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818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1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节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经”即儒家经典,其中“五经”指《诗》《书》《礼》《易》《论语》。

B.不管是追忆童年读书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怀念保姆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彭荆风的散文《驿路梨花》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D.《伟大的悲剧》是匈牙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一篇传记,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厨师的哲学

尤今

①我点了三道菜:

姜丝鱼片、咸鱼煎蛋、冬菇芥蓝。

②在柬埔寨中部这个人口寥寥,又落后得好似一百年都不曾发展的小城磅清扬,居然能够在这间唤作“湄公餐馆”的小店的菜单上看到如此“纯中式”的菜肴,既欢喜,又迷惑;而等那三道菜一一被端上来时,我的欢喜和迷惑,全部变成了因难以置信而生发的惊叹。

③宛如霏霏细雨的姜丝,密密地罩在嫩白如初降雪花的鱼片上,恍若一场牵动人心的艳遇。

掺和着咸鱼的蛋液,被煎成一个金黄澄亮的大月亮,毫无机心地仰视众生。

饱满的冬菇和修长的芥蓝,亲密地依偎着,有长相厮守的温馨。

④道道菜肴,色泽鲜丽,卖相绝佳,味道呢,更是一等一的好,每一口都让人舍不得吞咽。

⑤这名出色的掌勺人,姓丁,是老板兼厨师。

过去,他向一位香港厨师学艺,时间长达十年。

⑥这晚,客人不多,我们闲聊。

⑦他一丝不苟地说道:

“学烹饪,如果一板一眼地死记烹饪的步骤,是于事无补的;最重要的是,学艺者必须下足功夫去钻研烹饪的原理。

炒菜,多几滴水或少几滴水,味道完全不同;切肉,必须顺着肉的纹理,否则,那肉一定作怪,不管你下什么料去调弄,都煮不出好味道来。

把原理一搞通,厨艺肯定差不到哪儿去。

不过呢,话说回来,厨师一定要对所有的肉啊、菜啊有一分强烈的感情,菜和肉才会乖乖地听话。

⑧我看着那张菜式不多的菜单,冒昧地问道:

“你天天煮着同样的几道菜,反复练习、千锤百炼,才能煮得这样精彩吧?

⑨他睃了我一眼,不答,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了一本厚厚的菜谱,递给我。

⑩我只翻了几下,便眼花缭乱,哇,那菜式数不胜数,单单鸭,便有八宝鸭、香酥鸭、北京烤鸭、卤鸭、辣熏鸭,等等。

⑪他一脸自豪地说:

“我曾在首都金边一家豪华大饭店当主厨,菜式千变万化,不管客人点什么,都难不倒我。

现在,到这小城开餐馆,客人喜欢的菜肴,来来去去都是这几样,我只好把这本菜谱收起来了。

⑫“空有一身武艺而无用武之地,不是很可惜吗?

”我又问。

⑬他轻轻地耸了耸肩,答道:

“不必听人使唤而事事自己做主的这种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⑭说毕,他的脸上浮起淡若浮云的微笑。

⑮这位厨师,不但精通厨艺,而且深谙生活的艺术。

⑯其实他自己就是一朵云。

⑰云不肯守着一成不变的形状,它不受天空的囿限,千变万化,自我负责而又活得潇洒自在。

(选文有改动)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情

“我”从菜单上看到“纯中式”教育

①______

②______

惊叹

“我”看到菜式不多的菜单

③______

厨师道出自己对生活的见解

④______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掺和着咸鱼的蛋液,被煎成一个金黄澄亮的大月亮,毫无心机地仰视众生。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对三道菜做了生动的描述,突出了厨师厨艺的高超。

B.文章第⑦段主要是厨师谈及自己是如何做菜的,这和文题“厨师的哲学”没有什么关系。

C.厨师把那本厚厚的菜谱放在柜子里,是因为他现在对里面的菜式做法已经生疏,做不了了。

D.厨师对本职工作和生活都有独到的领悟与见解。

E.文章结尾写云不受“天空的囿限”,实则写厨师有着像云一样潇洒自在的生活艺术。

5.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

请结合文章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来主要从事文学创作。

他在地坛中曾有此感叹: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他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

于是他在生和死的交叉口徘徊踟蹰,什么人都不想理,只想就这样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

“记不清都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正如先哲所言——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最后他想通过了,“上帝在交给我们出生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就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于是他坚强地活着,并有了今天的成就。

文学作品阅读

青石碓窝

阿文

我们乡下八月十五不兴吃月饼,只兴吃糍粑。

舂打糍粑必须由体强力壮的中年男子才够劲。

糍粑的好坏就是看舂细打匀没有。

小时候,我家里穷,母亲又有病,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

父亲是个石匠,农闲季节,就替人家打制碓窝。

碓窝由青石制成,青石很难找。

所以那年月,父亲制个碓窝,就能换回三十多斤米面,供一家人吃十天。

父亲年轻时,很有一把力气。

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河里涨了大水,水面高过青龙桥两米多。

父亲居然把一个两百来斤重的青石碓窝背过了河。

后来制碓窝的人家少了,父亲的手艺也很少派上用场。

即使偶尔有一两户人家要制,父亲打凿起来也非常吃力。

因为父亲的力气衰弱很多了。

父亲打了一辈子石头,却没给自家留个碓窝。

每逢中秋,偶尔有一两户人家端来一两个糍粑,父亲从来舍不得吃一口,全粘了白糖给我和弟弟吃。

那时父亲常说,明年吧,明年种点糯谷,制副碓窝,让全家人把糍粑吃饱。

一年又一年,父亲却一直没有兑现诺言。

我考上高中那年,父亲高兴极了,终于从青龙湾背回一大块青石,精雕细磨半个月,把碓窝打成了。

父亲鼓励我说,好好读书吧,明年,咱们就有糍粑吃了。

转眼到了第二年中秋。

我惦记着父亲的诺言,专门请了假回家。

我以为,父亲早就打好糍粑拌好白糖豆面在大门口迎接我了。

谁知我回到家里,门却虚掩着,屋里也不亮灯,倒是病重的母亲长呻短呤着。

母亲燃起油灯,泪汪汪地说:

“今天过节,你爸说糯米好卖,一大早就挑去赶集了。

我知道母亲的心里比我更难受。

我止住泪水,来到老桃树下,那里有我日夜思念的青石碓窝。

桃树光秃秃的,碓窝静静地躺着,里面有半窝积水,三两片桃叶被秋风轻轻一吹,银盘一样的月亮就不见了。

这时父亲回来了。

他轻轻拭掉我眼角的泪水,摸出一把皱巴巴的钱,笑呵呵地说:

“我正准备明天给你送去呢!

早知道你要回来,我该留两斤糯米。

当时我想,就算我不回来,你明天也要来学校呀,留两斤糯米打两个糍粑送来不一样吗?

后来,我跟父亲什么话也没说,我们背靠背坐在青石碓窝上,他望着天,我也望着天。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父亲突然咳了好一阵子,才缓缓地起身回到屋里,替母亲热了中药,合衣睡了。

直到我高中毕业,父亲也没替我打一回糍粑。

那个青石碓窝,一年比一年陈旧。

碓窝上的青苔,一年比一年厚实。

青苔水做的,一到天冷水枯了,就“死”了,第二年春雨一来,又青绿地活了。

高考落榜的那年秋天,大概是中秋节的前十天吧,我背着简单的行李去深圳打工。

临别时,父亲用火纸包了一个小包给我。

父亲没说里面是什么,父亲只是说:

“想家了,实在熬不下去了,就打开来看看吧。

其实踏出家门的第一步起,我就非常地想家了。

我想我的母亲,也想我的父亲,更怀念老桃树下那个青石碓窝。

每次思念到极处,我就想把纸包打开,但每一次我又未曾打开。

我知道那是父亲留给我的最为珍贵的纪念,我不敢轻易碰它。

一转眼就是三年。

三年来为了能让父亲过上舒心的日子,我一直没回过家。

我把工资的整数都寄回去了。

前年中秋节前,我就计划好了,等发了工资,一定帮父亲捎回一盒上好的月饼。

然而就在发工资的头天夜里,也就是农历八月十四的晚上,我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快递包裹,打开一看,是两个又圆又香的糍粑。

糍粑打得非常粗糙,甚至还能见到隐隐约约的饭粒。

这时我才突然明白,当父亲有能力为我们舂打糍粑时,已经老了,已经没有那股劲头了。

我一边啃着父亲生平第一次为我打制的糍粑,一边打开那个纸包,里面却是一团干枯的青苔。

我端来半碗水,把青苔往碗里一放,枯黄的青苔就鲜活了。

这时我才深深懂得,父亲想告诉我:

人生就像碓窝上的青苔一样,时枯时荣,只要有口气,就会复活。

去年中秋前夕,父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从深圳赶回家时,父亲已经入棺,只有老桃树下的青石碓窝还静静地躺在那里。

我想,父亲在最后的日子,一定是一边念着我的小名,一边抚摸着这个青石碓窝吧。

今年中秋之后,我又回了趟老家。

父亲的坟头光秃秃的,而老家的土屋门前,已是杂草丛生,青石碓窝上的青苔,也越来越厚了。

(选自《读者》)

6.文章围绕着“青石碓窝”展开,请从文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填入下表。

时间

情节

小时候

父亲替人家打制碓窝

(1)

(2)

高考落榜

(3)

前年中秋节

父亲第一次为“我”打制糍粑

7.文章第十二段的画线句写道“他望着天,我也望着天”,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出此时父亲的心理。

8.对亲人的思念是离家在外的游子永恒的情结,可为什么文章第十五段画线句中作者却说自己“更怀念老桃树下那个青石碓窝”?

9.有人认为中秋节本是花好月圆的日子,本文的结尾似乎显得太过凄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顿一处)

晋陶渊明独爱菊             

(2)濯清涟而不妖

1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  

(2)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

(3)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       (4)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四、句子默写

14.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浮光跃金,________。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

(3)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4)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5)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7)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

(8)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五、诗歌鉴赏

15.阅读下边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①前沙似雪,受降城②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烽:

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

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描写的景象。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名著阅读

16.名著阅读。

《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万苦千辛,经九九八十一难,到_________的故事。

小说故事情节精彩纷呈,如三打白骨精 、真假__________、三借芭蕉扇等。

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17.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六则语录,完成

(1)-

(2)题。

①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②子曰: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③子曰: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④子曰:

“事父母幾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⑤子曰: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⑥子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论述孝道的选项有(只填序号)

(2)你认同选择出来的语录中对孝道的说法吗?

请结合其中的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8.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今天我去了博物馆,在________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________的物品。

在探索中原人起源的场馆中,设计者用模型和灯光模拟出原始居民生活的场景,远远望去,像piāomiǎo的仙山楼阁,令人shèn为神往。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陈列(____)      模型(____)    模拟(____)   piāomiǎo(_____)   shèn(____)为神往

(2)请选用《天上的街市》中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19.材料作文

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

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漾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要求:

(1)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

(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2、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