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支教模式的分析及建议.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144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支教模式的分析及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支教模式的分析及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支教模式的分析及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支教模式的分析及建议.docx

《对支教模式的分析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支教模式的分析及建议.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支教模式的分析及建议.docx

对支教模式的分析及建议

作者:

陈忙忙李凯赵凝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第03期

摘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支教活动频繁,但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限制,支教活动遇到了瓶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使支教活动更好地开展,就要建立支教长效机制,健全支教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工作。

只有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都积极支持支教事业,才能发挥出支教事业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

支教;长效机制;选拔培训;政府支持

近年来,支教事业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特别是热血的青年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奔赴最需要师资力量的偏远地区进行支教,这一方面帮助落后地区发展了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历练。

但是支教中还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因素,如受时间、资金、技术、人才、社会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支教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一、支教时间短,要建立长效机制

支教本来是极好的公益事业,对施教双方都有益处。

但是近几年支教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暴露出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支教时间短,没有建立起支教长效机制。

大学生寒暑假支教几周之后就要回到学校上课,对支教地区的学生无暇顾及,而支教地区的学生在寒暑假过后,学习生活也进入正轨,无暇外顾。

由于双方主客观方面的限制,使得支教活动常常是在短期的交流结束之后就销声匿迹,没有后续的活动,因而不能对支教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实际的作用。

1.对支教活动进行长远的规划

支教大学生在支教前要进行长期规划,包括对支教地区教育水平、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情况等一系列问题做好调查,充分了解当地教育状况。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包括教授的知识内容、授课方式、交流方式、如何进行家访等情况做好详细计划。

对支教活动完成之后的后续活动也要做一个长期计划,可以把支教地区作为长期支教的对象,每年的寒暑假都派支教队伍去此地进行支教,支教后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都跟那里的学生进行书信往来。

定期寄一些学习资料过去,让学生感觉支教教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给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对此地区的教育进行持续关注,做好调查报告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2.对支教经验进行总结和传递

目前我国的支教状况是支教队伍“各自为政”,没有很好地对支教经验进行总结和传递。

其实,支教经验就像科学、社会知识一样,需要某些人通过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就能

检验出很多想法正确与否。

把这些经实践检验证明的正确的、成功的想法系统化、理论化,然后在各个支教团体、团队之间进行交流,就能少走很多弯路,对于国家支教政策的发展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健全支教志愿者选拔与培训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的支教志愿者选拔与培训机制不完善,没有统一的机构进行指导,也没有统一的选拔标准,各个支教团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对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和培训,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有的支教团队甚至因为招不到足够的支教志愿者而降低选拔要求。

这就使得支教志愿者素质良莠不齐,无法对支教地区进行高质量的教育活动。

另一方面,支教大学生大都没有教育教学经验和跟学生交流的经验以及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专业的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因为被支教地区的学生由于经济状况、文化观念、方言等与志愿者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双方存在交流障碍,因而不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而让其贸然前去支教,就会给当地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志愿者本身也会有很多不适应之处。

1.高等院校应抓好源头,输送素质全面的支教人才

高校是教育工作的主战场,在科研、师资、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占有巨大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制订支教的详细方案,从心理引导、理论传授、技能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巩固支教队伍的素质,可以有效地推动支教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纵深方向发展。

高校要积极寻找对口支教单位并与其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及时掌握支教基地情况,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支教学生培养方向,确保支教活动行之有效。

然后可以向全校师生发出寒暑假支教志愿者招募令,加大宣传力度,从多方面调动全校师生支教的积极性。

在招募的过程中,学校负责机构也要对各门学科进行综合考虑,制订出对应征人员的选拔方式。

选拔有各种灵活的形式,可以是面试,也可以是做心理试题,也可以是学科知识与面试相结合。

总之,要选拔出学科知识扎实、交流能力强、有耐心、有爱心、组织能力强的师生来参加支教活动。

选拔出支教人员之后,还要对支教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心理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教育理论培训以及社会交流、合作、组织能力的培训等各个方面,使得支教人员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应对支教,进行高质量的支教活动。

2.被支教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教育状况和支教者进行交流

支教者对被支教地区缺乏了解,因此来到支教地区之后,要先对支教地区进行全面的考察,对支教地区的教育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要和支教地区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互相认识,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被支教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积极配合支教者的工作,并根据当地实际状况同支教者进行交流,为支教者提供建议和相应的指导。

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把支教工作做到实处,做出成效。

三、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要积极支持支教事业

目前,我国支教费用还没有形成固定来源,也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很多支教活动都是支教者自己出钱。

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是支教活动不能长期持续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部分支教项目能够申请学校资助而得到相应支教资金外,很多支教团队整个支教活动资金都是支教大学生自己出,即使是能申请到学校资金的支教团队,支教资金也是固定的、有限的,而支教活动却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包括路费、生活费用等支教材料的制作以及支教活动不确定性带来的花费等。

同时,大学生由于处在高校较为封闭的环境中,社会资源也很难得到满足。

资源缺乏成为很多团队不得不选择短期支教的重要原因。

学校和政府的配合是支教活动持续进行的重要保障。

无论哪种形式的支教,都要得到当地政府和支教学校的大力配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学校和当地政府都要做支教大学生的后盾,对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比如:

政府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支教者的支教活动进行鼓励;学校要在安排支教者吃、住、行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免除其教学和生活之忧。

此外,支教者可以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效果良好的活动模式介绍给学校教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可以使学生间接受益,使支教活动得以持续开展。

支教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支教大学生、支教学校和政府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这几年,包括支教在内,社会公益活动的氛围非常浓烈,民间的力量也非常强大。

应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教活动,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给予一定关注与支持,对大学生支教活动提供资金等帮助,将短期支教办成长期持续的模式,并将这种模式推广,这样对于支教活动的规范化、学生接受知识和支教效果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媒体也应当发挥宣传作用,呼吁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大学生支教。

参考文献:

[1]孙婧.关于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发展机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6).

[2]付卫东.高校毕业生农村支教政策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Z2).

[3]陈健.大学生基层支教,别忽视了教学质量[J].中国改革,2006(7).

[4]陈晓红.大学生党员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郫县安靖小学留守儿童调查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6).

[5]王梦奇,柯文娣.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和对策——以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对口支教温江区镇子试验学校为例.[J].魅力中国,20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