处。

(4分)

刘寄奴:

一种菊科植物。

刘寄奴即南北朝时的宋武帝刘裕。

此药草具有破血通经、敛疮消肿的功效。

外伤出血局部肿胀可用其煎汤淋洗疮口,能消炎止痛,防止感染。

凤凰衣:

鸡蛋壳的内膜。

别名鸡子白皮、凤凰蜕等。

干燥后多为褶皱的纸样薄膜,呈黄色或黄白色,略有光泽,具棕色线样条纹。

有化痰止痛、护疮生肌的功效。

云母:

一种呈晶体状、有玻璃光泽的矿物。

古人认为“此石乃云之根”。

《神农本草经》:

“安五脏,明目。

久服轻身延年。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5题。

屈原塔

苏轼

自注:

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

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

②南宾:

隶属于忠州。

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________,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__________。

(4分)

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③④

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

A.楚人B.奉佛人C.古人D.大夫

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

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

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

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的影响。

(6分)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1题。

(一)

客问魏子曰:

“或曰:

‘子房弟死不葬,以求报韩。

’既.击始皇搏浪沙中,终辅汉灭秦,似矣。

韩王成既.杀,郦生说汉立六国后,而子房之,何也?

故以为子房忠韩者,非也。

魏子曰:

“噫,是乌足知子房哉!

人有力能为人报父仇者,助之以灭其仇,其子父事之,岂得为非孝子哉?

子房知韩必不能兴也,则报韩之仇而已矣。

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

汉既灭秦,而羽杀韩王,是子房之仇,昔在秦而今又在楚也。

六国立则汉不兴,汉不兴则楚不灭,楚不灭则六国终灭于楚。

夫立六国,损于汉,无益于韩。

不立六国,则汉可兴,楚可灭,而韩之仇以报。

故子房之心决矣。

“子房之说项梁立横阳君①也,意固亦欲得韩之主而事之,然韩卒以夷.灭。

韩之为国与汉之为天下,子房辨之明矣。

范增以沛公有天子气,劝羽急击之,非不忠于所事,而人或笑以为愚。

且夫天下非一人一姓之私也,天为民而立君,故能救生民于水火,则天以为子,而天下戴之以为父。

子房欲遂其报韩之志,而得能定天下祸乱之君,故汉必不可以不辅。

夫盂子,学孔子者也。

孔子尊周,而孟子游说列国,拳拳..于齐梁之君,教之以王。

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

周卒不能,而天下之生民,不可以不救。

天生子房以为天下也,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为范增之所为乎?

亦已过矣!

(取材于魏禧《留侯论》)

【注】①衡阳君:

韩国公子成。

(二)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子房沮.之沮:

阻止

B.然韩卒以夷.灭夷:

平坦

C.拳拳..于齐梁之君拳拳:

弯曲

D.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谅:

原谅

17.对下列两句中“既”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既.击始皇搏浪沙中②韩王成既.杀

A.①②中的“既”都是副词

B.①中的“既”是副词,②中的“既”是连词

C.①②中的“既”都是连词

D.①中的“既”是连词,②中的“既”是副词

18.下列对文本一、二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禧的《留侯论》指出,张良是韩国人,却先是投靠项羽,后来又做了刘邦的谋臣,毫无忠贞之心,更不要谈报韩国之恩,替韩国报仇的事情了。

B.魏禧写《留侯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劝说朋友选对所依靠的集团,抓住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改变历史。

C.魏禧所举孟子学孔子的事例,与张良为报韩国之仇而事二主相似,更加充分地证明张良事二主是时事所趋,不是个人的力量能左右的。

D.苏轼的《留侯论》把项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能“忍”,正是张良时时提醒,才使得百战百胜,刚强勇武的项羽不断获得胜利。

1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

(2分)

②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

(3分)

20.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21.请在方格里填写《鸿门宴》中相关的文句,然后在横线上填空。

(5分)

①项伯得知项羽准备攻打刘邦以后,连夜到刘邦的军营中想叫张良和自己一同离开,张良认为沛公有了危难,“□□□□,□□□□”,于是把消息告诉了刘邦,从而为扭转局势埋下了伏笔。

(2分)

②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向北坐;张良□□□”,从座次可以看出,张良的身份是最的。

(3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7题。

守株待兔

土查村离县城约有二百公里,两面傍山,中间有一条公路,有一条窄窄的河。

几百户人家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河两边的山坡上。

由于地理位置太偏僻,外地人是很难到土查村的。

数十年过去了,能够让土查村人兴奋点的事是:

有一年一支钻井队进山来,到处打炮钻洞,有说是找石油,有说是寻宝,热闹一阵子离去后,给土查村人留下了很长时间的念想儿。

土查村的村委会坐落在进山不到十公里的一处河滩地。

村委会是一个四合院的小青瓦房,四周长满了树,有楠木、香樟、麻柳,还有桃树、杏树、李树、核桃树等。

在院门前,有一棵古树特别显眼,高约二丈,粗如水桶,枯死的树根比树干大好几倍。

土查村打算利用这棵古树打造“守株待兔”这张文化品牌。

村委会先是开小会,取得一致意见后,又召开村民大会。

村主任在会上大发感慨:

“我们这里有山有水,一年四季树绿花红,可是没有厚重的文化吸引外地人来,资源无法整合,开个小店卖点东西都是赚自己人的钱,我们怎么办呢?

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打名人牌,有争李白故里的,有打武松牌的,连西门庆这样的恶人也有人在争。

前不久,我去了乔家大院,就是一个卖豆腐起家的商人盖起来的几十间房子,后来人去房空,当地把它打造成风景区后,围绕这座房子摆摊设点卖旅游产品,养活了很多人。

我们村委会将把这座四合院打造为历史文物陈列馆,将村委会门前的这棵古树打造为《守株待兔》里的那棵树,这样我们村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不愁没有人来旅游参观。

村民表决同意后,村委会起草报告送到镇里,领导很快就签署意见同意,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得到的批示是:

打造文化品牌,是地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深刻表现,有关部门责无旁贷....,要大力支持。

得到“尚方宝剑”后,土查村召开了“首届国际思想家寓言家韩非子研讨会”。

很多专

家提交了论文。

韩非子出生在韩国,韩国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河南新郑,这没有争议,但是就《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那株树桩到底在哪里,今天还存不存在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学者说:

韩非子写得清清楚楚,□守株待兔□是战国时期发生在宋国的事,宋国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和土查村不很沾边。

有专家反驳:

当时只有宋国的兔子才撞死到树上吗?

土查村村前的这株古树,就是一只猫、一条狗撞上去也会没命的。

况且,韩非子写明宋国,是要有理有据地给国君讲道理。

如果他写明是土查村发生的,国君既没有来过,也不知道这个地方,他讲的道理国君咋会相信呢?

有专家呼吁大家开阔视野,说目前世界上最老的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棵名叫“麦修彻拉”的刺球果松,树龄高达六千四百岁;另外还有一棵1868年毁于一场风灾的非洲西部加那利岛的龙血树,活了八千多岁。

韩非子写的这棵树算起来才三千岁左右,咋可能有不存在之说呢?

简直是无稽之谈....。

有专家就进一步启发大家:

这几天我们大家都实地感受到了,土查村这里有山,有山就一定有野兔,村委会门前的树又长在一片农田里,三千多年前,冬天山上一片荒凉,农田里却长有庄稼,野兔于是跑下山来寻找吃的,正好有位农夫在田里劳作,野兔受惊,铤而走险....,撞死在树上,农夫白捡了一只兔回家打牙祭。

三天的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取得的成果是:

土查村是“守株待兔”的发源地之一,几位外籍华人和国内的专家、领导还为发源地授了牌。

村委会门前的那棵古树被花台围了起来,花台上塑了个农夫,农夫手握锄把立在田中,向远方殷切地望着:

一只兔在他身后正要撞到树上。

花台旁立了一块碑,上面刻了□守株待兔□的古文及现代文,还刻了英译文。

媒体对会议进行了一番报道后,土查村确实热闹了一阵,但大多数都是取经的,村里并没有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游人如织....。

一些零星来的参观者看后,大呼上当,说这里的山没有气势,树矮矮的,院落打造成了似成相识的堂皇展厅,一些粗糙的字画和文字资料让人看后就像枯死的树桩般了无生气。

村委会也为负债累累而喘不过气来,一班人直叹息文化无用。

(取材于李永康的小说,有改动)

链接材料:

×省拟开发“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本报讯×省×县文物旅游局17日指出,当地文物旅游部门决定,由花果山生态苑有限公司着手开发建设“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近年来,国内文化学界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的“户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多位专家经过20多年的考察研究后认定,孙悟空老家为×省×县说的依据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

当地政府官员表示,孙大圣的故里在花果山,这是历史赐予我们的一处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当地要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中,保护、利用好这一遗产。

“大圣故里”烂尾,扇了“故里热”一耳光

×省×县“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之后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

据该县旅游局局长估

算,这个项目需要过亿投资,即使建成,“这个景区只有一个传说,从面上来看,我县周边没有出名的旅游景点,形不成旅游环境”。

“名人故里”搞得多了,都搞出套路来——先请“权威专家”来研讨、论证;然后建故居,最好弄几件名人用过的旧物装装门面,实在没辙,就根据传说弄一些景点糊弄游客。

万事俱备后开门卖票收钱。

×县也不例外,“孙大圣”毕竟不是真人,不可能有文物存世,于是当地就准备投巨资,修建什么南天门、御马监、蟠桃园、白骨洞、女儿国等等,简直要做成一个《西游记》的微缩景区。

可惜,“孙大圣故里”还没能建成,就遭遇资金链断裂而“烂尾”、先期投入的数千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交了“学费”。

(以上两则新闻均选自《广州日报》)

22、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向是(2分)

A.责无旁贷B.无稽之谈C.铤而走险D.游人如织

23、在文中□处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

(2分)

2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不同专家的发言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努力证明土查村就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发源地之一。

B.小说结尾的叹息表明,面对文化素养不高的游客,靠宣传文化遗迹来致富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C.土查村用本村的一棵枯死古树附会寓言故事中的情节,这种“文化创新”,只能以失败收场。

D.小说不乏荒诞色彩,故事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批评跟风行为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份同情。

E.小说作者采用讽刺的手法,通过村主任动员、专家论证、院落改造等情节巧妙地表现了主题。

 

25、简析第一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6、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有哪些含义?

(4分)

 

27、根据本文和链接材料,从自己的阅读积累中另举一例(中外作品均可),简析小说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5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8.微写作(10分)

阅读下面的歌词,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任选角度,鉴赏这首歌词。

要求表达明确,分析合理,150字左右。

②分别以“第一”“第二”“第三”为开头,另写三段话,表达你对“家国”的认识。

要求观点正确,层次清晰,150字左右。

③作者说,他创作这首歌词的时候,是被窗外升起的太阳和手边的一片面包激发了灵感。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一刻?

写一写那一刻对你的触动,要求情感真实,细节描写恰当,150字左右。

自己

第一,要保持希望,在每天清晨太阳升起。

不用太在意,这一手的遗憾。

用一片面包,解决你的不安。

第二,切记不要与自身的平凡为敌。

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变得不像自己。

你曾慌乱过你的年华。

突然,你们的每一天都一样,面对的是同一个太阳。

第三,与自己所处的现在促膝长谈。

写生命中难以忘怀的情感。

如若变成生命中的情不自禁,那就用最温热的手臂,拥抱自己。

29.作文(50分)

从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①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南京一位人称“迪爸”的家长在网上为上小学的儿子写成长日记,两年的时间已经写了几百篇。

这些文章有些是与儿子的对话实录,有些是带儿子参加课外活动的记录,有些是针对儿子的行为对生活的反思和随笔。

很多网友赞赏“迪爸”坚持不懈的精神,但也有人担心家长对孩子太过密切的关注反而会束缚孩子的自由成长……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