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144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调研报告.docx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调研报告.docx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调研报告

受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委托,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管理协会于2005

年9月在全省范围内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我省检测工作现状,摸清我省检测资源分布和市场情况,找准检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管理的薄弱环节,为配合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第

141号部令)贯彻实施,出台我省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有关规定、逐步有序放开我省检测市场

做好基础性工作。

调研工作的形式分网上表格问卷调查和调研组实地座谈调研两种方式。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全省市县质量监督机构和所有检测单位,以填写上报《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与管理工作调查表》为主,目前已收到反馈表格133份;实地调研工作由我会抽选协会副秘书长项炳泉、总站李军,一站张家柱,合肥质监站陈万立,滁州质监站张家平,巢湖检测中心纪义华,芜湖检测中心董佳文,宣城检测中心余山雾等。

8位同志组成2个调研组分赴六市、六县进行,分类召开座谈交流会31场,共有170人次参加,对象覆盖了市级资质管理部门、市县监督站和检测中心、企业试验室、施工企业代表几个层次的相关人员。

现将网上调查与实地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现状

%0.1检测机构和检测试验资源情况

%0.1.1检测机构和企业试验室概况:

目前我省对外开展业务工作,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检测机构共有85个单位,其中省级检测机构2个,市级检测中心(站)17个,县级检测站或试验室63个,其它有监督管理职能的试验室,如市政试验室等13家,全省检测试验持证上岗人员约1995人(包括企业试验室,混凝土搅拌站等单位),技术员以上占80%。

累计试验室面积3万多平米,仪器设备近7千套,主要职责是受行业主管部门委托承担工程原材料和试块的试验任务,以及回弹和室内环境检测等工作。

所有制结构属国有性质,2001年芜湖市检测中心将业务经营工作与行政管理职能分离,成立了芜湖市建科工程技术咨询检测有限公司,这是我省设在政府的检测机构一次改企转制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东至县检测试验任务由2002年成立的股份制形式的东至县科鉴建筑材料检测公司承担,在此之前由企业试验承担检测试验任务。

各市级检测中心(站)仪器设备较齐全,大多安装了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

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均能持证上岗。

从事检测工作的业务范围主要为:

各种常规材

-1-

料试验、工程检测、防雷检测、内、外墙面砖、门窗性能等检测,部分检测中心还开展了室内环境、基桩等检测工作,能基本满足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需要。

几乎每个市所辖县均成立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试验室),行政隶属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或建设局),拥有的设备固定资产在20~80万元,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但大多没有财务自主权。

检测工作的业务范围主要为本县范围内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基本常规材料的检测工作。

县级检测中心检测试验项目偏少,许多要求检测项目未能开展。

我省现有企业试验室63个,在安庆市,两家由原企业内部试验室改制而成的检测单位被允许承担七层以下建筑工程的检测工作,与安庆市测试中心一起共同承担本市的检测业务(不包括企业内部试验室承担的检测业务,以下同),已形成初步的市场竞争局面:

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但已出现相互压价的情况。

企业所属的检测实验室,隶属企业,拥有的设备固定资产一般在20~40万元左右,属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

大部份企业试验室由于试验任务等方面原因,发展较为缓慢,一部份人才向社会流失,但也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试验室,具有一定规模,综合试验能力较强,如马鞍山十七冶试验室、铁四局试验室等。

%0.1.2近几年我省建设工程检测事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检测收入增长快速,据初步估计近三年检测收入平均增幅达20%,不少检测单位增幅达40%以上。

二、检测试验参数不断增多,开展门窗三性性能试验有11家;基桩低应变测试有17家,高应变检测有7家;钢结构无损探伤有4家;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有9家;另外有不少单位开展了低压电器、开关等设备检测工作;安全鉴定工作在2个省级单位全面开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三、仪器设备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增大,近几年来,省、市级检测机构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平均占总收入10%左右,试验室面积逐年扩大,合肥、阜阳、马鞍山和六安市检测中心建起了检测大楼,有的检测机构买了土地,新的试验室正在筹建规划之中。

四、两块的标养和见证取样送样工作在省、市检测中心中,有17家全面开展。

五、单位工程质量实体检测和建筑物整体鉴定工作发展快速,检测试验方法手段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改进。

六、全省有9家试验机构建立了材料试验系统化管理网络,实现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管理工作的程序化。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减少了诸多对检测数据和结果的人为干扰因素。

1.2检测市场

1.2.1检测市场格局

目前我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总体处于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的未放开状态,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省、市、县级检测机构,承担本行政区划的建设工程检测试验任务,企业试

-2-

验室主要承担本企业施工工程的材料和半成品材料的试验任务,在少数地方企业试验室承担了部份企业外的检测试验任务,主要是对检测中心力量不足的补充。

检测中心与企业试验室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以及在检测行业中扮演角色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印证了检测中心的发展历程,我省市级检测中心大部份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前的检测试验任务由企业试验室承担,90年代初不少市级检测中心是依托于企业试验室的力量成立机构开展检www.biyezuopin.cc测工作,形成中心与企业试验室共分市场的格局;90年代后期,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双轨运行时期和建筑市场环境的变化,检测中心依靠行政手段基本上垄断了整个检测市场,但企业试验室为求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向市场渗透和开拓任务中与检测中心的矛盾和摩擦时有暴露,从省质安总站于2004年3月份和7月份分别给滁州市建管处和六安市建管局的《关于企业内部试验室能否对外开展业务》的复函中可见一斑。

另外,在一些地方行业外的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测机构进入施工现场抽检建筑材料及承担检测试验任务情况也有发生,如滁州、阜阳市等。

1.2.2检测市场监管

1.2.2.1省建设厅和省质安总站为检测市场监管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1997年修订了

《安徽省建设工程试验室管理办法(试行)》,2003年修订了《安徽省建设工程检测试验人员管理办法》,同年3月经省物价局和建设厅批准制定的《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建筑材

料试验服务收费标准》正式执行,2003年5月9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成立,2004

年3月18日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技术网正式开通,2005年3月21日在学苑大厦召开了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协会成立大会。

行业规范性文件的出台、组织机构的建立、监管手段和水平提高为今后检测市场的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2.2地方市场监管机制变形。

作为中介机构的市、县级检测中心依附于质量监督站或建管局(处)而存在,导致质量监督机构对检测市场的监管中既扮演着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双重角色,导致市场监管执法中的公正性难以保证。

在2003年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试行)》中首次提出将检测机构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的第六方责任主体,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在本次调研中未发现一例对检测中心不良记录的情况。

这种政(事)企不分的现象,一方面使检测中心作为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机构监管实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质量监督机构应用行政手段、庇护自己的机构,排斥外来等其它检测机构,造成检测市场监管发生扭曲和错位现象。

1.3见证取样送检和不合格项目台帐制度的执行情况:

市县检测中心基本上都建有不合格项目台帐,基本能做到向监督站及时汇报不合格检测项目。

企业试验室基本上未建不合格项目台帐,一些企业试验室甚至不知道有要建不合

-3-

格项目台帐这一要求,这与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行政不作为有关。

见证取样制度总体执行情况:

合肥、蚌埠等几个有施工企业试验室的市,企业承担的检测任务拿出30%按见证取样名义送当地检测中心,无企业试验室的市是100%按见证取样名义送检测中心,虽都执行了见证取样,但总体流于形式。

例如:

见证人不到位见证、不伴送试件或是签名不见证,送样人送假试件的现象比较普遍,1个监理人需要跑5、6个工地,无法使见证工作落到实处,在实体质量见证检测中,监理单位不到场抽样和见证等等。

1.4检测收费情况

在调研的各市、县中,大部分检测机构均按省统一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或适当优惠。

收取的检测费用能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并留有一定的发展资金。

安庆市由于市场竞争,相互压价,收费相对偏低,仅为其它地区的0.5~0.8倍。

桐城市检测中心采取业主委托的形式进行收费。

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由建设单位按建筑面积每平方8元~12元交纳检测费,施工单位送检频率与检测费不挂钩,基本杜绝了缺检、漏检情况。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检测试验机构规模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供求关系失衡,省、市、县间差距大。

譬如:

A市检测中心办公试验环境封闭管理,拥有3000多平方米检测试验大楼一幢,检测试验参数在逐步完善阶段,见证取样送检,不合格台帐管理制度落实较好;相比之下,

B市检测中心办公试验环境较差,租用楼房开展试验检测试验工作,检测试验参数较少,见证取样送检及试块标养工作欠缺(主管部门也未做要求)。

机构名称

省检 合肥

测二 市

马鞍

山中

阜阳 黄山 桐城 歙县 太和

中心 中心 中心 中心 中心

( )

下表是省检测二站、合肥市、马鞍山市、阜阳市、黄山市、桐城市、歙县、太和县等检测中心的机构基本情况:

在册员工总数(人) 65

55

40

41

14

20

6

15

中级以上职称人数

42

12

8

13

7

11

2

4

总建筑面积m2 4500

6226

3000

800

270

400

试验室面积 3500

3000

2500

1380

300

450

135

280

39类

21类

20类

30类

12类

19类

9类46

检测试验参数(个)

394

149

140

173 66个 112个 个 —

不少试验室检测试验仪器配备和试验设施环境不符合检测试验参数要求,例如用大吨位万能试验机试验小直径钢筋,标养室养护能力与试验室试验任务不匹配等现象,在县级

-4-

检测机构较为普通。

2.2检测机构体制弊端影响机构的健康发展。

市、县检测中心隶属于建管(设)局或质量监督站,其弊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不断凸现出来。

首先是:

检测市场垄断,受利益驱动,行政主管部门必然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市场主体,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来机构分割市场,造成地区封锁,阻碍市场竞争机制形成,阻碍检测资源的自由流动,垄断结果是自己的机构无忧患意识,服务的态度和质量的下降,甚至引发腐败现象滋生。

其次是:

市、县级检测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缺失,机构畸形发展,如不与市场挂钩盲目扩大机构规模(如建造检测大楼等)造成规模不经济,投入产出产生反差,二是检测中心人事、用工、分配不能自主,检测人员收入不与技术、劳动等挂钩,造成员工积极性不高,阻碍机构健康发展,再次是:

机构自我发展动力源泉缺失。

2.3检测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

,本次调研中发现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