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225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docx

《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docx

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

从淞沪到南京(四)——淞沪大撤退是大溃败吗(下)

虽然在10日晚,国军右翼作战军主力已撤过青浦——仇江一线,但是第六师团的威胁仍然不容小视,其一旦攻占青浦,就可以向安亭镇附近苏州河一线长驱直入,而此时左翼作战军尚未开始转移,因此国军仍未摆脱战役上的被动状态。

果然,11日凌晨,第六师团以二十三联队在左,四十七联队在右,再次向青浦城发起猛攻。

经过反复争夺,于8时前分别突入南门、东门,国军五十一师、五十八师被迫撤退,日军遂攻占青浦。

师团长谷寿夫到达青浦后,立即部署,以第十三联队主力组成追击队,向安亭西北约四千米的三家村挺进,以切断国军左翼作战军向崑山的退路,此外以四十五联队的三个中组成水上挺进队,向安亭以南的白鹤港镇挺进,以切断国军的水上退路[1]。

(上图出自:

张宪文主编;王卫星编: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6-日军文献(上)》,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385页)为配合第六师团向苏州河一线追击,日本海军第十二、十三航空队以21架飞机沿途掩护作战,第一联合航空队上海派遣队则以中型攻击机9架、大型攻击机3架对苏州河一线的国军撤退部队猛烈攻击[2]。

当日傍晚,第十三联队先遣第七中队渡过苏州河,由东向西超越国军退却部队先头,在三家村以东的徐公桥镇附近构筑了阻击阵地。

而国军此时并未察觉。

当晚21时,当国军前进至阵地前方后,该中队突然以机枪、掷弹筒猛烈开火,第八中队也赶到加入阻击战斗。

国军一六零师等部队猝不及防,遭到很大损失[3]。

与此同时,日军水上挺进队也到达白鹤港以东的宗家村附近,截断了水上通道。

当晚,第六师团主力在白鹤港镇附近集结,准备于次日渡河占领安亭[4]。

在左翼作战军当面,日军第十一师团仍企图从南翔方面取得突破。

早上8时,四十四联队各大队经激烈战斗终于夺取丁家弯、张家宅、仁家桥等据点。

但国军仍撤至砖桥头以东继续抵抗。

上午8时30分开始,其陆军第三飞行团对国军阵地实施轰炸,接着以炮兵射击,掩护左翼队两联队进攻,国军依靠坚固阵地顽强阻击,南翔方面的重炮兵也猛烈开火,密集的榴霰弹不断在日军头顶炸裂,日军进展十分缓慢[5]。

师团长山室中武感到焦急,于正午赶到石桥指导左翼队进攻。

第一线部队在炮工兵和飞机协同下,冒着猛烈火力再次推进,经过逐村逐屋的争夺,战至傍晚终于前进到南翔东南外围的翟家宅、丁家巷、李家村之线。

入夜后,日军继续彻夜攻击,四十四联队逐次夺取徐家宅、唐家宅等阵地,四十三联队以夜间突袭占领封家浜,接着又向西北方继续攻击,迂回南翔侧后。

当晚,日军野战重炮兵第十二联队在支援第一线步兵进攻时,遭到几个方向火力打击,不得不停止射击[6]。

经过整日的进攻,虽然日军终于接近了南翔外围,但江桥镇到南翔的距离其实不到10公里,日军连续猛攻两天有余仍未完成突破,其战斗详报中也感叹说,“师团正面之敌阵地颇为坚固,而且以数线配置,无法迅速完成突破,战况的发展意外的迟缓。

”[7](上图出自: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796700、歩兵第44連隊第3大隊 戦闘詳報 2/2 昭和12年9月25日~12年11月14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当晚,国军左翼作战军以一部在原阵地担任掩护,主力则按计划准备向新泾河一线转进。

其中,第十九集团军基本按照前一日左翼军制定行动规定下达11日晚的行动部署,当晚23时各部队交替掩护撤出阵地。

第九师奉命进至安亭镇附近掩护集团军侧翼,当即与日军第六师团先头部队遭遇,发生激烈交火,双方形成对峙[8]。

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在与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反复协商后,各自于20时左右下达了更为详细的行动部署。

十五集团军的行动部署为:

一、第九十八师(配属仍旧)本(11)日20时转移占领钟家村(不含)、钱顾宅、石岗门、至新桥站既设阵地,掩护集团军主力撤退,该师本夜开放嘉定城东及城南公路,俾免与第六十师、第二十六军发生交叉。

明(12)日晚该师向太仓西北湖川桥镇附近地区转进。

撤退时马陆-嘉定-太仓-沿途公路桥梁及同行归属该师破坏。

该师到达湖川桥镇附近后之行动另侯命令。

二、第二十六军萧军长,指挥第四十四师、第七十六师之第二二八旅主力,本11日20时向太仓西侧西码头、陆家角间公路北侧地区转移。

于明日夜占领青阳港经周墅镇徐家泾之线掩护本集团军主力之转进。

三、第六十师(配属迫击炮第一营第一连,重迫击炮一连及战防炮一排)主力,本11日22时向外冈镇、万隆镇一带集结,准备策应友军,另以有力一部,位置于嘉定附近,支援第九十八师之作战。

明日夜应置一部占领外岗镇对方泰真方向警戒掩护第九十八师撤退时之左侧背,主力应占领蓬闸镇南码头之线,重点在左,掩护本集团军主力之转进及九十八师之撤退。

四、第十三师(本11日奉命改归本集团军指挥)于本11日夜,开赴支塘镇西侧地区候命[9]。

五、各部队主力撤退时应留置一部于原阵地保持与敌人接触,极力密匿我军企图掩护主力之撤退。

各留置原阵地掩护部队其撤退时间定为明日拂晓前,需与左右邻接阵地部队及九十八师确取联系[10]。

第九十八师当夜遵令占领了钟家村(不含)至新泾桥站之阵地,掩护主力转移。

当面日军并未采取积极行动阻止国军撤退。

第二十一集团军该夜的行动命令为:

一、本集团军遵照薛总司令作命第零零一号之意旨将主力转进于新泾河之既设阵地。

二、第四十八军(缺第一七六师附第一七一师)之各部以小部留置原阵地,主力转进至新泾桥站至北新泾桥之线,占领阵地。

三、第三十九军除独立三十四旅以小部留置原阵地,主力接第四十八军之左翼延至许家宅之线占领阵地,其余仍在原阵地不动。

四、第一七六师即于(11)晚开始行动,经朱家桥头、西竹桥前进至西竹桥马家桥之线占领预备阵地。

五、余本(11)晚到太仓北端附近。

但是第四十八军至当晚23时30分仍并未能收到该命令,于是军长韦云淞自行决定部队向支塘镇方向转移。

当即以电话命令一七三师即经朱家桥向支塘转进,一七四师经娄塘镇向徐市桥转进,一七一师暂在新泾桥河之线占领阵地掩护一七三师、一七四师之转进,另以一部于外岗镇附近为预备收容队,尔后即向支塘转进。

此外,军部及各直属部队(炮兵营经先令转进至支塘附近待命)即由八图村附近经外岗镇向支塘西南至阳口桥转进[11]。

因此,该军并未能按照集团军设想以主力在新泾河一线占领阵地,仅留下一个一七一师担任掩护,主力均向支塘方向撤退。

虽然仍然出现了个别部队失去联络,未接到命令而自由行动的情况,但当晚左翼军的撤退大体还是按计划进行的。

国军在撤退时,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并以佯攻、发射信号弹等手段欺骗当面日军,使其不敢妄动。

第十一师团十二联队的士兵三好捷三在其《上海敌前上陆》一书中,对当晚杨家宅当面国军第十一师撤退时的情形有过如下描述:

11月11日夜半,杨家宅河渠对岸中国军从左开始向空中依次发射蓝、蓝、红色的信号弹。

这是敌人总攻击的信号。

我部紧张待命,但在信号弹消失后,中国军并未开始射击,异常的安静。

我害怕中国兵悄悄渡河杀到跟前,被不安袭扰着。

但是直到天亮都很安静。

游泳过去侦察的人回来报告,敌人已经退却了。

原来先前的不是总攻击的信号,而是掩盖总退却的企图[12]。

第十三师团的部队史和战报也记载,“午后9时顷,敌枪炮全线开火,午后11时停止”[13],“敌不断打出信号弹,并以步枪机枪向我射击”[14]。

可见国军左翼军的撤退绝非所谓溃退,而是有秩序、有计划进行的,因而达到了安全转移阵地的目的。

从9日开始,日军上海派遣军的行动之所以显得十分保守,是由于其的确感到当面国军仍然还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在得知国军开始撤退后,判断国军会以主力在黄渡镇——嘉定一线继续抵抗,但第六师11日晚进至苏州河一线并与国军撤退部队接触后,判断国军并不会在该线停留,而是向更远的崑支一线转移。

因此,上海派遣军这才决心投入所属各部,全力展开追击[15]。

当晚23时,上海派遣军司令部下达命令,命重藤支队(台湾旅团)于13日天亮前在白茆口附近登陆,占领常熟,切断国军退路。

以第一零一师团和第三师团从第十三师团和第十一师团之间投入追击。

以上师团向太仓方向追击,第九、第六师团向崑山方向追击[16]。

这样,日军就从刘河到苏州河一线依次展开第十三、第一零一、第三、第十一、第九、第六师团共六个师团,企图以弧形包围的态势将淞沪国军主力歼灭于京沪铁道以北长江以南地区。

本日在次要作战方向上,国崎支队占领北桥镇附近,确保上海——北桥镇——松江道路[17],一零一师团一部在浦东进行扫荡[18],第九师团仍然停留在七宝、莘庄附近[19]。

第三师团则以第五旅团为主力,在海军、飞机、战车部队配合下向南市展开扫荡。

南市的中国正规军不过一个团,加上保安、警察一共才2000人左右,但却给第三师团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11日上午,第三师团以第六联队为先头,准备强渡日晖河,向南市突击。

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在二见、保津、比良三艘军舰的配合下向南市进攻[20]。

10时,日军飞机和一百多门各式火炮部队一齐向日晖河对岸的守军阵地猛烈开火,经过数个小时的轰炸,国军死伤惨重,阵地支离破碎,第一线步兵于正午在烟幕掩护下,顺利强渡,占领东岸阵地,随后向打浦路突进。

第六十八联队紧随第六联队之后渡河加入战斗。

午后1时日军进至打浦路,在各个路口都遭到国军碉堡和重机枪掩体的猛烈射击,由于在城市环境中受到各处侧射、斜射的严重威胁,日军前进受阻,午后4时20分,日军战车部队投入战斗,第六十八联队在坦克配合下占领大同大学、水道公司等据点[21],但直到日落日军仍未完成对南市的占领,不得不等待第二日再行攻击[22]。

当日南市战斗经过如下:

(上图出自: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813100、歩兵第68連隊第3大隊 上海南市封鎖戦闘詳報 昭和12年11月9日~12年11月12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11月12日,国军右翼作战军大部均已撤至崑山附近地区,完成崑支国防阵地的占领,以八十八师和三十六师至青阳港附近占领铁道南北一线,构筑野战工事[23]。

因此该日只有左翼军尚需继续执行转进任务[24]。

日军第六师团为了威胁左翼军后方,并向崑山方向突击,必须先攻占安亭。

为便于战场协调,第六师团此时已奉命归上海派遣军指挥。

当日上午,第六师团以第十三联队为先头,在安亭以南苏州河发起强渡,遭到国军十六师等部的猛烈阻击。

其尖兵小队在过桥时,国军突然向桥上泼洒汽油并点燃,然后以机枪向桥上的日军猛烈扫射,日军尖兵小队瞬间被歼灭,第十三联队遭此突袭,陷入一片慌乱之中,师团长谷寿夫和十一旅团长坂井德太郎亲自赶到前沿,大声呵斥,力图使部队恢复秩序。

随后命令作为预备队的第四十七联队替换十三联队担任进攻。

第四十七联队以主力在渡桥的上游展开,冒着密集的炮火乘船强渡,逐渐突破河岸阵地,其第一大队也从烧焦的渡桥过河,国军第十六师且战且退,尽量迟滞日军进展[25]。

直到下午6时,日军才进入安亭[26],随后以四十七联队的两个大队留驻安亭,师团主力开始向崑山方向进军[27]。

左翼作战军方面,该日拂晓,各集团军均顺利转进至新泾河一线。

准备以一部在该线担任掩护,主力继续向崑支线转移[28]。

当面的日军五个师团由于需要调整部署,并未立刻尾追,给了国军比较从容的时间。

但其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上海派遣队出动中型攻击机30架、大型攻击机10架对嘉定、太仓、直塘镇间交通线进行破坏,使得路况更加恶劣[29]。

日军第十三师团方面,先令一零三旅团由罗店镇向刘家行地区集结,直到下午2时才调整完毕,随后以一零三旅团为左翼队,以二十六旅团为右翼队,开始向刘河镇方向前进[30]。

第一零一师团部署以一零二旅团(欠一五七联队)为左追击队,由南翔镇东方地区向翔北方南横沥河流之线追击,以一零一旅团一零一联队为右追击队。

一五七联队在完成对浦东的扫荡后,也正向师团主力方向折返中。

左追击队主力于于午后完成准备,开始追击[31]。

上文提到,由于四十八军未接到集团军命令,仅留一七一师一个师在新泾河一线担任掩护,因此在撤退过程中该部与第九十八师之间出现了间隙,一零一师团一小部遂乘隙绕过嘉定城,与第六十师一个营在葛隆镇接触,由于兵力很小,才未造成大的危害[32]。

第三师团的一个旅团(第五旅团)本日尚在南市进行扫荡作战,在海军配合下,经过整日战斗,至晚上才基本占领南市各要点,无法参加追击[33]。

国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在少量警察、保安队配合下,在南市牵制日军一个旅团数日之久,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第三师团另一个旅团(二十九旅团)在接到派遣军加入追击作战的命令后,由于路况恶劣,在途中又与第十一师团部队发生交叉,引起混乱,行进速度仅有每小时1公里,当晚到达南翔宿营[34]。

第十一师团于12日凌晨1时向南翔发起最后的攻击[35]。

但国军仍据守各处碉堡工事顽强死守,并在南翔周边埋设了大量地雷,巨大的火柱冲天而起,“战场化作了修罗场”[36]。

激战至5时30分左右,第四十四联队突入南翔南端及停车场附近,第四十三联队突入南翔西端,天亮后,以主力攻占杨家村,完全占领了南翔附近。

与此同时右翼队第十二联队也突至南翔附近。

稍事整顿后,十一师团于早上6时即下达追击部署,预定追击方向是南翔南方铁道一线经方泰镇附近指向外冈镇(如下图所示)。

命令第二十二旅团长黑岩义胜指挥第四十三联队、骑兵第十一联队(欠二小队)、山炮兵第十一联队三大队及联队段列三分之一、工兵第十一联队(欠二小队)、卫生队三分之一组成追击队迅速出发,其余部队则暂在南翔及其以西地区集结。

黑岩义胜接到命令后,于上午9时命令骑兵第十一联队先行出发,第四十三联队(欠二大队,配属骑一分队、山炮兵第三大队、工兵第十一联队(欠二小队))则作为前卫,于中午12时开始追击,其余部队于13时向杨家村集合加入行军序列[37]。

但是午后南翔停车场西方附近行李、驮马、山炮兵、骑兵猬集,错综混乱,十一师团行动缓慢[38]。

追击队出发后,师团长于13时对本队下达命令,以步兵第四十四联队(欠一大队)、骑兵一小队、山炮兵一中队、工兵一小队作为前卫,16时从南翔西端出发,向外岗镇前进。

但实际上延至18时,部队才开始出发[39]。

上海派遣军以战车第五大队(欠一中队)的40多辆坦克装甲车、独立攻城重炮兵第二大队的8门120毫米榴弹炮配合十一师团的追击战斗[40]。

(上图出自: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2005600、歩兵第44連隊日支事変戦闘詳報(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第九师团在接到上海派遣军命令后,由于其所属部队在苏州河以南地区分布甚广,于是便按照现态势划分为左右追击队,以第十八师团三十六联队为基干组成右追击队,经黄渡镇向崑山东侧地区追击,以第六旅团三十五联队为基干组成左追击队,直接由第六师团开辟的青浦——白鹤港——安亭道路向崑山东侧地区追击,师团主力则于13日出发,沿铁道线先到安亭附近[41]。

其左追击队于正午下达命令,部队于午后2时开始前进[42]。

上述各师团完成追击部署后,其全线态势如下图所示:

(上图出自: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967200、第9師団作戦経過の概要 (上海附近の戦闘より南京攻略に至る) 昭和13年1月(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此外,日军重藤支队(台湾旅团)和永津支队(十一师团二十二联队)于12日晨均已在吴淞口完成登船,准备于次日在白茆口附近登陆,抄袭国军后路[43]。

但由于在白茆口江面其侦察和准备船只突然增加,使国军察觉到了日军的登陆意图,再加上得知南面日军第六师团已开始向崑山方向活动,判断日军有吸引国军主力于嘉定正面,而由左右两翼包抄之势。

因此,为避免腹背受敌,左翼军各集团军于午后调整转进部署,全面放弃在太仓以东抵抗,迅速将部队向崑支和吴福阵地线转移。

如果将该晚国军各集团军更改后的行动命令与此前由左翼军制定的行动部署相对照,便不难看出其中巨大的调整。

处于最北面的第二十一集团军,于12日凌晨终于与第四十八军恢复联络。

此时该军主力已进至外冈镇附近,遂于上午10时令最先完成转移的一七三师在支塘镇附近占领阵地,准备抗击日军登陆。

其具体转进命令为:

一、敌自其增援队由乍浦登陆后其余主力现与我右地区兵团激战中。

我国军为避免与敌决战拟向嘉兴苏州常熟之线转移阵地。

我右翼第十五集团军于本(12)晚除留置一部于太仓附近外,其主力拟向昆山支塘镇之线占领阵地,掩护第十九集团军之转进。

二、集团军为协同友军掩护主力兵团转移计,于本(12)日晚向支塘镇、白茆口之线转移,在该线占领阵地。

三、第四十八军(缺一七六师附一七一师),依左列要领部署转移,并占领阵地。

1、第一七一师,沿嘉定、太仓、支塘镇道本(12)日晚至直塘镇附近,明(13)日至苏家尖镇附近集结待命。

2、第一七三师,经朱家桥头、南码头、沿公路向支塘镇、朱家之线前进,占领该线阵地。

3、第一七四师,经婁塘镇、陆渡桥、蔡家湾、归家庄、向徐家市前进,在该处待命。

4、第一七六师,于本晚占领任阳镇、支塘镇之线,构筑工事。

四、第三十九军(附独立第三十四旅、江苏保四团)固守浏河原阵地,并以一部警戒浏河左岸。

五、予在支塘镇[44]。

在10日左翼军的行动部署中,规定二十一集团军12日晚只是将主力转移到太仓附近,而该命令则是将主力完全撤至崑支线,并且明显将防御重心放在了北面的白茆口附近地区,这说明国军对日军次日的登陆已经有了一定准备,从而避免了被侧后包抄的危险。

第十五集团军也命令在葛隆镇担任策应的第六十师主力、大仓附近第四十四师及集团军总部,迅速向常熟方向转移,以尽早完成国防阵地的占领。

其具体部署为:

一、第六十师(配属同前)以主力占领东斜塘、南码头之线阵地,阻止敌人,另以强有力一部,占领葛隆镇、朱家桥头两据点,并另以一部留置外冈镇,对方泰镇方向警戒,掩护第九十八师本晚之撤退,该两据点守备部队,候命撤退。

二、第九十八师(配属同前)留置有力一部于原阵地两翼,与友军联系,主力速向直塘镇、双凤镇地区转移,到达目的地后,向张家湾站(支塘西)电话总机架设电话。

三、第二十六军指挥之部队,应迅速占领青阳港、周墅镇阵地,掩护集团军主力转移至主阵地之占领,特须于右翼控制有力部队,准备策应青阳港附近友军之作战,尔后行动,须就近秉承陈总司令命令。

第六十师、第二十六军,迅向太仓交通兵团总机架设电话。

四、予本日24时前,在太仓、王家泾,尔后到支塘[45]。

第六十师在受到命令后,于当晚由葛隆镇向太仓转移,占领掩护阵地。

第九十八师于当晚10时开始后撤[46]。

在左翼军的之前的行动部署中,第十五集团军该晚是将主力转移至蓬闸镇——南码头之线,而现在改为以小部兵力(六十师)在南码头一线担任掩护和警戒,主力均向崑支线的周墅镇——青阳港段转移。

十九集团军由于担负着首先占领崑支阵地的任务,此前的行动部署即是将主力于今晚转移到崑山附近,以一部在青阳港以东担任掩护和警戒。

因此当晚的行动按照原计划执行。

但到晚上18时,由于十九集团军的部队较多,崑山以东南北两侧地区的交通颇为拥挤,因此前敌总司令陈诚命令十九集团军调整部署,令王东原部改经太仓向常熟转进,五十三、五十七师由李韞珩指挥,迅速占领钱门塘镇——葛隆镇一带阵地,掩护左翼军各部撤退[47]。

至11月13日,国军左翼军主力大部转移至崑支阵地线,宣告淞沪会战后期四天四夜的大撤退告一段落,当日日军一部在白茆口登陆,国军开始据守崑支和吴福线阵地进行抵抗,宣告国防线作战拉开帷幕。

在本节中,笔者对淞沪后期国军大撤退和日军追击作战的情形和经过作了比较微观的史实性考察,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淞沪后期国军的撤退并不能一概而论地用“溃败”两字来概括。

在8日晚国军下达右翼军的撤退命令前,苏州河一线的形势仍然很稳固,只是由于南线第六师团的快速发展,已渡过黄浦江进至松江附近,才不得不仓促下令撤退。

当晚的撤退由于没有充裕的时间作准备,的确出现了拥挤和混乱的现象。

各部队失去联络和掌握长达一天时间。

但是苏州河一线的日军两个师团并未进行积极的追击,相反第二天日军又分出第三师团向上海南市进攻,因此仅有第九师团在苏州河南缓慢推进,此后整整两天时间连国军掩护阵地都基本未接触到。

杭州湾登陆的日军虽有三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国崎支队),但最终仅以第六师团和国崎支队投入黄浦江北岸作战,而国崎支队又被二十八军牢牢牵制在松江,因此日军只有一个第六师团向青浦突进,途中拦截并击溃了一部分国军撤退部队。

国军各撤退部队到9日晚就已基本恢复掌握,并且在青浦、仇江之线布置好了掩护阵地。

第六师团只有在10日拿下青浦,才有可能切断右翼军后续部队的退路,但在国军五十一、五十八师的顽强抵抗下,第六师团死伤惨重,无法按时攻克青浦,因此当晚国军右翼军主力顺利撤过青浦、仇江一线,日军侧后包抄的作战计划就此落空。

其实以第六师团有限的兵力,在得不到苏州河南下的日军积极配合的情况下,即使占领了青浦,恐怕也很难阻挡国军右翼军十余万人撤退。

在西线方面,日军十一、十三两个师团的攻击更加无力,第十一师团倾尽全力也无法在南翔方面完成突破,第十三师团更是基本处于守势。

只是由于右翼军已经转进,为避免侧翼暴露,左翼军才于10日晚部署向西转移,和右翼军不同,左翼军的转移此时不存在侧后威胁,所以总体来说是有计划、有秩序进行的,相互的掩护和策应关系也比较清晰,而次日当面的日军两个师团仍不敢果断追击。

客观地说,在国军整个撤退过程中,部动作最为积极,威胁最大的日军部队,也就是第六师团了。

其在11日早上攻占青浦后,又迅速向安亭以南苏州河一线前进,而此时国军左翼军尚在部署撤退,因此其又对国军的右侧背造成了威胁。

但由于国军及时派兵阻击,第六师团直到12日下午才攻占安亭。

此时国军右翼军已经在崑山附近集结完毕,而左翼军也已转移至新泾河之线。

当面日军虽然投入了六个师团,但12日一天基本处在从阵地战向追击战的部署调整中,双方主力始终保持着差不多半天路程的距离,当晚国军左翼军主力即顺利向崑支线转移。

因此从整个过程来看,日军的追击是失败的,其围歼国军主力的设想完全落空。

国军战史曾对此总结说,“我大军自苏州河右岸撤退时,敌仍犹疑彷徨,未能立即编成追击队,发起果敢追击;依然承袭其一贯之包围手段,以一部在我两翼施行迂回包围,以图围歼我大军于战场,实过于迂缓,遂予我有从容向苏皖边境转进之时间与机会。

如当时敌能以有力追击队,向我退却道路之要点猛进穷追,则我所蒙受之损害,当不止于此。

”[48]日军第六师团也曾反思说,“在登陆之后的作战中,师团独自决定向敌军背后突进,其结果是切断了佘山镇附近敌大纵队的退路,捕捉并歼灭了敌军。

但是,理应随后就派出部分有力部队,去切断上海至昆山之间的道路,师团却因为部队的分散而无法及时对各路部队进行部署,直到攻打青浦城之时,所有的队伍才汇集齐整,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失策。

”[49]其实相较于其他部队,第六师团的行动已经足够积极,只是由于一个师团的兵力实在太少,不可能完成对几十万人的侧后包围任务。

总的来说,国军在松江和青浦两场阻击战斗的顺利达成任务,是使日军整个战役设想落空的关键。

第六师团孤军突进,在9日至13日短短几天时间伤亡近500人,可谓损失惨重[50]。

过去的不少研究除过程的粗疏和错误外,还总是特别喜欢着墨于国军撤退道路上的混乱。

其实如果考察一下作为对手的日军的情况,我们的视角就会客观许多。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第三师团在加入追击的过程中,就曾与第十一师团的部队交叉,陷入一片混乱,第十一师团在南翔西侧准备追击时也因辎重、行李堵塞道路造成混乱。

在其后向南京的追击过程中,日军也不止一次地出现这种情况。

第六师团野炮兵第六联队长藤村谦就曾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军在南京攻略战中的统帅是有名无实的。

我军从嘉兴公路往南京前进,途中一派无秩序状态。

命令不能适时下达,交通道路既无统制也无整理,一条公路上挤着三个师团,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往前赶,其混乱状况难以言表。

这样做自然导致了部队的相互混淆。

有时部队一停就是半天,想往前挪半步都不行,这种事情也不知发生了多少次。

特别是车辆部队前进之困难更是难以表述。

如果支那军有优势的航空部队前来轰炸的话,那损失可就大了[51]。

由于上海战线敌军的总撤退,柳川兵团开始向南京推进,从而导致两个师团为率先登上南京城而拥挤在一条路上,竞相前进的状况。

因为军没有统一指挥行军,所以各师团各部队自行其是,致使道路拥挤不堪,甚至令人怀疑这是我皇军的所作所为吗?

徒步行军的部队穿过机动部队蹿到前面,我炮兵难以行进,停滞不前也是迫于无奈,于是不得不停下来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