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技术标投标文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527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察技术标投标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勘察技术标投标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勘察技术标投标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勘察技术标投标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勘察技术标投标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勘察技术标投标文件.docx

《勘察技术标投标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技术标投标文件.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勘察技术标投标文件.docx

勘察技术标投标文件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勘察招标投标文件

 

项目报建编号:

 42011520150331001

 

项目名称:

投标文件内容:

技术部分

投标人:

***********************(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

(签字或盖章)

日期:

2015年5月22日

 

一、工程概况 ........................................................................................................139

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140

三、工程勘察方案 ................................................................................................141

四、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 ............................................................................157

五、勘察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63

六、勘察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5

七、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措施 ............................................................................166

八、组织协调工作保证措施 ................................................................................167

九、拟投入仪器设备 ............................................................................................168

十、对工程合理化建议 ........................................................................................169

十一、承担本项目的优势 ....................................................................................170

十二、承诺书 ........................................................................................................172

编号

建筑物名称

建筑面积(F)

层数(F)

1#厂房

9386.0

1-3F

2#厂房

9673.6

1-3F

3#厂房

10556.0

1-3F

4#厂房

10885.6

1-3F

5#厂房

1268.4

1F

6#厂房

5705.9

1-3F

7#厂房

5705.9

1-3F

8#厂房

12098.0

1-3F

门房

201.0

1F

设备用房

232.0

1F

一、工程概况

拟建 XXXXXX 项目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

57053.3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65710.40 平方米。

具体各拟建物工程特性见下表:

 

①层填土人工堆积层(

Q ml

)褐黄色,干~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

表部含建筑垃圾及少量作物根系。

层厚 0.50~3.00m。

al

Q al

) 褐黄

色,稍湿,可塑至硬塑状。

中压缩性土。

层厚 3.00~15.00m。

③层基岩泥质粉砂岩或灰岩。

场地地貌单元属岗垄地貌,地形平坦,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

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结构设计提供详细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要求查明场地地基

土(岩)的分布埋藏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并进行岩土工程评价;查明场地水文地

质条件,为基础工程及基坑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关参数及建议。

具体需解决以下

技术问题:

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

治方案的建议,对建筑地基作出工程分析评价;

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

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明确特殊土、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对地基基础设计影响,并提出治理

建议。

4、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天然地基应提供 e—p 曲线,预测建筑物的变形

特征;

5、查明建筑范围内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分布,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

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场地及地基地震效应(地震液化),划定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8、评价成桩可能性,提供桩基设计参数(包含负摩阻相关参数及计算水平承

载力的相关参数),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9、勘察中提示同一建筑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

应按规范加密勘探点,并查明其变化;

10、提供场地各勘探点绝对标高。

11、提供场区填土地基处理方法建议及相关参数;

12、提供设计及施工应注意问题。

三、工程勘察方案

3.1 本工程勘察方案制定的依据

(一)甲方提供的建筑总图及建筑场地地形资料

(二)遵循下列规范、规程

1)国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79 号

3)《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25 号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修订版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9)《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0)《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1)《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P50266-99)

1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例式》(SY0051/92)

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范》(GB50223-2008)

14)《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程》(DB42/242-2003)

15)《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16)《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

3.2 勘察手段及工作量布置

3.2.1 勘察手段

本工程主要采用如下勘察手段:

钻探取样、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

验、波速及地脉动测试等),以及室内岩、土、水分析试验等。

3.2.2 工作量布置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拟建平面设计图纸,按照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此次岩

土工程勘察共布置勘探点 165 个,其中钻孔 165 个,静力触探孔 55 个,勘探点沿

建筑物的轮廓线、柱网及角点布置。

1、勘探深度

勘探深度需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良好稳定持力层,根据场地地层概况,合适

的持力层为②层粘性土,考虑到原始地貌高低不平,持力层顶板埋深有一定起伏,

预测可采用的基础型式为独立基础+局部墩基础。

据此静力触探孔按 8m 考虑,用

于揭露浅层地基,钻孔按 15m 考虑,且勘探孔深度进入进入稳定持力层不得小于

5.0m,。

2、取样

按规范于场地钻孔中选取 1/3 勘探孔采取土(岩)样。

土样:

遇原状土开始取样,取土间距约 3.0 米,估计取原状土 150 件。

岩样:

遇中风化开始取样,估计取岩样 12 件。

水样:

3 组,进行水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标准贯入试验

为承载力确定提供依据。

于场地钻孔中选取 1/3 勘探孔进行标贯试验,此次

标贯预估约 180 次。

4、土工试验

常规试验:

为提供地基土的一般物理性质指标,进行常规试验约 150 组。

接剪切试验 150 组。

5、水分析实验:

为了解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于场地内采取 3 件水样进

行水质简分析,根据有关规范对其侵蚀性进行判定。

3.3 勘探工作的一般规定

1、应根据任务要求,确保地层分层准确、取样符合规定,原位测试符合要求,

数据完整、可靠。

2、钻探方法的选择及钻探技术的应用,应根据地层、岩性鉴别、深度、取样、

原位测试及场地现状确定。

3、勘探工作应考虑对工程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钻孔终孔后应及时按有关规定

要求回填。

4、勘探前应充分了解、掌握场地沿线各种地下管线、地下建筑物的分布及埋

深情况,并应采取必要的施工保护措施。

5、钻探应根据单孔技术要求进行,即一孔一个钻探作业指导书。

3.4 钻探

3.4.1 一般规定

3.4.1.1 应遵循《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T87-92)、《岩土工程勘

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等,满足《招标文件》中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

3.4.1.2钻探应达到下列要求:

(1)能鉴别岩土性质,确定其埋藏深度与厚度;

(2)能查明钻进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的赋存情况;

(3)能采取符合质量要求的水、土、岩试样;

(4)能满足各种原位测试质量要求;

(5)钻探工作应选择合适的钻探机械类型,正确使用、保养机具设备,采用

合理的钻探方法,安全操作,提高岩土芯采取率,保证钻探质量;

(6)钻探工作应以钻孔作业指导书为依据。

钻孔作业指导书应按上述

(1)~(4)条的要求做出具体规定,并严格执行。

3.4.1.3钻探工作开工前应检查钻孔定位桩的准确性,并与城管、交通、园

林、堤防、铁路相关部门及供电、通信、煤气等单位取得联系,了解有关情况及

要求,办理各种手续。

3.4.1.4钻探施工必须符合文明生产要求。

在城市道路上钻探时应设置护拦、

警示牌。

注意环保,泥浆和废土废渣应及时清除,不得污染路面。

尽量减少占用

绿化用地。

钻孔验收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封孔。

3.4.1.5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

施工前及施工期间应加强安全教育,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增强安全意识。

严禁

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

在城市道路施工时,必须搭围,设置交通安全标志。

3.4.1.6钻探工作必须遵循有关质量规定。

钻探施工前应对员工进行质量教

育,提高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钻探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检查

与监督。

要求员工主动接受现场负责人及建设方的质量检查。

严禁弄虚作假等不

良行为。

3.4.2钻进方法与护壁

3.4.2.1钻进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要求鉴别地层和取样的钻孔,均应采用回转方式钻进,以取得岩土样

品。

遇到碎石、块石等类地层不适用回转钻进时可采用振动回转方式钻进。

(2)对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层应进行干钻,不得使用冲洗液,不得向钻孔

内注水。

当必须加水或使用循环液时,可采用隔离冲洗液的二重或三重管钻进取

样。

干钻时转速不宜过高,加压不应太猛,宜勤活动钻具;

(3)在岩层中钻进时,对破碎岩石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头钻进。

3.4.2.2护壁

(1)对可能坍塌的地层应采取钻孔护壁措施。

在浅部填土及其它松散土层中

可采用套管护壁;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软土层、碎石土层中宜采用泥浆护壁;

在破碎岩层中可视需要采用优质泥浆护壁。

冲洗液漏失严重时,应采取充填、封

闭等堵漏措施。

(2)钻进中应保持孔内水头压力等于或稍大于孔周地下水压力,提钻时应通

过钻头向孔底通气、通水,防止孔底土层由于负压、管涌而受到扰动破坏。

(3)在复杂地层如碎石土层、破碎岩石(易冲刷和松软的岩石)和特殊地层

如软土层、膨胀性岩层、涌水及含气地层、溶蚀洞隙中钻进时,应遵照有关规定

执行。

(4)需采取原状土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钻孔,应按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钻进。

 

3.4.3钻孔规格

3.4.3.1钻孔直径以及钻具规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3.4.3.2成孔口径应满足钻探取芯、取样和孔内测试以及钻探工艺的要求。

采取原状土样的钻孔,直径不得小于 91mm;采取岩石试样的钻孔,直径不得小

于 75mm;需进行原位测试的钻孔直径应比探头直径大一级以上。

3.4.4钻孔点位测量

3.4.4.1钻孔点位原则上按投标文件要求确定。

如遇地面或地下障碍时,孔

位需经业主或经业主、设计、勘察等几家单位合议后确定。

3.4.4.2钻孔的实际位置用全站仪测定、高程用水平仪测定。

其观测、计算

数据必须经专人检查复核后方可使用。

改变后的钻孔点位应及时标明在平面图上,

注明与原孔位的距离、方位和地面高差。

水上桥梁钻探特别要求立即寻址。

3.4.4.3钻孔点位应设置统一编号的标志桩。

开钻之前应核对桩号及其实地

位置,两者必须符合。

3.4.4.4布置钻孔时应考虑钻探对工程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钻探完工并妥善

回填、封孔后,再次准确设置标志桩,以备日后查考。

3.4.5钻孔深度的校正

3.4.5.1下列情况必须进行孔深校正:

(1)钻过巨厚覆盖层进入基岩时;

(2)钻进至滑动面、断层面等重要结构面或地层变化较大时;

(3)在孔内需进行测试工作时;

(4)钻孔换径下套管时;

(5)钻孔终孔时。

3.4.5.2孔深偏差及修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孔深最大允许偏差为±5cm,当大于此允许范围值时应查明原因,及时

消除,并将偏差值按比例分配至校正深度以上的各岩土层厚度值中去。

(2)校正孔深用的量具应与钻进时的量具相同。

校正方法可采用直接测量孔

深或测量钻具长度等。

3.4.6岩土分层深度与钻具的量测精度

3.4.6.1岩土分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记录岩土层分层深度的最小读数为厘米;

(2)岩土层分层界线深度的允许偏差为±5cm;

(3)测量取样、标贯深度的允许偏差为±5cm。

3.4.6.2 钻具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量测钻具长度时最小读数为厘米;

(2)量测用具应经常进行校正,允许偏差为±2‰;

(3)钻具下孔前应按序摆放、编号、逐个量测和记录。

3.4.7钻进回次进尺及岩土芯采取率

3.4.7.1在土层中采用螺旋钻头非连续取芯钻进时,应分回次提取扰动土样,

回次进尺不宜超过 1.0m。

在软弱土层和粘性土中采用非连续取芯钻进时,回次进

尺不应大于 1.0m。

在主要持力层中或需要重点查明的土层中钻进时,回次进尺不

应超过 0.5m。

其它土层回次进尺不应大于 2.0m。

在钻进的全过程中回次进尺的多

少应满足鉴别厚度小于 0.2m 薄层的要求。

土芯采取率应按回次计算。

粘土层土芯

采取率≥90%,砂土层土芯采取率≥70%、碎石土层土芯采取率≥50%。

3.4.7.2在岩层中钻进时,回次进尺不得超过岩芯管长度。

在硬质岩层中不

得超过 2.0m,在软质岩石中不得超过 1.0m。

岩芯采取率应按回次计算。

完整和较

完整岩层岩芯采取率≥80%,破碎或较破碎岩层及软质岩石的岩芯采取率≥65%。

对需要重点研究的破碎带、软弱夹层尚应根据工程要求提高岩芯取芯率,必要时

应采取双岩芯管连续取芯。

3.4.7.3每回次采取的土芯及岩芯应全部按序在工地排列整齐。

插上深度标

签,以备检查、鉴定之用。

3.4.8地下水观测

3.4.8.1钻进中遇到地下水时,应停钻量测初见水位。

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

位量测后经一段稳定时间后量测,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 0.5 小时,粘土、粘性

土不得少于 8 小时。

并宜在勘察外业结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

3.4.8.2在钻进深度范围内存在两个含水层,并要求分层量测水位时,在钻

穿第一含水层并进行静止水位观测之后,应采用套管隔水,抽干孔内存水,变径

钻进,再对下一含水层进行水位观测。

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必要时应采取

止水措施与其它含水层隔开。

3.4.8.3量测水位读数至厘米,静止水位误差为±2cm。

3.4.9土、岩石、水试样的采取、保管与运送

3.4.9.1土样的采取应根据试验目的、土样的质量等级,选择取样方法、土

样直径和取土器类型。

取样前应检查取土器刃口是否完好。

3.4.9.2采取原状土样须符合有关规定。

尽量采用压入法取土,即宜用快速

静力连续压入方法,压入长度不得超过取土器的有效长度,以防压缩土样。

若土

质坚硬压入法取土确有困难时,方可采用击入法取土,但必须采用重锤少击,且

带有导向装置(避免锤击时摇晃)将取土器打入土内。

采用冲洗、冲击、振动等

方式钻进时,应在予计取样位置 1m 以上改用回转钻进套管护壁,取样位置应低

于套管底 3 倍孔径以上的距离。

下放取土器前应按规定仔细清孔,孔底残留浮土

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活塞取土器除外),也不得用小钻头钻进大钻

头清孔。

3.4.9.3在卸下取样器的过程中不得用锤子等敲打取土器。

土样应及时密封,

放于阴凉干燥处,不得曝晒,防止湿度变化。

在运输途中应避免振动,保存时间

不宜超过一周。

对特别易于振动液化和水分离析的试样应及时送交试验室。

3.4.9.4原状土样取出后应检查土柱质量,如发现有受压、扰动碎裂和变形

等情况,应将其废弃并重新取样。

对易崩解、干燥和含水的样品,取出后应立即

密封。

重要样品(如化石、特殊夹层、软弱岩层等)应分别妥加保存。

另外,对

分层具代表性的岩土芯应装箱保管,注明孔号、深度,以备资料整理、编写报告

或工程施工期间核查。

3.4.9.5严禁向孔内加水钻进取样或用岩芯管取原状土样。

3.4.9.6水试样应按规定采取,不同含水层需分别取样。

水样中不得含有泥、

砂和油污等杂质。

取样后应及时加盖、密封,运送途中严防水样瓶破损。

3.4.9.7岩石试样按基岩的风化程度可从钻探岩芯中分别采取,样品应具有

代表性,其量应满足试块加工的要求,取出后应立即密封。

重要样品应妥加保管,

以备核查。

3.4.9.8各种试样的取样深度和数量应严格按钻探作业指导书的规定采取。

3.4.10钻孔记录

3.4.10.1钻孔的记录应在钻探进行过程中同时完成。

记录应由经过专业训练

的人员承担,记录要求准确、完整、字迹清晰。

3.4.10.2记录内容包括钻进过程和岩土描述两个部分,现场记录按钻进回次

逐项填写,应真实及时,严禁事后追记。

3.4.10.3钻进过程的记录内容主要有:

(1)使用的钻进方法、钻具名称、规格、护壁方式等;

(2)钻进的难易程度、钻进速度、操作手感、钻进参数的变化情况;

(3)孔内情况:

有无缩径、回淤及地下水或冲洗液异常现象及其水位变化等;

 

(4)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编号、深度位置、取样工具名称规格、原位测试类型

及结果;

(5)岩土芯采取率。

3.4.10.4下列情况应认真记录:

(1)钻探过程中,孔壁坍塌掉块、钻具震动、给进把感觉及钻进速度突然变

化、钻孔歪斜、下钻困难以及钻孔漏水、钻探事故等;

(2)在空洞和陷穴地带钻进时应记明钻具陷落的起迄深度及是否有水、土石

充填;

(3)当岩层变换层次,在钻进中有感觉时,应及时记录钻孔深度,以便与取

出的岩土芯核查变层深度;

(4)发现地下水后,应注明初见水位、静止水位、测量日期;钻透含水层后,

应记录其厚度。

3.4.10.5必须用准确的量测工具量测钻具长度,不得估测。

钻具下孔时需将

钻具规格、类型、每根长度、根数,逐一登记在原始记录上,并将每回次变化逐

一进行登记。

凡出现孔内事故时,必须复查钻具长度,核实事故孔段。

3.4.10.6如实记录每回次钻进和其它单项作业的起止时间。

不得估计,也不

得几个回次几项作业时间合并记录。

限制回次进尺的目的,在于保证岩土芯采取

率和防止漏样漏层。

不得在超回次进尺的情况下,编造成几个回次进尺记录。

3.4.10.7每回次取出的岩土芯,按回次先后自上至下摆放好,填写回次起止

深度标签,放在本回次岩土芯顶部(即两回次岩土芯中间),变层处填写变层深

度标签,压在变层处的岩土芯下面,以便检查核对岩土芯。

3.4.10.8岩土芯采取率应根据实际丈量的回次岩土芯长度和回次进度来计算,

不得估测岩土芯长度,估算采取率。

3.4.10.9必须按野外鉴定办法,剖开岩土芯,采用肉眼鉴别和手触方法,即

用手摸、搓、捻、刀切及细看等方法,对岩土芯进行鉴定和描述。

不得只凭眼看

目估不动手对岩土芯鉴别定名。

3.4.10.10岩土的描述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粘性土:

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土层结

构等;

(2)碎石土:

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磨园度、风化程

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度;

(3)岩石:

颜色、主要矿物组成、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坚硬程度、完整

程度以及岩体结构类型及其特征。

3.4.11钻探成果

3.4.11.1钻探成果应包括下列各项:

(1)钻探现场记录;

(2)岩土芯及岩土样;

(3)钻孔柱状图;

(4)钻孔点坐标、高程数据一览表。

3.4.11.2为便于对现场记录进行检查核对或进一步编录,钻孔岩土芯应按要

求妥善保存,直至钻探工作检查验收为止。

3.4.11.3钻探成果应有钻探机(班)长、记录员及项目负责人签名。

3.4.12钻探质量检查与验收

3.4.12.1钻探质量检查

(1)钻探前项目负责人应进行技术、质量交底。

(2)机组应制定钻探质量措施,并坚持逐孔检查工作制。

(3)现场技术负责人应随时检查、指导钻探工作,确保钻探质量,并负责对

钻探数据进行验收和质量评定。

3.4.12.2钻孔验收

钻孔终孔时须在勘察单位机(班)长、现场编录人员、现场技术负责人逐级

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认真填写“钻孔终孔验收单”。

未经检查验收签署的钻孔不得

擅自迁移挪孔。

3.5 标准贯入试验

3.5.1 一般规定

3.5.1.1 开工前应检查穿心锤的质量、导向杆落差距离、标准贯入器完好程度

等,以确保测试数据准确、可靠。

3.5.1.2 对各种钻孔中的砂土、粉土、残积土及全风化、强风化岩石,必须按

要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标贯间距不宜大于 2m。

3.5.2 标准贯入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3.5.2.1钻孔应采用回转钻进,钻至试验深度以上 15cm 处,应清除孔底残土

后再进行试验,并防止涌砂或塌孔;

3.5.2.2应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应减小导向杆与

锤间的摩阻力,锤的质量 63.5±0.5kg,落距 76±2cm;

3.5.2.3锤击时应避免偏心及侧向晃动,锤击速率应小于 30 击/min;

3.5.2.4贯入器打入土中 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 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 N;

3.5.2.5当锤击数已达 50 击,而贯入深度未达 30cm 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