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实用主义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33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实用主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章实用主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章实用主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章实用主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章实用主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实用主义教案.docx

《第二章实用主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实用主义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实用主义教案.docx

第二章实用主义教案

第二章 实用主义

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继承近代经验主义传统,广泛吸取其他各派的哲学观点,反对二元分立的近代形而上学,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把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经验所及的范围,强调行动、过程和效果,注重非理性的情感、意志以及本能和直觉,强有力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

它被认为是美国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的象征,也曾对英国、意大利和中国等国家的思想界产生过很大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实用主义的概况,以及其主要代表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的生平与重要思想。

 

第一节 实用主义概况

一、实用主义的基本特点

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在美国流行的一个哲学流派,也是现代美国各派哲学中对该国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

其最主要代表是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

实用主义哲学家大都反对将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分立作为哲学的出发点,拒绝对关于世界的基础、本质等传统哲学的问题作出回答,要求抛弃各种声称具有普遍和绝对意义的哲学体系。

他们大都把哲学的主要任务归结为制定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把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经验所及的范围,也就是由自在世界转向人化(经验)世界。

他们既承认自己是近代经验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又要求超越后者的形而上学。

在这方面他们与实证主义等强调科学的各派哲学大体一致,但更为强调人的认识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实用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也有密切联系。

这表现在他们大都企图超越一般经验主义的感觉主义和原子主义倾向,强调经验的融贯性和连续性,肯定经验中包含了各种非理性的内容。

一般说来,实用主义哲学兼容了很多其他哲学派别的观点,它区别于它们的地方主要在于它更强调哲学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主张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做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做最高目的。

行动概念占主导地位。

尽管实用主义常被当做市侩哲学,但皮尔士、杜威等主要实用主义哲学家的理论主旨并非如此。

相反,他们都强调要超越传统意义、特别是利己主义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和人的实践和行动的社会性。

二、美国实用主义的背景

实用主义产生于美国,活动中心也在美国,被认为是美国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的理论象征。

它最能体现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国社会的生活的特点。

美国资本主义是在未受到强大封建势力阻挠的情况下较为顺利的发展起来的,自我谋划、自我选择和奋斗为特征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在这里获得广泛的流行,每一个人原则上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信念去采取行动,以达到自己所追求的效果。

由各种文化传统融合成的新文化又是对这些文化传统本身的否定。

任何一种传统都失去了作为判断标准的意义,对主体的活动的有效和无效、成功和失败超越了任何文化传统或思想原则,而被当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则。

实用主义应运而生,其兼容并包原则使它能向一切其他哲学开放。

具有深远“清教”传统的多数美国人当然也信仰宗教,但他们使宗教符合获得利益、成功的要求。

这样的宗教与实用主义也是一致的。

标榜以生物进化论为其科学根据的实用主义在美国盛行与19世纪下半期以来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也是分不开的。

三、实用主义的产生和流传

实用主义发轫于1871-1874年在哈佛大学所建立的以皮尔士为首的“形而上学俱乐部”。

皮尔士提出的实用主义的基本思想在当时并未引人注意,19世纪末詹姆斯对其作了系统的论证和发挥以后,实用主义才成为美国哲学中的一种最主要思潮。

20世纪上半期,杜威又将他们的思想作了重大发展,并把它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

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杜威死后,美国实用主义在外表上被一些发源于欧洲的逻辑经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等流派挤到了后台,但由于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已成为众多美国人思想和行动的准则,从实际影响说,它们都无法与实用主义相比。

最近二三十年来,以蒯因、罗蒂为主要代表的新实用主义成了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形态。

实用主义在西方各国均有流传。

英国、意大利在20世纪初出现了实用主义思潮,德、法、奥等国的一些哲学流派如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等在理论上也与实用主义接近。

亚、非、拉国家也有流传,如旧中国出现了以胡适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思潮。

第二节 杜威与实用主义的发展

一、杜威的生平活动

杜威(JohnDewey,1859-1952)不仅是美国实用主义的最大传播者,而且是著名的政论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

他出生于佛蒙特州一个杂货店商人家庭,1875年进佛蒙特大学,毕业后在一所中学和一所乡村学校教书。

1882年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哲学研究生,两年后以论文《康德的心理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1884年执教于密执安大学。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1896年在此创办有名的实验学校。

从1905年起,他转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直到1929年以荣誉教授退休。

从1919年起开始一系列国外讲学旅行,五四前夕到了中国。

 

主要著作有《伦理学》(合著,1908)、《我们怎样思维》(1910)、《实验逻辑论文集》(1910)、《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1925)、《确定性的追求》(1929)、《逻辑:

探索的理论》(1938)、《人的问题》(1946)、《认知与所知》(合著,1949)。

二、经验自然主义

杜威以改造以往哲学为己任,试图建立一种以人的生活、行动、实践为核心而贯通心物主客的新哲学。

他认为传统哲学把经验当做知识,即主体对于对象的一种认识。

将经验者和被认识的对象、经验和自然、精神和物质割开而分别归属于两个不同领域。

唯物和唯心等对立都出于这种“二元论”。

经验自然主义的主旨正是克服这种二元论。

它把经验当做主体和对象即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种将彼此联系在一起的“贯通作用”,经验使有机体和环境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他称这种关系为“连续性”。

他承认作为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存在以预先具有生物有机体及有机体所依赖的环境为条件,但在谈论这种相互作用时,往往撇开了上述前提(存而不论)。

他把外部世界的存在当做对象化了的存在,而事物的对象化总以它们被经验为前提。

“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应该是以我们自己经验它们的方式为转移,而我们经验它们的方式又是由于交往和习俗的力量所致”。

杜威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代替詹姆士的意识流,更加强调经验只是作为一种活动过程,而不是精神事物。

经验包括经验到什么和怎样经验,是一个能经验的过程。

经验决不仅仅是认识。

人们并不是首先认识事物,而是拥有事物并为拥有而高兴或苦恼。

人的情感、意志等是经验的更重要的内容。

魔术、迷信和梦呓等也包括在经验之内,而且其实在性不亚于科学认识中的经验。

在杜威的哲学中,过程、动作的观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活动而产生,作为过程和活动而存在。

三、实践与方法

杜威的生活、行动、实践是指人作为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行为。

环境对有机体产生刺激,有机体对这种刺激作出反应以适应环境,这就是行为,它包括人的全部认识和实践。

动物只能作出本能的反应以适应环境,而人具有情感和意志,能运用反思和推理等“创造智慧”,因此人不应在环境目前显得无能为力,而应主动地使环境适应自己的需要。

经验不只是记载过去已发生的事,更重要的是把过去引向未来。

人怎样用“创造的智慧”来适应和改造环境呢?

他的方法论常被称为试验-探索方法(理论),它接近皮尔士的“怀疑-信念”的探索理论。

他提出思想五步说:

1、感觉到的困难;2、困难的所在和定义;3对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设想;4、运用推理对设想的意义所作的发挥;5、进一步的观察和试验,它引导到肯定或否定,即得出可信还是不可信的结论。

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学发现的程序。

杜威强调既要从事实出发,又要重视反思和推理的作用。

四、工具主义

广义地说,工具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别称,狭义地说指他关于认识和真理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认为思想、观念、理论是人的行为的工具,它们的真理性的标准在于能否指引人们的行动取得成功。

他反对理性派哲学关于真理是先天的理性概念或绝对观念的属性的观点,否定逻辑原则的先天性,同时也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

任何思想、概念都只能看做是运用的假设,是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

工具无所谓真假,只有有效或无效、适当或不适当、经济或不经济之分。

真理是观念的和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所由产生的问题的要求和条件的满足,这种满足包含公众的和客观的条件,它不为乍起的念头或个人的嗜好所左右。

杜威对旧的形而上学关于永恒不变的真理概念的错误作了不少揭露,但把真理的相对性绝对化了,认为每一个有关真理的命题,分析到最后实际上都是假设的和暂时的。

五、社会政治理论

杜威把在自然科学中行之有效的实验探索方法移用到社会政治领域。

他认为社会政治理论所涉及的无非是社会和个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

以往处理这些问题的各种见解的根本缺陷是:

都从一般概念出发,预先提出关于社会和国家等等的一般概念,再推而论及各种具体和特殊的社会问题。

但社会问题总是具体的、特殊的,人们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指导也是具体的、特殊的。

他的实验探索方法则是按照人们在社会历史和政治领域内所处的特殊环境、问题及特殊需要去制定特殊方法。

从这种立场出发,杜威反对历史一元论,主张历史多元论。

社会历史既不能像唯物主义者那样由社会存在出发解释,也不能像某些唯心主义者那样由某种绝对的思想、观念出发解释,而要针对各种不同的、具体的社会历史现象作出各种不同的具体解释。

社会、历史、政治、道德等等观念都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意义,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出发点对之作出解释。

他在社会进步问题上持一种典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改良主义立场,不应有革命的飞跃,正在改进就是进步。

杜威被西方思想界称为“民主和自由的哲学家”。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社会的主人,都有权力发表意见、提出要求、参与社会政策的决定。

每个人都应有充分发展其能力的平等机会。

民主社会就是人人均有自由、平等权利的社会。

国家本质上是为公众(一切阶级、一切人)服务的机关,是主持公道、调节纠纷的全民的机关,从而也是能保障一切人的民主自由权利的机关。

掌权者要受选民的监督和约束,应实行官吏民选,官吏的任期要短,要经常选举,把不称职的人随时撤下来,把那些确有才干而又置公德于私利之上的人选上去。

他认为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应与道德上的民主自由结合起来,归根到底,民主主义的问题是个人的尊严与价值的道德问题。

应通过道德教育这一根本途径,把民主思想渗透于人的本性之中,使民主的思想与行为的习惯变成人民素质的一部分,使民主成为个人和社会的生活方式。

 

Chapter2Pragmatism

 

皮尔士(CharlesSandersPeirce,1839-1914)

詹姆士(WilliamJames,1842~1910)

 

section1AGeneralSurvey

 

杜威(JohnDewey,1859-1952)不仅是美国实用主义的最大传播者,而且是著名的政论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

 

section2J.DeweyandtheDevelopmentofPragmatism

 

1859年10月20日,约翰·杜威出生在美国佛尔蒙特伯林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杜威家祖籍欧洲法兰德斯地方,到他的四世祖先时因逃避当地公爵的迫害,在1630—1633年间移居美国。

原来,他们家世代务农,以耕地、当车匠、木匠、铁匠、锻工为生,到杜威的父亲时打破了这个职业传统,改营食品杂货店,在南北战争中,还当过佛尔蒙特骑兵团的军需官,虽然他手学校教育较少,但靠了勤奋自学,能读莎士比亚、米尔顿等人的著作,直到四十四岁时,他才和比他小二十岁的露西娜·里奇结婚。

约翰·杜威的母亲露西娜·里奇家,是和杜威家大致同时的移民,但她家较杜威家富裕,她的祖父当过国会议员,弟弟受过大学教育。

她是公里会教徒,笃信宗教,对子女教育较严,她为孩子们购置了百科全书和小说等大量阅读材料,约翰·杜威兄弟之所以能成为杜威世家中的第一批大学生,多半是由于她的影响。

小时侯比较害羞,特别不善于与女孩子交往。

1886年,与艾丽丝·奇普曼结婚。

在杜威去明尼索达大学之前,他已在1886年同他班上的一个学生、后来成为职业教育家的爱里丝(HarritAliceChipman)结了婚,爱里丝性格开朗,她帮助杜威克服了怕见陌生人的羞怯症,后来杜威的兴趣扩及社会和教育问题也同她有关。

杜威的所有思想都围绕一个中心:

为人类服务。

1919年4月30日~1921年7月在中国。

杜威对中国充满了友好的感情,1919年,他应邀来华讲学,甫抵中国,就碰上五四运动爆发。

这个古老民族表现出来的生机和活力,使他深受鼓舞。

他原计划在中国只停留一年,但在中国人的一再邀请和中国形势的鼓舞下,他在华的讲学又延长了一年,总共在中国度过了两年两个月又十二天,足迹遍布14个省市,大小演讲不下二百次。

由晨报社编的《杜威五大演讲》,一版再版,供不应求。

他的思想在现代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教育思想,更是通过他的学生蒋梦麟、陶行知和陈鹤琴等人的努力,直接影响了中国教育。

但杜威对中国的访问,对他自己也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他的女儿简说:

“杜威不仅对同他密切交往过的那些学者,而且对于中国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由衷的敬佩。

中国仍是杜威所深切关心的国家,仅次于他自己的国家。

”抗战期间,杜威还给中国人民写过一封公开信,译成中文后由美国空军空投到中国的许多城市。

杜威在信中说,中美两国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却遭到了一个背信弃义的敌人的无端侵略。

我们被迫进入这场战争以保卫我们的独立和自由。

中美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

中国艰苦卓绝的斗争已使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战争结束后,中国过去所受的不公正对待也一定会结束,中国将赢得她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

胡适:

“经过了四十年,我最近重读了大部分他那些讲演的中文译稿,我还能感觉到这位大思想家和导师的生气勃勃的风姿和真诚。

他在课堂上或者在听讲的广大听众面前总是字斟句酌。

1946年,87岁高龄的杜威与比他足足小45岁的罗贝塔女士结婚,次年收养一儿一女,都是比利时的战争孤儿。

1952年5月,杜威逝世,享年93岁。

威廉·克伯屈《回忆杜威和他的影响》:

“就杜威在哲学史上的相应地位来说,我把他放在仅次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位置上。

至于他在教育学史上的地位,依我看来,他是世界上还未曾有过的最伟大的人物。

说到他对当代教育的影响,我把他同威廉·詹姆士、弗兰西斯·W.帕克和爱德华·L.桑戴克放在一起——他们已最有效地帮助了我们现在的美国教育思想的形成。

《美国百科全书》中“杜威”条目:

“毋庸置疑,他是美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教育家,无论在国内或国际上都是如此。

对某些敬仰他的人而言,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但他最伟大的贡献,可能是坚持哲学真正的功能是解决人类的问题,且亲自证明其可能性。

杜威一直保持他作为一个严格的反对党之基本立场,他亦从未停止为世界所有地方的人类争取更好命运的努力。

九十岁生日时,总统亲自祝贺,各大媒体盛赞:

“哲学家们的哲学家”;“他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哲学中体现了美国人的理想”;“美国人的顾问、导师和良心,在他没有开始讲话之前,对于整整一代来说,连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没有弄清楚”;“二十世纪美国民主的真正声音”;“美国天才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

 

1899年:

《学校和教育》;

1908年:

《伦理学》(与好友塔夫茨合著);

1910年:

《我们怎样思维》、《实验逻辑论文集》;

1915年:

《明日之学校》(与女儿伊夫琳合著);

1916年:

《民主主义与教育》;

1920年:

《哲学的改造》;

1922年:

《人的本性和行为》;

1923年:

《公众及其问题》;

1925年:

《经验与自然》;

1929年:

《确定性的追求》;

1931年:

《哲学与文明》、《从教育混乱中寻找出路》;

1934年:

《艺术即经验》;

1935年:

《自由主义与社会行动》;

1938年:

《逻辑:

探索的理论》;

1939年:

《自由与文化》;

1946年:

《人的问题》;

1949年:

《认知与所知》(合著);

1952年:

《<教育资源的使用>一书的引言》,最后作品。

 

《经验与自然》:

“‘经验’是一个詹姆士所谓具有两套意义的字眼儿,好好像它的同类语‘生活’和‘历史’一样,它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相信和坚持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影响的,他们怎样操作和遭遇,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简而言之,能经验的过程。

‘经验’指开垦过的土地、种下的种子、收获的成果以及日夜、春秋、干湿、冷热等等的变化,这些为人们所观察、畏惧、渴望的东西,它们也指这个种植和收割、工作和欣喜、希望、畏惧、计划求助于魔术或者化学、垂头丧气或欢欣鼓舞的人。

十分明显,杜威的这种经验观,是把人类经验的过程和经验的对象,把经验和自然统统包括到经验之中去了。

在他看来,经验就是经验者和所经验的对象,亦即人类有机体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验与自然》:

“经验既是关于自然的,也是发生在自然以内的。

被经验到的并不是经验而是自然——岩石、树木、动物、疾病、健康、温度、电力等等。

在一定方式之下相互作用的许多事物是经验,它们就是被经验的东西。

当它们以另一些方式和另一种自然对象——人的机体——相联系时,它们就又是事物如何被经验到的方式。

 

《实践逻辑论文集》:

“一种关于思维和认知的行为主义理论”

 

《逻辑:

探索的理论》:

“对皮尔士观点的一种自由的转述”

皮尔士的“怀疑-信念”的探索理论:

人们的行动只依确定的信念,不依赖正确的认识。

哲学的使命不是认识世界,而是确定信念。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就是通过探索摆脱怀疑状态,达到确定信念。

皮尔士强调作为信念的观念必须清楚明白,但其标准往往并非客观事实,而是观念对人产生的实际效果。

确定信念的方法有四种:

1、固执的方法,即把自己所相信的东西作为信念当做个人行动的指南;2、权威的方法,即接受国家、教会或其他强力和权威机构所规定的原则来确定信念;3、先验的方法,即企图证明自己的信念具有充分的知识根据,合乎永恒理性的要求,笛卡尔等形而上学家都习惯用这种方法。

4、科学的方法,即只依赖于客观事实来确定信念的方法。

而确定实际和事实的标准是对人产生实际效果。

《我们怎样思维》:

“五步法”

暗示→问题→假设→推理→试验。

胡适:

“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

胡适: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一、思维是人类应付环境的工具。

二、知识的对象是工具性的。

三、真理是工具。

  1941年,他学术上的对手罗素被禁止在纽约城市学院教书时,他挺身而出,捍卫学术自由,与人合作编了一本书抗议这个决定。

 

《哲学的改造》:

“如果观念、意义、概念、学说和体系,对于一定的环境的主动的改造,或对于某种特殊的困苦和纷扰的排除确是一种工具般的东西,它们的效能和价值就会系于这个工作的成功与否,如果它们成功了,它们就是可靠、健全、有效、好的、真的。

《逻辑:

探索的理论》:

“既然工具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此真假均不是判断的特性。

工具往往是有效或无效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

《哲学的改造》:

“例如当真理被看做一种满足时,常被误认为是情绪的满足,私人的安适,纯个人需要的供应。

但这里所谓满足却是观念的和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所由产生的问题的要求和条件的满足,这个满足包含公众的和客观的条件,它不为乍起的念头或个人的嗜好所左右。

《美国实用主义的发展》:

“实用主义决不是赞美那种被视为美国生活的特点的为行动而行动,”“不赞成把行动本身当做目的,把目的看得太狭窄、太实际的美国生活的某些方面”。

 

把真理的相对性绝对化了

《美国实用主义的发展》:

“每一个有关真理的命题,分析到最后实际上都是假设的和暂时的,虽然有很多这样的命题已经经常被证实无误以致我们有理由运用它们,好像它们是绝对真实的。

但是逻辑上真理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

至少除非等到所有的事实都被记录下来,或者如詹姆士所说的‘囊括’起来,并且直到不可能再作其他的观察和其他的经验的时候,是不可能实现的。

 

“民主与自由的哲学家”

 

《人的问题》:

实行民主制度的目的和结果是“利用科学给我们的巨大资料,去开创一个不仅是物质丰裕和物质安全的时代,而且是文化的机会平等的时代,是每个人有充分发展其能力的平等机会的时代”。

《美国实用主义的发展》:

“除非民主的思想与行为的习惯变成了人民素质的一部分。

否则,政治上的民主是不可靠的。

它不能孤立地存在。

它要求必须在一切社会关系中都出现民主的方法来支持它。

“归根到底,民主主义的问题是个人尊严与价值的道德问题。

“民主主义和教育有相互的关系,因为不但民主主义本身是一个教育的原则,而且如果没有我们通常所想的狭义教育,没有我们所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民主主义便不能维持下去,更说不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