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参考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609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3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参考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参考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参考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参考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参考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参考表.docx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参考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参考表.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参考表.docx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参考表

淄博市临淄春光化工有限公司事故隐患排查表

1安全基础管理隐患排查表

序号

排查内容

存在的问题

排查频次

责任人

一、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

1

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中至少一人具有化工或相关专业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学历。

安全员具备国民教育化学化工或者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等相关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者化工化学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备危险物品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危险化工工艺的从业人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1次/年

2

建立健全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内的各级人员岗位安全责任制。

符合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层层签订责任书。

3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4

建立考核机制,(包括日常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目标考核、绩效考核),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

1次/月

5

根据化工工艺、装置、设施等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例会等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和台账;

2.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3.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4.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5.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

6.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7.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8.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

9.变更管理制度;

10.应急管理制度;

11.安全事故或者重大事件管理制度;

12.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制度;

13.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14.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吊装、高处、盲板抽堵、动土、断路、设备检维修、临时用电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16.职业健康相关管理制度;

17.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18.承包商管理制度;

19.建立完善的工艺规程(包括开停车)、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操作法、分析化验规程;

20、安全管理制度及定期修订制度;

21、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22、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和记录;

23、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任共担制度;

24、安全生产承诺制度;

25、外来人员、外来车辆管理制度;

26、安全工资制度;

27、需要制定的其他制度。

1次/半年

二、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

1

按照国家规定提取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并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

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企业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平均逐月提取:

1.营业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4%提取;

2.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

3.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

4.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1次/月

2

按照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账。

安全生产的费用按照以下范围使用: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

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3.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4.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

5.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6.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7.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8、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9.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1次/季度

三、安全培训教育管理

1

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从业人员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1次/半年

2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的,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1次/半年

3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取得安全资格证书的,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1次/半年

4

对新上岗的从业人员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

从业人员在本企业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重新接受车间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1次/半年

5

特种作业人员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复审。

1次/半年

6

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

保证本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

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

1次/半年

7

管理部门、班组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和基本功训练。

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学时。

班组安全活动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

企业负责人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每月至少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

1次/月

8

对进入生产现场的外来人员的培训

随时

四、风险评价与隐患控制

1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方面:

1.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并定期进行更新。

2.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方。

1次/年

2

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并满足以下要求:

1.各级管理人员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2.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3.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4.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

5.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3)技术改造项目;(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1次/季或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检查

3

在隐患治理方面,满足:

1.对风险评价出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

建立隐患治理台账。

2.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

(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6)备案文件。

3.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4.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1次/季或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检查

五、事故管理、变更管理与承包商管理

1

不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1次/半年

2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并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1次/半年

3

事故调查处理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1次/半年

4

落实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整改和预防措施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2.培训教育措施;3.管理措施;4.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帐。

1次/半年

5

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并满足:

1.建立变更管理制度,履行下列变更程序:

(1)变更申请:

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2)变更审批:

变更申请表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3)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4)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2.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1次/季度或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检查

6

在承包商管理方面:

1.严格执行承包商管理制度,对承包商资格预审、选择、开工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表现评价、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

与选用的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书。

2.对承包商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进入作业现场前,作业现场所在基层单位对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1次/季或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检查

六作业管理

1

根据接触毒物的种类、浓度和作业性质、劳动强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1次/天或根据现场作业情况随时检查

2

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不超过使用期限。

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3

在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制定控制措施。

在作业现场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具)及消防设施与器材,规范现场人员作业行为。

4

作业活动的负责人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科学指挥;作业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

 

5

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活动时,持相应的作业许可证作业。

1次/天或根据现场作业情况随时检查

6

作业活动监护人员具备基本救护技能和作业现场的应急处理能力,持相应作业许可证进行监护作业,作业过程中不离开监护岗位。

7

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和抽堵盲板作业等危险性作业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严格按照相关作业安全规程的要求执行。

8

气瓶的管理符合要求

七、应急管理

1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厂级、车间级分级管理,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各级应急指挥系统和救援队的职责。

1次/半年

2

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次/半年

3

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规定报政府有关部门备案;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了评审,应急预案经评审后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1次/半年

4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记录,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抽查职工是否熟练操作使用)

1次/月

5

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对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并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

1次/半年

6

应急预案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有记录并归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1.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1次/年或根据情况随时检查

 

2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隐患排查表

序号

排查内容

存在的问题

排查频次

责任人

一、区域位置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1次/年

二、总图布置

1

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次风向的上风侧。

1次/半年

2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与下列场所防火安全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1.控制室;2.变配电室;3.点火源(包括火炬);

4.办公楼;5.厂房;6.消防站及消防泵房;7.空分空压站;8.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储存设施;9.其他重要设施及场所。

1次/半年

3

在布置产生剧毒物质以及强放射性装置的车间时,同时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并留有应急通道。

1次/半年

三、道路、建构筑物

1

建、构筑物安全设施符合规范要求:

1.安全通道;2.安全出口;3.耐火等级。

1次/半年

2

建、构筑物防雷(感应雷、直击雷)措施符合规范要求

1次/半年

3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车间、仓库不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且与员工宿舍保持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

1次/半年

四、安全警示标志

1

按照GB16179规定,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符合GB2894规定的安全标志。

1次/季度

2

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3

按有关规定,在厂内道路设置限速、限高、禁行等标志。

4

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安全标志,在检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灯。

根据现场情况随时检查

5

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按照GBZ158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同时设置告知牌,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

1次/季度

6

按有关规定在生产区域设置疏散通道标志和风向标

五、长效机制

1

厂区入口、生产、储存区、装卸车区、控制室、作业现场、重大危险源等安装红外高清摄像头,实现生产区全覆盖;红外高清摄像头必须全天候全过程监控人员作业和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视频信号要接入中控室、主要负责人办公室,并安排专人值守;

设置危险有害因素安全告知栏

设置禁带物品保管柜

对外来人员、车辆实行登记管理

1次/季度

2

安装并使用通行识别系统(如指纹机、IC卡)或设置警戒带或移动式栅栏等隔离设施(与生产装置、储存区安全距离不小于15m)

在隔离设施外划定固定动火区(固定动火区与甲类装置设施间距不小于30m,与乙类装置设施的间距不小于25m,与丙类装置设施的间距不小于20m)

非检修期间将动火设备、火源、火种全部移出生产储存区

1次/季度

3

设置电子巡检系统

1次/季度

4

易燃易爆区域配备防爆对讲机

1次/季度

5

确定巡检路线和巡检周期,

6

设置醒目的疏散通道标志和风向标

7

划定装卸车区、驾驶员等候区、监护人区。

装卸期间,装卸作业人员不得滞留于槽车顶部

根据现场情况随时检查,

8

派驻安全监督员情况

1次/天

9

有固定专门的安全监督员办公室,办公设施、责任制、制度上墙,视频监控接入

1次/季度

10

按要求记录日志

1次/季度

11

装卸车区设置易燃易爆有毒物料密闭装卸车系统,安装与输料泵联锁的防静电系统和计量装卸车系统

1次/季度

12

每2年至少检修一次,检修方案和检修情况报镇(街道)备案

1次/季度

13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

根据现场情况随时检查,

3工艺隐患排查表

序号

排查内容

存在的问题

排查

频次

责任人

一、工艺的安全管理

1

进行工艺安全信息管理,工艺安全信息文件纳入企业文件控制系统予以管理,保持最新版本。

工艺安全信息包括:

1.危险品危险、危害信息;2.工艺技术信息;3.工艺设备信息;(建立设备档案)4.工艺安全信息。

1次/半年或设备、工艺有调整的随时检查

2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危害辨识、风险分析工作。

定期开展系统的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在工艺装置建设期间进行一次工艺危害分析,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系统相关的危害,所选择的方法要与工艺系统的复杂性相适应。

每三年对以前完成的工艺危害分析重新进行确认和更新,涉及剧毒化学品的工艺可结合法规对现役装置评价要求频次进行。

3

编制并实施书面的操作规程,规程与工艺安全信息保持一致。

鼓励员工参与操作规程的编制,并组织进行相关培训。

操作规程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初始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应急操作、正常停车、紧急停车等各个操作阶段的操作步骤;

2.正常工况控制范围、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纠正或防止偏离正常工况的步骤;

3.安全、健康和环境相关的事项。

如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与危害、防止暴露的必要措施、发生身体接触或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安全系统及其功能(联锁、监测和抑制系统)等。

4

操作规程的审查、发布等满足:

1.根据需要经常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确保反映当前的操作状况,包括化学品、工艺技术设备和设施的变更。

企业每年确认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确保操作人员可以获得书面的操作规程。

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操作规程,并且使他们意识到操作规程是强制性的。

3.明确操作规程编写、审查、批准、分发、修改以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确保使用最新版本的操作规程。

5

工艺的安全培训包括:

1.建立并实施工艺安全培训管理程序。

根据岗位特点和应具备的技能,明确制订各个岗位的具体培训要求,编制落实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定期对培训计划进行审查和演练。

2.培训管理程序包含培训反馈评估方法和再培训规定。

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人员、教师的表现以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作为改进和优化培训方案的依据;再培训至少每三年举办一次,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加频次。

当工艺技术、工艺设备发生变更时,需要按照变更管理程序的要求,就变更的内容和要求告知或培训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3.保存好员工的培训记录。

包括员工的姓名、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等都要以记录形式保存。

1次/季度

二、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

1

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1次/半年

2

装置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部位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泄压设施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1次/半年

3

因物料爆聚、分解造成超温、超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反应设备设报警信号和泄压排放设施,以及自动或手动遥控的紧急切断进料设施。

1次/半年

三、现场工艺安全

1

企业建立联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符合以下要求:

1.现场联锁装置投用,完好;

2.摘除联锁有审批手续,有安全措施。

3.恢复联锁按规定程序进行。

1次/月

2

企业建立操作记录和交接班管理制度,并符合以下要求:

1.岗位职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岗位职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照工艺卡片参数平稳操作,巡回检查有检查标志。

2.定时进行巡回检查,要有操作记录;操作记录真实、及时、齐全,字迹工整、清晰、无涂改。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日志内容完整、真实。

1次/月

3

剧毒品部位的巡检、取样、操作、检维修加强监护,有监护制度,并符合GB/T3723-1999的要求。

4

职工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1次/天或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检查

5

直接作业现场的管理(作业票签批、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安全措施、应急器材、监护人、批准人)。

6

承包商按照安全管理规定施工作业,(施工协议、作业前培训情况、现场监护人员、作业票签批、安全措施等)

7

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设备隐患排查表

序号

排查内容

存在的问题

排查频次

责任人

一、设备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

1

按国家相关法规制定和及时修订本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

1次/半年

2

依据设备管理制度制定检查和考评办法,定期召开设备工作例会,按要求执行并追踪落实整改结果。

3

有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专业管理人员配备齐全。

4

生产及检维修单位巡回检查制度健全,巡检时间、路线、内容、标识、记录准确、规范,设备缺陷及隐患及时上报处理。

1次/半年

5

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设施管理台帐。

6

各种安全设施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7

安全设施编入设备检维修计划,定期检维修。

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维修拆除的,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1次/半年

8

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规范管理,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

9

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设备。

1次/半年

二、大型机组、机泵的管理和运行状况

1

机泵电器接线符合电气安全技术要求,有接地线。

1次/半年

四、防腐蚀

1

腐蚀、易磨损的容器及管道,定期测厚和进行状态分析,有监测记录。

1次/季度

4

重点容器、管道腐蚀状况的监测、检查记录,如测厚报告等,以及这方面工作实际开展的情况及效果。

压力容器

1

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开展隐患排查

压力管道

1

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CD0001-200(9)开展隐患排查

其他特种设备

1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开展隐患排查

安全附件管理与运行状况

1

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