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848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教案.docx

《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教案.docx

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教案

第一局部管理决策与法律根本知识

第一章城市管理概述

第一节城市管理的特性、内容

一.现代城市管理的特性

城市管理是以城市的可持续开展为目标,保障城市肌体健康运行,以城市的物质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为对象,对城市运行系统做出的综合性协调、规划、控制和建设活动。

二.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

1.城市的社会管理

2.城市的经济管理

(1)城市区域产业的宏观规划与管理

(2)调整城市经济结构

(3)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管理

3.城市的生态环境管理

4.根底设施的建设管理

三.城市管理的特征

1.管理的综合性

2.管理的开放性

3.管理的动态性

四.城市管理的趋势

1.科学化趋势

2.信息化趋势

3.系统化趋势

4.法制化趋势

第二节城市管理学理论

一.城市管理学的主要学派

(1)管理方法学派

(2)管理经验学派

(3)行为学派

(4)社会学派

(5)决策学派

(6)数量学派

二.我国的城市管理理论

1.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作用

(1)城市管理的首要作用在于它是城市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之一

(2)城市管理的作用还在于对城市开展全过程管理

(3)城市管理的第三个作用在于它是城市系统过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和组织保障

2.城市管理的原那么

(1)需求原那么

(2)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那么

(3)综合效益原那么

(4)因地制宜的原那么

(5)可持续开展原那么

3.城市管理的方式

(1)管理职能的转换

(2)管理重点的转换

(3)管理体制的转换

第三节城市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一.现代城市管理的新理念

1.系统化理念

2.民主化理念

3.人性化理念

4.国际化与外乡性理念

二.现代城市管理的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经济管理方法

3.法律管理方法

4.咨询管理方法

5.数学管理方法

6.城市规划管理方法

(1)城市规划管理的原那么

(2)城市规划的体系

(3)规划审批方式

7.现代城市的目标管理法

(1)目标管理法的内涵

(2)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第四节城市管理体制

一.管理体制回忆

二.当前城市管理体制的弊端

1.传统的城市管理组织过于分散

2.管理法规建设不配套

3.城市管理投入少

4.城市社区管理职能较弱

三.现行城市管理模式的缺陷

(1)建管合一模式

(2)多头分散模式

(3)综合协调模式

(4)管理单一模式

(5)实体管理模式

四.国外城市管理组织模式

1.美国城市的管理组织模式

(1)市长议会体制

(2)市委员会体制

(3)城市经理体制

(4)市行政长体制

2.欧洲城市管理组织模式

3.东亚城市管理组织模式

 

第二章决策概论

第一节决策的含义、要素及决策的合理性

一.决策的含义

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二.决策的要素

1.决策者

2.目标

3.环境因素

4.多项选择方案

5.多项选择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

6.环境因素、备选方案、可能结果三者的对应关系

7.备选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三.决策的合理性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一.决策的类型

1.组织决策与个人决策

2.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1)回溯分析

(2)非零起点

(3)双重优化

3.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二.决策的特点

1.目标性

2.可行性

3.选择性

4.满意性

5.过程性

6.动态性

第三节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一.决策的程序

1.界定问题

2.目标确实定

3.拟定备选方案

4.确立标准

5.方案评估及选择

6.实施决策方案

7.追踪调查方案实施对目标的保证程度

二.决策的方法

1.德尔非法

(1)对问题的性质、条件等方面彻底明确。

(2)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要求专家提供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3)专家们“背靠背〞,不发生任何形式的联系,每位专家匿名地、独立地完成问卷。

(4)主持人对收集的问卷集中归纳。

2.头脑风暴法

3.电子会议法

第四节城市规划管理决策

一.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概念和作用

1.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概念

是城市政府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实现城市规划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建设活动的方向、工程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作用

(1)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是规划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2)规划管理决策是规划管理机关最主要的职能之一。

(3)规划管理决策关系到规划管理活动的成败。

二.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原那么与类型

1.城市规划决策原那么

(1)合法性原那么

(2)现实性原那么

(3)连续性原那么

(4)民主性原那么

(5)效率性原那么

2.决策的类型

(1)最优决策和满足决策

(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三.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依据

1.方案依据

2.法律标准依据

3.规划依据

4.经济技术依据

四.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优化

1.优化规划决策结构

(1)信息系统

(2)智囊系统

(3)决策系统

2.提高规划决策技术

(1)决策硬技术

(2)决策软技术

3.规划决策的民主化

 

第三章行政管理学概述

第一节行政和行政管理的根本概念

一.行政的概念

1.行政是行政主体的活动

2.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

二.行政的分类和特征

1.行政的分类

(1)根据国家行政管理的领域,行政可划分为以下的种类:

组织行政、人事行政、公安行政、司法行政、民政行政、经济行政、科技行政、教育行政、军事行政、外事行政等等。

(2)根据行政的范围,行政可以分别划分为中央行政和地方行政、城市行政和农村行政、内部行政和外部行政。

(3)根据行政关系的涉外因素,行政又可以划分为国内行政和国际行政。

2.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强制性

三.行政管理

1.行政管理学的概念

是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2.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1)行政环境

(2)行政功能

(3)行政组织

(4)行政领导

(5)公务员管理

(6)行政决策与执行

(7)行政监督

(8)行政管理法规

(9)行政机关管理

(10)行政管理技术方法

(11)行政效率与行政改革

3.行政学的特征

(1)行政性和社会性

(2)理论性与应用性

(3)综合性与独立性

第二节行政机关与行政领导

一.行政机关

1.行政机关的概念

又称政府,是国家依法设立并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掌握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2.行政机关的分类

(1)根据管辖的地域范围,可将行政机关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2)根据业务管辖的范围,可将行政机关分为一般权限机关的部门权限机关。

3.行政机关组织法

二.公务员制度

三.行政领导

1.行政领导的含义

2.行政领导的特点

(1)行政领导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2)行政领导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3)行政领导具有权威性的特点

(4)行政领导具有效劳性的特点

(5)行政领导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节行政效率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

(1)行政效率要有定量分析。

(2)行政效益应是表达在社会效益上,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3)行政效率表达在行政管理的各环节、各层次中,是行政管理体系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要求。

二.行政效率的测定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1.改革机构,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

2.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和工作制度

3.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

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5.实行鼓励原那么,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四章行政法学概述

第一节法律及行政法

一.法律的概念及特征

1.法律是调控人们行为的社会标准

2.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3.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二.行政法概念及特征

1.行政法的概念:

是规定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标准的总称。

2.行政法的渊源

三.行政法的根本原那么

1.行政法根本原那么的概念

指贯穿在行政法中,指导和统帅具体行政法律标准,并由它们所表达的根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准那么。

2.行政法根本原那么的特征

(1)行政法根本原那么具有特殊性

(2)行政法根本原那么具有普遍性

(3)行政法根本原那么具有法律性

(4)行政法根本原那么具有标准性

3.行政法的根本原那么

四.行政合法性原那么与合理性原那么

1.行政合法性原那么

(1)行政合法性原那么的概念—行政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根本原那么。

(2)行政合法性原那么的内容

第一,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由依法设定与依法授予。

第二,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依照和遵守行政法标准。

第三,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违法无效。

第四,行政主体必须对违法的行政行为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行政主体的一切行政行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必须接受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

2.行政合理性原那么

(1)正当性

(2)平衡性

(3)情理性

3.行政合理性原那么与合法性原那么之间的关系

(1)行政合法性原那么与行政合理性原那么是行政法的两项根本原那么,两者不可偏废。

(2)行政合法性原那么是主要原那么,行政合理性原那么是补充原那么.行政合理性原那么必须以合法性原那么为前提。

(3)行政合法性原那么既适用羁束行政行为,又适用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而行政合理性原那么仅适用自由裁量行为。

(4)行政合法性原那么既适用行政管理,又适用行政诉讼,而行政合理性原那么不适用行政诉讼。

(5)违反行政合法性原那么构成行政违法,违反行政合理性原那么构成行政不当。

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合称为行政瑕疵。

第二节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

一.行政主体

1.行政主体的概念

系指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独立参加行政诉讼,并能对立承受行政行为效果与行政诉讼效果的组织。

2.行政主体的特征

(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

(3)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和参加行政诉讼

(4)行政主体能独立地承受行政行为所引起的法律效果和行政诉讼的效果

3.行政主体与相关主体的区别

(1)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3)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

二.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的概念

(1)从行政主体上看,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机关的行为

(2)行政行为是行使公共权利的行为

(3)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实施的能产生法律效果、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2.行政行为的分类

(1)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2)羁束行为与自由裁量行为

(3)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4)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5)依职权的行为与应申请的行为

3.行政行为的内容

(1)设定权利和设定义务

(2)撤销权利和免除义务

(3)赋予能力和剥夺能力

(4)变更法律地位

(5)确认相对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或行为为合法

(6)赋予特定物以法律性质

4.行政行为的效力

(1)行政行为的有效成立(成立条件)

第一,行为的主体合法

第二,行政行为必须在行政机关的权限之内

第三,行为的内容合法

第四,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第五,行为符合法定形式

(2)行政行为的效力

第一,确定力

第二,拘束力

第三,执行力

(3)行政行为的撤销、变更、废止和消灭

第一,行政行为的撤销

第二,行政行为的变更

第三,行政行为的废止

第三节行政程序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

是行政主体活动的程序。

二.行政程序的法律意义

1.行政程序合法、适当是行政行为的有效要件之一

2.行政程序违法、失当可以构成相对人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理由之一

3.行政程序违法、失当可以构成权利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撤销其行为的理由之一

4.行政程序构成行政审查(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行政诉讼)的内容之一

第四节行政职权

一.行政职权与行政权限的概念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依法拥有的,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全能。

行政权限系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时所不能逾越的法定范围和界限。

二.行政职权的法律特征

1.法定性

2.国家意志性

3.专属性

4.不可处分性

5.单方性

6.优异性

三.行政权限的法律特征

1.法定性

2.义务性

3.依附性

四.行政权限的类型

1.纵向权限与横向权限

2.层级权限与地域权限

3.事务权限与对象权限

4.平常权限与紧急权限

第五节行政责任与行政监督

一.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的概念

是指行政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标准而依法必须承当的法律责任。

它是行政违法〔以及局部行政不当〕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2.行政责任的特征

(1)行政责任是行政主体的责任,而不是行政相对人的责任

(2)行政责任是一种外部责任,不包括内部责任

(3)行政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而不是道义责任

(4)行政责任是行政违法或不当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它基于行政关系而发生

(5)行政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

3.行政责任的构成(构成要件)

(1)行为人已构成行政违法及局部行政不当

(2)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

(3)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

(4)行政违法的情节与后果

4.行政责任的形式

(1)成认错误,赔礼抱歉

(2)回复名誉,消除影响

(3)履行职务

(4)撤销违法

(5)纠正不当

(6)返还权益

(7)回复原状

(8)行政赔偿

二.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含义

(1)行政监督的主体是党、权利机关、检查机关、审判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

(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3)行政监督的目的主要是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行政法的实施和行政职能的实现,即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

2.行政监督的分类

3.行政监督的原那么

(1)经常性原那么

(2)广泛性原那么

(3)公开化原那么

(4)确定性原那么

(5)有效性原那么

4.行政监督的任务和作用

主要任务是发现和纠正一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原那么、法规、规章的行为,防治和纠正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偏差,保障行政目标准确、及时地实现

作用:

(1)预防作用

(2)补救作用

(3)改良作用

 

第二局部城市规划法规知识

第五章城市规划法规概论

第一节城市规划法规概述

一.立法形式(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法律

(3)全国性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地方行政规章

二.法规的制定

三.法规的实施

包括法规的遵守和法规的适用

第二节城市规划法规的开展历程

第三节城市规划法规的根本内容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包括:

1.国家城市规划法

2.国家城市规划实施行政法规

3.地方城市规划法规

4.部门规章

5.相关的法律法规

6.城市规划专业技术标准

7.城市规划文本

第四节国家城市规划法

第六章城市规划依法行政

第一节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特点及环境

一.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的特点

1.系统性

2.综合性

3.长期性

4.现实性

5.地方性

6.公众参与性

二.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的环境

1.城市意识

2.城市规划意识

3.法制意识

4.行政意识

第二节城市规划依法行政依据

一.方案依据

二.规划依据

三.法制依据

四.经济技术依据

第三节城市规划依法行政行为

一.行政立法

1.建立健全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2.制定法规文件

3.法规协调

4.法规清理、修改、授权解释和废止

5.审批城市规划

二.行政执法

1.核发“一书两证〞

2.行政监督检查

3.行政处分

4.行政处分

5.行政强制执行

三.行政司法

第四节城市规划依法行政制度

一.城市规划编制制度

1.城市规划的编制组织制度

2.根底资料收集制度

二.城市规划审批制度

1.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有关制度

2.城市规划分级审批制度

3.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公布制度

三.城市规划实施制度

1.“一书两证〞制度

2.城市规划监督检查制度

3.竣工验收制度

4.民主监督制度

5.行政复议制度

第五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一.机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1.机构现状

(1)机构设置“上大下小〞的特点

(2)土地规划“二合为一〞的特点

2.现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与城市规划职能不相适应

(2)机构设置缺乏统一标准

(3)机构设置缺乏系统性

(4)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缺乏

二.机构权限

三.机构职能

四.机构设置

 

第七章城市规划文本的编制

第一节城市规划文本的界定

第二节城市规划文本的特点

1.内容的法规性

2.条法的体例性

3.语言的严密性

第三节城市规划文本的内容、形式及表达

一.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二.城市分区规划文本的内容要求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内容要求

四.城市规划文本的表达

1.准确

2.严谨

3.庄重

4.精练

5.平实

6.标准

 

第三局部城市规划管理

第八章城市规划管理根本知识

第一节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2.城市规划管理的核心

二.城市规划干力的根本特征

1.引导与控制的特性

2.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

3.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

4.阶段性和连续性属性

第二节城市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市规划管理系统

1.决策系统

2.执行系统

3.反应系统

4.保障系统

二.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要素(包括)

1.管理目标

2.管理者

3.管理对象

4.被管理者

5.管理中介(构成)

(1)权利

(2)规那么

(3)组织

三.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运行机制

1.协同机制

(1)城市与地区之间的协同

(2)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协同

(3)规划与土地部门的协同

(4)规划与建设的协同

(5)规划与其他专业部门的协同

2.调控机制

(1)城市规划管理调控的作用

第一,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知道作用

第二,对规划的弥补作用

第三,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

〔2〕城市规划管理调控类型

第一,微观控制

第二,中观控制

第三,宏观控制

3.反应机制

第三节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一.城市规划管理方法

1.行政方法(最根本的优点)

(1)保持行政统一性

(2)决策灵活性

(3)规划管理各种方法具有互补性,而行政管理方法是实施其他方法的必要手段

2.法律方法

3.经济方法(优点)

(1)兼顾城市整体利益

(2)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3)城市建设调控作用

4.咨询方法

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

1.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2.城市规划专业技术手段的开展和创新

 

第九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概述

一.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概念

是依据城市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区位、总体布局、用地性质、土地利用强度、建筑及设施布置等,并满足建设工程功能和利用要求,确定建设工程位置、利用土地的面积、开发强度,经济、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

二.城市用地的性质(特征)

1.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2.城市土地利用功能的多样性

3.城市土地利用的可变性

4.土地利用的关联性

5.城市土地利用制度与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关联性

三.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范围

四.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作用

1.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2.节约城市建设用地

3.实现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4.在实施中深化城市规划

第二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内容

一.建设用地选址规划管理(依据)

1.经批准的建设工程工程建议书

2.城市规划要求

3.相关专业规划要求

4.公共效劳设施配套要求

5.环境及景观要求

6.综合管理要求

二.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内容

1.控制土地利用性质

2.核定土地开发强度

(1)容积率核定

(2)建筑密度的核定

3.核定其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要求

4.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5.城市用地调整

第三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程序

一.审核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的程序

1.以选址划拨或征用土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工程,程序为:

(1)选择建设用地

(2)核定设计范围并提出土地利用规划要求,一般同时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3)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

2.以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土地利用权的建设工程,程序为:

(1)确认国有土地出让地块的规划是否经过审批同意

(2)核定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规划设计要求

(3)函复土地管理部门,有的城市应函复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领导机构

二.申请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的操作要求

1.申请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的建设工程

2.申请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需提交的资料

三.审核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程序

1.审核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2.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四.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操作要求

1.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范围

2.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需提交的资料

 

第十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一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概念和作用

一.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根本概念

是依据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根据建设工程具体情况,综合有关专业管理部门要求,对建设工程的性质、位置、规模、开发强度、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审核,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行政行为。

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作用

1.保证建设工程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2.保障城市公共利益

3.优化城市环境景观

4.综合协调相关矛盾

第二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

一.建设工程使用性质的控制

二.建筑容积率的控制

1.建筑容积率的核定

(1)计算方法

(2)建筑面积统计口径

(3)建筑基地面积统计

2.建筑容积率的奖励

三.建筑密度的控制

四.绿地率的控制

五.建筑(层数)高度的控制

容积率=平均层数×建筑密度(%)

六.建筑间距的控制(考虑因素)

1.日照因素

2.消防平安因素

3.卫生防疫因素

4.施工平安因素

5.空间景观因素

七.建筑范围的控制

1.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

2.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

3.建筑后退铁路线的距离

4.建筑后退高压电力线(架空线)的距离

5.建筑退让河道蓝线距离

八.道路交通的控制

九.基地标高的控制

十.建筑环境的协调管理

十一.配套公共设施和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