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742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docx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docx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考籍号:

姓名:

题目: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

指导教师:

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专业:

小学教育

联系电话:

地址:

湖南省郴州市

湘南幼专

QQ号:

二O一八年十月

 

[摘要]1

引言1

一、调查过程1

二、相关理论概念2

(一)艺术教育的哲学起源2

(二)艺术教育的概念3

(三)全面发展的概念3

三、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与影响3

(一)激发学生创造力3

(二)提高学生人际交流的能力4

(三)提升学生自信心4

(四)提升人的心理调适能力5

(五)培养审美情感5

四、目前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6

(一)艺术课程设不够完善6

(二)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6

(三)艺术课程保障机制不健全6

五、解决艺术课程存在问题的策略7

(一)合理规划,建立健全课程实施保障机制7

(二)严格管理,优化课程实施的资源配置7

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摘要]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上对艺术教育尤其是学校艺术教育特别重视。

本文从艺术教育角度出发,提出学校艺术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论点。

学校的艺术教育主要包括常规艺术课程、艺术交流活动等。

本文介绍了小学艺术课程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及从审美、个人素质等多个角度证明学校艺术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校艺术教育;全面发展;小学生;意义

引言

自从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艺术课程以来,从新课程的制定到教材的编写,从课程的推广到课程的实施,历经困难曲折,艺术课程已走过了18年的时间。

正如新事物一定要经历曲折反复一样,艺术课程率先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它需要用宽容的态度、广阔的胸襟去支持和鼓励它,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的完善、前进,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1]。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国中小学在三年之内开齐艺术教育课程,这足见对艺术教育的重视。

总的来说,无论是体育、智育、还是素质教育,最终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理想、有道德、有尊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调查过程

本文通过对湖南某小学艺术课程进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小学艺术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因此对小学进行问卷调研,为接下来小学艺术教育提供参考及建议。

  

(二)调查对象 

湖南小学的30名老师以及120名学生  

(三)调查方式

将问卷随机发放给30名老师以及120名学生,请他们协助调查,个人问卷不要求填写相关真实信息。

  

(四)调查时间:

2018年8月25日  

(五)调查内容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目前小学艺术课程开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二,小学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有哪些价值;第三,就目前小学课程开设现状,提供一些建议。

  

(六)调查结果  

供发放150份问卷,可参考数据的问卷有140份,完成率在93%左右,靠自己实践奋斗而获得社会经验和锻炼的能力。

二、相关理论概念

(一)艺术教育的哲学起源

现阶段,在校园中大力倡导实行美育和艺术教育,其形势一片大好。

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光是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具备优秀的人格品质和文化修养。

在古代中国从周代开始就重视以“乐”佐“礼”的“礼乐”教育。

荀子认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艺术教育不仅感人至深,并且也“移风易俗”的能力。

古希腊时期的艺术教育与他们的思想、文化有很大关系。

柏拉图就要求优秀的艺术家要创造“好”的作品,让人们从小就处于“美”的环境,并提出“在教育中,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见解。

亚里士多德尤其重视艺术教育对人们心灵的“净化”作用[2]。

艺术课程是对生命美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是人对美的需求的整体体现,是人内在的生命需求。

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就是达到美的生命境界,美的生命体验只能栖息在生活中,所以艺术教育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审视生活中的美,即审美生活。

把审美生活作为艺术教育的逻辑起点原因在于:

“其一,审美活动或审美生活的概念包括一切与美有关的概念,包括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兴趣等,高质量的审美活动可以让人同时获得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行为、审美欲望、审美时间、审美客体的选择等整个范畴;其二,从审美活动、审美生活的理念出发,解释艺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迄今为止有关艺术教育最有生命力和最有科学性的解释。

”从西方美学史的发展来看,将审美活动、审美生活作为哲学思考的层面都越来越成为艺术教育的主流观点,都为艺术教育的审美生活的逻辑起点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二)艺术教育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的含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狭义,一种是广义。

狭义的艺术教育,是指艺术院校的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和艺术素养,目的是成为艺术家或艺术传播者[3]。

广义的艺术教育,是指在大众群体特别是在义务教育范围内学生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而内容进行的审美教育,也就是通过对艺术原理、艺术知识的讲授,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摄影、建筑、书法、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用情感等艺术方式,来提高人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人的气质,塑造人的心灵,使人格健康全面的成长。

(三)全面发展的概念

全面发展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即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成为对社会无害、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而学校艺术教育在此方面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4]。

“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而非绝对的观念,但很多的人总想要把“全面”绝对化,仿佛“全面”便是没有弊端,无一瑕疵。

应用在教育上,即德智体美劳都好,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的课程都要优秀。

所以说,全面发展并非一个量的观念,它的实质其实是“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全面基本方面,不是一切方面。

三、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学校艺术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无论是从审美意义还是人格的发展都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校艺术课程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学习艺术课程对其全面发展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艺术课程能够给学生带来思想、情感、人际交往、合作等方面的有益之处。

(一)激发学生创造力

学校艺术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习气氛,缓解学科压力,提高审美意识,将之综合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

参加艺术团队课程的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团队活动中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并获得审美价值、自我评估和自我识别[5]。

学校艺术教育中课程的整合是学习和创造力之间的纽带,实质性艺术课程的整合促进学习和创造力。

校园文化季活动可以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方面整合,强强联手,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功能性和吸引力,激发小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散思维。

艺术教育的核心身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充分感受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的思想情感,激发自我认知能力。

在艺术教育的不断积累下,形成自我的艺术表达语言,产生艺术创作,提高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人际交流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被公认成是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语言技能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艺术教育的学习与语言的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和语言都需要环境的支持,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首先接受的媒介都是声波振动鼓膜产生的感觉即听觉。

合作是激发这种才能的有效途径,在合作学习中,人们常常会产生“共鸣”,在不断的练习和观察中,增加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艺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教学里面综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

从这一点来看,这与前面所提到的学科间的融合有所相似。

这与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创造性和团体性的教学模式,使得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显露无疑。

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增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6]。

第一,师生合作。

教师是艺术教学过程中的执行者,教师的带动作用是师生互动的关键。

师生之间的纽带是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动机,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成就而且也满足了教师的幸福感。

第二,学生之间的合作。

艺术教育中的艺术课程活动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集中体现,此处的生生合作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作用,这里不仅仅是在老师要求下的互动还包括未被老师观察到的互动。

其中在艺术课程的合作互动如同师生之间的活动,但在身份上显得更加的平等。

分声部排练或自发性艺术活动是未在老师控制下的合作互动,就如同没有老师的排练,只不过这种排练没有固定剧本,而是由小组的成员共同拼凑出来的,这与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在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合作学习的主要优势是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表现将艺术素养不同的学习者进行等级分配。

既能按照一般水平进行分工合作,又能发挥学生的领导才能,学生在相对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竞争,公平比较对合作学习的贡献,最终会让全班的学生都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三)提升学生自信心

学校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专业技能的训练,这让小学生拥有了除文字和语言外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权利。

同时,增加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小学生平时的学业压力大,学校艺术课程让小学生暂时脱离了繁重的学业,投身于艺术课程活动。

更能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在艺术教育中找回自信心。

二是小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掌握增加了升学的机会。

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响应了艺术特长生的加分政策,这无疑给有艺术特长的小学生减轻了升学压力,增加自信心[7-10]。

(四)提升人的心理调适能力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很大程度上是在提高人的调适能力,提高与人沟通的表达能力。

艺术课程的管理和建设,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学校的艺术交流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

小学生跟随学校艺术课程前往国外参加艺术展演并进行快闪活动,不仅开阔了小学生的眼界,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也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艺术活动中,提高社会参与度。

除此之外,艺术教育还是碎裂学科的粘合剂。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示:

“每周参加艺术活动有利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例如在阅读、数学、历史方面的成绩要比那些不参加活动的学生的成绩高很多。

同时,艺术教育有助于人格的形成,通过空间、架构、平衡等意识形成和谐的性格。

(五)培养审美情感

要培养审美情感,不仅是人的审美修养的主要内容,也是审美创造的激励因素,没有审美情感就谈不上审美修养,也就没有创造的动力,不会有提高审美修养的自觉性。

从哲学的观点看,审美情感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反映。

它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也是一种主观修养,因而它是第二性的,受着第一性审美对象的制约,少了审美对象,便谈不上审美情感,也谈不上审美修养。

但是审美情感对审美对象的反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反映,不是刻板的消极的摹写,而是能动的反映。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主动积极地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

从而加深体验,增强审美情感的反应,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这种审美体现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不是一般的感受,而是一种创造。

例如,通过联想、想象把以往的表象记忆汇合到审美活动中,补充、丰富、再创造审美对象中的美。

这种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感受的过程,是审美主体的审美修养具体化的过程。

表现为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反作用于审美对象,促进美的创造和发展。

马克思在谈到劳动产生美时就谈到了审美情感,人的审美情感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人以自己的全部情感在对象世界中证实自己,人在对象世界中看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确证了自己本质力量的威力和取得的胜利,随着就产生了一种愉悦的情感,这就是审美情感[11-12]。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人的审美态度是在具体的现实对象中产生的,人的审美修养是在与审美对象的互动中形成的,人的审美理想是在把想象的审美价值转换为现实的对象来实现的,因此艺术教育的认识离不开客体对象和客体世界,只有主体与客体互融,才能使冷漠的客体世界起到温暖主体世界的作用,温暖的主体世界也会改变冷漠的客体世界,实现天与人的自然和谐之美。

四、目前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课程设不够完善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推动了艺术课程改革,从某种角度来讲艺术课程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艺术课程设计有待完善。

它没有考虑到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过高要求,从而降低了艺术课程的实际操作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从事艺术课程教学教师的学科背景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音乐、美术学科背景。

这也就使教师在专业素养上与艺术课程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就是艺术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

对于艺术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教师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没有与艺术课程相对应的艺术教师培养模式,就解决不了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问题。

从我国目前艺术教师的培养模式来看,大部分学校还是采取分科培养模式[14]。

而分科模式培养下的教师不具备艺术课程对教师多学科知识掌握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不能对课程中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教学,如果只是关注自己学科背景来展开教学,这又和分科教学有什么区别?

因此,就艺术课程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存在的最大症结就是教师培养机制的不完善。

同时,要使艺术课程教师培养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否则就会出现艺术课程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而走下坡路,高师院校培养的艺术课教师就没有市场,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艺术课程保障机制不健全

艺术课程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体现在人事体制保障上存在的问题。

艺术课程教研员是艺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国家还没有设立艺术课程教研员这一岗位,艺术课程实施地区都是由音乐或者美术教研员来兼任艺术课程教研员的工作。

这无形中就加大了音乐或美术教研员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不利于教研工作的开展。

五、解决艺术课程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合理规划,建立健全课程实施保障机制

艺术课程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外部因素支撑,因此,保障机制的完善必不可少。

为了满足艺术课程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首先应该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从中央到地方协调组织并实施有效的管理。

如,设立专门的艺术教育管理部门,配置固定的艺术教育教研员,指导艺术课程这门新课的开展,引导教师搞教研,促科研,逐渐引导形成专业素质较高的教研队伍,辐射专任教师队伍,达到有序发展、良性循环。

其次,有效规划艺术课程建设。

与分科课程不同,综合课程强调学科间的融合和彼此间的联系,倡导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整合发展。

推出的《艺术》课程建立了1—9年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各艺术学科基本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从而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的能力,并通过活动带来视觉、听觉、动觉的刺激和愉悦,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潜能,并且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健全人格发展,得到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借助新课程的推出,主管部门应该成立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组织,定期到地方进行调查、调研,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的课程管理体系,制定课程实施的推进计划,建立对实验区进行考核的机制,制定具体的实施目标,有序设立试验区并搭建业务拓展平台,进行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探讨和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同时建立一个教研的平台,鼓励大家进行研究,用教研带动教学[16-18]。

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更需要协调政策制定部门和财政支持部门共同协作,建立一整套艺术课程实施的规划与保障体系,这样才能使得艺术课程的实施收到预想效果。

(二)严格管理,优化课程实施的资源配置

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同点在于艺术课程的教学需要大量的教辅资源,包括硬件设施和教学所需要的资源配套资源。

我们应该提供支持为开设艺术课程的学校建设专门的艺术课教室,使得原有实施条件不够的学校能够具备基本的可设课程的要求,尤其应该注重对于偏远、教育落后地区的学校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

从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的发展视角看,农村同样需要艺术课程[19-20]。

当前,市级或者县级以上的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或者电钢琴等教学用具,而农村的中小学在学校硬件设施发展上比较落后,更需要支撑艺术课程实施的资源,更需要有序促进资源循环,使教育资源匮乏的一些县级以下的农村学校获得相应的设备和教辅资料。

同时通过特岗教师,硕士计划为农村地区的艺术学科教师队伍补充师资力量。

由于艺术课程的特殊性质,在教学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进行欣赏,在视觉上对学生有所冲击。

因此,就需要学校配备多媒体来展开教学。

数字化、先进的教学设备的投入也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能够更高效的推进艺术课的教学实效,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资源缺乏地区的多媒体设备。

在教材的配套资源上,也应当加大投入,从视觉、听觉方面多增设课件与课例,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使用,也能给教师多一些参考,减轻备课的压力。

主管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只有在教学资源的配备上多投入,才能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为艺术课程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艺术课程的实施收获理想效果。

结束语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日后自身的发展以及快速融入社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此外,小学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活动能得到完美的结果,而在于通过丰富多采的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小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

总之,在教育的同时要给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按他们自己意愿表达他们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感受,进而实现艺术教育的意义,为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陆旭东.美术特色高中课程审美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杨旭东.以合唱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艺术表现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8(02):

60-61.

[3]张安萧.当书法艺术遇见小学生——论如何更好地进行书法教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S2):

234-235.

[4]徐舒沁.以培养小学生动画创造力为主的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5]闵越.多元文化视角下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设计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7.

[6]姜月.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根本:

生成艺术课程文化[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8):

83-88.

[7]宋嘉伦.小学生艺术美育中创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8]田原.上海市部分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艺术教育现状与效果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

[9]鲁凤华.本性的张扬与释放[D].西安美术学院,2015.

[10]余国志.论中小学普通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向——基于中美艺术教育课程标准的比较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1):

108-113.

[11]封桂黎.塔城市中小学生校外艺术培训现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

[12]陆沁凝.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音乐创作,2013(07):

188-189.

[13]荀洪梅,马云鹏,杨家安.论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181-184.

[14]田川流.论艺术品与艺术商品的价值[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06):

149-156+2.

[15]叶爱林.浅谈农村中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A]..《西部体育研究》2011年第3期(总第123期)[C].:

2011:

2.

[16]翟振明.论艺术的价值结构[J].哲学研究,2006(01):

85-91+128.

[17]王剑波.开展艺术教育创新教学方法——一项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成功尝试[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

102-103.

[18]李于昆.走向综合的艺术课程——发达国家艺术课程的特点与启示[J].齐鲁艺苑,2004(03):

78-82.

[19]徐玉斌.略论农村小学艺术课程资源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2(07):

82-84.

[20]郭声健.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和艺术课程改革的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0(06):

31-33.

 

致谢

通过这四年的学习,我收获颇多,这篇论文也给我提供了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

但我深深明白,这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此,我十分感谢XXX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带领我找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并予以改正,XXX同学在我写毕业论文期间帮助我……。

在这里,我由衷地表示我心中对老师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