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1654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讲解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一、要点梳理

文言句式有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两大类,特殊句式是考查重点,在文言阅读中掌握句式,才能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不同用法和意义,正确理解文意和把握作者情感。

(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

“……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

如: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

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①承前省。

如: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

“沛公谓张良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③自述省。

如:

“(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

“(孟子)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

‘不若与人。

’”

(2)省略谓语

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3)省略宾语

如:

“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

“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

如: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6)介词“自”也可省略

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3.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子顺序而言的,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

“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译为:

“等到不相信他的时候”。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它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③借助“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④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宾语放在介词前:

如:

王问:

“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

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

在文言文中,除了这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

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①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如: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3)介词结构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①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1: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例2: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1:

“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例2: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例3: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例4: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渺渺兮予怀。

4.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有两大类型:

一是从语义上表示被动;二是借助一些表示背诵的词来表示被动。

(1)从语义上表示被动

即不用任何专门表示被动的词语来表示被动,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

例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例2:

“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报任安书》)

例3: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2)借助某些词来表示被动

常见的用表示被动的词来表示被动的句子有以下几种:

①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例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例2: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例3:

“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者,贞也。

”(韩非子《五蠹》)

②用“见”“见……于……”(“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

例1: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与张仪。

”(《史记•楚世家》)

例3:

“臣诚恐见欺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

例1: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前一个“于”表示被动)(《师说》)

例2: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滕文公上》)

例3: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④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例1: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例2: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史记·项羽本纪》)

例3: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二)固定句式

1.表示疑问

(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刘邦说:

“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求,尔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

“冉求,你怎么样呢?

”)

(3)何以……?

(可译为“根据什么……?

凭什么……?

为什么?

怎么会?

”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

(可译为“所……的是什么?

”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

(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②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蒋琬问曰:

“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

”《失街亭》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2.表示反问

(1)何……哉(也)?

(可译为“怎么能……呢?

”)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

②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

(2)何……为?

(可译为“为什么要……呢?

“还要……干什么呢?

”)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3)何……之有?

(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

①勾践曰: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

“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

(4)如之何……?

(可译为“怎么能……呢?

”)

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季氏将伐颛臾》

(5)岂(其)……哉(乎,耶,邪)?

(可译为“哪里……呢?

难道……吗?

怎么……呢”)

①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啊!

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

(6)安……哉(乎)?

(可译为“哪里……呢?

”“怎么……呢?

”)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

(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察今》

(8)……非……欤?

(可译为“……不是……吗?

”)

①子非三闾大夫欤?

《屈原列传》

(9)宁……耶?

(可译为“哪里……呢?

”)

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10)顾……哉?

(可译为“难道……吗?

”)

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