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5362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5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怎样形成的。

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激光演示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量角器、火柴、夹子、白纸一张、透明胶条、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

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目的:

(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步骤:

(1)如图,将一张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3)另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4)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5)把测量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次数

蜡烛到平面

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

面镜的距离/cm

1

2

3

  提问:

(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

怎么知道的?

(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怎么知道的?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讨论:

身高1.6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

像离镜多远?

当他后退0.5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解答:

(1)像高1.6m,像离镜0.5m;

(2)人后退0.5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m。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然后利用课本P78图4.3-3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

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

(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

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

(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3)追问:

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

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

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师生共同分析得:

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

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4)指导学生看课本图4.3-3随即指出

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叫虚像。

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思考:

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

典例解读

【例1】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解析】过A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至另一侧,在等距上取点A′;过B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至另一侧,在等距上取点B′;连接A′和B′;最后标上箭头。

注意这些线都画成虚线。

也可以通过A点作一条垂直平面镜的入射光线,作其反射光线,并反向延长;再通过A点作任意一条入射光线,严格按照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将其反射光线延长;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A点的像A′;同样作出B的像B′;连接A′和B′;最后标上箭头。

注意镜后的线、镜前法线画虚线。

【答案】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从古代女子“对镜贴花黄”到现代舞蹈演员使用大平面镜矫正动作姿势,都是利用了平面镜可以成像。

2.改变光路

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小镜就是平面镜;早期军事上的潜望镜主要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

3.扩大视野

新房子装修的时候,不大的客厅在墙壁上装上一面镜子,就觉得客厅大多了。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1.球面镜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

2.球面镜的分类

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

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1)凹面镜的性质

演示实验1:

用氦氖激光器平行射向凹面镜。

现象:

反射光会聚在一点上。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

演示实验2:

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

现象:

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将成为平行光。

(2)凹面镜的应用

①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制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

②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出,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

4.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1)凸面镜的性质

演示实验3:

用氦氖激光器演示平行光射向凸面镜。

现象:

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

问题1:

让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问题2:

相同口径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哪个视野大?

演示实验4:

如图所示,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面镜和平面镜上。

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的哪个大,哪个小?

(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

(2)凸面镜的应用

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

典例解读

【例2】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即人们常说的反光镜)是一个凸面镜,汽车上安装凸面镜的目的是(  )

A.使司机观察到的像比实物大,更清晰

B.使司机观察到的像比实物大,观察范围更大

C.使司机观察到的像与实物等大,但光线集中,更清晰

D.使司机观察到的像比实物小,增大观察范围

【解析】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如下图所示,相对相同口径的平面镜而言,凸面镜观察范围要大得多。

【答案】D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2.由两种密度之比为ρA:

ρB=3:

2的材料制成的小球A和B.其质量之比mA:

mB=4:

3,其外观体积比为VA:

VB=3:

2:

则下列有关小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A.A.B两小球可能都是空心

B.A,B两小球中,A球肯定是空心

C.A.B两小球中,B球肯定是空心的

D.A.B两小球中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3.如图是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中的画面,拍摄的是合那高速公路的美景。

飞机在航拍时,如果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6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为

A.小于60mmB.等于60mmC.略大于60mmD.大于120mm

4.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

B.用光沿直线传播知识可以解释“小孔为什么可以成像”

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特点

D.使用投影仪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

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湖中的倒影      

B.

 隔着玻璃砖    

C.

  看木块台灯在镜中的像     

D.

月食

6.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7.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A.

B.

C.

D.

8.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9.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

下列关于地球的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

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10.在校园艺术节上,小强用钢琴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曲调宛转悠扬,令人心旷神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听到的乐曲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美妙的乐曲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按压不同的键盘时,钢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D.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听到乐曲的音调不同

二、填空题

11.建筑工地要用500m3的沙石,现取这种沙石1.0×10-3m3,测得其质量为2.6kg,则这种沙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若用载重4t的卡车运送,需运送________车。

1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

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图____表示远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选填“甲”或“乙”),矫正远视眼应配戴眼镜片为_______透镜的眼镜(选填“凸”或“凹”)

13.小丽将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结冰后取出发现瓶子底部凸出。

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冰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水的密度的缘故。

水结冰属于凝固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现象。

14.巧妙利用物质的属性可改善我们生活质量,如玻璃窗利用玻璃具有良好的_____性,增加室内的亮度。

双层玻璃窗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这是在声音的_____减弱噪声。

密封在玻璃瓶内的水凝固成冰时,质量_____。

15.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_____s。

16.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经过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形成光点S',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此过程入射角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

17.燃烧1L(即10-3m3)的汽油,会产生约2.4kg的二氧化碳,因此,我们感受到燃油汽车为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更要关注它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设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

求:

(1)1L汽油的质量;

(2)东风某型号油罐车额定满载质量为7t,若装满汽油,该车油罐内汽油的体积;

(3)7t的汽油全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18.近几年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

现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假期,小明同学乘坐G1619次高铁列车从合肥去黄山旅游,下表是G1619次高铁列车时刻表。

站次

车站

到时

发车

里程(km)

1

合肥南

﹣﹣

09:

08

0

2

巢湖东

09:

29

09:

31

70

3

无为

09:

44

09:

46

105

4

铜陵北

09:

58

10:

00

139

5

南陵

10:

12

10:

14

173

6

泾县

10:

24

10:

26

194

7

黄山北

10:

56

11:

00

306

(1)G1619次高铁列车从合肥南到黄山北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途中G1619次高铁列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0s。

求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m?

四、实验题

19.小华同学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帮妈妈筛选出饱满的种子,她想知道所配制出的盐水密度,就用天平和量筒来进行测量,具体步骤如下: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___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天平横梁左高右低,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⑵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最m1:

⑶把配制好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量盐水体积V,如图甲所示;

⑷把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中数据,帮小华同学把下表填写完整:

空烧杯的质量m1/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g

盐水的密度ρ/(g·cm-3)

30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⑸以上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⑹小华同学发现混杂在种子中的小石块也同饱满的种子一起沉入了盐水底部,她想知道石块的密度有多大,就选了一块大小合适且与其材质相同的石块,巧妙利用图乙所示的天平状态,按以下的步骤测出了石块的密度.

①用细线栓着石块浸没在盐水中(石块未接触烧杯底且盐水未溢出),天平读数增大了△m1;

②将石块缓慢沉入烧杯底部,放开细线,天平读数又增大了△m2:

③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用△m1、△m2及盐水密度ρ表示)________.

20.小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根据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2)如图乙,实验时,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_______________。

(3)小亮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4)小亮将蜡烛从10cm刻度线处向35cm刻度线处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

(5)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有人为某款香水设计了四种不同形状的透明的玻璃瓶盖,如图所示。

小亮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出在阳光下最容易被引燃的是____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____;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蜡烛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小明利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l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到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度应为_____℃;

②小明观察到: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_____图(选填“C”或“D”);

③由表格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_____。

23.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图所示与声有关的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图甲: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乙:

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图丙: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4.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后驾驶员踩下油门,汽车速度均匀变化,车速随时间:

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1)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中描点画出汽车的v﹣t图象。

(_______)

(2)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为_____。

(3)车速v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_____(不必写单位)。

时间t/s

1

2

3

4

5

6

速度(m/s)

8

10

12

14

16

18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A

B

C

D

C

A

B

二、填空题

11.6×103325

12.甲凸

13.小于放热

14.透光传播过程中不变

15.32

16.向右不变

三、计算题

17.

(1)0.7kg

(2)10m3(3)2.4×104kg

18.

(1)170km/h;

(2)400m

四、实验题

19.

(1)游码;左;(4)40;76;1.15;(5)偏小;(6)

20.同一高度缩小远离B

21.较暗确定像的位置不变

22.B68(67.8或67.9)99C保持不变(继续吸热保持不变)

23.变大回声音调

24.

8m/sv=2t+6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一只总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瓶内氧气密度为ρ0,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ρ0;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A.

ρ0

B.

ρ0

C.

ρ0

D.

ρ0

2.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B.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

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4.如图所示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5.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与光现象有关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属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6.对下列光的现象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B.影的形成———光的反射

C.倒影的形成———光的镜面反射D.白雪耀眼———光的反射

7.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A.湿衣服晾晒后变干B.铁水被烧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秋天房顶上结霜

8.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真空能传播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秋天,蝉趴在树上某个地方也能发出声,说明发出声音时物体不需要振动

D.人们利用声呐技术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9.下列关于温度的认识错误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C.夏季使用空调限制室内最低温度26℃D.兴化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可达40℃

10.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有“禁止喧哗”的标志,这是在提醒我们要控制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