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958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

2016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

本课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第1课时/共9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式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

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

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

“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

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b+100=()+b

47+()=126+()m+()=n+()

13+24=()+()

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

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

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2+288(千米)

方法二:

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104+96)+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

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

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

也就是: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560+)+=560+(140+70)

(360+)+108=360+(92+)

(57+c)+d=57+(+)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3、下面的算式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

4、课本P19练习1至5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例1: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例2: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88+104)+9688+(104+96)

56+40=96(千米)=192+96=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a+b=b+a(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第2课时/共9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教学准备小黑板式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c)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b+c)

125+38+75=(125+)+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

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

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

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32+118+247+118++0(千米)

方法二:

+132+118++85+132+(115+85)+(132+118)

=200+250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

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

教师强调:

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

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

(板书:

关键:

“凑整”方法:

“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57+8257+62+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22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

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60+145+40+2+52+2+143+54+257

375+263+80+250

(32+35+49+65)+24+、刘老师为学校采购了下面的体育用品,一共花了多少钱?

3、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

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25+328+=225+175+328

=400+328

=728(元)

答:

王阿姨一共要汇728元。

4、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

(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0+9+8+7+6+5+4+3+2+1

=10+(9+1)+(8+2)+(7+3)+(6+4)+5

=10+10+10+10+10+5

=55(根)

答:

这堆原木一共有55根。

(四)评价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就可使运算简便。

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

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32+118++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0(千米)

关键:

“凑整”方法:

“用运算律”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连减简便计算P21——P22第3课时/共9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式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c)

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要注意什么?

关键:

根据数据特征“凑整”,使计算简便。

方法:

正确“应用运算定律”,使结果不变

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

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一)尝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

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数学信息:

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

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用减法)

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

方法一:

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页)

方法二:

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234-(66+34)

=234-100(页)

方法三:

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

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234-34-200-(页)

4、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

为什么?

234-66-34与234-(66+34)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

如果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

为什么?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5、发现、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

师:

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

251-30-70=251-(30+70)或154-68-54=154-54-68。

(2)总结规律。

①交流讨沦:

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②总结:

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

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③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交流后出示:

a-b-c=a-(b+c)。

a-b-c=a-c-b

6、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1、在○和__上填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52-48=868(52+___)

1500-28-272=_____-(28272)-74-26=___(______)

a-b-c=___(______)

2、选择最好的方法

⑴800-138-162()

A、800-138-1622-162

=500

B、800-138-162

=800-(138+162)

=800-300

=500

⑵472-49-272()

A、472-49-2722-(49+272)2-32B、472-49-2722-272-200-、我来当法官-(47+800)-47+800

=900+80000()

651-481--00-()

427-73-1227-(127+73)

=427-200

=227()-56+-(56+44)-100()

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167-0-254--187-139--25-25-50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

学习了减法的简便计算,知道了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板书设计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1:

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234-66-34234-66--34=234-(66+34)=234-34-(页)=234-100=200-(页)=134(页)

在减法里:

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应用加减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练习练习六P22——P23第4课时/共9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1、完成加法运算定律及减法性质的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式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加减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1、减法的性质2

2、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1、减法的性质2?

用字母分别怎样表示?

3、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c)

减法的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c=a-(b+c)

减法的性质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c=a-c-b

4、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减法的有关简便计算,今天这节课主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应的练习。

引出本节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练习六。

(二)基础练习

1、应用加减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要注意什么?

关键:

根据数据特征“凑整”,使计算简便。

方法:

正确“应用运算定律”,使结果不变

2、在○里和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字。

-55-45=146○(45○45)

☆-※-△=☆○(※○△)

624-172-328=○(○)

a-b-c=a○(○)

213-○-○=○(68○32)

3、想一想,不改变运算顺序,谁会计算得快一些?

(1)126-48-52126-(48+52)

(2)364-(153+47)364-153-47

(3)685-(228+272)685-228-272

4、怎样简便怎样计算:

284-123+116--157-43

285+74+115+22-231-69-146--50+32

小结:

同级运算可以带着左边的符号搬家。

5、下面的算式能简便计算吗?

-298346+2-305462+501

小结:

多减几,就加几、多加几,就减几、少减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6、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45+52451+57--127+27504-156+126

小结:

加减混合算式中:

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内的算式不变号;

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内的算式要变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7、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248+(152-127)1053+(78+47)

324-(124+97)677-(177-45)

小结:

加减混合算式中:

加号后面去括号,括号内的算式不变号;

减号后面去括号,括号内的算式要变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合起来:

加减混合算式中:

加号后面添括号或去括号,括号内的算式不变号;

减号后面添括号或去括号,括号内的算式要变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8、选出去掉括号后的算式:

400-(43+200)()

A400-43+200B400-43-200-(68-32)()

A368-68-32B368-68+32+(32-15)()

A368+32-15B368+32++(97+49)()

A651+49+97B651+97-(三)解决问题

1、海拔高多少米?

2、完成下表,并说说怎样计算比较快。

3、共计有效票325张。

其中赞成276票,反对24票,弃权___票。

4、这5名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5、

6、本节车厢上层有104个座位,下层有78个座位。

上层还有4个空位,下层还有8个空位。

这节车厢有多少名乘客?

7、用合适的方法计算

(1)1+2+3+4+……+98+99+100

=(1+100)×100÷2

=101×100÷2

=5050

(2)2+4+6……+16+18+20

=(2+20)×10÷2

=22×10÷2

=110

(3)20-19+18-17+……+4-3+2-1

=(20-19)+(18-17)+……+(4-3)+(2-1)

=1×10

=10

总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练习六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53-18++-102

278-(35+78)-(56-23)+(235-467)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24——P26第5课时/共9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1、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2、经历发现并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全过程,学习“猜测——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类比、分析、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正确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式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性质1a-b-c=a-(b+c)

减法的性质2a-b-c=a-c-b

2.我们是怎样研究加法运算定律的?

初步发现规律;

‚枚举中验证规律;

ƒ比较中概括规律。

二、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交换律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问题:

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的?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第1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怎样列式计算?

4×25=100人4×25=25×4人

4×25=25×4

(二)枚举中验证规律,比较中概括规律

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运算定律,借助以往的学习经验,你能继续研究吗?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