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658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

9.竹节人

教学目标:

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

(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

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

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

生齐读课题:

《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

风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威风凛凛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赫赫伟绩   津津有味 全神贯注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

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

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

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第二部分(3-19自然段):

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

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交流:

师总结:

《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

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

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

学习“斗竹节人”游戏描写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师: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

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师:

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

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

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

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

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

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课件出示:

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

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

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

这样写的好处是:

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

思考:

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找:

“黑虎掏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

咚咚锵!

生交流:

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

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

(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

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

思考: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

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

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

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

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

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

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意思对即可)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

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

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

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生活中话语里心理上   

句式练习:

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           

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

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

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

《你不是灰姑娘》。

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

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

(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图片,回忆美好的童年。

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导学,再次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 选择阅读方法

9.竹节人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14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

(生自由回答)(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

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竹节人》。

3.介绍作者。

范锡林,1950年生于江苏无锡。

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集《辟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三百多万字。

他的作品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个奖项。

二、初读课文,自学检测。

1.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扫除字词障碍。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

“凛”是前鼻音,“橡”是后鼻音,“筹”是翘舌音,“裁”是平舌音,“瘩”要读轻音。

3.指导书写易错的字。

(1)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跺、颓”,并且在黑板上示范。

(2)“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4.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并练习规范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

(2)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

说说它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

(3)竹节人怎样玩?

玩这种玩具有什么技巧?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描写,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概述“我们”喜欢玩具。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

主要描述了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第20—29自然段):

主要写老师没收了“我”和同桌的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的趣事。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简单说说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

(2)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的事。

设计意图: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锻炼学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时,能清楚其主要内容,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布置作业。

1.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竹节人》,进一步了解作者玩玩具的故事,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乐趣。

1.课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小组探究合作,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组的学习任务如下:

第一组:

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第二组:

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讲给大家听。

第三组:

讲述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2.交流任务完成情况。

第一组:

竹节人制作指南:

(1)把毛笔杆(细竹竿)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2)在这一截上端留出脑袋,接下来的地方钻一对小眼,预备装手臂;

(3)锯出八截短的,作为竹节人的四肢;

(4)把这些竹节按人体的形状摆好,然后用一根结实的线绳依次穿起来。

玩法:

将线绳一松一紧,竹节人的身子摆动,手挥舞。

在竹节人的手上可以系上或安上东西当武器。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可以玩对打的游戏。

第二组:

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1)利用破课桌玩竹节人,破课桌变成了古战场。

(2)玩出种种花样:

一个竹节人独自表演;两个在一起搏斗;线被卡住,竹节人变成呆子;制作成孙悟空;装扮成窦尔敦:

佩戴偃月刀,手持蛇矛枪的战士。

(3)课下玩,课上也玩。

(4)老师也玩得津津有味。

第三组:

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1)起因:

“我”课上玩竹节人。

(2)经过:

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

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3)结果:

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设计意图:

因课文比较长,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完成三个部分有困难,所以分组进行,在一个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时,其他两组同学认真听,使学生初步明白: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三、问题探究,情感升华。

1.作者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他是怎么做的?

当时的心情怎样?

明确:

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心情沮丧,悻悻然。

2.当作者发现老师在自己的办公室也玩着“竹节人”的游戏时,为什么心中的那份小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明确:

因为老师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竹节人”游戏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们”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满足。

3.为什么要写老师玩竹节人这一部分?

它和主题有什么关系?

明确:

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玩具的有趣,它甚至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和自豪。

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题,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知道了它的制作方法、玩法以及在当年曾经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小小的竹节人,是作者美美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2.归纳写作特色。

(1)具有夸张色彩的语句,让文章生动有趣。

(2)语言幽默,耐人寻味,暗含言外之意。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写一段介绍玩具或讲述玩具带给你乐趣的往事,与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竹节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玩具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总之本堂课设计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课文,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反馈及时,参与度较高。

问题引导设计巧妙、具体,有实效。

培训作业: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及《竹节人》教学设计

一、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人类文明的创造、宇宙生命的奥秘。

2、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

3、区分描述性语言和说明性语言,尝试感受三篇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代诗歌运用修辞表达丰富内容的手法。

二、本课教学目标及说明

1、在同龄人的故事中,尝试体会亲手制作简单玩具的游戏给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2、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3、理解文中的丰富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在语言中体会情感。

三、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1、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读懂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对于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快乐。

2、理解文中的语言表达的情感,在语言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你们在课余或者课间喜欢玩什么游戏?

其中有没有你亲手制作的玩具?

能不能介绍一种你亲手制作的玩具并且表达这个玩具带给你的快乐呢?

设计意图:

拉近与文章的距离,从同龄人的角度挖掘他们的生活内容。

1、朗读标题,引入文章内容

问题:

作者的标题是《竹节人》那么如果你是作者,会从哪些方面写这篇文章?

预设:

我会从什么是竹节人,怎么做竹节人,怎么玩竹节人写起。

2、那么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竹节人这篇文章的?

请同学认真朗读,并且文章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并且做简单地概括。

预设:

第一部分:

(1-2段)概述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3-19段)写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和斗竹节人的乐趣。

第三部分(20-29段)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3、阅读本文,你会在会心的微笑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这种快乐和喜悦能否在你概括的故事内容中感受到?

比如说在制作竹节人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快乐吗?

预设:

在第3段中,作者将制作竹节人人的过程写得干脆利落,没有拖泥带水,这种说明性的语言是要表现玩具的简单,符合小朋友的特点。

在第4段、第5段中,鸡妈妈怪我总把包庇弄丢,而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作者用幽默、调侃、夸张的语言,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把毛笔用来制作竹节人,并且充分利用破旧课桌的裂缝来玩竹节人,这是孩子们自得其乐,窃喜的地方。

看来简单的物质、简易的条件,运用我们人类的智慧也能创造快乐。

4、在写第二部分斗竹节人的过程中,同学们除了“欢乐”这个词语还能用什么词语来表达作者和小伙伴们的情感?

依据是什么?

预设:

热情、激情

老师补充预设:

充满喜爱的热情、游戏胜利的激情

依据是什么?

在字里行间哪些地方可以读出来?

重点研究描述性语言。

预设:

第8段:

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这些语句中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将竹节人比作壮士,健美比赛的小伙子,生动、夸张的语言无不透露出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和着迷。

第9段中:

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这些语句中透露出童年时期的孩子对竹节人单纯热情的爱和纯粹无暇的欢乐。

第10段中:

斗士和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形成反差,生动地写出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不动地可笑模样,表现作者当时玩游戏的快乐和胜利时的喜悦心情。

第11-19段中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何以见得

有手握金箍棒的齐天大圣、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有偃月刀,各种各样的玩法: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通过感叹号、拟声词,来表现叱咤风云、气势恢宏的古战场,古趣和斗趣在文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第19段中,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教室里的场面描写更加突出了同学们的入迷和乐趣。

这种感情可以说是达到了高潮。

5、在斗竹节人的情节中,哪些词句中能让你感受到这简单的快乐?

预设:

比如:

第11段中“就成了”及其他段落中突出儿童对自己创造的武器极其满意,甚至是得意,内心的快乐溢于言表。

第二课时:

思考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斗竹节人,是怎样构思布局的呢?

最常出现的是,有时,有的对手会亮出,更有意思的是,最入迷入情的是教室里大规模的、热闹的搏斗,这些内容是醉着游戏的欢乐程度和情感的高潮一步步写下来的。

2、为什么要写老师玩竹节人的这一部分呢?

是不是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呢?

是不是可以删去呢?

这里面涉及到我和同学心情的前后对比?

从沮丧和怨恨到理解老师不希望我们在不合时宜的时间和场合玩耍、亲近和认同甚至是喜爱,我们的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感到得意和自豪。

老师形象的前后对比?

从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到温柔赤诚、活泼亲切的形象。

所以这部分内容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和自豪,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3、思考探究第三题

4、积累拓展第四题。

五、作业设计及说明

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一种玩具制作指南,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玩这种玩具时的情景和乐趣。

说明:

制作玩具的过程要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现,而表达情感的语言则更多地运用描述性的语言。

六、板书设计

竹节人——简易的物质带来心灵的快乐和满足

制作竹节人喜爱

斗竹节人(主体部分)入迷、欢乐、热情、激情

老师玩竹节人亲近、理解老师,对自己制作的竹节人更加得意、自豪(深化主旨)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竹节人》

教科书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阅读任务,运用“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完成玩具说明书,感受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2.能根据阅读目的积极调整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反思意识。

3.能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阅读任务,运用“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完成玩具说明书,感受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教学难点:

能根据阅读目的积极调整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反思意识。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

揭示主题引入新课

(一)揭示单元主题

1.结合插图谈一谈对单元导语“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学习重点,聚焦“有目的地阅读”这一

话题。

(二)引入新课学习

1.对比发现《竹节人》一课与以往课文的不同之处。

2.读学习提示,对比分析三个阅读任务的异同。

3.结合自身经验,分享完成阅读任务的设想。

【设计意图】明确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聚焦单元教学重点。

二、

计时阅读

概括内容

(一)

计时通读全文,概括内容

1.计时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借助下图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回忆了的经历。

3.分享交流主要内容,补充并完善。

(二)反思阅读过程,分享阅读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