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555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docx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docx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1

一、A型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不是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是

A.色素

B.细菌素

C.干扰素

D.维生素

E.抗生素

答案:

C

[解答]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主要有热原质、毒素、抗生素和色素。

2.属于缺损性病毒的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答案:

D

[解答]缺损性病毒是指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值的病毒。

3.细菌的人工培养不能应用于

A.病原学的诊断

B.做药物敏感试验

C.培养纯种细菌

D.制备菌苗用于预防

E.制备干扰素

答案:

E

[解答]制备干扰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

生物来源提取法和基因重组技术法。

4.液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分离单个菌落

B.鉴别菌种

C.观察细菌运动能力

D.增菌

E.检测细菌毒素

答案:

D

[解答]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生长,提高生产量。

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称为液中培养、液体培养或液内培养。

5.白假丝酵母菌常引起

A.藓病

B.毒血症

C.真菌中毒症

D.皮下组织感染

E.皮肤黏膜、内脏感染

答案:

E

[解答]在抵抗力低下时引起口腔、生殖器、皮肤及内脏器官感染。

6.细菌合成代谢中与细菌鉴定有关的是

A.内毒素

B.热源质

C.抗生素

D.维生素

E.细菌素

答案:

E

7.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

A.异染颗粒

B.中介体

C.细胞膜

D.芽孢

E.荚膜

答案:

E

[解答]荚膜是菌体外的一层肥厚黏液物质,保护细菌不被吞噬,可在体内大量繁殖致病。

8.大肠埃希菌属于

A.专性厌氧菌

B.专性需氧菌

C.间性厌氧菌

D.微需氧菌

E.微需二氧化碳菌

答案:

C

[解答]大肠埃希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9.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包括

A.质粒、噬菌体、拟核

B.质粒、噬菌体、转位因子

C.质粒、核糖体、转位因子

D.质粒、中介体、拟核

E.体核糖体、噬菌体、噬菌体

答案:

B

[解答]质粒、噬菌体、转位因子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10.新生儿预防淋病奈瑟菌所致脓漏眼的常用消毒剂是

A.2%~4%龙胆紫

B.0.1%高锰酸钾

C.2%红汞

D.1%硝酸银

E.2%碘伏

答案:

D

[解答]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特异性预防。

婴儿出生时,不论母亲有无淋病,都应以1%硝酸银溶液滴入双眼,以预防新生儿淋菌性脓漏眼的发生。

11.R质粒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

A.转化

B.接合

C.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答案:

B

[解答]细菌通过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称为接合。

能通过接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主要包括F质粒、R质粒。

12.抑制细菌核酸合成的药物是

A.头孢菌素

B.链霉素

C.四环素

D.多黏菌素

E.利福平

答案:

E

[解答]利福平与细菌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强烈结合,竞争性抑制DNA的RNA合成。

13.质粒是细菌的

A.核质DNA

B.胞质DNA

C.核质RNA

D.胞质核蛋白质

E.胞质RNA

答案:

B

[解答]质粒是细菌拟核裸露DNA外的遗传物质,为环形闭合的双股DNA,存在于细胞质中。

14.关于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B.为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后代的特点

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

E.可自行丢失

答案:

A

[解答]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环形闭合的双股DNA,存在于细胞质中,质粒编码非细菌生命所必需的某些生物学性状,如性菌毛、细菌素、毒素和耐药性等。

15.高压蒸汽灭菌需要的条件是

A.121.3℃,15~30min

B.100℃,15~30min

C.121.3℃,10min

D.100℃,20min

E.100℃,30min

答案:

A

[解答]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通常压力在103.4kPa,容器内温度121.3℃,时间15~30min,可杀死所有细菌繁殖体和芽孢。

16.下列病毒哪种易导致潜伏感染

A.出血热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流感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

答案:

D

[解答]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

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

17.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

A.消毒

B.灭菌

C.抑菌

D.无菌

E.防腐

答案:

A

18.灭菌的含义是

A.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

C.防止和抑制微生物增殖

D.没有活菌的意思

E.防止微生物生长

答案:

A

[解答]灭菌的含义是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19.灭活病毒无效的因素是

A.干扰素

B.乙醚

C.青霉素

D.乙醇

E.紫外线

答案:

C

20.巴氏消毒法消毒牛奶的目的是

A.防止和抑制微生物在牛奶中生长和繁殖

B.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质,易于吸收

C.杀灭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

D.杀灭牛奶中的病原菌

E.使牛奶不含活菌

答案:

D

[解答]巴氏消毒法所用温度较低,只能杀死特定的病原体。

21.杀灭芽孢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流通蒸汽灭菌法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间歇灭菌法

D.焚烧法

E.干烤法

答案:

A

[解答]流通蒸汽灭菌法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但不能杀灭芽孢。

22.内毒素的特征是

A.主要由G+菌产生

B.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C.性质不稳定,不耐热

D.毒性作用相似,对组织无选择性

E.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答案:

D

[解答]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的成分,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对理化因素的作用相对稳定,耐热;毒性作用相对较弱,对人体组织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23.与耐药性转移有关的结构是

A.性菌毛

B.普通菌毛

C.鞭毛

D.芽孢

E.荚膜

答案:

A

24.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由G+菌产生,不耐热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毒性作用强,对组织有选择性

D.受甲醛处理形成类毒素

E.毒性部分是B亚单位

答案:

E

[解答]外毒素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多由G+菌产生,不耐热;毒性作用强,对组织有选择性;受甲醛处理形成类毒素;毒性部分是A亚单位。

25.细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人人体的途径

答案:

C

[解答]侵袭力是病菌在体内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和黏附素等;毒素也是致病性的关键因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

26.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G-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

B.是毒性脂多糖

C.是毒性蛋白质

D.各种细菌的内毒素成分基本相同

E.主要致病作用有DIC和内毒素血症

答案:

C

[解答]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主要是细菌菌体裂解后释放出的脂多糖,各种细菌的内毒素成分基本相同,致病作用也相似,主要有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27.下列关于内源性感染叙述正确的是

A.来自宿主体外的病原体所引起的感染

B.来自自身体表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

C.和结核病患者接触,导致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D.消化道感染

E.创伤感染

答案:

B

[解答]根据细菌感染的类型可将其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来自宿主体外病原体所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菌来自自身体内或者体表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

28.外毒素和内毒素相比,下列哪项是外毒素的特征

A.是G-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

B.成分基本相同,致病作用也相似,不具有选择性

C.对理化因素稳定,耐热

D.在菌体裂解后释放到外界的毒性脂多糖

E.根据其种类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

答案:

E

[解答]外毒素是G+菌和部分G-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毒性强,有选择性,理化因素不稳定,一般不耐热,抗原性强,按其种类和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三类,可使宿主产生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结构成分;抗原性弱,成分基本相同,致病作用也相似,主要致病作用有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29.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荚膜

E.细胞膜

答案:

A

[解答]细菌内毒素不仅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结构成分,而且是G-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因子,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等密切相关。

30.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

答案:

E

[解答]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

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

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

31.关于外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毒性作用强,对组织有选择性

C.受甲醛处理形成类毒素

D.毒性部分是类脂A

E.多由G+菌产生,不耐热

答案:

D

[解答]外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2.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有

A.微生态制剂大量使用

B.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

C.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答案:

E

[解答]如不适当地长期使用抗生素,使正常菌群中大量细菌被杀死,导致原有菌群之间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对人体产生致病性。

33.下述能抑制或杀死细菌,治疗用的物质是

A.杆菌肽

B.细菌素

C.毒素

D.胸腺素

E.干扰素

答案:

A

[解答]杆菌肽属多肽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具杀菌作用,其机制主要为使焦磷酸酶失活,从而特异性地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阶段的脱磷酸化作用,影响了磷脂的转运和向细胞壁支架输送黏肽,从而抑制了细胞壁的合成。

34.关于致病菌致病因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致病菌有黏附因子

B.致病菌有荚膜、微荚膜

C.与致病菌的胞外酶有关

D.与致病菌的内、外毒素有关

E.与致病菌侵入的数量无密切关系

答案:

E

[解答]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强弱、侵入机体细菌数量多少、侵入部位是否合适密切相关。

细菌的毒力是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是致病性强弱的概念。

毒力的物质基础有侵袭力和毒素。

35.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

A.只有革兰阴性细菌产生

B.少数革兰阳性细菌产生

C.细菌在生活状态下释放

D.抗原性强

E.不耐热

答案:

A

[解答]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

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

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

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

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

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内毒素耐热而稳定,抗原性弱。

36.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

A.异染颗粒

B.中介体

C.芽孢

D.细胞膜

E.荚膜

答案:

E

[解答]荚膜是菌体外的一层肥厚黏液物质,保护细菌不被吞噬,可在体内大量繁殖致病。

37.某患者因近3日腹泻腹痛前来就诊。

自述有里急后重感,便内有脓血,疑似痢疾。

试问如进一步确诊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一般不做哪些检查

A.血清学鉴定

B.生化反应

C.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查形态

D.免疫荧光菌球试验

E.检测细菌核酸

答案:

C

[解答]痢疾分离培养与鉴定:

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37℃孵育18~24小时,挑取无色半透明的可疑菌落,做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和菌型。

如遇非典型菌株,须做系统生化反应以确定菌属;必要时,用适量菌液接种于豚鼠结膜上,观察24小时,如有炎症,则为有毒菌株。

痢疾快速诊断法:

①荧光菌球法:

适于检查急性菌痢的粪便标本。

将标本接种于含有荧光素标记的志贺菌免疫血清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4~8小时。

如标本中有相应型别的痢疾杆菌,繁殖后与荧光素抗体凝集成小菌球,在低倍或高倍荧光显微镜下易于检出。

方法简便、快速,有一定的特异性。

②协同凝集试验:

用志贺菌的IgG抗体与富含A蛋白的葡萄球菌结合,以此为试剂,测定患者粪便滤液中志贺菌的可溶性抗原。

38.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A.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热原质

D.细菌素

E.透明质酸酶

答案:

D

[解答]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是毒素,血浆凝固酶,热原质、透明质酸酯。

39.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孢

E.透明质酸酶

答案:

D

[解答]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

构成侵袭力的主要物质有细菌的酶、荚膜及其他表面结构物质。

40.细菌的侵袭力不包括下列哪一种能力

A.黏附能力

B.抗吞噬能力

C.繁殖能力

D.扩散能力

E.产生毒素能力

答案:

E

[解答]细菌的侵袭力由病原菌的黏附与侵入、繁殖与扩散,以及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等因素组成。

41.细菌致病性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特殊结构

B.基本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侵入机体部位

E.分解代谢产物

答案:

C

[解答]侵袭力是病菌在体内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和黏附素等;毒素也是致病性的关键因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

二、B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核酸

B.衣壳

C.包膜

D.壳粒

E.包膜子粒

1.控制病毒遗传与变异的结构是

答案:

A

2.保护病毒核酸的结构是

答案:

B

3.构成衣壳形态亚单位的是

答案:

D

4.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的结构是

答案:

C

5.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是

答案:

E

[解答]控制病毒遗传与变异的结构是核酸;衣壳是保护病毒核酸的结构;壳粒是构成衣壳的亚单位;包膜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故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包括脂质和少量糖类;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胞膜上镶嵌有两种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刺突(包膜子粒)。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无菌操作

E.滤过除菌法

6.物体上或环境中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答案:

C

7.防治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答案:

D

8.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答案:

A

9.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答案:

B

[解答]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无菌是指物体上或环境中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无菌操作是指防治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