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和同步训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648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和同步训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和同步训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和同步训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和同步训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和同步训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和同步训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docx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和同步训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和同步训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和同步训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docx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和同步训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讲解与同步训练: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一、典题示例

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为________,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________地的风力较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2)图中B天气系统从气流的状况来看叫_______ ,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_______    。

图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是_____。

(3)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

(4)杭州G20峰会选择在9月初举行,主要考虑与7、8月相比,9月的_______ (填气温或降水)因素较适宜。

但9月杭州也很可能受到来自海上的 _______ 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_______ 的天气。

【答案】

(1)西北风

(2)甲 

(3)原因:

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4)反气旋天气晴朗 

(5)大风降温,     

(6)可能有雨雪天气    

(7)寒潮或沙尘暴    

(8)气温    

(9)台风或热带气旋    

(10)狂风暴雨

【解析】

(1)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根据等压线图,图中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

图中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甲、乙两地中,甲地的风力较大。

(2)图中B天气系统从气流的状况来看叫反气旋,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天气晴朗 。

图中天气系统A是冷锋,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是大风、降温天气、可能有雨雪天气。

(3)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寒潮、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4)杭州G20峰会选择在9月初举行,主要考虑与7、8月相比,9月的气温较低,温度较适宜。

但9月杭州也很可能受到来自海上的台风或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狂风暴雨的天气。

二、知识点讲解

1、概念:

①高压(反气旋):

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气压,简称高压,就气流状况而言,称为反气旋;

②低压(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为低气压,简称低压,就气流状况而言,称气旋;

1高压脊: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叫做高压脊,在此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

2低压槽:

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叫做低压槽,在此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2、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的特征

气流状况

气 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平面示意图(北半球)

风 向

北半球

逆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南半球

顺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垂直剖面图

阴雨天气

晴朗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典型的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的寒潮天气(其发源地为高压-反气旋,寒潮行进过程为冷锋);

二、知识点讲解

1.气旋是

 ①在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    ②在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漩涡;

 ③过境时常伴有锋面,导致复杂的天气现象;④过境时导致气流下沉,多出现晴朗天气。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读下图,完成2-3题。

2.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气压系统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    )

 A.60°N附近海域   B.15°N附近海域    C.15°S附近海域   D.60°S附近海域

“高温、干旱”是去年夏季我国江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特点,据此结合下图回答4—6题。

4.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属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城市比农村更感酷暑难当的原因在于城市具有  (    )

 A.集聚效应     B.阳伞效应       

C.热岛效应      D.雨岛效应

据苏州某年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2题

10.m地的风向是  (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11.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有晴   D.m地晴,n地有雨

12.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3.下图为位于同一纬度的①②③④四地某日的天气状况示意图,其中气温昼夜温差差值相距最大的两地是 (    )

  A.①地和②地        B.③地和④地       C.①地和③地       D.②地和④地

14.12月28日晚,苏州市降了一场小雨,次日早晨,气温降低。

以下能反映这次天气变化的曲线是 (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此时正经受某天气系统的影响。

分析回答15-18题。

15.最能反映P地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

16.观测发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夜晚气温较高,主要原因是   (    )

 A.有降水,大气中水的相态变化会放出热量

 B.云量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多

 C.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强

 D.云量增多,地面长波辐射增强

17.图中天气系统一般出现在下列哪一气压状况图中(单位:

hp):

              (    )

18.若此天气系统快速由甲地向P地移动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    )

 ①暴雨;②沙尘暴;③寒潮;④梅雨;⑤对流雨;⑥大雪。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9.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回答问题:

(1)读“南方某城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前后天气变化情况:

  过境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境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境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该城市的寒潮大多源于___________。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单项选择)  (    )

(4)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多项选择)  (    )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羽绒服装热销

  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1.A【解析】解题时,可先画一幅北半球(或南半球)的气旋形成示意图,然后对照选项正反思维理解判断。

2.D【解析】根据高压、低压正确判断风向。

①中心为高压,风应由内向外;②中心为低压,风应由外向内;③有两个箭头画错(两两矛盾)。

3.C【解析】图示④系统为南半球气旋,而60°S附近海域位于南极大陆外围(强劲西风带),不可能有气旋活动。

4.B【解析】江南地区夏季高温干旱应该是伏旱天气,即副热带高压控制,为②曲线所示。

5.C【解析】冷锋过境前后应是气压持续上升过程,即③曲线所示。

6.C【解析】城市比农村更感酷热难当应是高温的集中表现,即热岛效应所致。

7.C【解析】图示为气温明显下降,气压明显上升过程,应为冷锋造成的。

8.D【解析】冷锋为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的。

9.B【解析】A为江淮准静止锋造成,台风为气旋活动,伏旱为反气旋(副高)控制形成,而我国东北、华北夏季暴雨为冷锋形成。

10.A【解析】图示为一暖锋,m处为暖气团,主动前进,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m为西南风。

11.D【解析】暖锋是锋后暖而晴,降水主要在锋前(冷气团一侧)。

12.B【解析】n地应先为冷气团控制,再为暖锋控制,最后为暖气团控制,气温呈上升趋势。

13.B【解析】陆地少云则昼温最高,夜温最低(即温差最大),海洋多云则昼温最低,夜温最高(即温差最小),两者昼夜温差差值相距离最大。

14.C【解析】苏州12月底,夜雨后次日早晨气温降低,应为冷锋造成,则总体气压呈上升趋势。

15.C【解析】P地温度垂直变化为由下向上呈降升降的规律变化。

即有一个逆温层存在。

16.C【解析】夜晚气温较高,主要是由于(说明)大气的逆辐射(即保温)作用较强所致。

17.B【解析】由原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中等温线(或面)可知此处有一锋面,而锋面应在低压槽处,即B图。

18.B【解析】快速移动即快行冷锋,可带来的天气现象有暴雨、沙尘暴、寒潮和大雪;梅雨为江淮准静止锋(移动慢)所致,对流雨为气流垂直上升所致。

19.【解析】寒潮对应的三时天气应是一个冷锋的过境过程,过境前、过境时与过境后的天气变化,主要要考虑其所给图中的气压与气温变化,并结合其进行动态分析;寒潮源地应为亚欧大陆内部的亚洲高压,其影响的天气系统应为北半球的反气旋。

【答案】

(1)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暖而晴;过境时: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多雨雪大风天气;过境后:

气温低,气压高,冷而晴;

(2)亚欧大陆内部

(3)B;

(4)AB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