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5267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docx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docx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

新闻传播学教案

 

第一模块:

课程实施计划

一、课程概述

新闻传播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专科层次)的基础理论课,属于必修课。

作为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在跨学科综合、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新闻传播学在国内外均属年轻学科,在中央电大更属新学科。

本课程的重点是传播本质、模式、功能与原则等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其难点是传受心理机制、新闻性质功能、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新闻自由限度等方面的理解与运用。

具体要求是:

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

这门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的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要求。

本课程在普专、远程、业余教学计划中,基本上安排在第3学期开设,占3学分

二、教材

本课程多媒体教材包括两本文字教材与一套录象教材。

主教材为《新闻传播学原理》,由童兵、展江、郭青春联合编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童兵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导、教授,国内新闻传播学研究权威,展江为中央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郭青春为中央电大新闻传播学主持教师。

辅助性教材,《新闻传播学原理学习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音像教材包括8节课的电视辅导课。

教材以大众传播学为分析框架,以新闻传播为具体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传播学、新闻学观点,分析了新闻传播的起源、过程、要求、基本特征和规范,对媒介和受众作了深入剖析阐述。

知识体系新、学术术语多,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传播学、新闻学等众多学科,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可资参考的教材有:

李良荣著《新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邵培仁著《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刘建明著《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三、教学方法

1、新闻传播学原理,是从现代传播学视角来探讨新闻学原理的一门新型课程,具有传播学与新闻学双重性,其学科的交叉性、互渗性、创新性相当突出,因而又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门新学科。

因而,必须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体系,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观点力求明确,方法务必科学,介绍切忌片面。

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解读当代新闻活动、关心传播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分析工具与思维方法方面,要将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榫合起来,采用新闻、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考察的方法来学习理论,分析实际。

4、本课程应该针对电大学生类别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过程。

对全日制普专班学生宜采用教师讲解、点拨、答疑,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进行理论学习;对非全日制业余、远程教学学生,宜鼓励学生自学文字教材、收看主讲教师电视授课和辅导教师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文字教材对教学内容作全面系统阐述,是教学的基础;电视授课讲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思路和方法等;面授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领会教材、解疑答难、做好作业等。

四、作业安排

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作业布置与要求也视学生类别不同而具体对待。

首先,对所有学生,本学期通过网上布置四次作业。

学生应按规定完成这作业,教师应认真批改。

此一作业为远程教学形成性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远程教学类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其次,对电大全日制普专班学生,增加小论文作业一篇,从而为下学期毕业作业环节做好准备。

五、各章教学重点

新闻传授编

第一章绪论

1、新闻传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

2、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新闻传播的起源

1、新闻本源与新闻起源。

2、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三章新闻传播的过程

1、新闻传播静态与动态分析。

2、新闻与宣传联系与区别。

3、新闻价值及其构成七要素,新闻传播的价值观。

第四章新闻传播的要求

1、新闻传播的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要求的科学含义。

2、新闻失实的成因与防治。

第五章新闻传受的心理机制

本章为整个课程的难点,其科学性较强,因而需认真学习与消化。

1、求新、求异、求美等新闻传受心理机制的内涵及其新闻实践体现。

2、研究受众心理的意义与途径,从而深入把握传受双方心理调谐的必要性。

第六章新闻传播的选择

1、新闻选择在新闻传播系统中的作用。

2、新闻选择的科学依据与方法。

新闻媒介编

第七章新闻传播的演进与新闻事业的产生

1、新闻事业产生及发展条件。

2、当代新闻事业特点及其演变规律。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1、新闻传播手段的特点。

2、新闻事业的功能。

第九章当代新闻媒介

1、报纸与新闻期刊的特点。

2、电视广播及其种类、电子媒介的优势与不足。

3、全面把握现代生活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新要求。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有机运行(上)——新闻自由

1、新闻自由概念。

2、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当代中国发展前景。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有机运行(下)——社会控制

1、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内涵。

操作规范编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基本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改革和建设的总体趋势与基本要求。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1、新闻工作党性原则与群众性原则。

2、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特点、原则。

第十四章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

1、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2、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规范内涵及如何达成。

六、学期授课计划安排表

教学时数按学期分配(学时)

教学大纲名称、版本

中央电大《新闻传播学原理》教学大纲

本课程总时数

54

已讲授学时数

/

基本教材名称、版本

《新闻传播学原理》、《新闻传播原理学习指导书》

尚需学时数

5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学期学时分配

本学期教学周数

19(1周复习考试)

主要参考书名称、版本

《新闻学导论》、《传播学》

本课程周学时数

3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学期时数

58(1周复习考试)因单周安排4节,故共计课时为58节

新闻传播学原理是由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原理交叉综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则更属一门年轻、新兴学科。

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必修课,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课。

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新、学术术语多、涉及到哲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多门一级学科,难度较大。

讲授

42

课堂讨论及练习

6

实训

4

复习

2

考试

2

机动

2

 

七、计划进度表

周次

章节次序

章节内容

节数

备注(包括作业、实验等)

1

第一章

绪论

4

2-3

第二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6

第一次作业

4

第三章

新闻传播的过程

2

5-6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要求

6

布置小论文写作(全日制学生)

7

第五章

新闻传受的心理机制

4

第二次作业

8

第六章

新闻传播的选择

2

 

9

第七章

新闻传播的演进与新闻事业的产生

4

10-11

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6

第三次作业

12-13

第九章

当代新闻价值

4

13-14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有机运行(上)

6

小论文交流、讨论(全日制学生)

15

第十一章

新闻媒介的有机运行(下)

4

1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

2

第四次作业

17-1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基本要求

6

19

复习考试

4

八、考核

新闻传播学原理是远程、普专和成人类新闻与传播专业必修课。

期末考试试题由省电大组织命题。

命题范围不超越教学大纲要求,题型为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第二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新闻传播学原理是新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新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法规和政策、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

二、教学要求

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新闻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是:

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该课程宜与新闻事业史课程同步开设,或在新闻事业史课程之后开设,以便学生结合具体新闻史和新闻实践掌握新闻传播原理。

这门课对其它新闻业务课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四、建议教材以文字教材为主要依据,适当组织面授辅导。

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经常关注各种新闻现象,结合实际理解新闻传播理论。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本课程的课内学时为54学时,3学分。

二、本课程音像教材包括27节录音课和2节录像课(期末复习指导)。

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导教材。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情况大致如下:

见《课程实施计划》,此次略。

第三部分大纲本文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新闻传播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意义,掌握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新闻事业

  二、市场经济与中国新闻事业新变动

  三、积极审慎的新闻改革 

第二节 掌握新闻规律,推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

  一、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

  二、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的意义

  三、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方法 

    上新闻传播编 

第二章新闻传播的起源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掌握新闻起源和本源问题的唯物史观,大致了解中外不同新闻定义,理解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一节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从信息出发研究新闻传播学

  二、从新闻出发研究新闻传播学

  三、从事实到新闻的过程出发研究新闻传播学

第二节新闻传播行为

  一、生存需求激发新闻传播行为

  二、“群居说”和“好奇说”辩驳 

第三节新闻传播的本源 

  一、事实──新闻传播的唯一本源

  二、用事实说话

  三、传播者的职责

  四、坚持起源和本源问题上的唯物史观 

第四节新闻的定义 

  一、理论学派和务实学派对新闻的界定

  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三章新闻传播的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晓新闻传播的一般过程和新闻传播的双向性,理解新闻传播是一种价值传递活动,区别新闻和宣传的异同,初步树立科学的新闻价值观。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双向性 

  一、新闻传播的动态观察

  二、新闻传播的静态分析

  三、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传播 

第二节 价值传递和新闻价值 

  一、新闻传播是一种价值传递

  二、新闻和宣传

  三、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观 

第四章新闻传播的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新闻传播的五个基本要求,认识违背这些要求的表现及原因,把握贯彻五个基本要求的方法与界限。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一、新闻传播必须真实

  二、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科学含义

  三、不真实新闻的成因及防治

  四、新闻传播真实的全面把握 

第二节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一、新闻传播必须客观

  二、新闻传播客观性的科学含义

  三、不客观报道种种

  四、客观报道和客观主义 

第三节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一、新闻传播必须公正

  二、新闻传播公正性的含义

  三、不公正报道之举例

  四、公正和倾向 

第四节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一、新闻传播力求全面

  二、新闻传播全面性的科学含义

  三、新闻传播不全面之揭露与防治

  四、选择与全面、典型与综合的统一 

第五节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 

  一、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

  二、抢新闻和报道时机

  三、慢三拍现象及其原因之揭露

第五章新闻传播的心理机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新闻传受的一般心理,理解传受双方心理调谐的必要性。

第一节 传受新闻的一般心理。

  一、求新心理

  二、求知心理

  三、求同心理

  四、求异心理

  五、求趣心理

  六、求美心理 

第二节 传受双方的心理调谐 

  一、心理调谐的重要性

  二、了解和研究受众

  三、满足受众的需求--传播致效

  四、传播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第六章新闻传播的选择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新闻选择的意义与作用,掌握正确进行新闻选择的依据与方法。

 

第一节新闻选择的必要性 

  一、选择:

系统的自我维护机制

  二、新闻选择的意义 

第二节新闻选择的决定因素 

  一、新闻选择的依据

  二、新闻选择依据的科学把握 

   中  新闻媒介编

第七章新闻传播的演进和新闻事业的产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闻传播沿革的一般过程和早期新闻传播的特征,理解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条件,掌握新闻事业演变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演进

  一、媒介的类型

  二、媒介与生产工具的同一与分离

  三、关于“媒介是人的延伸”

       四、媒介发展:

逐渐积累的过程 

第二节 早期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的原始状态

  二、早期新闻传播的特征 

第三节新闻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前新闻事业时期:

媒介的发展与传播空间的局限

  二、新闻事业时期:

对成因的多视角探析

  三、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新闻事业的性质与特征,了解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理解新闻传播手段的特点。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研究新闻事业性质的方法

  二、新闻事业属于观念上层建筑

  三、新闻媒介的其他属性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特征 

  一、作为观念意识活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二、新闻事业对当下社会生活具有最大的即时影响力

  三、新闻事业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 

第三节新闻事业的功能 

  一、中外关于新闻事业功能的代表性论述

  二、新闻事业功能的一般表述 

第九章 现代新闻媒介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当代新闻媒介的共性与个性,明确现代生活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新要求,了解新技术革命条件下新闻媒介发展的基本动向。

 

第一节 当代新闻媒介的特征 

第二节 文字新闻媒介

  一、报纸

  二、刊物 

第三节 电子新闻媒介

  一、声音广播

  二、电视广播

  三、电子媒介的优势与不足 

第四节 新闻媒介的现代化

  一、现代生活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新要求

  二、新技术革命和新闻媒介

  三、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

  四、现代媒介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有机运行(上):

新闻自由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闻自由对于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的理论要点,以及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前景。

 

第一节 新闻自由的历史演进

   一、争取办报自由

   二、争取表达自由

   三、争取获知自由

   四、争取内部新闻自由 

第二节、古典出版自由思想

   一、弥尔顿:

出版自由思想的奠基人

   二、杰斐逊的“第四权力”论

   三、密尔的功利主义言论自由观 

第三节、当代新闻自由

   一、新闻自由:

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人权

   二、当代新闻自由的含义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对新闻自由的基本立场

  一、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的伟大口号,是促进近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享有新闻自由的报刊是社会中的“第三种权力”

   三、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应当超越资本主义新闻自由 

第十一章 新闻媒介的有机运行(下):

社会控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对新闻传播实施社会控制的必要性与主要途径以及依法治国与新闻法制化的关系,明确新闻传播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

 

第一节 新闻媒介有机运行的前提

   一、新闻媒介有机运行的物质前提

  二、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社会前提 

第二节、社会责任和社会控制

  一、新闻传播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

  二、新闻传播的社会调控 

下  运作规范编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新闻事业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了解两种新事业的根本区别,掌握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新闻事业 

  一、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反映物

  二、两种新闻事业的区别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与特征 

  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新闻事业的特色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认识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与特点。

 

第一节新闻工作的党性 

  一、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要求

  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节新闻工作的群众性 

  一、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新时期群众工作 

第三节 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 

  一、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特点和原则 

第十四章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角色特征,掌握新闻从业人员基本素质要求,认识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规范。

 

第一节新闻从业人员的角色特征 

  一、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定位

  一、新闻从业人员的角色特征 

第二节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政治素质

  二、业务素质 

第三节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规范 

  一、理论修养规范

  二、知识修养规范

  三、道德修养规范

  四、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注:

本大纲教学要求部分使用的词语说明

1、属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一般不作为主要考试内容,教学要求中使用“了解”“知晓”等词语。

2、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性内容,是主要考试内容的一部分。

教学要求中一般使用“懂得”“认识”“明确”“熟悉”等词语。

3、要求学生识记并理解、能够举一反三应用的教学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教学要求中一般使用“理解”“掌握”“领会”“识别”“能够运用”等词语。

 

第三模块:

课程讲稿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新闻事业基本状况,认识新闻传播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学习目的与意义,掌握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点与重点:

1、掌握传播、新闻传播、新闻传播学等概念;

2、了解近二十年来新闻传播事业改革阶段分割、新态势;

3、掌握学习新闻传播学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

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

一、近二十年来新闻传播事业发展

1、新闻学科:

恢复与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观;

2、新闻法制:

从人治走向法治可能性日益清晰;

3、新闻本体:

媒介本位走向受众本位;

4、新闻学与传播学:

研究思维新方式确立;

5、新闻学与传播学:

研究新成果涌现。

二、场经济下新闻传播事业新态势

1、新闻事业市场化导向渐趋明朗。

2、新闻投资主体多元化。

3、相对合理传播业结构受到越来越大冲击。

4、新闻传播界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强化。

三、二十年来新闻传播发展阶段与特征、改革趋势

1、第一阶段:

1979-1985年

新闻传播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市场开放中心;新闻业务从假大空转向新闻本体回归。

2、第二阶段:

1985-1990年

新闻功能多元化,新闻改革深化,新闻观念更新。

(1)、单一党报体制突破,多层次、多样式、多类型媒介网络形成。

(2)、单一党性观念突破,人民性、民族性、社会性、民本性观念确立。

(3)、单一政治性指导思想突破,新闻功能多元化态势形成。

新闻工作改革。

(1)、单向传播模式转型为双向互动模式。

(2)、说教宣传形态转型为对话沟通形态。

(3)、封闭僵化传播秩序转型为开放灵活秩序。

4、第三阶段:

90年代以来

深化原有改革,探索新闻传播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

第二节:

掌握新闻规律,推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

一、新闻传播学的有关概念

1、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传播,也即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

传播学研究分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层面是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技术性问题;第二层面是社会科学的,研究社会信息及其传播规律;第三层面是人文科学的,即研究信息及其传播的价值性问题。

即人文关怀问题。

2、大众传播学定义:

大众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在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性基础上,对社会信息系统的大众传播作集中性研究与探索。

两者关系是,传播学是个一级学科名称,是逻辑上的总概念。

但大众传播在传播学中据主要地位:

传播学直接源于大众传播兴盛;传播学发端于大众传播运行;传播学原理主要适用于大众传播领域。

3、新闻传播定义:

指社会共同体内,直接或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的相互传播与接受过程。

4、新闻传播学的定义:

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在一般传播学基础上,对新闻传播现象与规律所作的研究,旨在探讨新闻传播的特征与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展开。

它由理论、应用、历史三块组成。

5、新闻传播行为定义:

人的有目的的、即出于某种需求而传播或收受新闻的活动,称为新闻传播活动,是人最重要的精神活动,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行为之一。

二、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方法与意义

方法:

一般方法:

1、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闻原理;2、借鉴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3、理论联系实际。

特殊方法:

1、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结合法;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法;3、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综合考察法

意义:

1、掌握新闻规律,制导新闻传播活动;2、提升新闻传播研究理论水平;3指导和统合其它新闻专业课学习。

 

第二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一、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掌握新闻起源和本源问题的唯物史观;了解新闻各种定义;理解掌握新闻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2、掌握新闻起源、新闻本源、新闻定义

3、了解传播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传播学研究的框架与体系;

4、了解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