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005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docx

《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docx

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昌平区“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能源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能源利用状况

1、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

2010年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37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为317.9万吨标准煤,较2005年增长43.44%,占全市总能耗的4.58%,能耗总量在五个城市发展新区(昌平区、大兴区、顺义区、通州区、房山区)中从低到高位列第三。

“十一五”期间全区以年均6.4%的能耗增速支持了年均14.83%的经济增长。

2010年全区万元GDP能耗为0.83吨标准煤,较2005年下降31.19%,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20%的目标,万元GDP能耗在五个城市发展新区中最低。

图12005-2010年能源消费量和万元GDP能耗变化趋势图

图22010年昌平区能耗总量与其他区县比较

2、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但逐年下降,天然气增长迅速

昌平区能源消费以煤炭、电力和成品油为主,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辅。

2010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电力和成品油所占比重分别为33.6%、32.8%、15.3%,天然气消费所占比重仅为5.4%。

煤炭消费量逐年下降,2010年较2005年相比占能源消费总量所占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迅速,较2005年增长266.2%。

图32010年昌平区分品种能源消耗结构

3、二产、三产和生活能耗比重基本相当

2010年一产能源消费量为8.68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2.73%;二产能源消费量为117.34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36.91%,其中工业能源消费量为107.73万吨标准煤,占二产能源消费量的91.81%,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33.89%;三产能源消费量为114.62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36.06%;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为77.26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24.3%。

图42010年昌平区分部门能源消费结构

4、常住人口增长带动居民生活能耗增长迅速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昌平区常住人口为166.1万人,较2005年的78.2万人增长了112%,年均增长16%。

随着常住人口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居民生活能耗增长迅速。

2010年昌平区居民生活能耗总量为77.26万吨标准煤,较2005年的42.68万吨标准煤增长了81%,年均增长12.6%。

(二)能源供应能力

1、煤炭

全区现有煤炭供应企业50余家,主要企业有北京市煤炭总公司昌平公司、融通蓝天煤炭公司、北京同京煤炭经销处、北京京桥煤炭批发交易中心等,沿六环路和八达岭高速布局。

受国际国内煤价波动等市场因素的影响,昌平区煤炭供应也有波动,但总体来说能够满足本地需求。

2、电力

2010年昌平区全社会用电量为44.82亿kwh,最大供电负荷999.5MW。

昌平地区现有地方电厂一座,阿苏卫卫生填埋发电厂,目前一期发电机组2台,总装机容量为2.724MW(2×1.362MW);现有自备电厂一座,新北水水泥低温余热电厂,发电机组1台,总装机容量为7.5MW。

截至2010年底,昌平电网境内有220kV电源变电站4座:

西沙屯、回龙观、军都、下庄220kV变电站,其中昌平地区110kV电网主要由境内220kV西沙屯站、回龙观站、军都站供电,下庄220kV变电站主供下庄牵引站。

境外220kV电源变电站3座:

孙河、聂各庄、清河220kV变电站,供给昌平地区个别的110kV变电站。

昌平供电公司所属110kV变电站22座,主变46台,总容量2157.5MVA;共有用户110kV站4座,分别为下庄牵引站、新北水泥厂站、一线材站、南口机车厂站。

昌平供电公司所属35kV变电站8座,主变15台,总容量235MVA,其中官高站目前已停运;共有用户35kV变电站23座,运行容量为173.8MVA。

3、燃气

至2010年年底,昌平区燃气用户累计达到36.2万余户,其中管道天然气供应单位有三家(北京燃气集团、新奥京昌公司、昌东顺燃气公司),覆盖用户约24.2万户;液化气供应场站25个,覆盖用户约7万户;压缩天然气12个场站,覆盖用户约4.6万户。

昌平区现状主要气源管道有四条,分别是沿六环路北侧敷设至西沙屯的DN1000高压A(4.0MPa)天然气管线、沿京承高速敷设的DN700高压A(4.0MPa)天然气管线、沿八达岭高速公路敷设至昌平城区的DN500高压B(2.5MPa)天然气管线、沿立汤路敷设至小汤山镇的DN500次高压A(1.0MPa)天然气管线。

结合上述四条供气管线已经建成了西沙屯高压A调压站,回龙观、巩华城、白浮泉、马池口四座高压B调压站,北七家、小汤山、首钢线材厂、霍营、天通苑五座次高压A调压站,由上述调压站输出的中压管线已基本覆盖老城区、回龙观和东小口地区,基本保障了现有用户的用气需求。

4、热力

昌平区供热能源以燃煤、燃气为主。

截止到2010年,全区供热面积为4674万平方米,其中燃煤锅炉房257座,锅炉总台数520台,总装机容量3825t/h,燃煤锅炉房供热面积3202万平方米;燃气锅炉房22座,锅炉总台数94台,总装机容量411t/h,燃气采暖供热面积1419万平方米(含燃气壁挂炉自采暖1124万平方米);电锅炉房7座,锅炉总台数11台,总装机容量3525kW,电采暖供热29万平方米(含自采暖25万平方米),热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24万平米。

5、成品油

昌平区现有加油站182个,主要沿八达岭高速和立汤路布局,2009年共销售成品油26.71万吨。

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和调整,加油站布局日趋合理,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6、可再生能源及其他

昌平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主要为太阳能与生物质能。

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安装11178盏太阳能路灯,建成太阳能浴室23处,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6.85万台;同时在南口镇李庄村、百善镇上东廓村、兴寿镇上西市村和东新城村建成沼气集中供气站4处,在流村镇新建村、阳房镇四家庄村、百善镇吕各庄村建成秸秆气集中供气站3处,推广使用生物质炉(炊事炉、采暖炉)2243户。

昌平区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小汤山镇、沙河镇及卫星城周边地区。

截至2009年,全区共开凿地热井110眼,其中小汤山的地热井数达到88眼,占全区地热井数的80%,是全区地热勘查和开发程度最高的地区,沙河镇和卫星城周边地区的地热勘查和开发程度相对较低。

(三)能源发展面临形势

1、产业与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带动能源消费刚性需求快速增长

昌平区作为北京市城市发展新区之一,“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承接北京市中心区向外转移的产业和人口。

随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科技城等功能区的加速建设,昌平区产业规模将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昌平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都将延续目前快速增长的态势。

产业规模与人口的快速增长都将带动昌平区能源消费刚性需求快速增长,为昌平区能源保障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能源供给日趋紧张,能源保障任务艰巨

随着国际国内能源短缺形势日益凸显,能源供应紧张态势和价格上涨压力将长期存在,特别是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对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争夺将愈演愈烈。

我区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供应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受运输通道、运输能力制约明显,迫切需要提升能源保障能力,确保能源可靠供应。

3、打造“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要求能源结构清洁化

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部署,昌平区提出建设现代化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同时要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区。

因此必须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幅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强化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电力、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走“清洁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十二五”时期能源需求预测

(一)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定位,昌平区“十二五”时期将以建设现代化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为目标,大力推进未来科技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

按照《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昌平区GDP年均增速为10%,预计到2015年昌平区GDP将达到617亿元左右。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昌平区常住人口166.1万人。

预计“十二五”时期,常住人口将增长30万人,到2015年达到196万人。

表1昌平区2010至2015年产业增加值及分部门增加值预测表

年份

一产

(亿元)

二产

(亿元)

其中工业

(亿元)

三产

(亿元)

增加值

(亿元)

2010年

5.60

185.30

163.60

192.50

383.37

2011年

5.71

200.94

176.72

214.85

421.71

2012年

5.82

217.90

190.89

239.79

463.88

2013年

5.94

236.29

206.20

267.63

510.27

2014年

6.05

256.23

222.74

298.71

561.29

2015年

6.17

277.84

250.06

333.39

617.42

(二)能源需求总量预测

1、能源需求增量预测

综合考虑“十二五”时期昌平区经济增长、常住人口增长等因素,分别测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居民生活领域能源增量,从而预测“十二五”期间昌平区能源消费增量。

第一产业。

预计“十二五”时期昌平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将由2010年的5.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17亿元,增长0.57亿元,参照北京市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837吨标准煤的水平计算,初步预计第一产业能源消费量将增加0.48万吨标准煤。

工业。

“十二五”时期昌平区工业将有较快发展,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三一北京制造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将建设投产,将实现增加值共计39.97亿元,按照北京市工业新上项目能耗指导指标测算,其能耗量为20.99万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5253吨标准煤。

预计“十二五”时期昌平区工业增加值将由2010年的175.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50.06亿元,增长74.66亿元,参考新上项目0.5253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的能耗水平计算,初步预计昌平区工业能耗增量为39.22万吨标准煤。

建筑业。

“十二五”时期昌平区将推动各产业基地和大型居住区建设,带动建筑业快速发展,预计其增加值将由2010年的21.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78亿元,增长6.08亿元。

参照北京市建筑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2748吨标准煤的水平计算,初步预计建筑业能耗增量为1.67万吨标准煤。

第三产业。

“十二五”时期昌平区服务业将继续较快发展,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将由2010年的192.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33.39亿元,增长140.89亿元。

参照北京市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3吨标准煤的水平计算,能耗增加量为42.27万吨标准煤。

居民生活领域。

预计“十二五”时期昌平区常住人口将由2010年的166.1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96万人,增长30万人,参照北京市人均能耗0.6323吨标准煤计算,居民生活领域能耗将增加19万吨标准煤。

综合上述各领域能源消费增量预测,“十二五”时期昌平区能源消费增量约为103.14万吨标准煤。

2、2015年能耗需求总量预测

以2010年我区能源消费总量预测值为基础,根据上述能源消费需求增量预测结果,计算得出2015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21.04万吨标准煤。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能源安全为核心,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突破资源约束和设施能力瓶颈,完善能源管理服务机制,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继续推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逐步建立起以煤、电、气为主,油、可再生能源为辅,多元互补、多方供应的能源利用结构,构筑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

(二)基本原则

1、立足长远,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按照“留有余地,超前发展”的原则,着眼全区,统筹布局,超前规划能源供应水平,全面落实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多品种能源平衡发展,提升能源存储能力,畅通能源运输渠道,构筑稳定可靠的输配系统,健全能源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从总量、结构、运输、存储上,确保能源安全供应。

2、因地制宜,统筹城乡能源发展

统筹城乡能源发展,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不断缩小农村、乡镇与城区能源供应能力和保障水平的差距。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向乡镇倾斜,完善乡镇能源供应体系,保障乡镇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应,重点提升新城能源利用能力;因地制宜,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区,推广使用管道天然气;在人口稀疏的山地区,推广使用灌装液化石油气,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3、节约利用,推动能源清洁发展

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上,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推动全社会参与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限制煤炭消费量,提高天然气、电力利用比重,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全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三)发展目标

1、能源供给总量目标

按照“留有余地、超前发展”的原则,2015年能源供应量为465万吨标准煤,高于预测需求量约10%,以有力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2、能源结构调整目标

“十二五”时期,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能源向优质化、清洁化发展。

到2015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0%以上,其中天然气比重达到40%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130万吨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力争达到6%,基本形成多元互补的能源供应结构。

图5“十二五”期末昌平区能源供应品种结构

四、能源发展重点任务

强化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供应能力,保障重点发展区域用能需求。

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全面开展燃煤锅炉的天然气替代工程,大力发展电力、天然气等优质能源。

示范开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

(一)优化能源利用结构

按照“清洁化、可持续”的调整原则,不断提高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降低煤炭、原油消费量,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优化能源利用结构。

1、大力发展电力、天然气

加强未来科技城、小汤山工业园等重点功能区电力和天然气供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区供电网络和燃气管线布局,提升电力和天然气的供应能力,科学、稳步发展各类新用户,不断提高优质能源在全区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严格控制燃煤项目审批,限制煤炭利用规模,六环以南地区严禁新建燃煤项目,六环以北平原地区不允许新建燃煤项目,严格控制山区燃煤项目布局。

2、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

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全区推广建设太阳能公共浴室、地热采暖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

试点建设太阳能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适度发展风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发展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加快太阳能利用。

加快推动“阳光校园”、“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工程,选取工业厂房、宾馆饭店、写字楼、学校等大型建筑,推广使用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技术,安装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建设小型太阳能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示范建设一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项目,解决建筑部分用热水、用电问题。

适度开发地热资源。

按照《北京市地热资源2006-2020年可持续利用规划》的要求,合理发展地热资源。

严格控制地热水开采量,继续推进地热回灌规模,进一步提高灌采比,减缓地热水的下降速率,实现资源的长期均衡开采。

加强小汤山中心区外围、沙河、南口-马池口、卫星城周边等区域的地热资源勘查,定期进行资源储量的验证和评价,建立地热开采管理模型,根据资源储量情况,引导地热用户改进地热利用方式,应用地热热泵、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实现地热综合梯级利用,提高地热利用效率。

(二)构建清洁的煤炭供应体系

加强煤炭市场监管,规范煤炭市场发展,加大煤炭供应调控力度;推广使用洁净煤技术,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疏导煤炭运输渠道,扩大煤炭储备,提高煤炭供应能力。

1、加强煤炭管理,规范市场发展

加强煤炭市场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清洁煤利用的政策措施,加强清洁煤供应,推广使用洁净煤技术,引导企业使用清洁煤,推动煤炭资源高效利用,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2、疏通供应渠道,提高供应能力

依托市场机制,加大煤炭供应调控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国电燃料有限公司、北京神华恒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煤炭供应公司的沟通与合作,保证煤炭源头供应;完善公路、铁路煤炭运输系统,畅通煤炭输送渠道。

(三)构建坚强的电力供应体系

适度超前规划建设电网,加快主网主通道建设,不断完善优化配网,有效降低极端事故对地区负荷的影响,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构建开放、畅通的输电平台,保障未来科技城、小汤山工业园、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等新兴重点区域用电需求。

同时探索绿电上网,适应电力发展与改革的新形势。

1、220kV变电站建设

完成回龙观220kV变电站增容工程,解决回龙观负载率过高问题,有效缓解变电站供电压力。

新建霍营220kV变电站,应对北七家、小汤山地区的负荷快速增长。

新建四家庄220kV变电站,提高阳坊、桃洼等西部地区供电可靠性。

新建未来城、七家庄220kV变电站,保障未来科技城的电力供应。

启动沙河北220kV输变电工程,满足大学城、百善等地用电需求。

2、110kV变电站建设

“十二五”时期,昌平地区共新建土沟、大学城、八仙庄、流村等110kV变电站11座,增容扩建2座110kV变电站,升压变电站1座,续建外电源工程1项,共新增110kV容量1318.5MVA。

具体包括:

新建土沟110kV变电站,满足小汤山用电需求;新建松兰堡110kV变电站,满足巩华城和沙河北地区用电需求,为轨道交通昌平线巩华城站总配提供永久外电源;促进牛湾110kV变电站永久电源,保障创新基地中石油、中移动项目的用电;新建八仙庄110kV变电站,满足北七家镇负荷需求,缓解北七家站供电压力;新建二拨子110kV输变电站,满足回龙观村旧村改造用电需求;新建北环110kV变电站,满足十三陵总配电室电力需求;提升马池口站升压为110kV变电站,解决水屯变电站重载问题;新建海鶄落、岭上、定泗110kV变电站,满足未来科技城南区用电需求;完成北店110kV变电站扩建工程,满足回龙观后期开发用电需求,缓解站内变压器高负载率;新建桃洼110kV变电站,保障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用电需求;新建中滩110kV变电站,满足东小口地区大量用户用电需求,减轻周边变电站负荷压力;新建东陀110kV变电站,满足创新基地负荷需求,保障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项目用电需求;启动燕丹110kV输变电工程,保障未来科技城后期发展的电力供应。

3、35kV变电站建设

“十二五”期间,增容35kV变电站2座,新增35kV容量30MVA。

完成十三陵35kV变电站和高崖口35kV变电站增容工程,缓解变压器重载运行,应对周边负荷增长。

4、新农村电网建设

“十二五”时期,建设新农村电力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农村电网电气化水平,使农村用电标准化、规范化。

完成长陵镇、百善镇、北七家镇、崔村镇、回龙观镇等5个镇及百善村、大辛峰村等33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增容变压器94台、新增变压器151台,新装JP柜245台、新增台区低压进线电缆2339米、新增台区低压出线电缆9220米、新建绝缘线180.02公里、新做接户线123.3公里,落实完成昌平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

(四)构建完善的燃气利用体系

以发展管道天然气为主,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天然气管网建设,提高天然气、液化气利用比例。

按照“科学、稳步、有序”的发展原则,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和供热用气,适度发展热电冷三联供、工业生产和汽车用气。

天然气供应逐渐由新城向乡镇及农村地区拓展;推行“绿色燃气下乡,清洁能源进村”工程,引导液化气企业向山区村镇发展。

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管线连通,管线总长449.1公里,天然气场站、调压站共35座,新城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95%;重点镇达到80%,城市边缘区达到80%,一般镇镇中心区达到60%。

1、完善平原乡镇天然气输配系统

适度超前发展,加快天然气气源接入设施建设,连通现有供气管网,扩大现有气源线路供气能力,提高天然气接收能力和供气稳定性,逐步实现平原乡镇管道天然气替代液化石油气。

建成西沙屯门站,作为城市北部门站。

六环路规划小汤山高压A调压站一座。

小汤山高压A调压站出站的高压B管线,沿立汤路往南敷设至五环路,沿定泗路往西与八达岭高速辅路的高压B管线连通;次高压A管线与立汤路上的次高压A管线连通。

六环路西沙屯高压A调压站出高压B管线通过在建京包高压BDN700管线修建至北五环为五环供气;通过上庄路规划建设的高压BDN700管线向海淀后山供气,并与海淀规划北安河高压A调压站联通。

西沙屯调压站出站的次高压A管线向南至沙河高教园区规划次高压A调压站2座为高教园区和百善镇供气。

未来科技城建设高压A调压站一座,为未来科技城的生活、采暖和三联供供气。

埝头地区规划昌平西高压B调压站一座,出站次高压A管网沿京新高速公路和八达岭高速辅路敷设至南口,为昌平西部供气,沿途为十三陵镇供气,并与中心区北区的规划次高压A调压站联通。

在立汤路东侧规划北七家西高压B调压站一座,出站次高压A管网与定泗路次高压A管网联通。

沿崔昌路规划DN400次高压A管线向东至立汤路,与立汤路规划的DN400次高压A管线连通,沿途在兴寿镇和崔村镇分别规划次高压A调压站各一座。

2、推动生态涵养镇绿色燃气下乡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大地燃气公司、龙昌万通燃气有限公司等液化气企业下乡进村,配套建设压缩天然气站、液化气储罐站、换气站等镇村级液化气服务设施,规划在崔村镇、流村镇、十三陵镇各设置液化石油气换瓶站1座,使液化石油气服务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解决生态涵养镇生活炊事用能。

3、试点发展压缩天然气汽车

远期规划在新城设置一座CNG加气站;在小汤山镇设置一座CNG加气母站,便于区内公交及时加气。

(五)构建结构合理的供热体系

加快供热设施煤改气工程,推动供热能源清洁化调整。

继续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供热,适度推进热电联供。

新城区继续实施供热资源整合,开展老旧管网改造;重点镇地区鼓励发展燃气等清洁能源供热;一般镇地区鼓励采用生物质型煤、热泵等新型能源供热;城市边缘集团地区实施供热资源整合,新建建筑采用燃气等清洁能源供热。

基本完成公共建筑、二三步节能居住建筑供热系统计量改造,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到2015年,努力实现清洁能源供热比例达到76%,其中燃气供热比例约为66%,其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热比例约为10%,逐步建立起安全、清洁、高效、节能的供热体系。

1、加快城区供热资源整合

加快完善城区大型集中供热厂设施及管线建设,重点完成水库路供热厂扩建工程、东区供热厂扩建工程以及郝庄供热厂一期工程。

稳步推进城区老旧管网改造,优化管网布局,减少跑冒滴漏现象,降低热能传输损失。

逐步拆除中心城区和六环内的小型分散燃煤锅炉,改由大型燃煤集中供热中心替代,新建建筑全部采用燃气等清洁能源供热。

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将北京水泥厂作为马池口地区重要热源。

抓紧落实大唐国际昌平燃气热电冷三联供工程和国电沙河高教园热电冷三联供工程,确保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沙河高教园区、巩华城和百善镇地区的清洁能源供热。

2、推动重点镇供热清洁化改造

加快推进小汤山、北七家等六环以内地区燃煤供热设施的清洁化改造,拆除现有燃煤供热设施,推广使用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地热和热电冷三联供等清洁供热方式为重点镇供热。

抓紧实施未来科技城热电冷三联供工程,保障未来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