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5331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全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全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全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全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文化.docx

《安全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文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文化.docx

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企业安全生产理念或价值体系,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原则。

  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程,对保障安全生产具有战略性意义。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培养和增强安全文化意识,对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依靠安全文化的培育,营造一种良好的安全氛围,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才能使企业成为有共同价值观的、有共同追求的、有凝聚力的集体,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素质。

因此,建立系统、科学、细致的安全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长效做法。

  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实践证明,安全性评价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方面成效显著,但对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却收效不大。

结合我厂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安全制度也是详之又细,但安全状况往往不尽如人意,极少数职工就是在“违章就下岗”的令箭牌下,也有意或无意的以身试法,甚至和安监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使得违章成为企业安全的顽症,屡禁屡犯。

“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一定违章”,在这些人的脑海中,就是存在着那么一点违章不一定出事的投机心理。

所以要真正的扭转这种安全的被动局面,还得治本。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职工按照企业的安全目标,以自觉为主,自主管好自己的工作安全,构建 “为了人、关心人、培育人、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凝聚人”的人文氛围,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安全文明生产的目标,这比“制管”更能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关怀。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氛围呢?

  首先,要以灌输理念为着力点,形成浓厚氛围。

通过召开安全大讨论、制作“安评”曝光照片宣传展板、组织安全事件剖析和开展安全征文等形式,让职工认清“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宁绕百丈远,不冒一步险”,真正懂得发生事故对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的伤害。

进一步强化“珍惜生命,心系安全”的理念,从主观能动性上解决“我要安全”的问题,从而使安全管理的层次得到提升。

其次,要以健全制度为着眼点,强化执行力。

按照厂级、车间、班组“三级控制”模式,将安全管理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班组、个人。

坚持“四个凡事”,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保证一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牢固树立“知其责、尽其责、尽到责”的工作理念,各负其责,恪尽职守,真正把安全生产变成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过程预防的共同工作和自觉行动。

第三,要以强化技能为关键点,提升整体素质。

通过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建立专业技术带头人、选拔专业技术标兵、培养技术能手等措施。

围绕克服习惯性违章这一顽疾,以强化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和提高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能力为重点,建立健全技术学习、技能培训和技术考核升级制度。

利用多媒体教学、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等方式,采取脱产、半脱产、在岗培训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形成分层次、有重点、有成效的培训机制和模式,着力培养能够驾驭安全生产规律,正确判断和处理应急故障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安全文化如果嵌入每名职工的脑子里了,安全保障也就掌握在了每个人的手中。

”如果有了良好的安全氛围,让“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全体职工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关心、相互配合,那么不讲安全的行为成了众矢之的,不讲安全的人成了过街老鼠,我们的事故还会如此频发吗?

1.安全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安全文化”这一术语是国际核安全顾问团(INSAG)在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安全丛书NO.75-INSAG-1名义出版的《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事故后审议会议总结报告》中首次引入,之后在起安全丛书NO.75-INSAG-3《核动力厂的基本安全原则》中被进一步扩展,在安全丛书NO.75-INSAG-4中定义和论述了这一概念。

它的产生与核能界安全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息息相关,一脉相承,是安全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诸多领域,尤其在核能界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切尔诺贝利事故在核能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人们分析事故的根本原因,重新探讨核安全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

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这一管理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结合“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国际原子能机构INSAG组织提出了安全文化这一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原则。

因此,90年代核安全管理思想的体现就是安全文化建设,既强调组织建设(安全水平取决于决策、管理、执行多个层次),又注重个人对安全的贡献。

“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核能界核安全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是对70年代80年代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原则的继承和发扬。

当今进行安全管理时,必须坚持并实践70年代和80年代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原则,再加上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文化建设,集中于总目标和关键点,不断发展、改进和评价安全文化,才能保持并且持续地提高电站的安全水平,并向着最高的安全目标迈进。

  2.安全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由于安全文化的重要性,INSAG-4中介绍的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已广为人知,也由于安全文化原则的实际应用和特征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总结或广泛的传播,因此为了使组织能正确地认识现有安全文化的现状和渴望达到的状况来指导安全文化的发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1998年出版了第11号安全报告丛书。

在这份报告中,根据人对核安全的行为和态度的不同认识和接受水平,把安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只以规则和条例为基础的安全;

  第二阶段-----良好的安全绩效成为组织的一个目标;

  第三阶段-----安全绩效总是持续改进的。

安全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总体特征

  安全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总体特征

  阶段对核安全事项上的行为和态度的认识水平每个阶段安全文化的典型表现特征

  第一阶段意识淡薄,安全视为外部要求,是技术问题,不愿意考虑不对问题加以预料,各部门交流协作很差,只遵守规则,讲安全被看作令人讨厌的事情

  第二阶段初步意识,很少实施行动当局重视安全绩效,行为问题被忽视,开始考虑安全绩效停滞不前的原因,愿意寻求其他组织的建议

  第三阶段明确的意识付诸行动组织采用不断改进的方法,强调交流培训管理方式以及提高效率和有效性。

每个人都能作出贡献,认识到行为问题对安全的影响

  这些不同的阶段,所需时间是不确定的,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管理层的认识个人的工作环境及其为建设安全文化所作的承诺和努力。

  第一阶段是意识淡薄的被动阶段,是外部要求,仅把核安全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认为核安全的要求是多余的,是一种累赘,采用的是技术解决办法;第二阶段是开始觉悟时期,当局重视安全绩效,但行为问题被忽视,采用的是程序解决办法和再培训;第三阶段有明确的意识,安全和生产被视为相互依赖,把核安全的要求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工作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它,采用的是文化和行为解决方法。

  一个文化的形成和改良,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要做到人的核安全素养一个质的飞跃,这只有当每个人都致力于“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这个共同的目标,把核安全的要求切切实实落实在行动上,日积月累不懈的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电站才可能获得最高的安全运行水平。

安全成为一种文化,是社会发展水平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现。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基本目的出发,以“为了人”和“人的管理”为方针,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的主导地位,促使企业所有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

它的水平高低,是衡量企业素质的重要标志。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

  关于企业安全文化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只有国际核安全问题咨询组给安全文化下了个定义:

即“单位和个人所具有的有关安全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结合现代企业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实际,及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势,我认为,所谓安全文化,就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习俗和习惯、安全的理念,是人们价值观在安全方面的一种反映和体现。

它是单位和个人所具有的有关安全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是员工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伤害,及企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保障。

  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点的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

构建企业的安全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都将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达到对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的作用和减少事故的目的。

  二、如何构建现代企业的安全文化

  企业的生产实践证明,安全是所有企业各级领导的第一要务。

多年来安全生产始终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然而事故隐患却依然不能杜绝。

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安全事故让我们认识到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性。

当前,许多企业都正处于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转变的重要时期,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说是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要想构建现代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职业队伍

  随着企业的发展,发展战略的调整,安全文化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职业队伍是企业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他们是企业领导的参谋,协助领导组织筹划;他们对组织实施企业安全文化起到指导、督促、检查作用,他们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以规范人、物和环境

  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属于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空间。

安全文化来源于企业安全生产实践,又高于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说,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一种升华,它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

“文化”的内涵

  “文化”(Culture)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意思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慧。

“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

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对于“文化”一词,《牛津现代词典》的解释是:

文化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借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或者说是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历史的沉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类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精神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管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基本信念、社会意识等概念。

这是文化的核心。

 

   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中体现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在一系列价值选择时进行价值排序的活动。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西方企业界。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美管理文化的热潮,催生了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学说传入中国,随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企业界争先恐后地引进,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在两次重大核事故总结经验教训后,伴随着“企业文化”在20世纪后半叶的蓬勃发展而形成。

它是由IAEA在1986年出版的安全丛书No.75—INSAG4《安全文化》中,详细地阐述了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各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

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正如前面提到的,“文化”一词,本意就体现为人类群体共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安全文化是价值观、标准、道德和可接受行为规范的统一体,其目的是在立法和监管要求之上保持一个自我约束的方法还提高安全。

因此,安全文化必须根植于组织中各个层次所有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

高级管理者的领导作用至关重要。

IAEA-INSAG倡导:

“安全文化被强调为基本的管理原则”,其目的就是要规范所有参与核电厂活动的相关组织与个人自身行为以及相互的行为。

   因此,国际核安全国际咨询组的专家在编写安全文化定义时,认为在上述措辞严谨的表述中有3个方面的含义:

   1、强调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与单位有关,又与个人有关。

同时还牵涉在处理所有核安全问题时,应该具有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

   2、工作态度、思维习惯以及单位的工作作风看似抽象,但是这些无形的品质却可以引出种种具体表现。

这就是说,要寻找各种办法,利用具体表现来检验那些内在的隐含的东西。

   3、安全文化要求必须正确履行所有的重要安全职责,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丰富的知识和准确无误的判断能力,并适时做出见解。

  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它是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要培养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整个核电厂内营造一个人人自觉关注核安全的氛围。

   安全文化是核电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其实质就是通过在公司内部创造一种良好的组织环境,通过各种专业或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有意识地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安全意识和态度,从而改进人员绩效和电站的安全性能,以便整体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安全文化只有与员工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核电厂的安全文化是国际核能届在三哩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提出的关于核安全的管理概念和管理原则,它是传统的纵深防御原则的扩充和延伸,也是核电厂安全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

   核电厂提倡安全文化,其目的是使其全体员工养成共同的价值观,约束个人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最终实现核电厂创优业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人的行为和核电厂的安全之间联系极为密切,核电厂发生的任何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来源于人的错误。

然而人的才智在查出潜在问题方面又是十分有效的,任何重大事故前都必须表现有不同的征兆,有经验的和有警觉的员工一般都能发现或觉察出来,只要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许多安全事故都可以在萌芽状态下消失或终结,不会造成重大核事故。

从这一点来讲,人的才智对核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

所以我们强调:

从事任何核电厂核安全相关活动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安全文化的原则行事,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规范满足安全文化的要求。

事实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安全文化以有形或无形的渠道,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传递在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中间,用人类创造的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的方式培育着每一个人,使之具有现代安全文化素质。

安全文化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安全素养。

  安全文化的特性

   安全文化的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精神层面上的特性

   精神文化即信奉价值。

信奉价值就是人们喜欢的、认为事物应该处于的状态。

具体体现为:

   

(1)核电厂最高管理层对核安全的承诺。

最高级别的经历们必须以他们的行为、对待安全的态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精神来证明他们对安全的承诺。

否则,将会严重阻碍安全文化的正常发展。

   

(2)最高管理者声称核电厂安全享有最高优先权,当安全与生产矛盾时,工作应暂时停止,以便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评价和解决。

员工们不应该在有风险情况下去取得某个生产目标。

   (3)要有纵深防御保护措施,以便在一种保护措施失效下也能达成安全目标。

   (4)组织要使员工不担心因暴露错误受到惩罚。

   (5)每一位员工都要树立安全人人有责的观点。

在组织内要形成“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思想。

   (6)管理者对待员工应是值得信任的态度,并有意识去鼓励员工发挥他们的潜力,实行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让员工承担较大的工作责任也是建立积极向上的安全精神文化。

   2、制度层面上的特性

   安全文化在制度层面上的特性体现为:

   

(1)所有人员都要遵守规章制度和程序,违反规章制度和程序是表明安全文化薄弱的信号。

   

(2)组织机构中职务描述应准确、清晰,责任和分工一定要明确。

   (3)要鼓励核电厂员工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工作,对工作满意程度较高的团队和员工实行奖励制度,激发所有员工的上进心。

   (4)要编制高质量的使用程序和文件,让员工易于理解和使用。

   (5)要贯彻系统安全优先的原则,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是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运用。

   (6)要教育员工对工作过程和对工作时间的关注,不要只顾眼前过程而忽略了对他人和未来工作的影响。

   3、行为层面上的特性

   安全文化在行为层面上的特性体现为:

   

(1)最高管理层支持安全的行为必须在同事和员工中显而易见,体现出他们的示范作用能推动安全事业。

   

(2)经理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知识,以便能与员工讨论安全问题时充满信心。

   (3)各类人员都要习惯性应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对工作结果进行批判性检查,依此推动安全绩效的改进。

对潜在的缺陷能及时发现和得到很好的解决。

   (4)要牢牢树立安全持续改进的观念,这类似于开展“自我批评”。

一个强有力的自我评价过程能激励员工追求安全绩效方面的不断改进。

   (5)要处理好与管理当局等外部组织的关系,要相互尊重和坦诚交流,这有助于增加双方的信任。

   (6)要配置足够数量且称职的员工,否则会增加员工额外的风险。

   (7)要求电站经理们与员工的关系是开放式的和相互尊重的,某些电厂的等级观念可能要强一些,但这并不应该妨碍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

   4、物质层面上的特性

   安全文化在物质层面上的特性体现为:

   

(1)员工应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不要求员工超负荷工作,这会造成他们对安全问题的注意力和警惕性降低。

   

(2)要恰当地配置各种资源。

在核电厂大修期间往往会包括人员和技能在内的更多的资源。

   (3)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度。

否则会造成员工情绪低落,经理们对该场所的工作缺乏兴趣。

  安全文化的作用

   核安全文化就是人们生活过程中,在核电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中,为保护人的健康,爱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它的功能可以概括成为一句话,就是将人们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人,将核电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安全生产力。

安全文化的具体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规范人的安全行为。

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对安全的责任及应有的态度,从而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

   2、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管理与其他的专业性管理不同,它们不像设计管理、物项管理、设备管理等局限于对企业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人的管理,而是对企业的一切方面,一切人员的管理,它还承担者对安全生产协调一致的运作,不能出现梗阻。

要想做到这一点,只有安全文化能使之具有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

   3、为使核电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好状态,实践证明,单纯靠改善生产设施、设备并不能保证企业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还必须有高水平的管理和高素质的员工,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

   就核安全文化本质而言,核安全文化表现为一整套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加上全体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在整个核电厂内形成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

核电厂良好的安全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核电厂的安全文化层次。

而核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和管理层,取决于他们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取决于他们在安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的力度。

同时,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取决于核电的每一位员工,取决于他们对安全要求的理解,取决于他们执行安全规定的严肃性,取决于他们一丝不苟的良好工作习惯,也取决于他们时时处处寻求一切机会来改善安全水平。

我们全体员工,包括领导干部和管理层人员,既各自承担着一份安全责任,又要联手创造对安全的贡献,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安全文化水平。

安全文化是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保护职工身心健康、尊重职工生命、实现职工价值的文化,企业安全文化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企业职工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得到企业每个职工自觉接受、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共同安全价值行为。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干部职工“我要安全”思想意识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使安全文化在安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需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强化。

  一要强化自觉性。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有利于干部职工从思想深处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觉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促进人人重视安全工作良好局面的形成。

因此,企业必须从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承担经济责任与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相统一的高度,增强建设安全文化的自觉性。

  为此,要坚决克服安全文化无用论的观念。

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是从灵魂深处筑牢安全防线的治本之策,对正确的安全行为养成能够起到其它手段和载体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要博采众家之长,通过广泛宣传安全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典型做法和取得的明显成效,让大家看到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工作中所发挥的实实在在作用,增强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信心,自觉用安全文化来支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要克服与己无关的观念。

安全工作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安全生产事故的受害者,也可能是安全生产事故的行为人,安全工作既是企业管理者的事,更是全体职工的事,由此,安全文化建设也是每一名干部职工共同的事情。

要通过发动职工群众共同提炼安全文化,共同宣传安全文化,共同用安全文化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激发大家主动参与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来。

要克服形式主义的观念。

努力克服安全文化建设只是制作宣传橱窗、印发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局限性的做法,坚决避免简单化、图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等不良现,把安全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把追求效果放在第一位,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服从效果,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促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二要强化引导性。

安全文化的影响力不像制度建设那样具有强制性和刚性约束力,安全文化在安全工作中发挥作用是通过对干部职工行为观念潜移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