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938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梅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风》是《诗经》的精粹,所涉地域横跨从今陕西到山东的许多地区,同《楚辞》极强的地域性相比,《风》则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

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A.南北地理环境存在分野B.楚地风尚独特好鬼神

C.政治文化辐射程度差异D.经济活动方式的不同

2.公族是诸侯或国君的同族。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势力强大,威胁到国君;晋献公即位后将公族屠杀殆尽,并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

这虽然消除了公族对国君的威胁,但政权就渐渐落到卿大夫手中。

晋献公的做法

A.是维护专制主义的有益尝试B.导致了政局的动荡

C.削弱了统治的宗族支持基础D.是官僚政治的开端

3.汉朝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了使用士兵、服役农民耕种之外,遇到灾荒时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耕种并征收一定数量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

从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的40年间,政府假民公田近20次。

这一措施

A.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C.打击了地主豪强的势力D.扩大了自耕农群体

4.据载,北宋时期,宋真宗(968-1022年)经常亲临佛寺,进谒参拜,以示崇敬;同时,他也大兴土木修建道观,甚至专门设立道教节日,令天下士民庆祝。

这反映出当时

A.三教并行局面被打破B.佛道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C.教化手段呈现多元化D.儒学社会基础严重削弱

5.下表是17-18世纪中国人口与人均田亩数情况统计图。

该图表信息反映出

年代

人口(亿)

耕地(亿亩)

人均(亩/人)

1650

1.0—1.5

6

6.0—4.0

1750

2.0—2.5

9

4.5—3.6

A.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增强B.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C.人地矛盾尖锐促使抑商政策松动D.清朝前期传统农耕经济有所发展

6.“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

”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7.“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和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

”“亲俄之风”表现在

A.青年学生要求“废除二十一条”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

C.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D.中国实行“一边”外交方针

8.“地方主义不为国家效劳,还在面临外来威胁时造成了地区间的争夺,使得国家衰落……改变这种困境的是1937年后日本的全面人侵,民族主义被赋予了一种具体而又明确的内涵。

”材料表明抗战时期

A.地方主义是造成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B.日本全面入侵加剧地区间对抗

C.全民族抗战促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整合D.近代民族主义的观念开始形成

9.下图为中国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

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风貌B.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

C.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劳动者风貌D.过渡时期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

10.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

据此可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

时期

外交理念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20世纪70年代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20世纪80年代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世纪90年代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21世纪初

'和谐世界”

2012年以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已经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重点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关系

C.外交彰显大国责任担当D.打破外交僵局出现外交新局面

11.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D.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12.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

”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D.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3.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

“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

”1702年安妮女王即位后因为厌恶下院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表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已无权制约国王B.责任制内阁得以基本确立

C.国王仍保留某些权力D.《权利法案》已经遭到破坏

14.同学们在学习“工业革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佐证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检索到下列三份材料。

下列对其史料价值的评估与说明,正确的是

A.①是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B.②是原始档案,有较高史料价值

C.③是后人所编,不具备史料价值D.以上史料均不能当作佐证材料

15.下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C.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16.一种思潮出现之后,引起许多人的讨论。

某位德国诗人认为那是一种疾病,而某位法国小说家却认为那是文学中的自由主义,融合怪异和悲剧性或庄严,是生命的完整的真理。

这一思潮是

A.理性主义B.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17.中国近现代史中有些年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譬如1895年、1984年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塞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珠途同归”。

材料二改革开放大事记一1984年(部分)

1月

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月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月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自《改革开放大事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95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2)有人说“1984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折”,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一1981年世界贸易与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年份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1948—1981

6.8

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材料二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美国关税法》,增加了应纳税目和提高了关税,招来了贸易伙伴的报复,引发了贸易战,使得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雪上加霜,也加刷了世界经济危机。

二战后,美国力推自由主义贸易政策,构建“自我利益的多边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其国际贸易政策在此时期充满摇摆性和矛盾性,即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交替运用。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0至1981年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并谈谈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由于敌人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镇,中央苏区出现工业品奇缺、农副产品滞销、价格上涨的现象,苏区军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为此,苏维埃中央政府在国民经济部设立了对外贸易局,内设总务科、会计科、采购科、运输科、保管科。

并在赤白交界地带逐渐构建起一个有总局、分局和采办处的对外贸易网,以苏区多余的生产品如谷米、钨砂、木材、茶叶、烟、纸等,换回白区的工业品如食盐、布匹、煤油、火柴、药材等。

在对外贸易运营过程中,实行灵活的外贸政策,对外贸易局直接经营(如粮食、钨砂等),但又不统制所有的进出口货物,以“减收丰税”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吸引私人商业。

同时为了平抑粮价,确保军民用粮,苏维埃中央政府于1933年3月成立了粮食调剂总局。

据1933年统计,“粮食调剂总局,从四月到八月的五个月中,有二十七万元的商品流转,并得到七千余元的盈利”。

——摘自余伯流《中央苏区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历史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归纳起来,当时流行的一句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十分贴切地反映了毛泽东对出兵问题的全部考虑:

对社会主义阵营承担的国际主义责任,把美帝国主义作为直接对手的革命情结,保护新中国安全和主权的领袖意识,以及保持中苏同盟战略态势的深层思考。

这四个因素构成了毛泽东决策出兵的基本动机和目的……如果说在对外战略中应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的话,那么,毛泽东的这些考虑,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中国共产党,乃至对整个民族和国家,无疑都是适合的。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单独对日媾和,确立了日美安全体系……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驻日的美军第8军苗先被派到朝鲜战场,继而美国动员了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以“惊人的速度,将四岛变成了一个大的供应基地”。

“如果没有这一招,朝鲜战争就打不下去”。

通过朝鲜战争,美国充分检验了日本作为其远东战略后勤基地的补给作用。

——《战后国际关系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美日关系中地位的变化,并从20世纪上半叶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发展变化中概括决定国家关系走向的基本因素。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黄遵宪是清末“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曾几度出任外交使节,足迹遍及五大洲,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的诗歌具有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的特点和反传统的精神。

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现实主义观点,以其古朴风格景具新意境的手法,开创了清末诗歌新方向,被梁启超称为“诗界之哥伦布”。

黄遵宪创作《悲平壤》《哀旅顺》《台湾行》等诗歌深刻反映甲午战争的全貌,创作《日本杂事诗》介绍日本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政治制度。

积极参与康梁维新变法,企图改革腐朽的内政,挽救民族危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积极活动家。

——摘编自查秀芳《近四十年黄遵宪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遵宪被称为“诗界之哥伦布”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遵宪诗歌创作风格形成的背景。

三、论述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百年大变局,是指一个长时期的跨度,发生重要的影响巨大的变化。

因此,对于百年大变局,要有历史的眼光,有大视野,有谋略。

“大变局”从范畴方面说,可分为全球之变与中国之变;从领城方面说,可分为政治之变、经济之变与社会之变。

20世纪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看,大变局都是前所未有的。

总的特点是:

在世界秩序方面,世界建立了基本的国际关系秩序规则;在经济发展方面,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在20世纪的变局中,最应记取的教训是什么、经验是什么?

——摘编自张蕴岭主編《百年大变局:

世界与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国绕“20世纪世界巨变中的教训或经验”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

(要求:

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C

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方封国注重宗法,语言雅驯,排拒地方怪力乱神。

《风》虽然涉及范围广泛,但仍延续雅言文化的传统,因此表现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而楚国在南方,受到的政治影响较小,因此地域性较强。

C正确;地理环境是影响文化差异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楚辞》有极强的地域性,不能代表楚地好鬼神,B错误;农业种植是当时主要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方式的不同不符合史实,D错误。

故选C。

2.C

解:

材料反映了晋献公将公族屠杀殆尽,消除了公族对国君的威胁,但也没有了宗族的支持,进而削弱了统治基础,最终导致政权旁落,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出了晋献公屠杀公族的消极影响,其做法不属于有益尝试,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政局动荡,故排除B;秦朝三公九卿制是官僚政治的开端,故排除D。

3.A

解:

材料反映了灾荒时,东汉政府多次将“公田”出租给百姓耕种,结合所学可知,这样的做法可以保障灾荒时期百姓的生活,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故选A;东汉政府只是将“公田”出租给农民,土地所有制未发生变化,故排除B;材料所述措施并未触动地主豪强的利益,故排除C;自耕农指的是拥有小块私有土地的农民,“公田”出租给农民并不能扩大自耕农,故排除D。

4.C

解:

材料反映出宋代通过佛教的教化功能加强社会管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教,排除A;儒学是正统,排除B;社会基础严重削弱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5.D

解:

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650年到1750年,人均土地数量略有下降,但清朝的人口和耕地总数不出现加大增长,说明传统农耕经济有所发展,故选D;清朝时期由于赋税制度改革,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略有下降,排除A;“根本转变”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根据人均土地数目的变化,无法说明人地矛盾尖锐,排除C。

6.C

解:

材料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路线的描述,其中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这次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北京条约》《天京条约》等,因此C正确;A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排除;B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排除;D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排除。

故选C。

7.B

解:

根据“苏俄”可知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根据“亲俄之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符合题意内容,故选B;青年学生要求废除“二十一条”是针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排除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带来的影响,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不是“亲俄”的表现,排除C;中国实行“一边倒”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D。

8.C

解:

材料“改变这种困境的是1937年后日本的全面入侵,民族主义被赋予了一种具体而又明确的内涵”体现的是面对日本侵华的加剧,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的到来,促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整合,C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促进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D排除。

故选C。

9.D

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此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所以该宣传画实际上体现了过渡时期我国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故选D;1953年已经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而且此时不是经济困难时期,排除AC;此时我国经济建设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排除B。

10.C

解:

根据“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体现了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致力于世界的和谐发展,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故选C;我国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不如世界外交舞台,排除A;表格信息体现的是我国的外交理念,不能说明重点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排除B;打破外交僵局出现外交新局面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

11.D

由题干中的“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跟特权是两码事”可以排除A而选择D;B与题干无关,故排除;题干中的“公民”与C中的“雅典人”不一致,故C也错误。

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2.A

解: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即理性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是恩格斯对启蒙运动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A正确;文艺复兴标志欧洲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排除B;宗教改革打击了罗马教廷,排除C;启蒙运动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排除D。

13.C

解:

材料“1702年安妮女王即位后因为厌恶下院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体现的是18世纪初国王仍然保留任命党派领导人行政的权力,C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早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就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排除;责任制内阁得以基本确立是在1721年英国财政大臣沃波尔组阁后,B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

14.B

解:

根据材料“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并结合所学可知,②是市政的原始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选B;小说《雾都孤儿》是文学作品,属于二手史料,可信度不是最高,故排除A;《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是后人编纂的著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排除C;三份材料均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可以当作佐证材料,故排除D。

15.A

解:

材料体现的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时期重工业发展迅猛,这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A正确;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结构比重失调,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无关,排除;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是在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执政后,D排除。

故选A。

16.C

解:

根据“是文学中的自由主义,融合怪异和悲剧性或庄严,是生命的完整的真理”可知这种思潮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以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属于浪漫主义的特征,故选C,排除ABD。

17.

(1)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政治上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孙中山等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经济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学习西方从器物层面开始深入到制度层面,出现实业救国思潮。

(2)答案一:

同意。

说明: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转折;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步伐;“一国两制”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二:

不同意。

说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伟大的历史转折,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一年,不具有转折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在1981年已开始在沙市、重庆等地进行了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1984年只是全面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0年我国就设置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1984年只是对特区经济建设的一次经验总结;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更具有转折性意义。

解:

(1)变化:

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政治上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孙中山等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经济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学习西方从器物层面开始深入到制度层面,出现实业救国思潮。

(2)本小问相对开放,关于观点可同意也可不同意,如同意的话需要从当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对外开放程度加深、一国两制的提出及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不同意的话需要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意义、对外开放的启动过程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8.

(1)趋势:

1900年后国际贸易不断下降;1938年后国际贸易回升并迅速增长。

下降原因:

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殖民争夺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提高关税引发贸易战。

增长原因:

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上升;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2)原因: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弊端:

阻碍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激化国内社会矛盾;加剧国际形势的紧张;阻碍世界贸易的增长;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解:

(1)趋势:

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1900年后国际贸易不断下降;1938年后国际贸易回升并迅速增长。

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下降的原因需要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殖民争夺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美国提高关税引发贸易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增长的原因可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上升、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原因:

根据材料“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他经济力量对美国的冲击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弊端:

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阻碍国内经济发展、激化国内社会矛盾、加剧国际形势的紧张、阻碍世界贸易的增长及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9.

(1)措施:

设立专门机构如对外贸易局和粮食调剂总局;构建对外贸易网开展苏区白区间贸易;实行灵活外贸政策,鼓励私人经济。

(2)意义:

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经济;增加了财政收入,为革命战争的顺利开展奠定物质基础;有利于改善苏区军民生活,巩固红色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有益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解:

(1)措施:

根据材料“苏维埃中央政府在国民经济部设立了对外贸易局”“同时为了平抑粮价,确保军民用粮,苏维埃中央政府于1933年3月成立了粮食调剂总局。

”可知,设立专门机构如对外贸易局和粮食调剂总局;根据材料“并在赤白交界地带逐渐构建起一个有总局、分局和采办处的对外贸易网”可知,构建对外贸易网开展苏区白区间贸易;根据材料“在对外贸易运营过程中,实行灵活的外贸政策,对外贸易局直接经营(如粮食、钨砂等),但又不统制所有的进出口货物,以‘减收丰税’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吸引私人商业。

”可知,实行灵活外贸政策,鼓励私人经济。

(2)意义:

结合材料中苏区所面临的困难“敌人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镇,中央苏区出现工业品奇缺、农副产品滞销、价格上涨的现象,苏区军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经济;增加了财政收入,为革命顺利开展奠定物质基础;有利于改善苏区军民生活,巩固红色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有益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有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20.

(1)原因:

为社会主义阵营承担责任和义务;巩固新政权,维护中国边境安全和主权完整;维护中苏同盟的战略态势;台湾等主权问题激发了中国对抗美国的革命激情。

(2)变化:

由被美国单独军事占领到成为美国的远东战略后勤基地。

因素:

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