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分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616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分解.docx

《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分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分解.docx

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分解

长湖及所属流域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1.1.1地理位置

长湖是我省第三大湖泊,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荆州市东北部、沙洋县西南,它西起荆州市荆州区龙会桥,北至沙洋县后港镇,东至沙洋县毛李镇的蝴蝶嘴,南抵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当。

长湖是四湖流域上区的主要调蓄湖泊。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南滨长江、北临汉江及东荆河,西北部与宜漳山区接壤,介于东径112°00′~114°00′、北纬29°21′~30°00′之间。

四湖流域上区指长湖、田关河以上地区,地跨荆州市、荆门市和潜江市,流域面积3240km2。

上区又分长湖及田北两片,长湖片面积为2265.5km2,田北片面积为974.5km2。

狭义的长湖流域指长湖片,但在非常规情况下,田北片涝水可经刘岭闸倒灌入湖,因此,广义的长湖流域又泛指四湖流域上区。

1.1.2地形地貌

四湖流域上区历史上是长江、汉江的洪泛平原,流域处于江汉平原沉降带的相对低洼地区,构造格局呈西北——东南向,区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周边高而中间低。

其中丘陵面积2030km2,约占62.7%,属荆山山脉,最高山峰海拨278.7m,地面平均坡降1/500~1/1000。

丘陵和岗地主要分布在荆门市域内,岗地相对高度40~50m。

荆门东南部平原湖区地貌相对高度约10m,属冲积平原。

绝大部分垦为农田;长湖流域的荆州部分主要为平原湖区,仅川店、马山、八岭山镇等岗地呈带状分布于平原边缘,为平原和丘陵的过渡带,其余3镇(李埠、郢城、纪南)则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1.1.3气象水文

四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粮、棉、油等作物生长,具备优越的农业发展气候条件。

据统计,四湖流域上区多年平均气温16.6℃~17℃,无霜期

255~261天,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92.2~1668.1mm,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771.7~1859小时。

全年降雨日数约12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972.5~1083.7mm。

表1.1-1各气象站气象特性统计表

气象要素

单位

荆州

荆门

多年平均降水量

mm

1083.7

972.5

多年平均气温

17

16.6

多年平均蒸发量

mm

1292.2

1668.1

多年平均风速

m/s

2.2

3.1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h

1771.7

1859

多年平均相对温度

%

78.8

73.9

多年平均无霜期

d

255

261

根据《四湖流域综合规划报告》,长湖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4亿m3,50%保证率下水资源量为10.7亿m3,四湖流域上区地表水资源

量为13.45亿m3

四湖流域上区属江汉断陷盆地,广泛沉积了第四纪全新统的松散堆积物。

地下水资源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含水层特征,本区地下水可划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

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厚3~10m,水位埋深0.5~5m,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分布于平原区、伏于全新统[Q4]孔隙含水层之下。

含水层厚度30~90m。

水位埋深0~7m,钻孔单位涌水量10~20m3/h·m。

1.1.4水系概况

四湖流域上区的水系主要由3个湖泊、9座水库、7条河流和3条人工渠道组成。

1、湖泊四湖流域上区的湖泊主要包括长湖、彭塚湖、借粮湖,其中后两个湖泊目前为长湖的分蓄洪区。

长湖东西长30km,南北宽15km,最宽处18km。

正常蓄水位30.5m,相应的水面面积为122.5km2。

长湖实测最高洪水位33.29m(1983年7月),最低水位28.40m(1966年9月),最大变幅4.89m。

长湖死水位为29.5m。

长湖水位~面积~容积曲线见表1.1-2。

表1.1-2长湖水位~面积~容积曲线表

水位(m)

29

29.5

30.5

31

32

33

33.5

面积(km2)

98.81

111

122.5

129.7

143.6

157.5

164.2

容积(万m3)

9820

15000

27100

33400

46887

61800

69700

彭塚湖位于荆门市境,包括北湖(彭湖)、南湖(潘家湖)和宋

湖等,原有湖面18km2,经围垦现有湖面5.8km2,目前被划为西荆河分蓄洪区,也可直接分蓄长湖洪水;借粮湖地跨荆门市和潜江市,最大湖面曾达59.5km2,经围垦现有湖面10.4km2。

此外,上区较大湖泊还有虾子湖,现有湖面面积为2.3km2,已成为渔场,与主排水系统隔断,只能承纳丘陵小范围来水,不能参与长湖调蓄。

2、水库

四湖流域上区建有一座大型水库和8座中型水库。

其中大型水库为太湖港水库由丁家咀、金家湖、后湖、联合四座中小型水库串联而成,承雨面积190km2,总库容1.22亿m3。

以上水库控制集水面积400.2km2,总库容共2.57亿m3,对洪水有一定调蓄作用。

3、河渠长湖承纳太湖港(观桥河)、龙会桥河、拾桥河、广坪河、大路港、官当河、夏桥河等主要支流的来水,同时上西荆河(高桥河)、东干渠(上)、田关河收集涝水也有条件倒灌入湖。

太湖港发源于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高店村,于郢城镇彭家坡汇入长湖,全长50km,河道平均坡降0.6‰,流域面积396.7km2。

太湖港上游为丘陵区,建有四库一联的大型水库,下游平原区开挖了港北、港中、港南三条排渠。

龙会桥河发源于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纪山村,于纪南镇松柏村入长湖,全长24.3km,河道平均坡降1.3‰,流域面积190.3km2。

拾桥河是长湖水系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荆门市东宝区,经掇刀、沙洋,于沙洋后港镇注入长湖,全长115km,河道平均坡降0.477‰,流域面积1134.4km2,河长5km以上的支流25条。

拾桥河在流经车桥水库后有漳河灌区总干渠穿过,干流在拾桥镇以上为低丘区,拾桥镇以下穿过平原湖区。

广坪河发源于沙洋县的高庙,流经后港镇,全长28.3km,流域

面积170km2;大路港河发源于大路港,流经曾集、官当、毛李等镇,并注入彭塚湖,流域面积约150km2;夏桥河发源于荆门市郭家湾,南流至湖泊岭进入荆州市纪南镇内,折西南流至王家场,南流经东风渡槽,夏家桥至双桥子入海子湖,主河流长15.4km,流域面积36.41km2,22

荆州市内25.6km2,荆门市10.81km2。

西荆河是四湖流域上区田北片的主要排水渠。

西荆河发源于荆门市沙洋县烟垢镇,于潜江市张金镇注入总干渠,全长75.7km,其中

田关河以上称为上西荆河。

上西荆河流域面积314km2,干流河长

37.63km,在沙洋县城(卷桥泵站)以上为低丘,以下为平原水网区。

田关河是长湖的主要泄洪排涝通道,西起刘岭闸东至田关泵站,长约30km,是四湖流域的六大排水干渠之一;东干渠上起于沙洋的李家市,止于潜江的冉家集,全长60.3km,与田关河交于高场,由高场北闸汇入田关河。

1.1.5地质条件

长湖境内荆州市各乡镇场办事处位于扬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

境内构造受北北西及北东向两组断裂的控制,在地史演化中派生一系列的凹陷、地堑及断隆。

地层分布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长湖流域荆门市辖区属扬子地层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江汉盆地西北缘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两翼的交接地带。

地层的沉积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地层发育较齐全,从震旦系至新生界均有此露。

1.1.6土壤植被

长湖流域地处长江汉水之滨,土层较厚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大多数区域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亩以上,耕地质量较高。

长湖流域土地中,耕地面积1640.77km2,占流域面积的77%;水域252.51km2,占12%;林地139.10km2,占7%;城乡工矿、居民用地79.80km2,占4%;草地仅0.2589km2,比例很低。

长湖流域农田植被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及其它杂粮和经济作物,其覆盖状况随生长季节、间作、套种等栽培方式而异。

此外还有野生食用植物和油脂类、饲料、饵料类、维生素类、密源植物等植物。

农林间隙迹地类草场的牧草主要有狗芽根、牛筋草、假俭草等。

低温革甸类草场牧草有狗芽根、双穗雀稗、苜蓿等,主要分布在长江、汉江及河渠两岸的堤坡河滩,以及湖泊洼地。

主要用材林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水杉、池杉、柏树、草柳、枫杨、意杨等。

马尾松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水杉主要分布于平原,岗地区也有栽植,意杨分布于平原。

农村常见的乡土用材树中,还有苦棘、香椿、榆树、柏树、刺槐等。

油脂树种如油桐、乌柏等。

淀粉类树种如板栗、麻栎等。

纤维类树林如杨树、紫藤等。

1.2社会经济概况

1.2.1行政区划

四湖流域上区地跨荆州市的荆州区、荆门市的掇刀区、沙洋县和潜江市的一部分,各地市占地面积见表1.2-1。

包括荆州区的纪南、川店、马山、八岭山、李埠、郢城7个镇,东城、西城、城南3个街道办事处,太湖港农场管理区及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荆门市掇刀区的掇刀石街道、团林铺镇,荆门市沙洋县的五里铺、十里铺、纪山、拾回桥、后港、毛李、官垱、李市、高阳、曾集、沙洋等11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潜江市的广华街道、周矶街道2个街道,积玉口镇、王场镇、高石碑镇3个镇,周矶管理区、后湖管理区2个管理区。

表1.2-1四湖流域上区各县市面积统计

县市名

荆州市

荆门市

潜江

面积km2

716

2111

413

1.2.2社会经济

据统计,四湖流域上区现有人口1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8.5万人,农村人口78.5万人;耕地面积约181万亩。

四湖流域上区水土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湖北省重要粮棉油和水产生产基地。

2008年粮食总产量92.9万t,棉花总产量3.7万t,油料总产量24.5万t,农业总产值101.8亿元。

流域内的工业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建材、医药、纺织、机电和石油开发等方面有着较快的发展。

区内拥有江汉油田等多个大型中央企业,近年来发展了数家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汇聚了一大批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

2008年工业总产值为144.9亿元(不含

江汉油田)。

1.2.3交通枢纽

四湖流域上区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可谓荆楚门户。

襄荆高速、207国道、焦枝铁路纵贯南北;汉宜高速、318国道、汉宜铁路横跨东西。

荆宜高速与襄荆、汉宜高速两两交汇,长荆铁路与焦枝铁路、汉宜铁路两两交汇,公路大骨架与铁路大动脉的相互交汇,形成四湖流域上区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使四湖流域上区成为沟通南北、承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水运方面,长湖历来是通江达汉的黄金水道,上区子航线“汉江-新城船闸-西荆河航道-鲁店船闸-长湖-习家口船闸”为汉江航线和内荆河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区内的拾桥河纵贯而下,太湖港、田关河横跨而过,形成四湖流域上区的水运网络。

1.2.4历史文化

长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民俗风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和古三国文化遗址的聚集地。

境内有荆州古城墙及护城河、纪南城、郢城、万城等多处文化遗址,八岭山、川店、纪山等处古墓葬群;古建筑、古树名木、历史街区、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性建筑物比比皆是,在考古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作为荆楚文化腹地,民风、民俗遗产也极为丰富,多项民俗风情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湖流域上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

荆州古城、荆州博物馆、长湖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长湖秀丽的湖

区风光和丰富的革命故事,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我省宝贵的旅游资源。

1.3长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湖泊不断萎缩、淤积,调蓄容积锐减

(1)湖面面积不断萎缩

上世纪50年代,长湖30.5m水位对应湖面面积为143km2;80年代,30.5m水位对应湖面面积为129.1km2;目前,30.5m水位对应湖面面积为122.5km2。

自50年代至今,长湖30.5m水位对应的湖面面积减少了14.3%;而33m水位对应的湖面面积减少了72km2,湖面面积减少了31.3%,容积减少1.45亿m3。

(2)湖泊淤积严重

由于水土流失和内湖养殖的影响,长湖淤积较为严重。

根据1980年湖北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量算结果,长湖28m以下对应的湖容为2375万m3,而根据1997年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实测的水下1∶2000地形资料,江汉航线中长湖4.3km航道(习家口~鲁店)的实际湖底高程介于27.9~28.9m之间,说明长湖经过20多年的开发利用,其绝大部分湖面的湖底高程已淤积至28.0m左右,28m以下的湖容已远

3

小于原值(2375万m3)。

2、湖堤防洪标准不达标,隐患大

长湖库堤西起沙市区沙桥门、东至沙洋县蝴蝶咀,全长49.391km,其中雷家当至蝴蝶咀段长47.624km,但湖堤达到设计堤顶高程34.5m的堤段约22km,不到堤段总长的一半,特别尚有5.5km堤段的堤顶高程不足34.0m。

已完成内平台的堤段只有24.2km,外平台的仅有14.3km。

堤身内外坡比达到设计标准的只有24.9km。

尚有11座病险涵闸急待整险加固(其中沙市段有8座)。

长湖主要入湖河流如拾桥河、龙会桥河、夏桥河等堤防大部分堤段平台狭窄,堤身迎水面有大量脱坡。

太湖港南、北堤堤身单薄矮小,防洪标准严重不达标。

3、湖泊养殖密度过大,影响行洪通畅和湖泊生态环境长湖目前的养殖型式以围网养殖为主,围埂、围网、鱼簖等设施位于行水通道上,严重影响了行水通畅。

长湖大湖部分地区渔政管理通道仅剩不足10m,船只掉头、并行困难。

此外,长湖养殖面积超过水域面积的50%,养殖密度过大,投饵、残饵和鱼类排泄物沉于湖底,日积月累,成为有机物的重要释放源而不断的污染水体,加速了湖泊富营养化进程。

4、湖泊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生态退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张,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湖泊,导致湖泊水质普遍出现氮、磷超标问题,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加剧。

根据2007年荆门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长湖水质的监测分析结果,25项监测指标中,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等7项污染物超出Ⅲ类标准,其中化学需氧量系Ⅴ类,生化需氧量系Ⅴ类,氨氮系Ⅳ类,总磷系Ⅴ类,总氮系Ⅴ类,高锰酸盐指数系Ⅳ类,粪大肠菌群系Ⅴ类。

长湖水质总体系劣Ⅴ类,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而且富营养状态有加重趋势。

20世纪60年代以前,长湖生长有数量较多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形成结构较稳定的水生植被群落,湖体内其它水生动物、底栖生物的种类繁多,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随着四湖流域水害整治工程的实施,长湖由通江湖泊变成内湖,与长江、汉江的通道基本被隔断,由于江湖洄游通道被阻,致使鱼类资源锐减。

此后,由于湖泊的萎缩消失和水质的污染,鱼类产卵、洄游、索饵场所大面积减小,鱼类种数进一步明显减少;过度饲养和大量耗氧物质、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排入湖体致使水草衰退,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中其它水生动物、底栖生物的种类也随之减少。

鸟类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越冬候鸟和生活在湿地的珍贵鸟类与水生动物栖息地在不断减少;最终导致动植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物多样性受损。

目前长湖水禽和天然鱼类种群趋向单一化,水生植物资源濒临枯竭。

水草覆盖率由98%下降为零星水域有水草,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水草产量锐减,莲、菱等过去最常见的水生植物也踪迹难觅。

5、血吸虫病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四湖流域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区,素有“全国血防看两湖(湖南、湖北),两湖重点在四湖”之说。

相对于四湖流域中下区,上区疫情情势相对较为缓和。

据2005年资料统计,沙洋县现有病人18人,人群感染率为0.21,病牛有22头,钉螺面积为8万m2;荆州区现有病人2918人,人群感染率为2.44,病牛有712头,钉螺面积为342.61万m2;潜江市现有病人10400人,人群感染率为6.71,病牛有490头,钉螺面积为1678.80万m2。

尽管整个四湖流域上区钉螺面积仅占四湖流域总面积的7.3%,但由于四湖流域上区处于四湖流域上游,按照源头治理的原则,理应优先治理。

由于对上区缺乏重视,加上近年来水文情势的改变,血吸虫病疫情有上升之势,形势也不容乐观。

6、长湖的管理体制不顺长湖是荆州、荆门、潜江三市的跨界湖泊,在管理模式方面实行“分级、分部门、分地区三结合管理”,存在管理上的条块分割性,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协调不够。

荆州、荆门分别设立了湖区管理机构,而长湖的出入涵闸、泵站、河道、堤防等又分属其它不同的管理机构管理。

由于各部门对管理权限的理解差异,容易造成各个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由于对湖泊价值、功能判断的不同,湖泊管理目标存在差异。

因此,这种多头管理模式,有分工无协作的管理体制,将导致各部门、各地区各行其是甚至互相扯皮,使得长湖陷入管理不力,秩序混乱的境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