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487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docx

《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docx

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

江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

(文本根据教师授课录音整理)

王永顺

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江苏省关于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任务。

创新型省份的概念来源于创新型国家的概念。

有创新型国家是不是一定要有创新型省份或者创新型区域?

说法上不一样,认识上也不尽一致。

关于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在各方面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创新型国家的概念是源自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也就是一九八几年。

西方的学者在总结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特别是日本的崛起、发展的过程及经验所提出的概念,后来经过学术界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最后就把这个概念量化成一个指标体系。

也有的学者像达沃斯在世界经济发展论坛上也有占主导性意见,甚至把创新型国家的指标最后归纳为一个指标,就是你这个国家人均占有的在三方(美国、欧洲和日本)申请的发明专利数,就是这一个数决定你是不是创新型国家。

而我的理解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是国家和地区的一种发展思路,是从自己利益、实际出发,确立的一种整体的、系统的、学习型的、持续改革的,能够自主发展的科学的发展思路。

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一种思路。

具体的有些说法:

为了便于政府的管理、考核或者是便于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用一些比较定量的指标体系,或者具体的指标来加以量化的描述,也是可以的。

在我理解,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发展思路,确立的一种发展战略,或者叫道路模式。

为了便于理解省委关于这方面的决定,我就借今天的两个小时把标题里的两个问题跟大家说一说。

第一章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对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理解。

省委进行这么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怎么去理解?

根据我所参与的工作和我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谈一些理解,我主要讲3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选择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创新型省份,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思路,是对江苏发展过程的一种总体的设想。

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抉择也是这么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朝一夕一下子想到这么一个问题而进行的决定而是一个战略抉择的渐进的过程。

回顾江苏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围绕着确定创新型省份这么个战略目标的抉择过程。

我理解大致也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江苏在全国最早提出科技兴省的战略。

1989年,《科技日报》对1988年全国国内的重大科技新闻作了评选,评出了1988年全国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其中第一条就讲了江苏、沈阳等省市,确立了科技兴省的发展战略,这标志着我国区域性的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实现战略性的转折。

江苏省在198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的科技工作会议上,确立、部署、确定了科技兴省的战略并提出了一些措施。

据当时的习惯要用一号文件来做决定,就把89年的一号文件留给了科技兴省。

89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是江苏省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江苏经济的决定,简称就是科技兴省。

那时候在全国,江苏是省里面第一个提出了科技兴省发展战略的省份,后来到做决定的时候已经不是最早的了,包括沈阳等一些地方也开始做决定了,当然不只是省,也都开始做决定了。

江苏是最早的提出科技兴省的省份,江苏提出科技兴省战略是在85年。

改革开放(1978)以后,江苏的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蓬勃兴起,江苏的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二十多。

80年代中期,大家开始回过头来总结发展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在之后省里的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大家对江苏省下一步经济的发展纷纷提出意见,最后集中的意见概括为4句话:

集约精英、结构调整、迈向开拓、技术立省,这几句话到现在也不算过时。

结构调整、集约精英、迈向开拓、技术立省,最早破题的是技术立省,因为当时是参照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提法——技术立国,当然也提出了技术立省。

前面大家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的,就结构的问题,当时争论比较大的就是集约经营的问题,是走集约经济型的道路还是再粗放一段,还是依靠外援扩大?

对技术立省大家非常感兴趣,也做了充分的论证和争论,当时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班子来研究这个,经过2年的调研,最后把技术立省加了一个字、改了一个字,加了一个科字,说根据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光讲技术是不够的,应该加入科学,就是科技。

但是这个立省,因为当时的思想解放问题,比如现在又在学习十七大、又在学习两会精神、又在讨论思想解放问题,当时思想是很不解放的,当时我就亲耳听见有的领导在开会时讨论说技术立省肯定不对,立省、立国应该是四项基本原则,怎么会是技术立省呢?

应该是四项基本原则立国,四项基本原则立省,技术立省又回到解放前实业救国、实业立国那里去了,这样讲是不对的,然后就把它改成了兴省。

另外,大家讲了局势考察这样一个过程,要立,但是要有一个过程,通过“兴”这个过程,当时是两年论证,反复的论证,最后才成。

像这个和集约经营也是连在一起,要集约经营,必须要走依靠科技的道路。

所以江苏省在1988年10月底,11月初召开了全省的科技工作会议,率先在全国提出科技兴省的战略。

12月,人大先进行立法的,12月26号,人大作出决定,通过关于依靠科技振兴江苏的决议,1月5号,在省委发的一号文件中,决定把科技兴省归纳为了几十个字,最后的落脚点是落到建设科技先导型的经济省份。

就是江苏在全国率先建设科技先导型的经济省份和创新型省份。

85年破题到88年正式确立和部署,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我省先于国家提出了科教兴省的战略。

从88年江苏省提了科技兴省以后,除了新疆和西藏以外,基本上各个省都提出来科技兴省、兴区战略,但是国家没提。

国家在1995年的科教大会上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而江苏省则是在1994年提出的。

我们在回顾总结江苏省实施科技兴省战略的过程当中,省委省政府进一步研究,并且认为应该把科技兴省战略充实为科教兴省战略,进一步突出教育在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重视经济发展的转轨要全面的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原来是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最后提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强调人的重要性,这是江苏1994年在总结科技兴省战略实施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实际上,原来省委省政府在定义科技兴省战略的时候,就把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作为科技兴省战略的两个轮子,当时就是科技兴省、教育为本,这也是原来省人大决定里面的话。

但是到了94年,省委省政府认为应该进一步突出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江苏省先于国家把科技兴省战略调整充实为科教兴省战略,这是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是94年、95年,而且在这个阶段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在确立科教兴省战略的同时,省委省政府明确科教兴省战略是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战略。

除了充实以外,又把它的地位、作用提升为主体战略,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当中,在落实科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全面提出科技优先方针和科教兴省战略。

2004年前后,省委省政府在贯彻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指示和要求的过程当中,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4个优先的基本方针。

其中科教优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样,科教优先的基本方针和科技兴省的主体战略成为互动共进的完整的发展思路。

因为在提出科技兴省、科教兴省的过程当中也同时提过科教兴省先兴科教的说法,在科技兴省时也讲了科技兴省教育为本,后来把它充实为科教兴省战略。

在科教兴省的研究中也有争论的,科教兴省先兴科教这样一个问题。

后来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当中,就把先兴科教作为基本方针,然后进一步把科教兴省战略作为一种主体战略。

这一个基本方针、总体战略就使得我们在这方面的战略思路更加完整、清晰,我认为这是非常关键的。

一个讲到科技自身的问题,科教自身的问题;一个讲到科教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的问题,全面体现了科教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地位,这就是2004到05年前后的过程,是第三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明确提出了率先加强自主创新,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宏伟目标。

2006年,江苏省省委省政府在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中央决定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新的内容,以自主创新为科学发展的战略起点和中心环节,也就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起点和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的社会,这就更加深刻、有力的明确了江苏发展的战略思路,后面叫战略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

到目前为止,这个决定我认为现在比较全面的提法,省委把它从科技的角度来概括,坚持科教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两个率先的重要内涵和基础支撑和保障。

在这里有了新的东西:

一个是突出了自主创新,因为在2006年的科技创新大会上,在研究创新型国家的酝酿、论证过程中,实际上在高层、在学术界对我们国家要不要提自主创新有很大的争议。

我参加过一次国家高层的讨论会,在会上有5个人高层的专家(经常是多面性的人物)讲经济发展战略,5个人发言,4个人是明确反对提自主创新,一共就5个代表性的学者,4个人是明确提出我们国家不能提自主创新,但是中央讨论的是非常明确,没有一点含糊的意思,就是提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前提来建设创新社会,所以自主创新是创新国家里面很核心的一个概念,而不是一般概念。

另外一个体现了创新型国家,它不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我讲的是发展思路,但国家有决心把它变成一个非常实在的、有时限的、有具体内容的目标,它体现了国家的决心。

从科技兴省、科教兴省、科教优先这个方针演变过程来看,从战略决策上到了一个新境界、新阶段,它是有新意义的,不是原来的概念。

我刚才分析是过程,总的目标和现在是一样的,这是战略决策的过程,省里决定的过程,是经过几届省委省政府在中央几代核心的领导下形成的战略思路,这是我讲的第一个。

第二节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基本目标的内涵

省委省政府在决定中提出的创新型省份基本的目标、任务怎么去理解?

大家可能读了这个读本,在86页的序言里面——对什么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概括成了一句话,实际上这个概括是不全的,是作为一种说明性的东西。

2006年的13号文件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

这个标题是很好的,最早的标题是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江苏经济的决定,是89年1月5号出来的那个文件。

2006年的那个文件是讲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省份的决定,这个决定对什么是创新型省份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概括,或者是对它的内涵做了非常详细的、全面的规定。

我来解释一下如何去理解省委决定对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基本目标,它是从两个层面上来表述的。

第一个层面,提出了有实现要求的准目标,就是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一个基本要求。

第二个要求就是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因为国家定目标是定到20年,江苏省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率先建成科技创新型省份,这是第二个内涵。

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是具有实现要求的总目标,这是一个层面上讲。

第二个层面,从4个方面对创新型省份的建设目标作了具体的阐述。

一个方面就是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明确提出了6个方面的要求。

创新型国家包括什么东西?

有时候一个问题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说的,就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这是一个概念;还有一个就是创新型社会;还有一个就是创新体系。

比如说江苏省的区域创新体系。

这个创新型省份、创新型社会和创新体系。

这个最小的概念,最窄的是创新体系的建设。

讲到创新省份的建设的时候肯定会对创新体系有一个要求,创新体系都没有建设好,何以谈创新型社会,怎么可能是创新型省份?

第一个角度是从六个方面对创新型体系作了规定。

第一个,整个创新体系富有特色,从整体上来看,江苏省的创新型体系建设要有自己的路子,要有自己的特色,就是创新体系富有特色。

第二点,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体系里面肯定要有主体,企业是主体,它有高校研究机构,还有其它的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它不只是企业,企业是主体,是我们讲的转化,在具体的创新活动当中的高校研究机构、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创业投资机构、各种服务机构,包括创业服务中心,各类创新主体充满活力。

第三个就是创新机制健全高效,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除了主体以外,硬件以外,还有软件,要有系统之间的联系、互动,这个就是机制。

创新主体自身的机制和相互之间的链接协调的机制,这个机制非常重要。

第四个方面就是创新人才高度积聚。

创新离不开人才,人说到底是科技和教育的核心。

第五个是创新文化鲜明活跃。

创新文化是灵魂,是最基本的东西,它对江苏来讲是有两面性的,江苏在创新上有优势,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江苏在创新文化上有缺陷。

第六个就是创新环境日益完善。

这是第一点的具体内涵,就是从六个方面:

创新体系的建设、创新主体的活力、创新机制的高效、创新人才的积聚、创新文化的活跃、创新环境的完善这六个方面对创新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角度,从三个方面定性的对科技自身的发展提出了规定、要求、目标要求。

科技优先对科技自身的潜在性和超前的发展从三个方面提出的要求,这三个方面主要包括自主创新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引领科技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自身的发展,因为科技发展的功能除了支撑以外,还有引领的功能,但它本身都是建立在自主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提高上。

第三个角度,从四个方面对创新发展的水平提出了定量的要求。

创新和科技不是一个概念。

在科技方面经常用到的几个词——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或者科学发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实际上是不同的概念。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专有名词,不能从字面上理解。

科技一般讲到三个词——科学发现、科技进步、科技创新,这三个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过程当中三个重要阶段的主题词,但这三个词现在同时都用,它虽然是三个阶段的主题词,但目前为止,这三个现象、三个东西都在用。

讲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或者成就的时候,就是最早的时候我们经常说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这是指科技自身的进步,就是科学上有进步了,有成果了,它叫发现。

科学回答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是什么,为什么,它回答这个。

它讲的是人的主观对客观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能力,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说它是发现,原来就有的被发现了,中国词是很准确的,原来有的东西你发现了,就是原来有什么,为什么,它是什么,它为什么是这样,它的规律,这个是客观发现的过程,所以我们一般讲科学发现,科学家发现。

现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奖叫自然科学奖,它是奖科学发现的,谁有重大发现了可以得奖。

牛顿三定律,它原来就有,我们发现有这么个规律,所以科学上的发现是没有产权的,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人类共有的。

但技术是什么呢?

它和科学不一样,它原来是运载劳动生产过程中运载科学,后来技术作为一个独立体独立出来以后,和科学分离了,和劳动分离了,和生产分离了,它是一个进步过程。

它本身回答的是什么?

回答的是干什么,就人你要去干什么,怎么去干,它基本上是干什么,怎么干,它基本上是回答这个问题,它反映人类主观改造客观的能力。

例:

我要犁地、耕地,我要做个犁。

干什么?

我要耕地。

怎么去干呢?

我要做个犁。

原来没犁,是人自己创造,这个是讲技术问题,叫开发。

科学叫研究过程,技术叫开发过程,开发是指原来没有的东西,脑子里想出来的一般成果叫发明,发明就是没有的东西被发明了,它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就复杂了,它是为了鼓励人来进行发明的,为什么要鼓励呢?

因为发明一个东西要费劲、出钱、出力、花费很多时间,但一旦这个东西用到市场上的时候,如果后面学的人没用成本就把它拿过去用了,那最后谁搞发明谁倒霉。

你要付钱、要付力、付时间,最后你付成本,后面学的人没用成本,它就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因为它没有成本。

为了保护发明才有了知识产权这个机制。

国家也有个奖叫发明奖,这个发现和发明越来越难,说国家这个发明奖、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很多年都没有一等奖了,这两个奖很少有。

这是一个概念,科学和技术从生产实践活动当中分离出去以后,它自身发展进步的成就一般是用发现和发明来概括的,属于科技自身。

科技进步就不是了,科技进步不是讲的科学和技术自身的进步,它是一个专有名词。

科技进步指的是什么?

当科学和技术自身有了进步,就是你有了新发现、新发明以后,它从外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这个过程叫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是什么?

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经济进步,那它是怎么进步的?

它是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来推动的,这个叫科技进步。

概括的讲,当科学技术取得了进步、成就,它从外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推动,使经济社会进步了,这就叫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是什么?

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创新的时代,人们为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把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来推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这个进步是围绕着原来经济发展的目标,取得了成果,最后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得到了实现,这个过程,这个时候就是科技创新、科技本身的发展,就作为经济社会,特别是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活动了。

科技创新是个经济概念,它把过去游离于经济行为之外的科技创新、科技研发活动纳到经济活动中,作为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支撑。

它本身还是一个经济行为,它不是科学家去搞科学研究、搞技术发展,弄完了我再转化,不是这个概念而是经济获得,是企业家根据市场上的目标,来开发一个什么东西,来做透它,讲到创新的时候,你脑子里不要讲它是科技创新、科技研究,有时候科学家说我们一天到晚在这搞科学研究,最后变成我们不是创新主体了,企业是创新主体,它把这个概念混淆了,把这个科技创新等同于科学研究,这是两回事。

前面讲了省委决定的时候从三个方面对科技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定性的目标要求,后面从四个方面对科技创新、创新发展提出了要求,这两个不是一回事。

那么按照一般学术界对创新型国家界定的概念,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研发投入。

这也是很重要的概念。

现在领导讲经济投入的时候,概念非常清楚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

就领导而言,省里的、地区的都好,他年初抓工作的时候,首先是抓投入,固定资产投入是多少,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入是多少,民资投多少,外资投多少,政府投多少,它抓投入,但是讲科技的时候,它往往讲转化,出多少成果。

实际上世界上各国都非常清楚的,讲科技创新活动或者讲科技发展水平怎么样,规模怎么样,能力怎么样,世界定量可比的就一个指标,就是研发投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分析世界各国的科教、科技水平、科技创新活动的情况,就看一个数——创新投入,就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是多少。

因为创新活动是一个市场行为,在市场条件下没有无效的投入。

有投入才有产出,这是用来衡量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省里来定创新投入的指标——一般来说在2以上才能算是创新型国家,低于2的就不算,我国现在是1.6左右,江苏省大体上是1.6左右。

第二方面,就是科技进步贡献率。

就是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也是个概念。

一般政府在分析经济增长的时候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从产出的角度来分析,一个是从投入的角度来分析。

产出的角度是大家经常用的,领导讲话里面经常讲到,我们要出口拉动和投资拉动,还有内需拉动,就是经济增长的东西往哪去了?

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哪去了?

一个是内需,卖给国内的人了;还有一个是搞投资了,卖给机构、政府、企业;还有一部分,国内没用,卖给国外。

生产出来的东西要分的话就这三块:

出口、内需、投资。

前一段江苏省很重要的是出口拉动比较大,投资拉动也比较大。

为什么要投资?

就是为了拉动,但是我们的内需差一点。

就像我们中国内需差一点这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为什么农民、农村特别重要呢?

因为现在我们的出口在世界已经不得了了,投资也是。

中国农民富起来,农村市场就不得了的拉动,最后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没有内需,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跟外国不好比的,跟其它国家是不好比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持续增长多少年不会变,才有可能,因为我们靠内需。

世界就这么大了,但农村要是搞起来,投资也好,还有内需拉动,那是很大的市场,这是一种分法。

还有一种分法是从投入角度,经济增长是靠投入支撑的,投什么东西?

一般来讲学术界按全要素把它分为三块:

(1)投钱。

没钱是不行的,你的设备等都是靠钱的。

(2)劳动力。

(3)科技包括管理。

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水平提高。

学术界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进行了一个全要素分析,经济增长投入的要素是三块,就是资金、劳动力和广义的科技进步(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的进步、创新、水平的提高),就这样的三块。

科学技术进步率是怎么算出来的?

因为不好算,它就用减求法,就是把资金投入的贡献率用一个式算出来,把它减掉;然后把劳动力增长投入做的贡献,把它减掉;剩下的就是科技进步贡献率,这时有一个公式,有一个函数——道格拉斯函数,它能算出来的。

它从宏观上,一个阶段来分析你这个国家科技进步的状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定量的分析方法。

发达国家,要是创新型国家,学术界有一个统一的看法,科术进步贡献率必须在70%以上,这是第二个创新指标——是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多少。

第三个方面,就是对外依存度。

就是自主创新的技术要靠自己的,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要低。

对外依存度的一般算法也很简单,就是拿国家购买国外技术的钱除以每年的研发投入加上购买国外技术的钱,这个数就叫对外依存度。

一般的来讲,创新型国家在30%以下。

像美国、日本在5%以下,它基本上都是技术自己供给的。

我们江苏省没法算,很难算的。

我们国家总体来讲估计在50%——60%以上,这个差距很大。

第四个方面,就是专利授权量。

专利是个制度,根据专利授权量是多少来算。

当时世界经济论坛讲创新型国家就看人均占有的专利数、占有的发明数。

专利是一种知识产权制度,还有其它制度,最主要是商标了。

现在讲最主要的是专利制度,我们还有软件、著作权什么的,国外还有集成电路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等。

我们国家都有好多制度,但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就一种制度,植物新品种也能申请专利、软件也能申请专利,集成电路也能申请专利,它就靠专利制度。

专利制度就是按照它的游戏规则,只要你申请了,不管是不是你最早发明的,你是第一个受理的就是你的,先发明的没受理,最后也申请了保护,他也得给你交钱的。

根据发明的程度、知识产权生产的程度,专利有三种形态:

分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例如一个圆的玻璃杯,把它弄成方的,外观实用新型,变成新的了,或者外观改变,也可以作为一个专利,但是没有本质的规律来解释的东西,它就是发明程度差一点。

一般有实质性意义的专利都表现为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在这三个专利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另外发明作为一种国家行为,但是在实践上,随着技术贸易越来越普及各个国家在发明的受理水平和论证水平上有差距。

现在世界上比较倾向认为在美国、欧盟和日本拿到专利,这个专利的份量、含金量高一些。

大家都有一个概念叫三方专利,就是在这三个地方申请的发明专利的水平就更高了。

但是一般来讲,我们国家提出来在2010年这三方申请的专利要进入世界前5位,这是第三个方面,就是从4个方面定量的对创新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

第四个方面,从5个方面对整个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

原来的文件讲的大概也就是这5个方面:

(1)科技。

科技的综合水平居于全国前列,这个具有定性的要求了,科技的综合水平排序居于全国前列。

(2)产业。

部分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业。

产业形态、产业的水平、技术水平,那是衡量自主创新和创新非常主要的部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是从产业发展的水平来讲。

(3)加速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

就是整个的经济形态从加工型的制造业向创新型的制造业转变,现在领导讲话经常说的就是这个经济形态转变。

(4)基本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的投入拉动向创新驱动为主。

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原来是投入拉动,现在叫要素投入拉动,主要是靠资金投入和资源不断的消耗来支撑,变成向创新驱动为主,这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最后从总体形态上概括:

基本上实现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跨越。

大省和强省有什么区别?

这也是很复杂的事。

强省不只是强在科技实力自身,它还强在科技实力在自身增长的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那才叫强省。

这是第二个方面,分别从两个层次解释了省委的决定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