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71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六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六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六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六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六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六年级科学导学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1.我们的生长发育

教师

余青

三维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通过对比认识生物的许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三阶段

教学环节

教学建议

教师导

学生学

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进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

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

我们的生长发育

 

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

(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来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

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

谁做的最好?

(5)教师提问:

自己一年前猜测的正确吗?

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2.探究三年级到六年级身高、体重等变化

(1)教师:

请将三年级到六年级制成的“身体生长记录卡”集中起来,并把每年的相关数据记录在教材中的“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上。

(2)提问:

如果要探究每一年里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应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归纳:

我们可以计算出身高、体重等数据在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变化、四年级到五年级的变化、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也就是用后一年测量的数据减去前一年的数据。

(3)学生计算变化数据。

(4)提问:

(1)从身高、体重等变化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2)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定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3.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与平均体重

   

(1)提问:

我们已经有了每年的身高、体重数据,我们要计算男、女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我们该怎样做?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选学生作为样本:

出生年月相同相近、男女同学选择的一样多、身体健康。

   

(2)教师选择做样本的学生:

我们选出生年月在10月、11月、12月的同学,男女同学各10名。

   (3)学生用作样本的男、女身高、体重数据计算三、四、五、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

   (4)提问:

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四、五、六年级每年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数据,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析数据以后,教师归纳:

通过平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四年级以前,也就是10岁以前,男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略大于女同学,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也就是从10岁开始到12岁,女同学在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方面都超过男同学。

   4.认识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

   

(1)提问:

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你认为他们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鼓励学生从身高、体重、精神风貌等方面来给人的一生划分阶段。

   

(2)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划分年龄阶段。

   (3)出示一幅一个人从婴儿老年的图片,教师归纳并板书:

婴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

   (4)对照图片说一说自己处于哪个阶段?

还将经历哪几个阶段?

   三、全课归纳,并要求学生提出课外延伸的问题

   1.教师小结:

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儿童时期,要珍惜每一个年龄阶段,让我们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充实而有意义。

 

课外延伸:

关于“我们的生长发育”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准备怎样去研究?

小组内相互交流,课外就按照小组研究的方法去研究。

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14唐山地震

教师

余青

目标

定向

1.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惨烈程度,归纳地震灾害的特点:

暴发突然,猝不及防,预测预报困难,成灾广泛,后果严重。

2.能明白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推测地震的成因。

3、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产生的原因。

验证推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对地震的探究,了解科学家在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侯风地动仪的接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通过唐山地区的重建,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教学准备

1、反映唐山地震及其它地震破坏情景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视频资料等。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现代地震仪的资料。

3、地震中的逃生技巧资料。

三阶段

导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师

学生

前进关于地震你知道一些什么知识?

我从了解到地震会

 

 

1、回顾本单元关于地面形态变化的课程有哪些?

2、观看地震视频。

3、阅读P48页小资料;观看关于地震危害的幻灯片

4、小结:

地震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地表形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5、认识地震的形成原因

实验1、2用一叠纸、木片表示岩层进

行模拟实验。

注意安全

方法:

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从

两边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现象。

用薄木片进行上面的实验,直到木片

断裂,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

实验说明了什么?

如果是一层层

岩石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什么么现象?

6、讨论交流:

地震怎么形成的?

P49页小资料,作记号。

7、从古到今人类怎么预知地震的?

8、发生地震时怎样做?

如果现在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9、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一些什么?

学到了什么

1、本单元我们前面学习关于地表形态变化的课程有:

2、看了视频,我看到

听到

感受到

3、我猜测地震是因为

形成的。

4、唐山地震发生的时间是:

震级

按要求做好实验1和2,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

5、如果我正在家里或教室里上课,发生地震我应该:

6、通过学习本课我知道了:

 

 

拓展:

对地震感兴趣的同学到网上搜查相关资料,作成《地震简报》

下节课我们来展示!

我对小组合作的评价:

 

我的学习心情:

(愉悦、一般、痛苦)

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15庞贝城的毁灭

教师

余青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对课文提供的火山喷发的资料进行分析,使学生对有关事实更明确。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火山喷发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以及推理想象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会积极动脑、动手,与人合作的快乐。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内部构造。

体会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渗透科学自然观教育。

   4、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造福人类。

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

   5、使学生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灾害,从而认识到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

   6、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并把它转化为自觉行动。

   7、体会到大自然中无穷的奥秘,产生进一步研究的愿望。

教学准备

 扎眼的塑料瓶;有关庞贝城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火山喷发情景的录象和课件。

 

三阶段

教学环节

教学建议

教师导

学生学

 

 

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16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第7课

教师

余青

三维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对地表变化的现象分析,认识地球地表运动变化的事实。

并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事实依据。

   3、引领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对地球地表变化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假设的科学素养。

   4、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准备

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地图轮廓的纸片;收集有关地表变化的资料。

三阶段

教学环节

教学建议

教师导

学生学

一、回顾旧知,归纳小结。

   师:

在前几次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表运动所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

你能列举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与地表的运动有关吗?

   学生列举现象:

地震、火山喷发、高山盆地的出现等。

   师:

这些现象都是地表运动引起的。

那么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信息呢?

请大家阅读54页的一段材料。

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这些地方以前是什么样的地貌?

   

(2)这些地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你认为我们的地表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阅读并讨论,针对第三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二、通过资料的提供,说明科学家是怎样通过地表变化的一些现象,分析得出“大陆漂移假说”的。

   师:

通过刚才的讨论,有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他们的不同的观点,并且阐述了自己精彩的理由。

其实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象大家刚才一样,通过认真地思考,收集证据后,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请大家阅读55页的材料。

并讨论以下问题:

   

(1)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是什么?

   

(2)你刚才的观点和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认识到科学家提出假说的思维过程。

 

 三、提出课外研究任务。

   师:

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我们了解了的科学家们是通过怎样的研究提出了这些有趣而大胆的想法。

其实,地表运动带给我们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

同学们可以在课外收集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资料。

同时大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相关的内容开展研究,还可以互相交流你的发现。

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17四季星空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第1课)

教师

余青

三维目标

1、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

   2、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录与别人交流星星的观测情况。

   3、能够在夜空亲自观测星星。

   4、了解四季星空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5、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6、会记录星图。

   7、会通过星座辨认方向。

   8、体会到观测星空需要恒心和毅力,科学探索需要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

有关星座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透明胶片、投影仪、指南针、各种星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多媒体电脑。

三阶段

教学环节

教学建议

教师导

学生学

 1、认识冬季星空。

   

(1)谈话:

上节课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星星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了哪些资料。

   

(2)学生汇报,讲星座神话故事等。

   (3)教师提问:

现在是冬季,夜晚的星空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冬季的代表星座——猎户座的特征星的形状和亮度)

   (4)学生汇报。

 

 2、用星图找星座、画猎户星座,认识不同季节的主要星座。

   

(1)教师提问:

在夜晚,我们怎么观察猎户座呢?

(分发给学生星图)

   

(2)学生观察星图,讨论观察星空的方法,所需要的器材,并汇报。

   (3)教师提问:

在星图上发现不同季节的星座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讨论。

   (4)向学生介绍不同季节的主要星座:

春季的狮子座、夏季的天鹅座、秋季的飞马座以及它们的特征星和形状。

   (5)教师组织部分学生夜晚一起观察星空,约定观察时间,带好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家长接送的时间。

其他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星空。

   (6)把观察到的猎户座画在书上的方框里(观察时进行,边观察边画,注意比例)。

   (7)交流夜晚观星的情况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没有实物投影仪的地方可用投影仪)让学生把画下来的猎户座投影出来,与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并交流观星的感想。

   3、模拟四季星空、探讨四季星空和四季变化的成因。

   

(1)讨论:

为什么不同季节的星座不一样?

   

(2)讲解模拟实验的要求,明确:

“楼房”比作什么?

围绕楼房转圈的“人”比作什么?

看到的“景物”比作什么?

注意观察的内容。

    (3)室外模拟。

    (4)室内汇报、讨论:

实验中发现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教师讲解:

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也与地球公转、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有关。

   4、利用星座辨认方向。

   

(1)学生在星图上观察大熊座的特征星的形状,认识“北斗七星”。

   

(2)介绍根据“北斗七星”找北极星的方法:

这七颗星在北方天空形成一个很大的勺子,勺子的末端两颗星联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出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五倍,便是北极星。

 

(3)讨论:

找到北极星后,怎么根据北极星确定东西南北?

   (4)学生汇报并在课本第63页的框里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18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教师

余青

三维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一年中气温会变化,初步了解这种变化的规律性。

   2.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绘制曲线图,并根据绘制的曲线图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4、能利用统计表、统计图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5、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6、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7、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善于倾听的意识。

   8、渗透事物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世界观

教学准备

 1、气温收集卡(学生用)

   2、曲线图座标纸(可利用教材上的、学生用)

   3、大的气温卡(教师演示用、可用投影片)

   4、准备挑选有本地特征的能突出四季特点的典型图片若干张。

三阶段

教学环节

教学建议

教师导

学生学

一、谈话引入学习

   1.谈话:

一年四季,春华秋实,寒来暑往。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

请大家说说看一天中气温有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发言)

   2.提问:

你能说一说你对一天当中气温变化的感受吗?

   3.谈话:

刚才我们说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在我们这儿,一年四季中气温有没有变化呢?

我们能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

 

二、收集整理资料

   1.出示本地四幅春夏秋冬景观图。

   请学生看图后,讲讲自己对气温变化的直接感受和亲身体验。

   2.在学生讲述他们感受的基础上,提出:

一年四季中气温的变化有规律吗?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知道它是否有规律呢?

   3.学生讨论交流找规律的方法。

   4.师生统一研究方法。

   5.师生交流收集的本地气温资料。

(表中的数据资料准确地表现出了气温一年内的变化状况,但不够直观。

怎样才能更直观明了的表示出一年内气温的变化状况呢?

   三、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学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曲线图。

   教师巡视、查看。

鼓励指导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重点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任务。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2.展示交流学生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四、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1.观察曲线图,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吗?

   2.小组内学生交流。

   3.集中交流,教师可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补述。

   4.记录交流结果。

 

五、课堂评价小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19水结冰了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第3课)

教师

余青

三维目标

 1、知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2、能通过做形成霜的模拟实验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3、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能用图表的方式表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4、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评议,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5、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深色搪瓷杯、冰、盐、温度计

三阶段

教学环节

教学建议

教师导

学生学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课我们了解了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谁来说说,一年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回答)

   2、是啊,进入冬天,天气就变得寒冷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结冰了)。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结冰”这个问题。

 

  二、课堂探究

   

(一)认识水的三种形态

   1、冰和水是什么关系?

它们各是什么状态?

   2、除了这两种状态,你知道水还有哪种状态?

(气态)水的气态是什么?

   

(二)模拟霜的形成

   1、冬天的早晨,我们时常在屋顶上、树叶上看见一层白白的霜,霜是怎么形成的呢?

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谈)

   2、分组完成实验。

   

(1)分组阅读实验方法。

   

(2)观察分析:

搪瓷杯的外面有没有水?

   (3)分组实验,观察冰的外壁有什么现象发生?

用手摸摸,它是什么状态的?

   3、汇报交流

   4、引导分析霜的形成原因

   ①霜是由水变成的吗?

为什么?

   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中霜是怎样形成的?

   6、大自然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7、阅读文中文字、了解水的特点。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当水和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低温时,就会变成固态的冰,那么固态的冰会不会发生状态变化呢?

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的?

   2、学生互相交流。

   3、提问:

冬天挂在外面的衣服结冰变硬后,过几天,衣服就变干了。

衣服上的冰没有变成水,那么,它到哪儿去了呢?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

冰在受热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水和水蒸气。

   6、出示水的三态变化图。

   7、学生在书上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图。

   8、指名在黑板上完成。

   9、师生共同评价。

   (四)了解其他物体的形态变化

   1、水的三态能发生变化,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有像水这样的形态变化呢?

   2、学生交流。

 

三、拓展研究

   1、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你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雪是怎样形成的?

   2、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3、指导学生筛选问题,设计方案。

4、课外作业:

分小组对所选择的问题进行课外探究,作好记录。

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20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第4课)

教师

余青

三维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动植物过冬的方法。

   2、知道四季的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3、能用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5、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冬季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动植物过冬的资料。

三阶段

教学环节

教学建议

教师导

学生学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冬天来了,你们感觉到了吗?

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

是的,冬天到了,人们都穿上棉袄,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渡过严寒的冬季。

动植物又是怎样过冬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研究动植物过冬的方法

   1、研究植物过冬的方法。

   

(1)谈话:

书中有几种我们常见的植物,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冬天到了,它们和以前相比都有哪些变化?

   

(2)学生讨论:

植物的这些变化与它们过冬有什么联系?

   (3)交流:

植物过冬的一些方法。

说说还有那些植物的过冬方法和它们一样。

   (4)说说你还知道植物的哪些过冬方法。

   (5)将你的发现填写在表格中。

   2、研究动物过冬的方法。

   

(1)谈话:

刚才我们了解了植物过冬的情况,接下来我们看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书中有几钟我们常见的动物,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冬天来了,它们和以前相比都有哪些变化?

   

(2)学生讨论:

它们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

   (3)交流:

这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这样过冬的?

   (4)说说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过冬方法。

   (5)将你的发现填写在表格中。

 

(三)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1、将本课所学的知识归纳填写在书中的表格。

2、课外搜集各种动植物越冬的知识。

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自由研究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之自由研究

教师

余青

三维目标

1、了解给大自然记日记的好处。

   2、知道如何给大自然记日记。

   3、培养学生长期观察、记录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4、意识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有关竺可桢的资料、日记本、笔、气温变化曲线图、天气情况统计表格。

三阶段

教学环节

教学建议

教师导

学生学

一、引入新课

   1.谈话:

上次上课的时候,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资料。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竺可桢爷爷的故事,讲一讲竺可桢爷爷是怎样给大自然记日记的?

以及给大自然记日记的好处。

   2.学生交流。

 

二、记日记的方法。

   1.谈话: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竺可桢爷爷给大自然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