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福建省南安一中届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4001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福建省南安一中届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 福建省南安一中届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 福建省南安一中届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 福建省南安一中届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 福建省南安一中届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福建省南安一中届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docx

《最新 福建省南安一中届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福建省南安一中届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 福建省南安一中届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docx

最新福建省南安一中届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2018.18.18)

(考试范围:

岳麓版必修Ⅰ、Ⅱ、Ⅲ和选修Ⅰ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必须认真检查试卷的页码和题目是否完整。

如有误,及时更换。

2.答卷前,考生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工整地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32题,每题1.5分,共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题,共52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4.第Ⅰ卷答案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相应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32小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福建客家人十分重视族谱的修订和保存,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

族谱内容十分丰富,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是联结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

下列对客家人重视修订族谱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B.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遗风D.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2.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使市场秩序一片井然。

吴杨贩子“不敢朝饮其羊。

”(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增加重量)。

下列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孔子关注民生B.当时商业有一定发展

C.当时商业实行官营,禁止私营D.孔子主张“诚信”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

4.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

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世卿世禄确立

6.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电视剧中,常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

“奉天承运”这一说法的最初提出者应是()

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

7.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

“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硙(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

”材料反映宋代福建()

①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②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

③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④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8.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

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交往频繁

A.②③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

“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

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

10.一位法国思想家说:

“《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A.虔诚信仰上帝B.反对盲目信仰C.实行三权分立D.妇女解放

11.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

“为什么近代欧洲法律体系比较多的吸收了罗马法而不是时间早得多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西亚古巴比伦王国,世界历史现存第一部成文法典)?

”他们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的是()

A.罗马法随罗马军团影响到了广泛地区B.罗马法体系完整、内容完备

C.罗马法的平等公正理念符合了近代需要D.文化差异导致东西方法律无法借鉴

12.林则徐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颇多。

下列对此研究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A.关于林则徐的史学论著B.《林钦差与鸦片战争》著作

C.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D.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

13.有专家查阅了多本欧美人所著的世界史,发现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中国文明是“世界五大古文明”之一,中国文明开始时间是约公元前1500年。

他们判断“文明”出现的标准是()

A.最早的考古文物出土        B.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 

C.史书上的详细记载         D.比较成熟文字的出现

14.《孟子·滕文公上》记载: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

15.1880年,薛福成写道: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

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条约内容是()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17.梁启超说: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惊起民众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18.高三⑴班同学进行模拟美国1787制宪会议辩论,主题是各州众议员名额分配。

甲同学代表北方大州,其发言符合史实的是()

A.按各州纳税人口比例分配,黑人不纳税不应计入人口数

B.南方、北方、大州、小州一律平等,每州名额分配相同

C.按各州纳税人口比例分配,给黑人民主权利,计入人口数

D.不论性别、种族,按各州实际人口比例分配

19.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项目

美国总统

法国总统

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

 任期

四年

 ②

职权

行政权、创议法律权

与议会关系

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

A.普选方式、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B.国民议会间接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C.国民议会间接选出、四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D.普选方式、七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20.17-19世纪,欧美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君主制度B.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C.向法治化国家过渡D.建立民主共和制

21.“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22.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

”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B.西学进一步传人中国

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23.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

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24.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5.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26.1936年8月,中国足球队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成为第一支亮相国际赛场的中国国家足球队。

然而,这支号称“中国铁军”的足球队却是在特殊的背景开始其奥运之行的。

这“特殊的背景”表现在①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面临重新陷入内乱的危险()

②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③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④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走向新高潮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7.南方网记载,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28.据人民网报道:

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1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29.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阶段。

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和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的重要讲话,说明了这一时期毛泽东又开始探索和解决()

A.革命依靠力量和领导阶级问题B.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C.“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D.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前途问题

30.据汪之成的《上海俄侨史》统计:

从1918年到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的俄侨人数大体稳定在360人左右。

自1918年起,大批俄国人蜂拥抵沪,至1930年,上海俄侨总数已近2万人。

促成俄国人大量流入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A.支持中国国民革命B.躲避国内不稳定局势

C.上海有俄国租界D.受到“一战”的影响

31.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

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B.杂交水稻广泛种植

C.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D.火炬计划和211工程启动

32.早在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R.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ScientSpring)一书,书中的标题如“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叫了”,“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

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C.靠科技人类能克服它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友情提示:

第Ⅰ卷请同学们务必把选择题的答案工整地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否则答案无效。

第Ⅱ卷(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第33题20分;34题17分;35题15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

……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

……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

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哩的速度行驶3l哩,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

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

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

(2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3分)

材料二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

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210

372

617

760

118

169

224

284

93

175

331

418

8

16

34

60

2

5

9

20

2

8

19

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3分)

 

材料三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

1918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期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铁路获得发展的基本因素。

(3分)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前,福建通往省外的铁路曾进行过6次勘测,但始终未有过修建计划。

新中国成立后,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不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

“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

”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又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

福建省委认为,修建福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

1954年9月,铁道部确定由铁道兵担任鹰厦铁路的施工。

1955年4月,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代表国防部和铁道部,会同以谢尔巴可夫为首的苏联专家工作组,在南昌召开三局(西南设计分局、第七基建分局、鹰厦线工程局)会议,根据地形复杂情况及经济调查资料,初步确定1957年通车至厦门。

鹰厦铁路历经22个月建设,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厦门,比原计划提前1年零22天。

1957年全线开始正式通车,全长约700公里。

鹰厦铁路的建成通车,是当时福建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4)鹰厦铁路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要建设项目。

据材料四分析该铁路能建成的原因及通车后带来的影响。

(7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

“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

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的冲击。

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擅变》

材料五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

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

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等主篇的《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明清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而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商人发现“东方”是指什么事件?

(1分)哲学家发现的“新的精神”世界指的是什么?

(1分)

(3)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3分)

(4)材料四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

(2分)

 

(5)材料五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哪些新气象?

(3分)

3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分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傜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2分)

 

(3)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结合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关内容,简述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4分)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汉族所讲语言)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4)依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4分)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说明你的理由。

(2分)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答题卷

选择题(48分)

材料解析题(52分)

总分(100)

得分

33

34

35

一、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目

31

32

答案

 

33.(本题共20分)

(1)条件

(2分)

原因

(3分)

(2)特点

(2分)

成因

(3分)

(3)基本因素

(3分)

(4)原因

(4分)

影响

(3分)

 

34.(本题共17分)

(1)原因

(2分)

蓝图

(3分)

(2)事件(1分)

精神世界(1分)

(3)事件

(3分)

(4)含义

(2分)

活动(2分)

(5)新气象

(3分)

 

35.(本题共15分)

(1)问题

(3分)

(2)影响

(2分)

(3)限制特权

(4分)

(4)措施

(4分)

观点\理由

(2分)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D

A

C

C

D

A

B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B

B

A

B

A

B

C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D

A

A

B

D

C

B

B

题目

31

32

答案

B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第33题20分;34题17分;35题15分)

33.

(1)条件:

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革新运输工具的要求;蒸汽动力的推广使铁路运输的出现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