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691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平均半径:

千米;赤道周长:

约千米=约里;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2、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除极点外)

(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2.同纬度的纬线

(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

方向

方向

起始线

(°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

(°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南北纬)

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

向越来越大

南纬():

向越来越大

判定:

纬度向北变大的是纬N,向南变大的是纬S

东经():

向越来越大

西经():

向越来越大

判定:

经度往东变大的是经E,向西变大的是经W

特殊线(点)

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和60°、两极(90°)

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

划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半球N、

赤道以南为半球S

0°——30°N(S)为纬度

30°——60°N(S)为纬度

60°——-90°N(S)为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以东到为东半球,

以西到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例一:

见右图。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

A:

、 

B:

C

:

、  

D:

2.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

(填代号)

4.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四季分明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5.假设A点(东九区或西九区)的区时是20点,试求B点的区时是点,北京时间是点。

6.假设A点的地方时是20点,试求B点的地方时是点。

例二:

读右图,完成下列习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填注图中每条经线和纬线的度数;

(3)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

A.    、    ; B.    、    。

判断依据:

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半球上空俯视)

  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向:

逆时针方向

  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

反过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也可以判断该图是北极还是南极为中心。

二、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夏——)

例三:

读右图,回答:

(10分)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

A,B。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极圈内有

现象。

此时山东省白昼最长,这一天是在月______日前后。

(3)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4)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变化。

2、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N--90°N)、北温带(°N--°N)、热带(°N--°S)、南温带(°S--°S)、南寒带(°S--°S)

3、寒带:

有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

有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

既无现象,又无现象,四季变化。

例四:

读“地球上的五带”图(11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B.,E.。

(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D和。

(用字母来表示)

(4)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和。

(用字母表示)

(5)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是,有极夜现象的是。

(用字母表示)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D和B的分界线是。

三、地图

1、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同样大小的地图: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内容

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内容

读比例尺技巧:

记住:

1千米=10万厘米=厘米(1后面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

上下,左右。

          ②指向标法: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2、地形图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坡陡之处等高线,坡缓之处等高线。

例五: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⑴在右图中小清河流向的方向___________;⑵大青山主峰和小青山主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

⑶AB一线和CD一线和E处的地形分别是:

AB_______,CD_______,E_____(山脊、山谷、山峰、鞍部、);

⑷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为_________米。

(5图中甲地坡度比乙地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例一:

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称

ABCDEFG

(2)写出数字代表的大洋名称

①②③④

(3)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大陆和大陆;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大洲和大洲、大洲、大洲。

本初子午线穿过大洲、大洲、大洲。

(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跨纬度度最广的大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__________;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_;海拔最高的大洲是__________;海拔最低的大洲是__________;

(5)由图可知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是______洲和________洲;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洲、洲、洲、洲;地跨东西半球和全部在南半球的是洲;全部在北半球的是______洲和________洲。

(6)终年没有阳光直射的洲是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洲;热带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洲,寒带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洲;________洲被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穿过,从温度带来看该洲没有______带。

(7)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介于四大洲之间的大洋是__________;介于三大洲之间的大洋是__________;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是。

(8)A与B的界线是;A与F的界线是;D与F的界线是;

E与F的界线是、、、、、。

(9)地跨两洲的国家:

埃及(、)、土耳其(、)、俄罗斯(、)、美国(、)

2、海陆变迁: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是世界、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火山地震带 ;      b)火山地震带

②阿尔卑斯山(欧洲):

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

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

板块与板块(落基山脉)、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安第斯山脉)。

  地中海将消失:

位于板块与板块的处

  红海将扩大:

位于板块与板块地区。

例二:

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图中B是__________板块,以__________(海洋、陆地)为主;G是__________板块,以__________(海洋、陆地)为主。

(2)E、D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B、E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

E、D两大洲的西部有一条巨大的山系叫__________,包括E大洲上的__________山脉和D大洲上的__________山脉。

(3)在板块G周围有一条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4)由于板块在地球的内力作用下不断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A、B板块间_________海将不断扩大形成新的海洋,________海将消失。

(5)B板块上有2个大洲,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其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大洲的地形以______为主。

(7)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E大洲是____(季节),昼___夜____,在E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有______出现。

例三:

读“六大板块示意”,完成下列要求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大板块。

它们是:

A板块,B板块,C板块,

D板块,E板块,F板块。

(2)板块与板块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多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气压),海洋气温(气压);冬季陆地气温(气压),海洋气温(气压)。

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

二、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降水(热带沙漠气候)。

 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温带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降水(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岸是地中海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世界“雨级”);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

三、世界的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半球名称

气温最热月

气温最冷月

月气温曲线形态

北半球

6、7、8

12、1、2

向上凸,呈峰形(∩)

南半球

12、1、2

6、7、8

向下凹,呈谷形(∪)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热量带,即气候带);

以水定型(依据年降水量与季节分配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最冷月气温t(℃)

降水季节分配

t>15

热带雨林气候

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

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雨型

0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型

地中海气候

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雨型

t<0

温带季风气候

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雨型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点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美洲、非洲、亚洲东南部的_________两侧

受__________控制

全年__________

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

气压带和风带移动

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__________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受__________控制

全年__________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低纬度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大陆西岸的____°~____°地区,____沿岸分布最广

受_________(夏季)和_________(冬季)交替控制

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亚欧大陆东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___°~___°中纬度地区大陆___岸,以___西部分布最广

受___控制

全年___,降水___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内陆地区,亚洲和北美洲内陆地区分布较广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冷夏热,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

寒带

苔原气候

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

判断下列图示所属气候类型:

 

例一: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1.写出气候类型名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THANKS!

!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